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琵琶演奏音质的因素_第1页
影响琵琶演奏音质的因素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绝密影响琵琶演奏音质的因素1拨弦的触点,简称点琵琶弦长72.5cm,一弦的基本触弦点在复手上方6cm。演奏铿锵有力的重强音或特殊效果时,拨弦触点向下移;演奏平稳缓慢柔和旋律,根据乐曲音乐效果的需要,拨弦触点向上移动。由于二三四弦张力较大,弦粗,其基本触弦点应在一弦的位置上作小于20度斜向上移,这种小幅度上移能使四弦的发音音质协调统一。2指甲触弦面,简称面拨动琴弦时,指甲触面的大小和音质也有直接关系。触弦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甲端触弦点的大小(一般指指甲形态的尖锐程度)指甲太尖,弹弦音质尖亮单薄,声音颗粒较小,指甲太钝,音质笨拙,颗性差,但有厚度。较为合理的指甲形状象西瓜子,中名小三个指甲的

2、尖端有2mm圆瓜子秃型,食指秃型较大,大指用侧锋击弦部分的形状和食指尽可能取得一致。二是弹弦时指甲入弦的深度。一般入弦深度的范围在三四mm至七八mm之间,较小的声音用较小的入弦深度取得清晰圆润的音质。音量增大,入弦深度增加,才能发出结实饱满的声音;演奏音量小而富有力度的效果,使用较小的入弦深度而加大弹指的力度;需要明亮轻柔的效果,使用指甲侧锋来改变其触面,可以求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演奏中对于指甲触面和入弦深度的灵活运用,能使音质得到丰富多彩的变化。3弹弦的夹角,简称角在拨弦的瞬间,弹指指甲与面板的相对角度称为弹弦夹角。弹弦夹角的变化对音质的倾向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弹一弦为例叙述。它们的变化规

3、律是:指甲与面板垂直成90度夹角弹弦时,琵琶共振的效果最差,音质尖亮很不悦耳,除特殊效果外,一般不予使用;当指甲与面板平行,夹角为0度压弹时,音质透亮柔和但音量较小,不易发挥力度;当夹角逐渐由0度增大,音质变化规律是透亮柔和的倾向逐渐减小,刚性和淳度逐渐增大,当夹角达到45度左右时,音质的特点是刚亮柔厚四种兼顾;夹角继续增大,音质的刚性倾向性增大,柔厚倾向逐渐减小。4力度的运用,简称力弱力度弹挑:虎口打开,大指隆起,手指自然弯曲,呈弧形,腕部和掌关节放松,以指骨为支点,手指作轻微而灵活的弹挑,用力的感觉在指骨,拨弦的触点为基本触弦点(覆手上方6m),指甲入弦深不超过指甲长度的三分之一,弹弦夹角

4、45度以内,弹弦反应敏快,发音明亮柔和,音量弱,颗粒清晰。力度逐渐增大(中力度):指力逐渐加强,指骨掌骨手腕紧张度逐增,用力支点向后移至掌骨,弹挑感觉在掌骨,拨弦触点不变,指甲入弦深度增大,手指弯曲弧形减小,弹弦夹角增大,弹弦反应敏快,发音明亮转变为刚亮,柔性逐步减小,颗粒饱满,并有一定穿透力。强力度弹挑:用掌骨和手腕的辅助动作击弦指骨掌骨手腕三位一体发按指力。用力的支点和感觉在掌骨,拨弦触点下移,指甲入弦深度加大,手指弯曲的弧形与弹弦的夹角向上,弹弦反应敏快,发音铿锵有力,颗粒穿透力强。5发力速度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力度是表达乐曲气氛的重要因素,它可用所用的力量和产生这一力量时发力速度的比值来表示,即:力度=力量/发力速度在琵琶演奏中弹指所用力量的大小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作说明。值得研究的是所用的力量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发出,才能产生它的实际效益(即力度)。在演奏中每一弹弦动作刚开始时还没有充分地发力,只有当指甲将要触弦前的一瞬间,力量才被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前发力效果不佳),这一发力的瞬间时值称为发力速度。发力速度有快慢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