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系别:心理学系 班级:03级 姓名:范妍 本组成员:廖卉、范妍、杨扬子、吴俊玮 实验日期:2004年10月19日教师评定:关联性记忆错觉摘要 该实验以汉字词为材料,用drm范式引发被试关联性记忆错觉。结果发现,再认测验中被试对学习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显著高于相应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和未学过的词及其的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对学过的词的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显著高于对未学过的词的错误再认率,并且更接近对学习项目的正确再认率。关键词 关联性记忆错觉 drm范式 关键诱饵 模糊痕迹理论 信源检测理论1、 导言记忆错觉就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严重偏离。关联效应是一种普遍的记忆错觉。它指的是,如果人们经历了
2、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 他们易于将一些和呈现过的项目密切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记得的。deese最先通过定量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1,并称之为语词介入,但是他并未进一步考察这种“介入”的现象,而且其实验程序中也未明确禁止被试“猜测”,因此他的研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roediger和mcdermott系统拓展了他的工作2,发展出36个实验用的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sleep),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bed、rest、awake、tired、dream、wake、night、blanket、doze、slumber、snore、pil
3、low、peace、yawn、drowsy等)组成。被试先学习词表,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或再认。结果显示,再认中关键诱饵的虚报率显著地高于无关的干扰项目,甚至接近学习项目的击中率。即,被试通常会自由回忆或者再认出关键诱饵,甚至认为清晰地记得关键诱饵呈现当时的各种细节特征。研究者们称这种以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虚假回忆或虚假再认的实验方式为drm范式。它被认为能成功地引发出关联性记忆错觉。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采用多种drm范式的变式和控制多种不同的实验变量来考察影响关联效应的多种因素3,从而使我们对记忆错觉的理解不断深入。目前认为3,虚假回忆率会随着词表容量和学习与测验间隔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分组
4、呈现比随机呈现引发更高的虚假回忆率,学习后立即测验比做一会儿算术、最后再进行总测验所引发的虚假回忆率更高。此外,重复学习、警告提示、年龄因素和词表特性(如词的频率)都回影响关联效应,遗忘症病人比正常人更难引发关联性记忆错觉。但对关联效应的理论解释仍存在争议。payne等人根据brainerd和reyna的模糊痕迹理论认为4,当人们经历一个事件时,会储存多种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在区分事件时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确性。任何一个表征都处于模糊清晰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与被试学习过的词相对应的记忆痕迹属于细节性表征,具有很高的精确性。而每个词表的大致的语义内容(即它们所围绕的关键诱饵)则属于概括性表征,它比
5、较模糊,其精确性不足以精确到把词表里的每一个词区分开。他们还认为,人们对一个事件的细节性表征和概括性表征的编码是并行的,两种表征可以同时生成,概括性表征无须依赖于细节性表征。建立概括性表征的过程称为梗概抽取,梗概抽取使人们从刺激中提取意义和模式。当被试处于学习阶段时,词表里的单词被存储为细节性表征。因为词表上的每个词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诱饵,被试通过梗概抽取,也存储了编码词表语义内容的概括性表征,于是概括性表征所传输的信息里就有了关键诱饵。再认测验时,细节性表征使被试对学过的词作出准确再认,而概括性表征使被试对关键诱饵产生虚假回忆,于是也认为学过关键诱饵。而没学过的词及其诱饵既没有建立细节性表征,
6、也没有建立概括性表征,所以大都被正确地排除。johnson和raye提出的信源检测理论则认为5,人们不但能从记忆系统直接提取有关事实以及知识观点的记忆符号,同时还能够判断记忆符号的来源,如记忆是来源于外界的信息(确实发生的事件),还是产生于个体内部的信息(如推断的和想象的事件)等。同时,记忆系统也常常会混淆信息来源,导致源检测的错误。用这来解释关联性记忆错觉就是由于被试混淆了想象的事件和实际发生的事件,无法准确检测现实事件,用johnson和raye的话来说,就是现实检测的错误。本实验以汉字词为材料,用drm范式引发被试关联性记忆错觉,预期再认中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显著地高于没学过的词及其诱饵
7、的错误再认率,甚至接近学习项目的正确再认率率。2、 方法2.1 被试被试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03级本科生16名,其中男性8名、女性8名,年龄为1723岁,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2.2 仪器和材料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红黄绿三色反应键盒。采用汉字词为材料,共18个词表。每个词表包含一个不呈现的关键诱饵(如寒冷)和12个与之相关联的词(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关联词按照与关键诱饵的联系程度由强到弱排列。学习10个词表,其中第一个和第十个作为缓冲材料,不测验,用以消除系列位置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再认测验由8个学习过的和8个未学过的词表中的第1,4,
8、7,10项,以及相对应的16个关键诱饵组成。词语用32号宋体字呈现。2.3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drm范式,是一个单因素三水平的组内设计。自变量是测验中所呈现的单词的类型,包括学习过的词、学习过的词的关键诱饵(未呈现)以及未学过的词三个水平。因变量则包括对学过单词的正确再认率、对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以及对未学单词的错误再认率。实验中按照影响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因素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控制:采用固定一致的词表容量和间隔时间;采用分组呈现的方式,且词语按照与关键诱饵的关联程度从强到弱排序;学习完所有词表后做60s的两位数加法计算,最后再进行总的再认测验;学习时把第一个和第十个词表作为缓冲材料,消除了系列位置
9、效应;被试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且实验前主试不给被试任何关于关联效应的警告或提示。2.4 实验过程2.4.1 被试距计算机屏幕一臂距离坐好,实验开始。屏幕中央首先呈现一个十字形注视点,500ms后注视点消失,开始呈现陆续呈现一系列汉字词,每个词呈现500ms,两个词呈现之间间隔500ms,每组词的间隔时间为2000s。要求被试认真记住看到的每一个词,并告知最后有记忆测验。2.4.2 十个词表呈现完毕之后,屏幕中央开始依次呈现一道道算式,要求被试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加法计算,持续60s。2.4.3 把8个学习过的和8个未学过的词表中的第1,4,7,10项,以及相对应的16个关键诱饵混合在一起随机呈现,要
10、求被试判断呈现的词是否刚才学习过的,如果是,按“红”键,否则按“绿”键。3、 结果分别记录学习过的词、学习过的词的关键诱饵和未学过的词三者被反应为“学过”的次数,并算出它们占总数的百分比,填入附录1的表中。计算全体被试对三种词反映为学过的平均次数,以及相应的百分数,填入表1,括号中的是标准差。表1 平均正确再认率、虚假再认率、错误再认率及相应百分比(标准差)个数百分比(%)正确再认虚假再认错误再认正确再认虚假再认错误再认平均值20.133.818.0062.8947.6620.00(5.93)(1.47)(5.87)(18.54)(18.38)(14.66)以再认类别为横坐标,以再认百分比为纵
11、坐标,作棒图如图1。图1 正确再认、虚假再认和错误再认的百分比对三种百分比作0.05水平的重复测量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单词的类型主效应显著:f(2,30)=34.654,p.001。两两事后分析表明,三种百分比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如表2所示。表2 正确、虚假及错误再认百分比两两事后分析虚假再认错误再认正确再认md=.152p=.013md=.429p.001虚假再认md=.277p.001用0.05水平的相关样本t检验(双尾),比较正确再认百分比与虚假再认百分比的差和正确再认百分比与错误再认百分比的差,结果表明,正确再认百分比与错误再认百分比的差,显著大于正确再认百分比与虚假再认百分比的差:t(
12、15)=-5.374,p.001。4、 讨论从表1和图1中看出,学过的词被判断为“学过”的比例最高。学过的词的关键诱饵被判断为“学过”的比例也比较高,将近50%,接近正确再认率。每学过的词被错误地判断为“学过”的比例很低,只有20%。0.05水平的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和两两事后检验也表明,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词的错误再认率。虽然它仍显著低于对学过的词的正确再认率。但是,从表2中的md值来看,正确再认与虚假再认的差(md=.152*)大于虚假再认与错误再认的差(md=.277*)。而且,0.05水平的相关样本t检验(双尾)也表明,虚假再认百分数明显比错误再认百分数更接近正确再认百分
13、数。也就是说,学过的词的关键诱饵引发了虚假回忆,有将近一半的时候,被试认为自己学过这些事实上没呈现过的关键诱饵。相反,无论是未学过的词还是它们的关键诱饵,大都被正确地排除了。对学过的词的关键诱饵的虚假回忆显著高于对未学过的词的错误记忆,并且更接近正确再认的百分比。对照预期,本实验成功地引发了虚假回忆,但它与对学过的词的正确再认尚未接近到没有显著差异的程度。也许是由于词表数量不足,如果增加学习的词表的数量,或许能提高虚假再认率。又也许是每个词的呈现时间较长,使被试有足够的时间对它们建立精细的记忆痕迹,可以精确地把关键诱饵区分开来,做到“虽然这个词和我学过的词意义很接近,但我仍确认它刚才没被呈现过
14、”。本实验的结果用模糊痕迹理论和信源检测理论都能解释。前者认为概括性表征导致了对关键诱饵的虚假回忆,是基于信号检测分析的解释;后者认为是被试对信源的混淆导致了记忆错觉,是基于语义和知觉的部分编码的解释,即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关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被试在学习阶段内在或外在的生成了关键诱饵(也即原型词)造成的,或是在学习时激活了关键诱饵的语义特征,这些关键诱饵是想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所以它们的语义特征得到了编码而知觉特征没得到编码。有后续研究利用erp技术观察被试在被用关联效应引发虚假回忆的编码和提取阶段的波形图,进一步了解虚假回忆到底与编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关系更大,结果有望影响对关联效应的理论解释
15、。5、 参考文献1 deesej on the prediction of occurrence of particular verbal intrusions inimmediate recall1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59,58:17221.2 roedigerhl,mcdermottkb creating false memories:remembering words not presented in liste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
16、ion,1995,21:8038143 何海瑛,张剑,朱滢drm范式的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0,8(3):6114 brainerdcj,reynavf fuzzy-trace theory and childrens false mom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6,35(2):2122305 杜建政,杨治良当前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心理学动态,1998,6(3):2023附录1 详细结果列表被试号性别个数百分比(%)正确再认虚假再认错误再认正确再认虚假再认错误再认1男29.005.007.0090.6362.5017.502男25.005.0012.0078.1362.5030.003男22.003.008.0068.7537.5020.004女12.003.005.0037.5037.5012.505女20.004.002.0062.5050.005.006男12.004.009.0037.5050.0022.507女22.002.001.0068.7525.002.508男25.006.005.0078.1375.0012.509男17.004.0020.0053.1350.0050.0010女25.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计量学与互换性基础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民族大学《供应链系统仿真与优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初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城市公共景观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展馆空间设计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山东财经大学《分析化学实验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和君职业学院《护理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学院《GP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成瘾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房屋交易代持策划协议书
- 课题申报参考:“四新”建设背景下教育创新与课程数字化实践研究
- 2025年上半年赣州市于都县招聘城管协管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动态等级评定检查表
- 北师大版语文选修《萧萧》ppt课件1
- 《谈骨气》课文阅读(共2页)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绪论PPT课件
- 新起点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单词卡片(共23页)
- 译林版五下英语1-3单元电子稿
- 节后复工安全温馨提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