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_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_第2页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_第3页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本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校对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学科,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新课程强调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转变生物教学模式,建立高效、自主的创新型生物课堂。 一、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生物教学仍然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存在误区,一些教师不能充分领会教学新模式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 1创新性不足 新课程提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创新”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然而,一些生物教师并没有进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还是固

2、守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局限于讲授法,这让学生感受不到新课程带来的转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仍旧低下。 2课内课后联系不够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以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取生物知识。生物学习应是生动有趣的,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然而,当下的生物教学更多只关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教师只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课后的自主研究学习并未作要求和指导,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始于课堂并终止于课堂,脱离了生活这片肥沃的知识土壤。 3师生关系转变不明显 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是

3、转变教学模式的基础。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口头传授生物知识,辅以示范生物实验,学生只是沉默地听和看。新课程则提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平等对话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然而具体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对于大多数生物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理念、一个目标。 二、 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实践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中拓展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生物学科的特点,多为学生创造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机会,并通过挖

4、掘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基因分离规律”一课中,孟德尔相对性状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中的几个实验;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科学精髓的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并将其与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2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生物学科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与渠道,它其有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

5、为动态,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如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学生就能直观明白地掌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因此,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强化合作探究学习 新型学习方式的关键词是合作性、探究性。“合作性”就是要一改往日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把学习看做是学生能动性和独立性养成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提倡学习应具有探究性的特点。为了在生物教学中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生物教师要注意强化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4. 适当分层,满足个体需要 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同,对于同一内容的理解和接纳能力也就不同。因此,生物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分层,将学习能力处于同一级别的学生划归为一个层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用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进行最大效率的学习。 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