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3【基础会计】小抄第一章 一、主要名词术语1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
2、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11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12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
3、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四、主要问题解析 1.会计的内容:从广义来说,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也称会计报表分析)。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都须以会计核算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活动必须以一个企业或单位为依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
4、方面,都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也都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按其使用单位分类,一般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三类。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是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所筹措到的资本金和借人资金及其所形成的资产;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经营收入及其费用、成本;以及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最终经营损益,是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2.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是指会计和其他经济核算的不同点。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它有三个基本特点:(1)以
5、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3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以反映财务信息为主; 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综合性; 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 会计反映包括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它是一个层次化的、逐步深化的反映过程。(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
6、合理性所实施的检查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三个特征: 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监督的核心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 会计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4会计的作用:会计的作用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必然发挥出来的作用,通常称为职能作用。总结我国的会计实践,会计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作用:第一,会计通过及时、完善、准确地提供经济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及外部的各方关系人对信息的需求,可以作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第二,作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做好会计工作,对保障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也有着重要作用。5会计的方
7、法: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狭义地来说,会计的方法通常就是指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或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作为一种基本措施或方法都有其具体内容,并需要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1)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确认标准和时间选择是会计确认的核心。要素项目确认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
8、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内容;第二,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归属哪一个要素项目。此两项确认的基本标准是:第一,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第二,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时间确认的基本标准是:应在交易或事项实际发生的时间确认。(2)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货币计量通常以元、百元、千元、万元等为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可供计量的某种特性或标准,如资产计量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成本、计划成本等属性。比如,现代会计仍以历史成本为属性进行计量,故称为历史成本会计。(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
9、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会计记录包括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在记录的生成方式上,又有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从广义来讲,记录还包括计算和运算,因为记录过程中离不开计算和运算。会计记录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这些方法有: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复式记账; 登记会计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4)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主要构成内容,编制会计报表包括将账簿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
10、综合汇总,并填入相关表格等一系列方法。会计报表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单位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和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它必须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编制。所以,编制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格式和结构的设计、编制要求和表内各项目的填列方法等一系列专门方法。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主要名词术语1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2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4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
11、、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5固定资产-是指持有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6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7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8流动负债-是指应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9长期负债-是指应在一年以上,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10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11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
12、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2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13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14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金额。15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四、主要问题解析 1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渠道和占用形态(1)企业的经营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筹集和取得,包括吸收投资方式和举债方式筹集和取得资金。属于吸收投资方式的一般筹集渠道有: 国家投资,即由国家从财政预算中拨款投资; 发行股票,即
13、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接受经营投资,即采用联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由参与经营一方投入资金; 用企业内部公积金转增股本,即从企业内部的资本公积金和从经营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中,以一部分转增为资本金。(通过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称为主权资本。)属于举债方式的一般筹资渠道有: 银行借款,即从银行取得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发行债券,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 结算过程中的各种应付款,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应付款、应付票据和预收款。(通过举债方式筹集的资金称为借入资本。)企业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要按照生产经营活动、商品购销活动和提供劳务服务活动的需要,用于各个方面。主要的方面有: 建造
14、或购置劳动资料,如房屋等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购置劳动对象,如原材料、包装材料或用品、外购商品等; 货币资金,如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 结算过程中的各种应收款,如应收款、应收票据等; 对外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实行联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对外投资。以上各项占用可以分为三类,即流动资金占用、长期投资占用和固定资产占用。2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这个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这里所说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和风险都已进
15、入本企业,包括已经取得,并可依法行使权利。比如应收款项,虽不具有实物,但可依法收回一笔款项,则应视作企业的一项资产。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项的可能后果,不能确认为资产。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还必须具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就是说,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能独立地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在未来时期内,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换言之,如果一项经济资源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应当确认为资产。这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这是因为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难以确认和计量它的价值,就不能确认其为企业的资产。3负债的概念及其特
16、征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按照这个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它是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所形成的,是现实存在,并需在未来某一时期偿还的经济义务。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即债务到期必须偿还,一般不能无条件取消,除非债权人主动放弃其权益。第三,负债必须有能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一个可确定的、到期偿还负债的依据。如果是预计额,需经过合理判断接近实际。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4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其特征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
17、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按照这个定义,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其出资额在企业依法登记后,不得抽回;第二,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清偿债务的物质保证;第三,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享有获取企业利润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也以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5收入的概念及其特征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照这个定义,收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产生收入的事项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比如,销售商品收入,必须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
18、方;企业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同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二,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三,收入不仅表现为现金的流入,有时也产生于负债的偿还,比如,企业可以向贷款人提供商品或劳务,偿还所欠的款项,在了结债务的同时产生收入。 6成本和费用的概念及其特征: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这个定义,成本和费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成本和费用必须是指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的日常活动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和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
19、费。第二,要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作为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第三,费用除已经发生的资产耗费,有时也表现为负债的增加。7会计等式的含义、表达方式及其意义(1)含义。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为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2)表达方式。会计等式的表达方式有: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3)
20、意义。会计等式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第三章 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一、主要名词术语1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2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3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21、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4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5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 6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7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8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四、主要问题解析 1账户的含义及其设置依据(1)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2)分类是设置账户的关键,如何分类是设置账户中的核心问题。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第一,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是分类的主
22、要依据,满足经济业务的需要是设置账户的基本要求。第二,管理要求也是分类和设置账户时的一个依据。第三,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金融、税务、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需要,也是分类和设置账户的依据。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会计科目和账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在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基础上设置的,因而会计科目既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又是账户的名称。其不同点是:会计科目作为一个项目,规定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科目的使用方法,而账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就必须有账户名称在内的、由若干个项目组成的结构。在我国目前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
23、部门统一制定,企业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3复式记账原理及其优点:复式记账原理可以说就是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式记账之所以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就是依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二是每一笔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以后,都能使会计等式形成新的平衡关系。所以,采用复式记账方法,以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始,又以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终。任何会计期间内,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结果,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可以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4、。二是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第四章 账户分类一、主要名词术语1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2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是否有余额,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3盘存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际结存数的账户。4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5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6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多个成本
25、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某种费用的账户。7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8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9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10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11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12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
26、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照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四、主要问题解析1盘存账户的结构和特点盘存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结存数。盘存账户的特点是: 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即实地盘点或队账的方法核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并检查其经营管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除货币资金外,其他盘存账户通过设置和运用明细账户,可以提供实物和金额两种指标。第五章 会计凭证一、主要名词术语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
27、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3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4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5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帐簿的凭证。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7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8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转
28、账业务的凭证。四、主要问题解析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按照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4)接受凭证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事项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6)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对一些特殊的原始凭证,除应当具备原始凭证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当有一定的附加条件。2原始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3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在原始凭证审核中,如发现有不符合要求
29、,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2)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3)对有错误的原始凭证,要按照规定进行错误更正。(4)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凡涂改过的原始凭证均应视为无效凭证,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会计账等的依据。(5)原始凭证开具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于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或重新开具的法律义务,不得拒绝。4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
30、填制凭证的日期;(2)凭证的名称和编号;(3)经济业务事项摘要;(4)会计科目(包括一级、二级或明细科目)的名称、方向和金额;(5)所附原始凭证张数;(6)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和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章,等等。5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审核,除了应对原始凭证进行复审外,要着重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核的主要内容是:(1)审核记账凭证是否按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录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是否一致,金额是否相等;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是否与记账凭证所列附件张数相符。(2)审核记账凭证所列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和
31、金额是否正确;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平衡;明细科目金额之和与相应的总账科目的金额是否相等。(3)审核记账凭证摘要是否填写清楚,日期、凭证编号、附件张数以及有关人员签章等各个项目填写是否齐全。若发现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差错或者填列不完整、签章不齐全,应查明原因,责令更正、补充或重填。只有经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登记账簿。第六章 会计账簿一、主要名词术语1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2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3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
32、账。4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5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6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7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8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9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10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
33、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11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12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13结帐-是在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于会计期末按照规定的方法结算账目,包括结计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主要问题解析 1会计账簿的含义及其作用:所谓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各单位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和归类整理,生成有用的会计
34、信息,从而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主要依据。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全面、系统地记载和提供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加强经济核算,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通过账簿的序时、分类核算,将企业经营活动情况,财物的购置、使用、保管情况,收入的构成和支出情况,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从而为企业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2)可以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账簿分类、系统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数据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3)可以为考核经营业绩、加强经济核算,
35、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对账簿资料的检查、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贯彻有关方针、政策、制度的情况,考核资金、成本、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成果,挖掘潜力,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账户。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 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作用不同。(2)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为了使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之间能起
36、到统驭、控制与辅助、补充的作用,便于账户核对,确保核算资料的正确、完整,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登记总分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户。具体地说。平行登记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登记的依据相同; 登记的方向一致; 登记的金额相等。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核对: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存在着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应注意的是:二者之间登记的金额相等只表明其数量关系,而不
37、一定都是借方发生额相等和贷方发生额相等的关系。第七章 财产清查一、主要名词术语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2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双方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账的款项。3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4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
38、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四、主要问题解析 1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的意义可以概括为:(1)通过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之间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及时调整账面记录,使账实相符,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2)通过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储备和利用情况,以便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储备不足的,应及时加以补充,确保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于超储、积压或呆滞的,应及时
39、处理,防止盲目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3)通过财产清查,建立健全财产物资保管的岗位责任制,保证各项财产物资安全完整。(4)通过财产清查,促使经办人员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及时结清债权债务,避免发生坏账损失。 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1)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点有两点:一是不能通过账簿随时反映和监督各项存货的增加、减少和结余情况;二是到挤出的
40、销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包括一部分损失或差错,因而不利于发挥账簿记录对存货的控制作用,不利于加强存货的管理和保护财产的安全。因此,实地盘存制一般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材料物资。其他存货一般不宜采用实地盘存制。(2)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存货的增加和减少,平时都要在账簿中连续加以记录,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缺点是加大了日常核算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采用永续盘存制。第八章 会计报表一、主要
41、名词术语1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2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3利润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4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5中期报表-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的报表。6单位会计报表-是指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以本单位为范围,根据本单位的账簿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7汇总会计报表-是指上级主管机构根据所属单位的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汇总而成的会计报表。8个别会计报表-是指会计核算只以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的核算
42、范围所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它不反映投资单位和其他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9合并会计报表-是指把投资单位和由其投资的各被投资单位视为一个整体,在投资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和所属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合并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它反映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10会计信息质量-是指通过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否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范;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可靠性和透明度。1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
43、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13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15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17清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
44、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四、主要问题解析 1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范,会计报表是由三张主表和相关附表组成,它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三张主表的含义是: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利润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会计报表可以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1)按报送对象可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2)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反映企
45、业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3)按所反映经济内容的状态可分为静态会计报表和动态会计报表;(4)按编报时期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会计报表;(5)按编制的单位可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6)按编报报表的会计主体可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反映和揭示的财务状况包括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状况。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获取财务活动的一些基本和重要的信息。具体说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可以直接获取重要信息。比如,通过资产总额及其
46、所属各类、各个项目的数额,可以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经济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的信息,如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其中股权投资是多少,债权投资是多少;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等。通过负债总额及其所属各类和各个项目的数额,可以了解企业所承担的现时债务及大致偿还时间的信息,如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又有多少,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长期负债有多少,等等。通过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额及其构成项目的数额,可以了解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如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和准资本共有多少,未分配利润有多少,保值和增值情况如何,等等。了解和掌握以上三方面信息,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背后的经营情况,就可以有一个基本了
47、解,有助于作出大致的判断。(2)利用资产负债表,可以通过计算获得有用信息。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中相互关联的数据,计算出各种百分比。比重、比率等,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利用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互联数据计算出可以用作财务分析的数据,提供信息。比如,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额,可以计算出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取得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另一条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其他会计报表中相互关联的数据计算出可用作财务分析的数据,提供信息,比如,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实收资本项目的数额和损益表上的净利润项目数额,可以计算出资本金收益率(也称资本金利润率)取得资本金的收益或回报的重要信息。 3损益表的作用:损益
48、表又称利润表,它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损益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提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信息,包括经营收入和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或亏损总额)。第二,通过表内各个项目,可以了解企业的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比如,在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占有多少,投资收益又占有多少。在营业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占有多少,其他业务利润占有多少,等等。由此,可以了解企业各种业务的经营情况及其成果。第三,通过本表的关联项目数据和本表与其他会计报表的关联项目数据,计算出百分比、比重、比率等,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以主营业务利润项目的数据和主营业务收入项目的数据,计算出主营
49、业务利润率,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称作毛利率,是企业经营中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又如,以净利润项目的数据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的数据,计算出资本金利润率(或股本利润率),可以提供投资回报的信息。如将净利润与在外普通股股数相比,则可提供每股利润(或每股收益)的信息。 4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可以对现金的来源和运用作出评价;(2)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3)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再投资能力作出评价;(4)可以对企业的收益质量作出评价。 5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关
50、系: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反映和揭示的财务状况包括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状况。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都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但两者又有不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时点的财务状况,而现金流量表则是反映会计期间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一、主要名词术语1会计循环-就是按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
51、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次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3会计主体-会计核算须以一个特定单位为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这个特定单位就称为会计主体,也叫做会计实体。4持续经营-也称继续经营,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既不会停业,也不会被兼并或破产,并以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或扩大的经营规模和扩大的经营范围)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运作。5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6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予以综合反映。7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之为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
52、费用。8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应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而支出的费用相互配比,并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9实际成本原则-亦称之为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都要以经济业务事项实际发生时的取得成本或实际成本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11谨慎性原则-亦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必须谨慎从事,即只确认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12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13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
53、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四、主要问题解析 1会计循环的基本内容:会计循环一般由下列步骤构成:第一,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真实情况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第二,根据每笔会计分录所确定的应借、应贷金额,分别过入各有关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中。第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来检查、验证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有无错误。第四,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按照收入、费用的归属期,对账簿记录进行必要的调整。第五,根据分类账各账户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主体财产清查的结果,在每一个会计期末进行对账。第六,根据一定时期内全部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将各种账簿记录结计清楚,即
54、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第七,根据分类账户中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各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及其财务状况说明书。2权责发生制的概念、账务处理要求、优点及适用范围(1)概念。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2)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会计业务时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凡本期内实际发生并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其二,凡不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支付,亦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处理。因此,采用权责发生制
55、,在会计期末必须对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才能够使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存在合理的配比关系,从而可以比较正确地计算企业的本期盈亏。(3)优点及适用范围。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更加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它在企业会计中被普遍采用。3收付实现制的概念、账务处理要求、缺点及适用范围(1)概念。收付实现制是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关于收入和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2)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处理会计业务时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凡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无论其是否
56、应归属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其二,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亦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处理。因此,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手续比较简便,会计核算可以不考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的存在。(3)缺点及适用范围。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缺乏合理的收支配比关系。因此,它只适用于业务比较简单和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很少发生的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团体等单位。 4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关系: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二者的目的均为正确计算和确定企业的收入、费用和损益;区别则为权责发
57、生制原则是为了正确确认收入、费用,而配比原则是在确认收入、费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正确确认损益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一、主要名词术语1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在本期企业已经受益、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2应计收入-是指本期已经实现而尚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3递延账项-是指虽然已收入或已付出款项,但是尚无法确定为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发生的费用。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4预付费用-是指本期或前期已经支付款项,但因属于后续会计期间受益,故由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5预收收入-是指本期已经收款入账,但由于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没有实现的收入。6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7固定资产减值-是指由于技术陈旧、损坏、市价持续下跌、长期闲置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8坏账损失-坏账是指企业不能收回的账款,企业因此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9直接转销法-是指当企业确认坏账实际发生时,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及往来账户的一种坏账核算方法。10备抵法-是指在每一个会计期末估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同管理软件操作教程3篇
- 2024年女方婚前房产离婚协议范本正本规范3篇
- 2024年度第三方抵押证券化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婚前协议书(职业发展支持)3篇
- 2024年度临时兼职人员雇佣协议3篇
- 2024年消防设施设备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三人股东在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协议书2篇
- 2024年学校食堂餐饮管理合同6篇
- 2024年度水暖工程节能减排劳务分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能源企业收购项目居间服务合同2篇
- 结肠造口术术后健康饮食宣教
- 2017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汇总【全部学科】电子表格版
- 第14课第二框课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园林绿化养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第三课 民族问题的内涵与产生根源 (1)课件
- 干部调动审批呈报表
-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术
-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二级目录
- 《家务劳动我能行》综合实践课课件
- 2023版高中英语新课标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臀位助产分娩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