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_第1页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_第2页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_第3页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 摘要:针对弃渣场的不同类型,从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6802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围堰拆除、河道疏浚、管理用房场平和道路场平等往往都会产生弃渣,根据弃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条件,与河(沟)相对位置等,将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划分为沟道型、临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库区型等5种类型。弃渣的堆置不可避免地对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

2、,基于此,本文针对不同的弃渣场类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2弃渣场分类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为沟道型、临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库区型5种类型,具体如下。 2.1沟道型弃渣场 根据洪水处理方式及堆渣方式,沟道型弃渣场可分为截洪式、滞洪式和填沟式3种。沟道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沟道内,堆渣体将沟道全部或部分填埋。适用于沟底平缓、肚大口小的沟谷,其拦挡工程为拦渣坝(堤)或挡渣墙,视情况配套拦洪及排水措施。 2.2临河型弃渣场 临河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河流或沟道两岸较低台地、阶地和河滩地上,堆渣体临河(沟)侧底部低于河(沟)道设防洪水位,渣脚全部或部分受洪水影响。适用于河(沟)

3、道流量大,河流或沟道两岸有较宽台地、阶地或河滩地,其拦渣工程为拦渣堤。 2.3坡地型弃渣场 坡地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缓坡地、河流或沟道两侧较高台地上,堆渣体底部高程高于河(沟)中弃渣场防洪水位。沿山坡堆放,坡度不大于25且坡面稳定的山坡,其拦渣工程为挡渣墙。 2.4平地型弃渣场 平地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宽缓平地、河(沟)道两岸阶(平)地上,堆渣体底部高程低于或高于弃渣场设防洪水位,渣脚全部受洪水影响或不受洪水影响。适用于地形平缓,场地较宽地区;坡脚受洪水影响时其拦渣工程为围渣堰,不受影响时可设挡渣墙,或不设挡墙,采取边坡防护措施。 2.5库区型弃渣场 库区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库区内河(沟)道两岸台地

4、、阶地和河滩地上,水库建成后堆渣体全部或部分被库水位淹没。对于山区、丘陵区无合适堆渣场地,同时未建成水库内有适合弃渣的沟道、台地、阶地和滩地,其拦渣工程主要为拦渣堤、边坡防护工程或挡渣墙。 3防治措施布局 弃渣场防治措施分为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不同的弃渣场防护的重点、部位以及措施类型均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 3.1土地整治工程 弃渣结束后,采用人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对堆积平台进行土地整治,回填表土3050 cm。如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条件较方便,可进行复耕。 3.2拦挡工程 弃渣采用“先拦后弃”的原则,在弃渣堆积边坡坡脚修建拦挡工程,根据弃渣量

5、、堆放位置、地形特点以及渣场类型,设置挡渣墙、拦渣堤、拦渣坝等,拦挡工程可采用重力和半重力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采用浆砌石、干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砌筑。 3.3边坡防护工程 弃渣堆积边坡坡比一般控制在12.0以内,当弃渣堆积边坡坡高h6 m时,由坡脚处开始,由下往上每增加6 m增设一个内斜式堆积平台,斜率不小于4 %。根据边坡高度的情况,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和增大堆积平台的宽度。边坡防护可根据坡高、坡比,以及渣体组成采用喷播草灌、撒播草籽、条播草籽进行防护,待渣体稳定,草籽长势较好后,可适当补植灌木和乔木。 3.4防洪排导工程 弃渣结束后,及时修筑弃渣场排水系统。首先,在弃渣堆积之前,根据弃渣的占

6、地面积和最终的堆积台面高程,在其周边修筑截(排)水沟、急流槽和沉沙池;其次,在弃渣堆积过程中,对形成的堆积平台应及时进行整治,在平台内侧修筑浆砌石平台沟,直接与急流槽相连;最后,对弃渣完毕后形成的堆积台面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在堆积边坡坡顶处修筑挡水埂。排水工程防治标准应取35年一遇510 mim短历时设计暴雨,当渣场级别3级以上时,排水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 3.5植被恢复工程 弃渣结束后,对堆积平台进行植被恢复,遵循“适地适树、乡土优先、避免物种入侵”原则,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功能性和景观功能,选择耐干旱贫瘠、抗逆性强、易成活、适合粗放管理的树草种,尽量做到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乔、灌、草相

7、结合。弃渣组成为弃土为主时,可采用乔草和乔灌草等配置方式;弃渣组成为弃石为主时,可采用草和灌草等配置方式。 3.6临时防护工程 弃渣堆置前,先将表土剥离并集中堆放。临时性弃土堆堆置高度 4结语 弃渣场是水土流失产生的重要区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雨侵蚀所产生的泥沙会直接流往工程区域外的农田,对农田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边坡失稳、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对工程运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应建立合理适宜的措施体系,尽量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弃渣,弃渣边坡不宜过高,尽量减小边坡坡度,控制地表径流,注意临时性、过渡性和永久性措施的结合,保证渣体稳定性,并尽快恢复植被,使弃渣场景观和生态尽快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华明,彭冬水,奚同行.高速公路弃土弃渣防治技术探讨 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35236。 2田育新,李正南,周刚,王彤,刘芳.开发建设项目借土场、弃渣场的分类、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