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本章有以下高考命题规律。1.命题内容:从所占分值上看,一般不超过5分,比例较低。2.命题形式: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非选择题的比例较低。3.命题思路:从命题思路上看,考查内容越来越细,考查角度越来越小。但考查内容每年都有重合,说明重点内容不避开,每年都有体现。4.命题趋势: 纵观本章内容在高考中的出现规律,可发现基因的本质考查力度较小,难度不高。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本章的复习备考策略如下。1.知识方面:遗传物质的探索是很能体现科学研究过程的内容,对学生今后在科学领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探

2、究能力的培养。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习时要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其内在的变化。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可以做一些模型,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2.能力方面: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时常与遗传规律联系,因为遗传规律的分子水平理解主要体现在本章内容上。所以把本章的内容学好,也是对遗传规律的再次深度理解,为整个高中生物学难点做一个完美的延伸。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材料:S S型型 和R R型型肺炎双球菌、小鼠小鼠。实验原理:S S型活细菌型活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实验过程及结果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3、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转化因子 ”。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材料:S型和R型细菌、细菌培养基培养基。实验设计思路:把S型细菌型细菌的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实验过程及结果: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 T T2 2噬菌体噬菌体和大肠杆菌。3.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4.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将细菌培养在含 3535S S和和3232P P的培养基中,培养出含35S和32P细菌;用培养的细菌培养T T2 2噬菌体噬菌体

4、,培养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5.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 蛋白质留在外面。(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6.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三、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2.过程及结果:3.结论:在无DNA的情况下(如RNA病毒),R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两实验的比较2.两实验的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2)两个实验具有递进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

5、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转化的本质(1)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因而S型细菌的性状(如荚膜、毒性)得到了表达。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加热变性(DNA双螺旋解旋)后,在低温下其结构可恢复。(3)转化后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 )A.将无毒R型活细菌与有毒S型活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将无毒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

6、为S型细菌C.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才转化为S型细菌 A项S型活细菌中的各成分没有分开,不能证明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项结论仅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项将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基中,不能分清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D项S型活细菌的组成物质分开后,只有DNA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则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实验

7、思路: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所特有的元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直接观察它们的作用。2.侵染特点及过程:(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2)噬菌体的侵染:吸附注入核酸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装配释放子代噬菌体。3.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a.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原因是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放

8、射性很低,原因是少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者培养时间较长,少量含有32P的T2噬菌体已经裂解释放。(2010泉州模拟)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但标记噬菌体时,必须培养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C生物的遗传物质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9、(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多数遗传物质是DNA,如T2噬菌体。少数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病毒、SARS病毒。3.针对整个生物界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不同生物遗传物质比较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

10、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D一、 DNA分子的结构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 沃森和克里克沃森和克里克 。 2.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 :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A、T、C、G四种碱基。3.DNA分子结构的特点(1)两条链呈反向平行双螺旋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2)磷酸磷酸和脱氧核糖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方式 A-T,C-G。二、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 亲代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发生时

11、期:有丝分裂 间期间期 和减数 第一次分裂间期第一次分裂间期。3.过程(1)解旋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合成子链:以母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以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子链盘绕成反向平反向平行双螺旋行双螺旋结构。 4.特点(1)边解旋边 复制复制 。(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5.条件:模板、原料、 酶酶和 能量能量。6.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连续性。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12、A片段1.基因与DNA的关系(1)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许多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断,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小小于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2)基因的本质:有遗传效应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片段。2.遗传信息与DNA的关系: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3.DNA分子特性(1)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2) 特异性特异性:是由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结构及相关计算规律1. 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元素组成:C、H、

13、O、N、P 5种元素。(2)基本组成单位:4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3种小分子化合物构成。 磷酸用“”表示,脱氧核糖用“”表示,含氮碱基用“”表示,三者之间的连接如图,其差异是由碱基种类决定的。(3)由多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聚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4)两条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长链的碱基之间靠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平面结构及空间结构a.配对的碱基,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CG所占比例越大,DNA结构越稳定。b.在DNA分子中,多数磷酸连接2个脱氧核糖,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c.在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2个碱基之

14、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间接相连。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推论(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和所占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在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的值与另一条互补单链的A+GT+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4)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的值,与另一条互补单链的A+TG+C的值是相等的,也与整个DNA分子中的的值是相等的。 CTGACGTACGTA已知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m,求:(1)

15、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的值是,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2)当在一条单链中,(AT)/(GC)n时,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的值是,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3)某DNA分子中,G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2.9%或17.1%B.31.3%和18.7%C.18.7%和31.3%D.17.2%和32.9%根据DNA两条单链上的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互为倒数,则另一条链上的(AG)/(TC)=1/m。由于双链DNA分子中,嘌呤嘧啶,所以(AG)/(TC)在整个DNA分子

16、中为1。根据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双链DNA分子中与在每一条单链中相同,可以知道,(AT) /(CG)在整个DNA分子中,以及在每一条单链中的比例均为n。设一条链为,其互补链为。已知G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则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2%;已知C17.1%,则G18.7%;由于T32.9%,则A31.3%。因为TA,CG,所以T31.3%,C18.7%。(1)1/m 1 (2)n n (3)B DNA分子复制及相关计算1.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1)真核细胞: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2)原核细胞:拟核、细胞质(如质粒的复制)。2.复制准确性(1)独特而规则

17、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3.复制条件:(1)基础条件:模板:DNA的两条链; 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G、C、T);能量:ATP;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2)外部条件:温度、pH等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都影响DNA复制过程。4.复制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局部解旋、复制。(2)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3)多位点复制:多个位点同时解旋,同时复制。(4)多向复制:从一个位点同时向两个方向复制。5.复制结果及意义(1)结果: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2)意义:保证物种遗传物质的相

18、对稳定性和连续性。6.DNA复制的有关计算(1)DNA复制后代的放射性标记分析若取一个全部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 G T C1 2 3 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450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了()A.3次B.4次C.5次D.6次 一个DNA中有500个碱基对,一条链中CG300个,所以两条链中CG600个,则DNA中CG300个。该DNA复制共消耗4500个含G的脱氧核苷酸,所以增加了15个DNA分子,共复制了4次。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