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_第1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_第2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_第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_第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教案自然科学类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涵盖面很广。天地生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应用学科,无所不包。但是,从高考选文来说,它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一样,前面用“一般”作限制。从文体上说,主要是选用说明性的文字。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简明性。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我们平时所学的科技说明文有所不同,高考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字为媒介,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专题共有如下考查知识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2、,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在大纲地区以信息检索为主,即考查理解、分析综合、筛选与整合,而在课标地区则以信息检索与分析、概括、评价甚至探究并重。科学类文章的分类:大纲地区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课标地区分为说明类和论述类文章。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不要死钻材料涉及的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科学方面和社会科学方面),而是着眼于信息的检索(包括信息的定位、筛选、整合与分析、概括、评价等)。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简明性。它的阅读,就是要通过阅读及逻辑思维的过程,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

3、正确认知文章中的科技内容,它与我们平时所学的科技说明文有所不同,高考不是靠科技知识而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字为媒介,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选材上,既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在题型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知识考查点上,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是热点,文章把握能力要求逐渐增强。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五个步骤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科学类阅读的文章紧紧跟踪现代高科技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选取的各领域最新、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中,尤其青睐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并密切关注影响人类生存的引人注目的

4、科技动态。题材陌生,信息量大,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的差别细微而隐蔽,许多同学做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的准确率都非常低,心里非常着急。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辅以必要的训练,短期内就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笔者以为,要攻克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可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 2 - / 10 一、读。通读全文,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用笔勾画下来,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力争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篇幅一般多在700800字,原文可能没有题目,这给我们把握文章主旨造成一定困难;而篇幅较短,阅读量小,又相对减小了难度。做题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迅速形

5、成整体印象,初步了解主要信息。要边读边理解,每读完一个长句或段落之后,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复述”一遍,以加深认识。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段的首句,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揭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常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一篇科技说明文一般在四段左右,把握首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 二、筛。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

6、最”、“除之外”等);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自然科学类文章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必须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有的题目是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或然”与“必然”不分,或者“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比如2006年江西卷第

7、6题A项为“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有意义的主动发光”,而据原文所述,被动发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目前还是个谜”只是一种“或然”,并不能断定该光就是“无意义”的。该选项因混淆了“或然”与“必然”而不合文意。 三、代。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题支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题支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题支相对应的对应句(一般情况下即前面所列的关键句)。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

8、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四、比。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题支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题支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另外,还要对比题支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题支。 五、除。排除干扰项,验证答案。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

9、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但是因为有时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很多同学在排除的时候,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解答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文意或题意的选项)入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得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判断上做文章,其主要方法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本末倒置或源流倒置、夸大其辞、答非所问。比如2006年四川卷第7题A项为“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同相关

10、的原文“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相比较,就会发现A项有两个问题:第一,“改善土壤结构”的不是“溴甲烷”,而是“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第二,形成“生物真空”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不是原因,而是“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所造成的。又比如2006年四川卷第5题A项“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同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

11、有害生物”相比,明显是扩大了范围。具体应答技巧 1、审视标题,从中提取说明对象。2、整体阅读全文步骤: (1)边阅读,边预测下文。 (2)提炼全文结构:一般是先引出说明对象,后从不同角度(构造、原理、发现、现状、评价等)具体介绍。 (3)用好圈点法:对文中的副词(表程度、范围、时间)和关联词(条件和因果)句画出来。一般从段首或末去找。 (4)用好批注法:把每一段要点词批注在文旁。3、解题步骤: 审题找信息区筛选、比较、排除高考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是考查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换言之,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为此,阅读应注重下列四点: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类的文

12、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的第1题往往就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近两年如2002年第1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003年第1题“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都是如此。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概念的重要词语。在具体的文章中,基本概念的含意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如“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也有分散表述的,如前面曾引用过的转基因作物对

13、“转基因作物”的阐释。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筛选、提取、整合的过程。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练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不同的是,这里只考查对句子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一般不涉及表达技巧。不过,过去侧重于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如: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

14、的绝大部分物质。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像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即找句子主干)便可认定C项是正确的。换言之,这句话是说明肠脑的物质构成的。近年来理解句子的试题有所变化,即在理解句子的基本上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如2003年的一道试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加大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

15、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不是来自题干中文句的本身,而是来自文中的其他段落,不过依据“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一标准,也可看出答案是D。因为D项说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束手无策”,而不是说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害。3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高考常有这样的分析、综合性的试题,如1999年:“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2002年“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等。这类试题,不论

16、要求说明“根据”,还是要求分析“原因”,在文中涉及的面都比较宽,都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作筛选和整合,否则难以作出正确回答。其实,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整合,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看法,所获得的信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4能根据内容作合理推断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推断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譬如2003年第10题D项:“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

17、冷的挑战。”文中说:“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据此可以推出“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加“有可能”意味着不排斥其他因素的作用,表达准确。可见该项正确。而B项说:“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样的推断则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欧洲滑雪运动能继续也只是具备了一个条件,还有其他条件呢?推断却忽视了这一点。再则,文中指出全球变暖“使台风将频频涉击日本”,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能减少袭击的次数

18、,而不能使之“远离日本”,可见该项是错的。因此,在判断推断正误时,一定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上列四点,归纳起来说,阅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就是要把握文中所阐释的科学道理,又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语言是相当严密的,所以阅读时要十分重视准确理解文章的语言。【误区点拨】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误答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少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科技文章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大,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若养成了囫囵吞枣的习惯,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科技类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读起来不易理解,有的考生在平时做题时由于得分率不

19、高,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情绪,越烦躁越读不进去,以致严重影响了做题质量。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还没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题。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其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4.做题方法不够科学。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题支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支,极容易把头脑搞乱,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有的考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读题支,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其结果,只能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5.缺少整体阅读意识。

20、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如果不从整体着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难免把答案搞错。完成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要预防以下错误:一、按照头脑里的通常认识,错误地理解文中的科学概念。解决的办法在于:完成试题时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对应句段,确切理解内容,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头脑里的“先验”之见出发。二、缺乏逻辑意识,不善于从是否符合逻辑规范的角度衡量推断的正误。前面提到的错误选项的十种类型中,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化失误、因果颠倒等基本上属于逻辑错误,这种情况在推断题错误选项的设计中更为突出。三、不仔细阅读并全面把握理解文章而导致答题失误。在这里,我不想

21、多讲道理,只是想摆出一个基本情况,以引起大家重视。高考语文试卷上的自然科学的论文,一般只有500-700字,篇幅不长,要想命好四个题目,拟出16个选项,很不容易,涉及到了文章的四面八方。看看试卷,4个题目所占的篇幅,往往还大于文章本身。不仔细阅读并全面把握理解文章,怎么能知道每个选项就文中的什么地方来设计的呢?有的选项也许还综合考虑了文章的许多信息,不全面把握文章,就更不能正确判断了。四、错误选项类型示例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都采用标准化题形式。标准化题无论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总要设计一定数量的错误项。一般说来,错误项的设计也采用了一定的方法,或者说,错误项的错误也可以分成若干类型,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违反原意、浮于表面、将无作有、毫不相关、缺乏依据、意不完全、因果颠倒、先后错乱等。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提高识别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1、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人们理解和表达时常犯的一种逻辑错误,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字词形式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偷换,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