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_第1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_第2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_第3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_第4页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在四大经典中,我比较熟悉伤寒论,所以我主要写读伤寒论后的体会。我认为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要注意其中出现的“反”字。对于这个“反”字,要分析此条文出现的病机和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出现而又被仲景所省略掉的病机和临床症状,更要认真分析出现“反?”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例如原文14条中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因寒性凝滞,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阻滞经脉而疼痛。又因寒性收引,使人体经脉、腠理收引而挛急,从而出现项背强几几,因感受寒邪较多,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当无汗,但此条文

2、中却见到有汗出的情况,所以用“反”字。本证中由原文“反汗出恶风”可知,本证属风邪在经,经气不利,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以舒经脉、升津液。也有注家解释,“反”字属衍文,宜删。而我更同意前一种说法。二、要注意前后联系对比。因很多条文中症状或病机非常相似,而又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前后对比。因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此时因战乱、天灾造成书本的不全,以及传抄中不可避免的错误,造成书中条文顺序错乱及字的.错误,所以需要前后联系对比。例如桂枝加葛根汤证要与葛根汤证对比,两证兼有项背强几几,但桂枝加葛根汤证中有“反汗出恶风”,所以需要用个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

3、根升津液舒经络。葛根汤证中,因有“无汗恶风”可知,本证属寒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而用葛根汤发汗散寒,升津舒经。在这两个条文中还要对比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两方在原文中组成是一样的,但根据各自的病机以及宋朝大臣林亿的按语:“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尔。”可知桂枝加葛根汤中的麻黄可能是由传抄错误造成的。但现代注家都没有将其删去,是因要保持古迹的原貌。所以在读经典中要注意前后联系对比。三、四大经典要联系读,反复读。这四部经典都是相互联系

4、的,相互完善的。而黄帝内经是基础理论。而其他三部是临床理论。只有理解了内经经文的含义,才能更好的读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而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中医经典选

5、读学习心得2 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

6、则和方法。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

7、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通过四大经典的朗读,老师的讲解,给我的认知是:一,树立中医学习的信心,众所周知,中医教育其实并未能培养中医人才,由于各种因素如课程培养目标过于广阔,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未能培养扎实的辩证论治思维,不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欠缺方法及中西医比

8、较课程,学习混淆中西医概念等,经过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很多都是老师经验介验,特别是感受到了老师对中医经典的热爱和绝对的支持,使自己受到感染,树立坚定的信心。二,培养自身辩证论治思维是理论核心所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已奠定了中医的辩证论治体系及发展出各种中医的辩证方法,现在学习经典就是要学好这些理论,培养这种思维,而真正的中医理论部分就是四大经典,因此,背诵原文理解是学习经典的前提。三,熟读诵读经典更要在实践中运用经典,在课堂上,老师很多次不厌其烦的要求我们背诵条文,可是我们都没有注重,总是对经典的学习以理解为主,看着老师随口而出的经典条文,所述的医案病例,两者结合如一,真的感觉惭愧,想在临床看病时候就想经典。可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看不出个所以然,条文的熟记更重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