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2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3.3(PPT)_第1页
3[1].第2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3.3(PPT)_第2页
3[1].第2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3.3(PPT)_第3页
3[1].第2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3.3(PPT)_第4页
3[1].第2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3.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 2.5 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1.1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电路组成电路组成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各元件的作用各元件的作用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三极管v,放大基极偏置电阻基

2、极电压,保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正偏)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集电极电压,保证集电结加反向电压(反偏)集电极直流负载电阻,和ucc配合,保证集电结加合适的反向电压(反偏)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各元件的作用信号源内阻us为信号源电压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各元件的作用耦合电容耦合电容集电极负载电阻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 2 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1.2 2.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图2 3 基本共e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b) 交流

3、通路rbrc uccuousrsrbrcrl(a) 直流通路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 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静态分析(直流分析)求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分析(交流分析) 求三大性能指标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估算法 图解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 分析分析 点的方法点的方法 静态分析( 点分析 ) 动态分析(交流分析) 估算法 图解法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分析分析 点思路点思路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三极管要保证工作在放大区,其发射结要加正向偏压,集电结要加反向偏

4、压,即要求对三极管设置一个正常的直流工作状态。 直流工作状态,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 求q点有两种方法估算法图解法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1 解析法(估算法)确定静态工作点(适用于简单电路和直流q点的分析)bbeccbqruuivvube7 . 0,8 . 06 . 0取硅管1. 由基极回路求出静态时基极电流ibq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再根据集电极输出回路可求出uceq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1】 估算图2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ucc=12 v, rc=3k, rb=280k, 50 vumaiamaiceqcqbq63212204. 05040040. 02807

5、. 012解:2.2.2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1)画出放大器的集电极直流通路步骤: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2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由图a、 b两端向左看, 其icuce关系由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确定*注意字母的大小写问题注意字母的大小写问题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2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由图a、 b两端向右看, 其icuce关系由回路的电压方程表示: uce=ucc-icrcuce与ic是线性关系, 只需确定两点即可画出一条直线,叫直流负载线。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图2 4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法静态工作点的图解法 将此直流负载线和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画在

6、一个坐标上 (1) 在输出特性曲线所在坐标中, 按直流负载线方程uce=ucc-icrc, 作出直流负载线。 (2) 根据基极回路求出ibq (3) 找出ib=ibq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 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q点坐标的电流、电压值即由上可得出用图解法求q点的步骤: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2】如图2 - 5(a)所示电路, 已知rb=280k, rc=3k, ucc=12v,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图2 5 例 2 电路图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解解: :(1) 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并作出直流负载线: ccccceriuu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

7、础(2) 由基极输入回路, 计算ibqamaruuibbeccbq4004. 0102807 . 0123直流负载线与ib=ibq=40a这一条特性曲线的交点, 即为q点, (3)从图上查出ibq=40 a, icq=2ma, uceq=6v, 与例1结果一致。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3 2.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1. r rb b对对q 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图2 6 电路参数对q点的影响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 2. rcrc对对q 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图2 6 电路参数对q点的影响 3. 3. u ucccc对对q q点的影响点的影响图2

8、 6 电路参数对q点的影响2.3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3.1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分析非线性失真和大信号工作状态)图图2 7 交流负载线的画法交流负载线的画法ic / manoq交流负载线muce / vuucequccucci直流负载线1. 1. 交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步骤:步骤: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 交流负载线必通过静态工作点, 因为当输入信号ui的瞬时值为零时, 电路状态和静态时相同。 (2) 交流负载线的斜率由 表示。 lr 交流负载线具有如下两个特点:ic / manoq交流负载线muce / vuucequccucci直流负载线第二章 放大电路

9、分析基础(1) 过q点, 作一条 的直线, 就是交流负载线。/lriu 首先作一条 的辅助线(此线有无数条), 然后过q点作一条平行于辅助线的线即为交流负载线, 如图2 - 7所示。 /lriu2. 2.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交流负载线的作法(两种)具体作法如下:ic / manoq交流负载线muce / vuucequccucci直流负载线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lcqceqccriuu连接q点和 点即为交流负载线。 ccu 故一般情况下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陡。(2) 交流负载线也可以通过求出在uce坐标的截距, 再与q点相连即可得到。ic / manoq交流负载线muce / vuucequ

10、ccucci直流负载线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3】作出图2 - 5(a)的交流负载线。已知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ucc=12v, rc=3k, rl=3k, rb=280k。 解解 :(1)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求出q点(可以用例2的结论)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画图交流负载线 作一条辅助线, 使其取u=6 v、i=4ma, 连接该两点即为交流负载线的辅助线, 过q点作辅助线的平行线, 即为交流负载线。krrrlcl5 . 1/kriul5 . 180 auce / v012qn1234ic / ma640 a60 a20 a0248m10uccucc交流负载线辅助线icq第二章 放大

11、电路分析基础可以看出 80 auce / v012qn1234ic / ma640 a60 a20 a0248m10uccucc交流负载线辅助线icqvriuulcceqcc95 . 126vucc9与用公式相一致。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 交流波形的画法表 2-140604020402321264.567.56taib/maic/vuce/021232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设输入加交流信号电压为ui=uimsint, 则基极电流将在ibq上叠加进ib, 即ib=ibq(40 a )+ibmsint, 如电路使ibm=20a,则)(sin2040atib图图2-9 基极、基极、 集电极

12、电流和电压波形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totoube/ mvuitoiib604020ibqtoic / maic321icqtouce / v7.564.5ucequceubequi / mv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tuuuuutiiiiitiiiiituuuuucemceqceceqcecmcqccqcbmbqbbqbbembeqbebeqbecossinsinsin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是相反的。这是共e极放大电路的特征之一。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3.2 2.3.2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1.由三极管特性曲线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由三极管特性曲线非线性引起的失真图2

13、10 三极管特性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ibiboquiib(a) 因输入特性弯曲引起的失真ubeicicicqqucequceuccuceoibqib(b) 输出曲线簇上疏下密引起的失真icicqicqoucequceuccuceibibq(c) 输出曲线簇上密下疏引起的失真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 2. 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图图2 11 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的非线性失真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的非线性失真qq交流负载线ictoicibuceucet交流负载线icicibotuceuceo(a) 截止失真(b) 饱和失真ticqicoouceuceqicqicuceuceq

14、o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 1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icqrlo246810121416uceqic / ma32bicq直流负载线20 aib 120 a交流负载线da 0 auce / vqcuces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失真输出波形40 a60 a80 a100 a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umax 的概念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求出静态工作点q。 (2) 作出交流负载线。 根据要求从交流负载线可画出输出电流、 电压波形, 或求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值。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的步骤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3.3 微变等效电路法(交流电路分析) 当输入信号变化

15、的范围很小(微变)时,可以认为三极管电压、电流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 即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均可近似地看作是一段直线。因此,就可给三极管建立一个小信号的线性模型,这就是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3.3 微变等效电路法(交流电路分析) 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可以将含有非线性元件(三极管)的放大电路转化成为我们熟悉的线性电路,然后,就可利用电路分析课程中学习的有关方法来求解。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 三极管的h参数(混合参数)微变等效电路ubeucebcerbeibicib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三极管的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三极

16、管处于共e极状态时, 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以下形式表示: ),(cebbeuifu输出特性:),(cebcuifi 式中ib、 ic、 ube、uce代表各电量的总瞬时值, 为直流分量和交流瞬时值之和, 即 三极管的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输入特性: 用全微分形式表示ube和ic, 则有ceicecbubccceicebebubbebeduuudiiididuuudiiudubqceqbqceq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22211211huihiuhiuhiubqceqbqceqicecubcicebeubbe令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则(2 - 8)、 (2 - 9)式可写成cebc

17、cebbeduhdihdiduhdihdu22211211(2-14)(2-15)则式(2 - 14)、 (2 - 15)可改写成cebccebbeuhihiuhihu22211211(2-16)(2-17)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 13 完整的h参数等效电路ubeucebceh11h221icibh12uceh21ibhiehrehfehoe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三极管输出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也可写成hie)ceqcequbbeubbeiuiuh11bqbqicebeicebeuuuuh12三极管输入交流开路时的电压反馈系数(也可写成hre)2. 2. h h参数的意义和求法参数的意义和求法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三极管输出交流短路时的电流放大系数(也可写成hfe)ceqcequbcubciiiih21bqbqicecicecuiuuh22三极管输入交流开路时的输出导纳(也可写成hoe)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图2 14 从特性曲线上求出h参数iboqibubeubeuce 常数h11ubeibucerbeubeubeoibibuce00.5 v1 v2 vuceh12ubeuceibicicouceuceib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