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士会在尧帝与刘邦间的历史地位及作用_第1页
论士会在尧帝与刘邦间的历史地位及作用_第2页
论士会在尧帝与刘邦间的历史地位及作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士会在尧帝与刘邦间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的墓冢前立有五块石碑,自东向西分别是:祁姓刘氏血缘始祖唐尧帝纪念碑、祁姓刘氏第一显祖刘累公纪念碑、刘邦曾祖刘清之墓碑、刘邦祖父丰公刘仁浩纪念碑、太上皇刘煓刘执嘉纪念碑。看到这五块石碑,笔者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在刘累公纪念碑与刘清墓碑之间,似应增立一块祁姓刘氏复氏始祖、祁姓刘氏第二显祖、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远祖士会的纪念碑。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字季,春秋晋卿,后食邑于范,又以范为氏,谥号“武”,故史又称之为范会、范武子。士会有三子:长子士燮,其后为范氏;次子士雃,其后为刘氏;三子士鲂,其后为彘氏(因食邑为彘)。士会的远祖可

2、以追溯到尧帝,即在汉皇祖陵里被祭拜的唐尧帝。尧帝,祁姓,陶唐氏,亦称唐帝,远古帝王,五帝之一,谥号“尧”。由其后裔别出的刘氏,被称为祁姓刘氏,以区别于诸如姬姓刘氏等其他刘氏。刘累,祁姓,刘氏,尧帝陶唐氏之后,生活于夏朝,是现有史籍中出现最早的刘氏成员,夏后孔甲赐氏为御龙,故祁姓刘氏变祁姓御龙氏,刘累亦改称为御龙累。御龙累之后在商朝以豕韦为氏,祁姓御龙氏变祁姓豕韦氏。周武王将祁姓豕韦氏封于唐,便以唐为氏,祁姓豕韦氏变祁姓唐氏。周成王灭掉祁姓唐国,迁唐公(爵)改封于杜城,降为伯(爵),便以杜为氏,祁姓唐氏变祁姓杜氏。由于曾以唐为氏,因此又被称为唐杜氏。西周晚期,最后一任杜伯无辜被周宣王所杀,杜伯之

3、子隰叔避难奔晋,任士师之职,以职为氏,亦即以“士”为氏,祁姓杜氏变祁姓士氏。隰叔生士蒍,士蒍生士伯缺,士伯缺生士会。由此显见,士会的家族源远流长,御龙氏在夏朝、豕韦氏在商朝均是显赫而实力雄厚的部族,到了周朝,特别是在周宣王杀杜伯之后,这个家族的实力和影响力急剧衰落,被迫流落到晋国谋求发展。经过隰叔、士蒍、士伯缺三代人的努力,家族逐渐有所起色。士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他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公元前632年始见于春秋,公元前620年,流亡于秦,公元前614年归晋,公元前593年为晋正卿,公元前592年告老,公元前589年亦见于春秋。其间,他先后辅佐过晋国五代君主,力助晋国夺回

4、天下霸主之位,也终于使这个家族的地位从大夫阶层上升为卿族阶层,成为晋国政坛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从士会起,其孙士匄、曾孙士鞅均担任过晋国的执政大臣,也就是正卿。士会其人,不但功绩显赫,文武全才,而且品质高尚,成为春秋时期享有崇高国际声望的政治家。在他去世50多年之后,楚国(晋国的宿敌)君臣依然仰慕其德,称其深得鬼神与人民的喜爱。可以说,古老的陶唐氏在春秋时期的复兴,士会实为贡献最大的人物。当年士会亡秦归晋后,其次子士雃留于秦复为刘氏,士雃亦改称为刘轼。自此,祁姓刘氏便代代以刘为氏,传之于后世。新唐书载“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刘)明,(刘)明生(刘)远,(刘)远生(刘)阳,十世孙,

5、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刘)清。”刘清生刘仁,刘仁生刘煓,刘煓生刘邦。由此可见,传到汉高祖刘邦的祁姓刘氏之历史,是自复氏刘氏开始的,士会当为留秦祁姓刘氏的复氏始祖。汉书高帝纪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士匄,士会之孙,晋卿)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楚元王刘交之后)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

6、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试整理如下:唐尧帝,祁姓,陶唐氏;唐尧帝之后在夏之刘累,祁姓,刘氏,御龙氏,亦称御龙累;御龙累之后在商,祁姓,豕韦氏;豕韦氏之后在周武王之唐公,祁姓,唐氏;唐公之后在周成王之杜伯,祁姓,杜氏;杜伯之后士会,祁姓,士氏;士会次子士雃,祁姓,刘氏,亦称刘轼,刘轼之后刘邦,祁姓,刘氏(秦汉姓氏合一,故姓刘氏,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及汉书高帝纪)。结论:一、帝尧是祁姓刘氏的血缘始祖;二、刘累是祁姓刘氏的第一显祖;三、士会是祁姓刘氏的复氏始祖;四、士会是祁姓刘氏的第二显祖;五、士会是高祖刘邦的直系远祖。正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可

7、令人不解的是:在汉皇祖陵里竟然没有士会的纪念碑!想来也许是因为士会这个名字里没有出现刘氏的“刘”字吧。问题是:既然在汉皇祖陵里立了祁姓刘氏血缘始祖帝尧的纪念碑、祁姓刘氏显祖刘累公的纪念碑,那就说明立碑者是承认汉皇祁姓之刘氏为帝尧之后、为刘累之后的。然据史籍记载,士会不仅也是帝尧之后、刘累之后,而且,还更是汉皇祁姓之刘氏的直系祖先。不立士会之碑,若非有意的忽略,那只能是立碑者对士会之于汉皇祁姓之刘氏的历史作用没有予以充分的了解和肯定。根据史籍我们得知,在帝尧到刘邦,帝尧所起的是祁姓的血缘始祖作用,刘累所起的是祁姓刘氏的第一显祖作用,士会的历史地位及所起的作用则有三:一是祁姓刘氏的复氏作用;二是祁

8、姓刘氏的第二显祖作用;三是直传刘邦的直系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如同“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一样,林氏的受氏始祖是林坚,但其后人还是尊林坚之父、王子比干为林氏的太始祖。祁姓刘氏之复虽然是士会之子士雃留于秦而为之,但起因则是由于士会的亡秦归晋所引起,再基于士会本人的威望、地位以及其对家族复兴与腾达的历史贡献等等因素,对于祁姓刘氏自御龙氏、豕韦氏等氏再复为刘氏这一重要转折的历史地位与直指汉皇祁姓刘氏的定向作用,也就非士会莫属了。从帝尧到刘累,刘累是现有史籍中出现最早的刘氏成员,但刘累之后,几经易氏, 就连刘累本人之刘氏也早在夏朝就已被孔甲帝赐氏为御龙而以御龙为氏称之为御龙累了,在商为豕韦氏,在

9、周为唐氏、为杜氏,直到士会,都未曾恢复为刘氏。而当时(周朝)出现的刘氏乃姬姓刘氏,在这里,姓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因为姓是鉴别此刘氏非彼刘氏的,所以姬姓刘氏的后代之刘的世系与祁姓刘氏的后代即刘邦这一世系是根本不搭边儿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士会的亡秦归晋,就不会有其子士雃的留秦复氏,那么,士雃的子孙,还不一定姓何氏呢,也就是说那刘邦还不一定姓什么呢(秦汉姓氏合一之后,祁姓刘氏之氏已经取代了祁姓之姓的别婚姻功能而直接称刘姓了,即氏已经正式等同于姓了)。正因为有了士会的亡秦归晋,才有了士雃的留秦复氏,也才使得祁姓刘氏从此固定下来,并一代一代地直传至汉高祖刘邦。现采刘向的“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之说,那刘邦就是留秦复氏之祁姓刘氏之后,亦即士雃之后,而非在周的姬姓刘氏之后。可见从尧帝到刘邦,士会在其中不可或缺,其复氏、显祖等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把自尧帝到刘累再到刘邦,看做是一根链条的话,缺少士会的链条是不完整的,而且,所断掉的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节。亦即在汉皇祖陵里,像现在这样没有士会的纪念碑,就不是一个可以基本展现祁姓刘氏重要宗族世系的汉皇祖陵,尤其是刘向所说的、是为刘邦之祖的那个战国时秦国之刘氏(见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