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_第1页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104室 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二、实验项目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三、实验学时:3学时四、实验原理:1测凸透镜的焦距(1)自准直法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2)物距像距法如图2所示,用屏上“1” 字矢孔作为发光物,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另一侧的观察屏上。在实验中测得物距u和像距v,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1.0%5.0%。 图1 自准直法测焦距 图2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3)位移法如图3所示,若取光矢孔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且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L,当它距离物为u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

3、晰的像;当它距离物为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根据几何关系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 代入式(3-20-2)得 图3 位移法测焦距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D和两次成像透镜之间的距离d,即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这种方法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于对可以精确测定的量D和d的测量,避免了确定凸透镜光心位置不准带来的困难。五、实验目的:测凸薄透镜焦距。六、实验内容:1共轴调节。2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3用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的焦距。4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光具座,光源,透镜架,1字矢孔屏,观察屏,凸透镜,凹透镜;八、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参照图3布置光路,放

4、置物屏和像屏,使其间距,移动透镜并对它进行高低、左右调节,使两次所成的像的顶部(或底部)之中心重合,需反复进行数次调节,方能达到要求。2自准直法测焦距如图1布置光路,调透镜的位置,高低左右等,使其对物成与物同样大小的实像于物的下方,记下物屏和透镜的位置坐标和。 图43物距像距法测焦距如图2布置光路,固定物和透镜的位置,使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焦距的2倍,移动像屏使成像清晰,调透镜的高度,使物和像的中点等高,左右调节透镜和物屏,使物与像中点连线与光具座的轴线平行,用左右逼近法确定成理想像时,读像屏的坐标,重复测量5次。 4位移法测焦距在共轴调节完成之后,保持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不变,并记下它们的坐标和,

5、移动透镜,用左右逼近法确定透镜的两次理想位置坐标和,测量5次。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自准直法物(像)位置坐标(mm)350.0透镜的位置坐标(mm)544.02物距像距法物坐标= 350.0 mm 透镜坐标= 686.0 mm测量次数像屏位置12345左逼近读数(mm)1131.01128.01140.01136.01133.6右逼近读数(mm)1124.81125.01131.01128.01129.8(mm)1127.91126.51135.51132.01131.7测量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 上式中,完成不确定度、和计算如下:因为和都只测量了一次,只有非统计不确定度,即是多次测量,其统计不确定度为非统计不确定度为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3位移法按下表记录数据:测量次数透镜第一位置透镜第二位置(mm)(左逼近)(mm)(右逼近)(mm)(左逼近)(mm)(右逼近)1630.0624.2627.1968.2964.2966.2物坐标(mm)350.0像坐标(mm)1250.0十、实验结论: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只有当各光学元件,如光源、发光物(矢孔屏)、透镜等的主光轴重合时,薄透镜成像公式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习惯上称各光学元件主光轴重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