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段教学_第1页
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段教学_第2页
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段教学_第3页
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段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段教学什么是鲁迅,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或许是个很简单又很难说清楚的作家。 说他简单, 确实简单, 名字如雷贯耳, 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高高在上,要找到介绍鲁迅的话语也多如牛毛。 但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真切了解鲁迅呢?当笔者再次教学社戏一课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发现了这样一个鲁迅。(一)什么是鲁迅,一个动词显水准文中, 小伙伴们在偷罗汉豆时, 双喜和阿发在偷豆前都有一个动作。 请看原文:“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在岸上说。”此时,“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这里, 鲁迅写到了双喜和阿发两个人的跳, 但这两个人跳

2、的动作是有细微区别的,双喜是先跳后说,而阿发是一边跳一边说。这一细微的动作,其实透露着两个少年不同的性格特点。 双喜做事有前有后, 瞻前顾后。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做事沉稳、周到,性格谨慎细心。即使在慌乱的偷豆过程中,他也不失自己老成的处事方式。而阿发则显得有些急躁、憨厚、淳朴、简单。不仅在此处,在后文还有一处动词用得同样让人惊叹。在 32 和 34 自然段,鲁迅两次写到六一公公在船上的细节。 第一处在六一公公与双喜见面说话时, 文中写到:“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此时,六一公公是“棹”着小船,也就是划着船和双喜说的。而在34 自然六一公公和“我”见面说话时,他是“停”了楫说的,也就是

3、停下手中的桨说的。这里一“棹”一“停”,看似两个简单的划船动作, 传达的却是丰富的肢体语言。 一方面, 之所以六一公公要停楫和我说话, 说明他待客非常周到、 有礼数。 同时, 他之所以和双喜划着船说, 那是因为他和双喜之间关系更亲密, 乡邻之间关系很融洽很和睦, 就如一家人一 样。 简单的一个动词不但让我们看到了六一公公的热情好客, 还看到了平桥村乡 邻间的和谐、友善与浓浓的人情味。可以说, 这些简单的动词, 无不透露着鲁迅的别有匠心。 这种于细微处显人 物性格的写法,足以窥见鲁迅的水准。(二)什么是鲁迅,两个代词见经典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安排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 让学生把阅读中的 困

4、惑贡献出来,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来解决。在这次教学社戏时,有学生发 现在偷罗汉豆的情节中, 阿发说的一句话有问题。 当阿发往来摸了一回罗汉豆后,他说到: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里阿发本来应该这样说: “偷我家的罢,我家的大得多呢。”但鲁迅却没有这样写。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在探讨中,笔者问学生,这里的“我们”究竟包含了哪些人?有学生说,这里的我们包含了阿发, 还包含了双喜, 以及其他一起偷逗的小伙伴。 于是笔者再次追问,那既然这豆是阿发家的,为什么阿发要说这豆是“我们”的呢?学生讨论后说,因为此时,阿发已经把身边的小伙伴看成是自己一家人了。在阿发心里, 此时这豆已经不是他家私有的, 而是

5、大家公有的了。 这豆不仅是阿发家的, 还是双喜家的, 迅哥家的, 所有偷豆小伙伴家的。 笔者赞叹到: “是呀,把自己家私有的豆拿出来让小伙伴一起公共来分享。 这正是阿发那种乡村小孩天真、可爱、淳朴、无私无意间最生动的体现。”其实,文中还有一个“我们”用得很传神。那就是在 33 自然段,当六一公公发现我们偷逗时,双喜说到:“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这里“我们”一次的用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请客”,这里的“我们”不仅包括双喜阿发等,还可以包括六一公公。双喜之所以说“我们请客”,而不说“我请客” , “阿发请客” , 是因为在双喜心里觉得, 迅哥既然是城里来的贵客,而且平桥村只要

6、是有客人, 几乎就是全村的客, 那么六一公公当然要请迅哥吃豆。那既然六一公公要请迅哥吃豆, 我们一起去摘豆就不算偷了, 即使是偷, 也是应该的了, 最后他们不偷别人的豆, 而偷六一公公的豆, 还是给六一公公请客面子呢。可见,这里一个“我们”把双喜的那种机敏智慧的小鬼形象展露无遗了。可以说,文中的这两个很不起眼的“我们”其实很值得品味的,当我们读到这样精妙的语言时, 我们不得不佩服, 一个在一般作家那里最缺乏表现力的人称代词,在鲁迅笔下却能如此富有表现力,如此经典。(三)什么是鲁迅,三个语气词见真情在看社戏前的波折中,当 “我”知道自己不能去看戏时, 文中写道: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

7、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这里,有学生提到,这里出现了三个“了”字,有没有什么含义。笔者觉得,这确实是一处非常奇特的语言现象, 甚至自己教了三四轮都没发现。 于是, 笔者通过让学生重音朗读三个 “了”字,学生明显感觉到,这“了”字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这里三个“了”字,既能传达出我非常想看戏却无法看的无奈、 遗憾之情; 又能传达出对朋友都去看戏而不带上 “我” 的羡慕、 责怪之情; 还能传达出我急切想到戏场的渴望、 焦躁之情。这里,简简单单的三个“了”字,却把“我”当时的心情全都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其实,不仅仅这些,在社戏中鲁迅用字词的经典到处可见。再比如,文中讲到六一公公问“我”看戏吃透时写道:“迅哥

8、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 说道: 好。 ”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 说道: 很好。 ”这里第二个“好”字前有没有一个“很”字,读起来大不一样,当我们去掉“很”字后,通过朗读,我们能感觉到,两个好“字”,两次“点头”是机械的重复,这样, “我”回答六一公公时的状态就显得是应付的,回答的态度也显得不够真诚。而加了“很”这个副词,这两个形容词和这两次点头的动作就变得非常贴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鲁迅运用副词的功力。再比如, 在教学中, 笔者和学生一起赏析了小说中 “我” 回乡下生活的片段。当时,“我”和小伙伴是一起钓虾的,但钓虾回来后,文中写道:“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中“照例”一词看似用得不准确。因为既然大家一起钓到了一大碗虾,那“照例”应该是小伙伴们一起吃的。但文中却说“照例”是归我吃的。但这一不合常理的“照例”,却恰恰表现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