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脉导管感染危险要素及监护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是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首选输液治疗途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感染的危险,其发生率为,病死率达,。我院采用自行设计的置管前、后护理表,改进了本区域的导管维护方法,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年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置入患者例作为调查对象,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原发疾病:呼吸衰竭例,多发伤例,肾功能衰竭例,心肺复苏术后例,急性胰腺炎例,其他例。中心静脉导管路经:颈静脉置管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例,股静脉置管例;其中紧急置管例,择期置管例;平均置管时间为,最长时间为。所有导管均选用美国公司生产的抗菌涂层导管。 监测方法 依据年版
2、中华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制定标准监测内容进行记录,包括患者在置管前术者手消毒、防护措施、无菌操作、放置部位及置管后留置导管时间、三通数量等相关内容。对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进行病原学培养及鉴定。 临床诊断标准 ()静脉穿刺部位有红肿现象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临床上有不明原因发热伴(或不伴)寒颤,体温。()外周血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临床上排除其他部位的感染。()血培养及导管细菌培养阳性。()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或经抗菌药物治疗症状很快消失者。 标本采集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出现寒颤或高热时采集血标本,拔管前常规消毒局部,分别留取外周血及中心静脉导管前端放入无菌培养瓶
3、中,要求采集标本间隔时间,采集后立即送检。标本按照微生物学方法进行定性培养。 结果 例的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例,阳性率为;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各例。 讨论 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作为一个高危临床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需要经常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肠外营养液及血制品等,即破坏了患者体内正常菌群环境,也为细菌的繁殖及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增加了置管患者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手消毒不规范。()无菌屏障过小。()置管位置:颈静脉置管靠近口咽部,易被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汗液等污染,
4、敷料易移位或脱落,致使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遭破坏;股静脉临近会阴部,皮肤寄生菌多,易受排泄物污染;锁骨下静脉是感染发生率最低的部位,但穿刺技术难度大,易造成局部血肿或气胸的发生。()导管辅助材料:导管末端连接过多的三通及输液接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在使用时由于材料结构的特殊性不易达到有效消毒目的,易因液体残留而引发感染,操作中增加了导管与外界的接触,增加了感染风险。()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使皮肤表面的细菌沿导管侵入到血液的机会增加,在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导管留置时间为,平均。 护理对策 插管前准备 提高置管技术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病原菌侵入损伤部
5、位的机会。 提供标准防护操作者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及穿手术衣;改进穿刺包内的治疗单,提供有效的无菌操作环境;在取用无菌操作台上的任何物品时均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落实手卫生操作前无论何种原因必须严格洗手,不能采用手消液擦拭替代洗手,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穿刺点皮肤消毒对于紧急置管的患者局部消毒采用“三步法”,每一步的消毒必须自然待干,确保皮肤准备条件到位。 置管后护理 穿刺点局部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对于出汗较多、穿刺点有渗液、渗血的患者使用吸收较好的无纺布敷料,如果有渗液渗透或被污染应即刻更换。消毒时无论使用聚维酮碘、碘酊还是乙醇均应自然待干。 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每天均应评价置管的必要性,对于有疑问、不能解释的不明原因感染、穿刺点有感染迹象等原因应及时中断导管的使用,选择外周静脉治疗的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制度尽量减少对导管的频繁操作,规范穿刺点局部的护理操作,使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与输液装置的连接端,并做到每天更换;在完成脂肪乳剂、血制品等药物治疗时必须及时冲洗管路,防止残留造成感染。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成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控制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起到提醒操作者在置管前如何准备、在置管中如何配合、在置管后如何护理的指引作用,明确每个环节的控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