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_第1页
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_第2页
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_第3页
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 三年前赵嘉进入这家公司时,以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是网站编辑,但现在,他的任务是向一位重要客户某国家机关交上一份每天按时完成的“作业”:“今天上午我搜集了相关新闻25篇,整理出一共50页正文,经过提炼和概括后的文档有25页,最后再汇成一万多字的舆情日报。” 他是一位网络舆情分析师,舆情分析师作为一种新职业,近期被人民日报撰文评为“朝阳职业”,从业者大多不敢自言资深或专家,而许多人恐怕还不知晓舆情分析是何物。 网络上的情报收集者? 关于网络舆情,比较权威的解释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各种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与“舆论”一词不同,舆情是网络上媒体

2、和网民意见的原始表露,可以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而舆论则是倾向于一致的看法和意见。 舆情可能转化为舆论,自然而然地,网络舆情分析师的重要工作即分析舆情、预测走势,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负面舆论的产生。 对赵嘉和同事们来说,上网阅读新闻便是他们每天工作的开端。他们几乎对网上所有热点事件都有所了解,同时每个人又要着重关注一两个领域,成为半个行家。例如学法语出身的赵嘉就曾硬着头皮研究了经济学知识,因为他服务的客户是贸易部门,在能够基本完成该行业舆情报告的撰写之后,他又“被迫转行”学习了科技知识。 许多媒体对这个行业的介绍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专多能的“杂家”。 舆情分析师听起来有点像收集情报者,似乎也能和公

3、关扯上些许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冠以“网络”二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lo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在大城市中,主流人群基本上都已经是“网民”。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网络迅速的普及速度,使得网络舆论在舆情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出现于2008年,网格舆情分析师也随之诞生之前的2007年,山西爆发“黑砖窑”事件,网络热点的沸腾程度让各方开始重视网络舆情。 如今,一条负面信息从出现到形成热点的周期,已经从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了4小时,相关部门如果不能快速做出反馈、制定应对策略,就可能出现舆

4、论一边倒的局面。 舆情分析师的“网络舆情” 按照分析师的工作思路,世界博览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关键词,结果是:6月10日,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6.42万个,谷歌找到约45.2万条结果。 在中国,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外文局、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均提供较为专业的舆情服务,而在国外,“buzzlogic”、“尼尔森(nielsen)”、“reputationdefender”等舆情监控机构早已名声鹊起。 一些经济刊物将“舆情分析”描述为“拥有百万亿潜在市场的大生意”;许多知名大学,例如人民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越来越“智能”的搜索引擎还提供了从事舆情分析的专业公司和软

5、件的广告,此类软件系统已成为中国各大部委、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重要采购对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舆情分析师可以被软件取代,相反,分析师在形成舆情报告过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本质上,机器担当的仍是辅助角色。 赵嘉对世界博览记者说,自己每天的工作确实会用到监测软件,但不能依赖,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新闻则来自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网站,如西方四大通讯社、各国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还有一些专门的数据库搜索和站内搜索,和他所在公司的客户一样,“属于商业机密,无可奉告”。他们的客户以国家机关为主,也有少量的企业和私人客户。 舆情分析师通常需要通过搜索工具和监测平台,反复设置不同的

6、关键词,收集媒体评论和网友言论,最终经过选取、概括和分析形成完备的舆情报告。一些客户还要求归类和制作图表。 赵嘉每天完成的舆情日报,长度一般在八九页左右,一些周报和月报以及重大事件的舆情会更复杂,因为这样的报告是从上百甚至上千篇报道中提炼而成的。 赵嘉同事许欣的报告主要面向国家机关:“有的部门经常提出反馈,有的反馈则较少,但总体来看均属比较重视。他们或是了解境内外动态,或是预警,或是报送领导或上级。” 应该说,客户们越来越重视舆情报告,特别是曾在舆情方面“吃过亏”的客户。近期,舆情关注度较高且应对不力的应属故宫,相继经历了“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等负面事件,缺乏信息透明和

7、公关技巧的故宫深陷舆论漩涡。 亟需人手的高负荷工作 和写字楼里压力颇高的白领们差不多,网络舆情分析师也常常抱怨身体“亚健康”,鼠标手、颈椎病、视力下降等职场常见病经常会找上门来。 既然需要关注每天的新闻热点,所以,网络舆情分析师在假期也难有“断网”的日子,有时碰到一些项目,客户规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经常需要加班加点。 许欣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她做过的最复杂的舆情报告汇编超出2000页,几个人加班到很晚才完成。“最忙的时候连喝水都忘了。”对于每天要浏览的网页数量,赵嘉和同事都算不过来:“大概几百页吧?要想做得好必须不停更换关键词,网页也要尽可能多看。” 在人民网舆情监测窒,“醉驾入刑”的舆情报告需要几位舆情分析师研讨协作,因为仅新浪和腾讯微博上就有近18万条评论,需要多人监测。该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说:“舆情分析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加班加点、每天浏览成百上千条网页是家常便饭。”由于舆情业务增长,这里一直在扩大舆情分析师的编制。 虽然面对着繁重的任务和较高的压力,分析师们也觉得,在不断获取、整理、推论信息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不小“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对重点信息的宏观把握和提取,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谈到“朝阳产业”,赵嘉说自己所在公司接触的客户数量确实在不断增加,很多政府机关和企业需要舆情反馈。“不过,要想成为顶级的舆情分析师有难度,特别是在预测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