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_第1页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_第2页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_第3页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_第4页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位论文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申请人:张颖学科(专业):护理学指导教师:周晓丽教授2010年09月vii1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专业班级护理学层次 专升本 姓名张颖 学号 07117455002002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0 年 6月 日起至 2010 年10月 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1 选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及实践性 2 背景及意义清楚展现 3 目的、目标清楚 4 关键词定义明确 5 文献查阅充分,书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6 设计、抽样、方法及技术路线清楚、符合要求 7结果

2、展现正确,运用了相应的统计方法 8 讨论围绕结果,运用了相应的参考文献 9 推论及建议没有超出研究范围 10 论文基本数字6000字以上,书写符合科技文章的写作要求,具有可读性及科学性 指导教师: 丁寅君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成员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论文题目: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张颖指导教师:周晓丽摘要目的: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

3、因素,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1.3亿高血压患者中,老年患者占25%35%,且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及知晓率、控制率低的特点。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断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焦虑状况的改善及血压的达标与稳定,减慢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将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09年7月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 心理干预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6583(73.46

4、.9)岁;血压(142172)/(92112)mmhg。对照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6780(72.26.5)岁;血压(141170)/(97113)mmhg。2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病人入院时心理障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 group 2 patients on the situation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group was signi

5、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admission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barriers (p 0.05); drug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p 0.01 .)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overall blood pressure. but the nur

6、sing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continued to drop significantly, p =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1.4 文献回顾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1。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身疾病。社会

7、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2。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下面就近10年来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4.1行为特征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弗德里曼等把人的行为方式分成a、b两型,认为a型的特征是:雄心勃勃,不易满足,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有竞争意识,有时间紧迫感,对工作和职务过分地提出保证;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反应灵敏,行事快速,做事效率较高;易急躁,爱发脾气,言行举止粗鲁。不具备这些特点的为b型。有作者通过对人群与高血压病病人的性格调查,发现高血压病病人中a型性格的人居多3。因为a型性格的人最容易动怒。中医学认为,

8、怒则伤肝,肝气郁结。过度的情志变化会引起脏腑气血的过度变动,这种变动一旦超过心神所能调节的限度,即变生理状态为病理状态而发病。1.4.2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病人的影响高血压病属中医“风眩”范畴。中医学认为疾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故提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认为不良的精神刺激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内经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故有“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之说。就高血压病在临床上的辨证而言,忧则肝气郁结,怒则肝阳上亢,气血上涌易发为风眩。由此可见,七情太过、五志过极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病4。现代医学也表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社会

9、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5。1961年junsen对1 000多名钢铁工人的调查发现,处于噪声条件下的工人患高血压病者较多6,这说明环境对血压有影响。杨菊贤7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龄组相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死率增加8.2倍,这说明丧偶、离婚、失去亲人或独居等生活关系的突然变化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有资料8表明,不良的社会体验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易罹患性,社会应激是原发性高血压不容忽视的发病因素之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活动方式,也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周森等9通过对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72例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一种“激发效因”

10、,可促使易患者发病。持续紧张、焦虑的应激情绪体验和消极被动的心理防卫方式,可能是产生高血压“致成效应”的重要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如a型性格为中介变量,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沈雅芬等10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心理矛盾、焦虑、应激以及愤怒等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当病人情感上受到刺激和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则升高;相反,当病人采取摆脱或逃避的方式进行交谈时,则血压降低。也有人让不同群体的大白鼠拥挤在一起,而且食物缺乏,制造争斗情景,结果许多大白鼠血压升高,而且不久都死于心血管疾病6。说明紧张刺激,如焦虑、恐惧、愤怒、敌视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1.4.3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有作者11将高血

11、压病的心理反应特点归纳为6种类型,即恐惧型、忧郁型、急躁型、焦虑型、乐观型和麻痹型。(1)恐惧型:此类病人害怕突然发生脑出血、半身瘫痪,多见于性格外向型。这种恐惧心理使高血压病病人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是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和预后的重要障碍。针对这种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信任及安全感,然后进行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预后及保健的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心身得到全面的照顾及医治。(2)忧郁型:此类病人性格内向,思想不易表露。针对这一特点,护士应向家属了解有关病人的特性、嗜好、情绪上的表达方式,然后逐渐地接近病人,不厌其烦地为

12、病人服务。交谈时密切注意病人的表情变化,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疾病的保健宣教,解释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从而达到解除心理负担的目的,使之积极配合治疗。(3)急躁型:此类病人情绪容易激动,好发脾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暴跳如雷。针对这一特点,护理人员在谈话时必须注意谈话的技巧性,首先取得家属的合作,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采取“以静制动,以缓制急”的方法。也就是说,当病人激怒时,护士以和蔼的态度去化解,然后根据其思想稳定性进行心理剖析,使其认识到急躁情绪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4)焦虑型:此类病人对高血压病知识有粗浅的认识,对血压增高缺乏承受能力,担心高血压会引起中风等并发症。对这类病人应详细讲解高血压

13、病引起的可能原因,紧张、焦虑会对高血压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5)乐观型:此类病人性格开朗,具有一定文化修养,能客观对待自身疾病,调整自身心理。对此类病人,应向他们介绍高血压病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病因、治疗、保健、康复、新药等,使其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疾病,调动其“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平衡、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6)麻痹型:此类病人性格开朗,文化素质较低,对高血压病表现无所谓,缺乏保健意识。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毫无了解,服药无规律或拒绝服药。对此类病人,应耐心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引起

14、的并发症,说明观察血压及坚持长期正规服药的重要性,以简明扼要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让病人接受,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2 研究设计2.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2月-2009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61例,年龄6583岁。2.2 一般资料128例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为: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且舒张压(dbp)90 mmhg;年龄65岁;无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和精神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

15、2组:心理干预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6583(73.46.9)岁;血压(142172)/(92112)mmhg。对照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6780(72.26.5)岁;血压(141170)/(97113)mmhg。2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3 研究方法2组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综合治疗组进行焦虑状态的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一般性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并倾听患者介绍病史,耐心回答问题,向患者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关心、体贴患者

16、,从言行、感情上亲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其要求,消除其心理顾虑。指导家属对患者给予体贴和关心,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个别心理指导: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到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鼓励和诱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抗病信心,特别指出焦虑/抑郁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采取疏导、支持和帮助等措施,减轻乃至消除其负性情绪,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身心放松训练法: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和注意事项,并

17、使他们了解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反应及个性缺陷的密切关系,同时使患者保持心境宁静,分散其注意力以使之淡化患者角色,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缓解其身心压力。家庭干预:指导家庭对患者给予体贴和关心,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稳定患者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心理护理干预应由有经验的主管护师实施,每周进行1次,每次2030min。有些中、重度焦虑的患者开始1周可进行23次,好转后每周1次连续4周,以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对于其中焦虑状态较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应用黛力新10mg2次/d,氯硝安定0.5mg每晚1次,经过心理干预及上述药物治疗后如血压仍不能达标,由主

18、管医师酌情调整降压药物尽可能使血压达标。2.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组间t检验。2.5护理干预的实施(1)医务人员应善于调节他们的负性情绪病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都来自心理负担的加重,护理人员要学会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心理感受。选择交流方式、运用交流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介绍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及时认真的回答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心理上热情的慰籍及支持。离休老干部患者病前倍受尊重的处境因住院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因此他们更期待周围人群的尊重。在实施计划中,护士应加强他们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兴趣爱好

19、,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觉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休闲活动,建立娱乐室,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能否早日康复及预后情况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护士应把握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病情及变化规律,及时补充医学知识,如根据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活动,饮食应限制钠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超重者应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戒烟限酒。(3)注意药物治疗的观察熟悉药物的药理不良反应,监测服药与血压的关系,注意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测量血压,防止因测量误差引起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导致血压升高,强调长期、规律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20、4 -3 研究结果3 研究结果3.1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对比分析表1 二组收缩压平均值(次)(mmhg,s)组别例数第1周第24周差值p 护理组64154.79.52142.317.4312.407.410.05两组收缩压下降差值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压的对比分析表2 二组舒张压平均值(次)(mmhg,s)组别例数第1周第24周差值p护理组6491.118.4181.216.889.907.110.05两组舒张压下降差值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表3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a

21、s及sds评分变化(s,分)组别nsassd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心理干预组6454.1511.2641.088.863.6810.0240.169.16对照组6454.2611.1652.8810.223.7210.9752.5310.1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15-6-4 讨论4 讨论4.1护理干预对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和25.6%,且有18.9%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焦虑和抑郁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

22、是高血压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焦虑抑郁和高血压的发生相关。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外,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心理卫生指导,使患者自觉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给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表1、表2可见,两组患者血压总体上均有下降。但护理

23、组血压持续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中有着重要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心身健康有利的情绪,如乐观、开朗、轻松、愉快、宁静、和谐、安全感、满足感等。这些积极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保持人体代谢功能平衡,有利于机体的疾病康复和延年益寿。而另一类是对健康不利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忧虑、绝望、失落、自卑、自责、悲观、失望、贪求、妒嫉、孤寂、愤怒等,这些消极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会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及代谢平衡。不仅损害健康而且导致疾病发生和加重1。在许多高血压致病因素中,不良心理刺激同样占

24、据重要位置。长期的不良心理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作用,形成以血管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2。而积极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护士的思想和行为,逆转病人的不良思维活动,使病人不良思维活动转化为积极乐观向上的思维活动,达到血压下降,身体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必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护理手段。对照组病人入院后血压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可能与病房休养有关,与方正等报道的休养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相一致3。4.2心理

25、护理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和25.6%,且有18.9%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3。焦虑和抑郁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高血压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焦虑抑郁和高血压的发生相关4。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外,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心理卫生指导,使患者自觉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形

26、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给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是很突出的,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转归、躯体症状改善及促进疾病恢复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5 推论及建议5 推论及建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支持在其疾

27、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疏导信息与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互换。因此,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很难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本研究的实施尽量在心理护理前,医护人员耐心仔细地向他们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应用一些治愈的病例开导他们,及时、准确地解释他们的提问,在建立信任关系后,才获得他们对治疗上和心理上的反馈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病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而稳定血压,帮助治疗,达到健康

28、护理的目的。(1)以人为本,解除恐惧、焦虑心理视病人如亲人,服务周到,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使患者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在他们情绪不佳时,护理人员应大度,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2)消除药物依赖心理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状态。高血压病人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

29、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情绪好,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告诉病人真正的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疗疾病的道理。(3)环境的调节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0、。-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 谢在我的论文完成之际,在此谨向在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指导、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文是在导师周晓丽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使作者受益终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导师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在生活上给予了作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眷顾,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此外在课题的开发和论文的写作过程,医院的领导和同事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对他们的帮助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最后,谨向所有曾经给予作者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所有在作者撰写论文过程中给与作者帮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10-参考文献1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 2000,15(8):590-5922宋润珞,杨淑娥,李婷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