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_第1页
归园田居陶渊明_第2页
归园田居陶渊明_第3页
归园田居陶渊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其一)学案一、正音:羁(j i )拙(zhu o)宅(zh & i )荫(y i n)暧(di)墟(xu)樊(fan)二、翻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就)喜欢山川田园(生活)。误落尘世的罗网中,一去(转眼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禁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开垦荒地(在)南面的山野里,安守本分(我)归居(到)园田。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乡里的炊烟缓慢地飘着。狗叫(在)深巷中,鸡鸣(在)桑树的顶端。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久在樊笼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

2、然了。三、时代背景 时世艰难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乱,统治阶级热衷争权夺利, 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很多有识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 才能与抱负。四、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彭泽)人。四个称呼: “田园诗人” 、 “隐逸诗人” 、 “靖节先生 (私谥, 品行高洁的人) ”“五柳先生(自号)”。贵族出身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身世坎坷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名士。他“存心处世

3、,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时隐时宦青年时期,受家族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他曾有“兼济天下,普济苍生”的雄心壮志。陶渊明 29 岁,开始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 41 岁归隐。曾三次辞职。陶渊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13 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

4、和个性被束缚,人格被压抑的十三年。决裂官场 41 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 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 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解印而去,辞职 归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 曾躬耕陇山,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笔耕田园一一陶渊

5、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对官场的厌恶、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 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 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又被称为“隐逸诗人”和“田园诗人”。 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 十首)、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五、展开想象,再现田园风光学生成果 1: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那十几亩地是诗人的生命之源,那里有他播撒的汗水,也满盛着他收获的喜悦;这八九间草屋整整齐齐,虽然简陋,却是属于诗人自由的天地。 写出了居住地的宽敞、 整齐,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敞亮、闲适。教师适时顺势升华情感:乐守清贫、怡然自得。学生成果

6、2: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可谓“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后院繁盛的榆树、柳树掩住了房檐,剪碎了阳光,投下了斑驳的光影;堂前的桃李也巾帼不让须眉,满院的花开,满园的芳香都为诗人绽放。眼前绿树成荫,诗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教师点拨景物特点:放飞想象的翅膀,拉长时间的丝线, “桃李罗堂前”好一派花荣实繁的景象!学生成果 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茂盛的榆柳含情脉脉地庇护着房子,桃李有秩序地排列在堂前, 像是站岗的哨兵, 守护着房子, 陶老住在里面是多么安心、踏实、惬意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教师点拨:照顾到景情关系的同时又点明了手法,非常好!学生成果 4:

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薄雾笼罩着天地,远处宁静的小村庄蒙上一层面纱, 让人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 青烟袅袅, 缓缓地上升俯视这宁静的山村。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安宁、祥和、清幽以及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学生成果 5: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站在广阔的田野中,依稀可以看见远处静静矗立的一座小村庄,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 村落里升起轻柔而缓慢的炊烟,浓郁的人情味扑面而来。写出了生活环境的朦胧、恬静,读来让人感到很温暖,更何况是置身其中的诗人自己呢?学生成果 6: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一条小狗在幽深空寂的巷子里叫着,要把这沉寂的空巷重新激活; 一只鸡飞到了桑树顶端, 鸣出了浑厚的声音, 鸣出了新的一天: 一派鸡鸣狗吠的景象。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静谧, 诗人很是乐享其中。教师补充: “鸡鸣桑树颠” ,古代的鸡晚上住在桑树上,说明这里的田园生活犹如桃花源般纯朴、自然。学生成果 7: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儿的叫声在曲折幽深的小巷中曲折流传, 早晨鸡的鸣声好像把桑树的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