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研究结题报告(一)背景分析: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与创新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幼儿美术教育是从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美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现状分析:(1)教育观念陈旧,原美术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美术技能,追求

2、幼儿作品的完美表现,过多强调的是模仿,而一味地模仿会使幼儿丧失对艺术的直觉能力,幼儿会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对这种形式的使用上,他们对新技术的获得不是自己探讨得来,因此对自己也难于产生自信和满足,最终使幼儿丧失艺术表现中原有的天性。(2)活动形式、活动材料单一,原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以绘画、纸工、泥工为主,提供的材料往往只有泥、纸笔等,这样的组织形式和工具材料必须要求幼儿有一定的技能,由于技能要求和材料的启发性、暗示性、趣味性不强,不能引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更不能激发幼儿的艺术直觉。(3)教师缺乏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思维,往往按照教材安排开展美术活动。

3、(三)研究条件:大自然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源泉,我园地处郊县,依山傍水,有丰富的水产、植物及景观资源,为开展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能极大地开拓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我园有一批教师擅长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并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有浓厚兴趣,加上我们从94年起就有教师跟随市教研室组织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研究,我园也承担了县美术教研基地活动,鉴于此,我园在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申报了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研究课题, 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

4、美术教育观念,通过地方资源的利用来丰富美术教育形式,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把美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活动的能力,幼儿审美创造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并加以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是指根据自然材料及景观(如花草、树木、果叶、蔬菜、水产品、农作物、建筑物等)的外在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记忆联想,并运用这些材料通过想象、绘画、塑造、制作等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从而培养

5、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理论依据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纲要中艺术教育领域提出的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创造教育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论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艺术教育恢复人的创造主体性,发挥人的艺术的创造能力,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课程学习的结果。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上,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

6、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即幼儿思维大部分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只有那些儿童直接感受到的美术教育内容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审美心理结构中去,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来丰富幼儿的视知觉,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兴趣。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内容: 1、探索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地方资源,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 2、探索利用地方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4、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家庭社区资源 5、围绕课题设计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活动方案 (二) 方法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

7、过程中我们分别向家长、教师发放了二百多份调查问卷,了解家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看法及态度,了解地方资源的种类及可利用性。 观察法:通过地方材料的提供,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兴趣、时间、态度及进行创造想象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运用了比较研究、个案研究及经验总结。本研究以大、中、小三个年龄段一百零八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追踪个别幼儿研究其运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创造的能力,与幼儿的前期作品及对照班幼儿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注重各阶段理论思辩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不断总结阶段结果,并作相关分析,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02、26)通过调查讨论、论证,

8、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达成共识,书写实施方案。 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决定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如何使教师的研究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1)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如创造教育理论、本质论、瑞吉欧的美术语言符号理论等,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教师对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感性的理解,对课题的研究有了理性的认识。 (2) 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确定了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目标,即:对身边的自然物感兴趣,能对自然物进行联想,并运用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 教师、家长的积极参与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以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向教

9、师及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家长对身边自然资源可利用性的了解以及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2、实施阶段 (2002、912) (1)对幼儿进行前期测试,全面创设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地方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环境是幼儿的隐性教师,幼儿只有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在与环境中的材料相互作用下,各种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前测后,研究班教师首先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地方自然材料如:蔬菜、种子、农作物、水产品等,将这些材料在班级布置成活动区域,提供相应的美术工具,如:剪刀、胶棒、彩笔等,让幼儿随时与这些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刺激物。让幼儿置

10、身与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术氛围中。 (2)组织教师对地方材料进行挖掘和筛选,并用美术方法将其归类如:(a)点状材料有:沙、谷类、豆类、种子、瓜子、果壳、木屑、螺帽、鱼鳞等。(b)线状材料有:棉纱线、毛线、火柴棒、小树枝、塑料绳、稻草、麦杆、植物的根须等。(c)面状材料有:布、花瓣、树叶、草叶、羽毛等。(d)块状材料有:泥、面团、石块、瓶、罐、贝壳、纸盒、瓜果、蔬菜等。(e)绘画欣赏材料有:建筑物如老街、四方宝塔、人民银行、政府大楼、邮政大楼、襟湖桥。再根据材料的时间性季节性形成美术活动的题材。 (2003、26) (1) 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自然材料开辟家庭美术活动区。

11、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了提高家长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情况,并指导家长从以下一些方面利用自然资源来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a、利用接送的孩子机会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建筑物、人们的活动及所发生的事。b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收集自然材料,同时让孩子在自然美中得到熏陶。c、经常引导孩子观察从菜场上买回家的菜的茎、叶、根。并引导幼儿联想。d、为孩子创设家庭美术活动区域,将收集的材料放入活动区,提供一些美术工具,经常和孩子一同想象、操作、表现。 (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

12、点,材料的特性,设计美术活动方案及趣味活动方案,分别从手工、绘画、欣赏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如由于小班幼儿想象的经验、动手能力等有限,我们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的自然形状设计出系列印画活动,有根须印画、茎叶印画等。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想象力动手能力都有所发展,我们利用植物自然形状的切面、植物的自然色彩等引导幼儿用蔬菜进行拼盘、贴画,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想象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利用多种自然材料,设计了各种创造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如民间布衣画美丽的大森林草叶喷绘蔬菜造型河蚌造型等。通过设计研讨,探究出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3、a) 结束阶段 (2003、912)对已形成的美术活动方案验证修改 (2004、26)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全面测试,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比较,作总结性实验报告。 (2004、905、1)整理材料,接受专家评审 六、研究途径及措施 (一) 多渠道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审美情趣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上,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生活经验的全面依赖。丰富的生活经验可积累表象,使孩子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呢? 1、走进自然:大自然蕴含的神奇与奥秘,带给人类无穷的创造灵感,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幼儿感官受到的刺激和震撼远比现代化教育手段带来的效果更立体,更有

14、动感,幼儿置身其中,直接触摸、聆听、观察和感受,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将在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中得到增强,因此,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自然景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幼儿的审美创造储备表象。如踏青时节,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田野,孩子们与野花亲吻,与小草拥抱,他们躺在草地上观察蓝天的空旷、白云的多变,真切感受到白云有时象飞马有时象羊群。金秋时节,无际的稻田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金色海洋,收割机成了海洋中远航的点点帆影,形态各异的红薯、萝卜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成了高山、树林动物怪兽。他们与蚂蚱比跳远,与蝴蝶赛舞,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大自然以它不可

15、多得的优势成为幼儿审美塑美的重要资源。 2、整合社区家庭资源 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家长、社区中的人职业各不相同,整合社区家长中有益于美术活动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如:与老街贝雕馆、珍珠馆、民间艺人联系,组织幼儿参观贝雕、民间剪纸及珍珠制品,也可请他们到幼儿园现场为幼儿进行制作,让幼儿从小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二)根据材料的特性设计美术活动,引发幼儿的想象。 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课程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根据自然材料本身所具有

16、的特性,设计了美丽的森林、草叶插花、蔬菜造型、多变的丝瓜、树叶粘贴、河蚌造型、蔬菜拼盘等,如在蔬菜造型活动中,教师将平菇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幼儿把平菇想象成孔雀、霓虹灯、小花伞等,将自然弯曲的丝瓜想象成天鹅,洋葱成了蜗牛的贝壳,黄瓜成了鳄鱼的身体。 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到充分发展,而这些活动材料在农村随手可得,它们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的启发性、暗示性和可塑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联想,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因素,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三) 创设美术活动区域,满足幼儿的创作欲望 区域活动打破了集体授课形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

17、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幼儿无需受到“自己与集体同步”的约束,他们自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决定活动形式,自由选择同伴交流,在轻松愉快、积极自主的状态下尽情创作,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创作欲望。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区的作用,教师在创设美术活动区时应做到以下“五性”:(1)环境创设的引发性。(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3)活动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4)教师指导的鼓励性、支持性。(5)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性。 (四) 亲子美术趣味活动中,感受浓浓亲情,体验创造乐趣 教育训练的目的根本上在于形成智慧,造就有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者、探索者和学习者。脚手架理论告诉我们:

18、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利用自然材料设计的美术趣味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美术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幼儿设置的一个有利于幼儿审美创造力培养的脚手架。幼儿在活动材料、教师、父母和同伴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探索、学习和创造。如:在迎新年、家园同乐美术趣味活动中,将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的地方自然材料及美术工具设置在相应的活动区域,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对材料的感知经验和家长到各个区域进行创作活动,一些常见的蔬菜、水果、动物羽毛、麦杆、螺壳河蚌等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工艺品,孩子们欣赏着、创造着、热烈地交流着,他们用美术语言表

19、达着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在这种交互式脚手架的美术活动氛围中,他们不仅体验着创造的乐趣,同时还在与父母同伴分享快乐中体验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五) 寓美术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美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将美术不同程度地整合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以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幼儿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孩子创造思维的表达。如:在音乐游戏小鸭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画出鸭子在水中玩耍的各种动态,然后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很快能生动地表现出小鸭戏水的各种动作,在音乐欣赏

20、活动中,同样需要用美术手段来帮助孩子们直观理解作品内容,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美术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在幼儿的语言活动中,用形象直观的美术画面加以衬托、说明。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记住故事中的角色及故事发展情节,同时通过美术色彩的渲染可加深文学作品对幼儿的感染力,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幼儿的学习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整合性的,美术教育本身有着一定的综合性,易于与其他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使美术成为一个载体,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研究成效 1、通过幼儿参与创造活动的作品测试可看出,(见表)幼儿借助物质材料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1、地方自然材料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幼儿参与的各类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早期教育杂志举办的美丽的秋天绘画大赛中,我园所有参赛作品均在县级获奖,而被选送到市级参赛的二十二幅作品中,我园就有十幅作品获奖,而这些获奖作品都是表现家乡自然特色的,如树叶人、玉米爷爷、家乡的螃蟹等。 河蚌造型测试情况 测试情况 前测 后测 人数 内容 人数 人数 不能根据河蚌外行进行想象 6 14 2 45 能根据河蚌外行进行联想 21 48 19 431 能根据河蚌外行进行联想,并能用 辅助材料进行创造表现 17 39 23 52 前后两次趣味活动抽样测试 测试情况 前测 后测 人数 内容 人数 人数

22、能创造性地根据材料进行构思造型 3 136 12 545 重新组合以前的一些造型 4 182 7 316 重复以前的造型 11 50 3 136 模仿别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造型活动 4 182 0 0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驾驭美术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美术活动形式不断丰富,能把美术教育理性的认识与实践的思考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能因地制宜的选择地方自然材料,并根据材料的自然特性,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多种类型(绘画类、欣赏类、手工类等)的美术活动方案四十多个,其中多个活动方案在省市级获奖,教师自己设计并组织的大型家园结合的美术趣味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组织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美术经验深化美术教育活动,在参与县级优质课评比中,美术活动照相稻草人贴画美丽的森林蚕豆造型分别获县一二等奖,能多种渠道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在实践中发现探索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活动。通过研究,教师的理性认识更加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