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歌鉴赏-1:诗歌形象的鉴赏 考试手册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说来,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才能够提高诗歌鉴赏练习呢? 下面分三节进行讲解说明。 【考点分析】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即为意象。它比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迷津导航】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月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 “大江东去”而叹 “人生如梦”;折柳送别,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听梧桐

3、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散凄凉的巷口。 菊花象征

4、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 花中边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 11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

5、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莲用来表达感情。由于 “莲”与 “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 “怜子”,“青”即 “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

6、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 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 “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 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

7、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杨花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离散的愁情。“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月象征思乡、思亲人之情,盼望离别团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蝉鸣表愁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黄昏、夕阳、落日、残照、暮等象征一天将尽,表愁情。“长烟落日孤城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长亭、短亭表送别、离别之情。“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东篱、南山均与隐居生活有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8、盈袖。”(李清照) 凭栏往往与登高临远忧联系,表达一种满腹心思的忧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3. 注意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固定性。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一定的景物来传达,而景象与情思之间又有着固定的联系。 如: 以 “松风山月”传达 “隐逸情”,以 “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 “闺怨情”,以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 “诗人的羁旅之苦”,以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离合情”,以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沦桑的感叹”,以 “空城落花”传达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9、”等等。 【雏鹰展翅】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_(篇名)。(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16

10、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春.(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 题。(8分)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 。(2分)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D廉颇老矣,尚

11、能饭否?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2009年秋(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14白居易,字乐天,号_。(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2010春.(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第1416题。(8分)真州绝句王士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 的景象。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2010年秋(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

13、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霹雳:琴名。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2008秋:1.游褒禅山记 2.B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

14、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009春1(2分,各1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2(3分)C3(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2009秋14.(1分)香山居士15.(3分)B16.(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2010春14.(2分)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

15、卖鱼细解:这道题目实际上与16题重复。“日斜风定后”,在“江干”,“柳陌”, “卖鲈鱼”。15.(3分)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抒发了安宁悠闲和愉快愉悦之情。细解:首先是怎样的景,这要看作者选择的意象:“江干”、“钓人”、“柳陌”、“菱塘”,时间是“日斜风定”。更有“疏”字的描述,与其说是写景的特点,不如说是写自己的心情。所以,景是自然美景,江村风情,情是安宁悠闲的,而“红树”透露出愉悦、舒畅。16.(3分)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2010秋14.村民们举杯畅饮,喜

16、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15.B(解析:社祭的活动有春秋两季,因此,“社坛烟淡散林鸦”并不能暗示出季节,只能看出是社祭的场面。这里是秋社,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所进行的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的喜庆活动。能够看出是秋社的是“把酒观多稼”,暗示季节的应该是这一句。其它选项正确:A项与14题有重叠;C项对景色的特点及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恰当;D项所谓“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指的是使用了若干典故(“壤歌亭”、“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而显得“高雅”,但字面意思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真情流露,故称“清新,朴茂”。16. 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