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摘要:数感主要体现的是人的数学素养,对数理解、运用的意识。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笔者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培养;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感表现为数学素养,主要是人对数学的感情,对数和运算表现的感受力,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站在数学的视角,考虑问题,理解数表现的意义,能够从普通的问题中提炼出数学的特征。采用多种方法,对数进行表示,在具体的情况下,能够对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准确的把握,对运算结果作出估计,借助数进行信息的表达以及交流,针对具体的问

2、题,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必要性 数感是人对数之间关系的感悟,是对数的进一步理解,内化后,对数的驾驭能力。数感主要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数以及数量;第二,数量的关系;第三,对运算结果的估计,主要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做出的划分。对于数以及数量,在小学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从学习数开始,对实物对象进行辨认。这个过程是渐进性的,儿童对数量的认知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渐积累,并形成对数的认识。数量关系,是数感的另外一个层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对数的意义以及特点了解后,就具有基础。对于运算结构的估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程中,数的运算占据很大的比重。 1、加强学

3、生对数的理解 学会数学,人们能够更好的认识社会。学生学习数学,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奠定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第二,结合数学的方法以及观点,对世界进行认知,从数学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小明一天跑步1200米,一周小明共跑多少米。通过数学,学生能够对现实问题有深刻的理解,把现实问题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2、培养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数学的学习主要是思考问题,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建立起数学的思想,数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在于对数学问题进行抽象处理。数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与抽象、应用结合在一起。学生数感在培养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可以进行推理,对数量关系的认知有所提高。以火车票的车次号为例,数

4、字与车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数字区段,可以了解车的速度,1-98代表特快;101-198代表直快;301-398代表普快;401-598代表普客。如果某一张车票车次号时123,可以提炼出什么信息?通过实际的案例运用,使学生能够形成数感,并对数字信息进行判断。 3、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进行。解决问题通常只需要一种方法,但是,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如果想在现实的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炼成数学模型,应当具备数感。学生结合条件,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应用。把生活成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多加锻炼。学生在碰到具体的问

5、题时,应当学会与课本中的知识连接在一起,以此建立起数学模型。 二、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1、根据生活素材培养数感 对于数学而言,现实生活是其源泉。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素材,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充满数学的色彩,需要数学,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学会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并且形成数感。教师在教导长度单位时,引导学生对“1厘米”加深认识,首先教导学生对尺子上的1厘米进行观察,具备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寻找1厘米单位的事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书本的厚度、手骨节的长度等。通过与生活的事物相联系,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实际的

6、数学知识,对数的意义加强了解,形成比较牢固的数感,为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数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学习倾听,相互启发,并学会借鉴,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数进行信息的表达与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拓展,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领会到数学的价值,进而形成数感。 在实际的测量中,教师使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篮球场学习。学生在篮球场中测量长和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学会到多种测量方法。部分学生用卷尺测量;部分学生首先对线条砖进行长度测量,计算它所包含的砖块数,用每块砖的长度与块数相乘,就可以得到长与宽;部分数

7、学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交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数感的培养。 3、结合动手操作培养数感 通过进行动手操作,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对数的理解。笔者在进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首先引导同学把相同的方形以及圆形图案,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图形进行均分,并拿出一份填充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分到图像的大小。以此为基础,学生把数感的培养与实际的操作联系在一起,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数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锻炼。 4、设置数学情境活动 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点,设置一定的情境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8、。儿童比较喜欢做游戏,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但是,在引入游戏活动时,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经验,以一道应用题为例,小芳储蓄罐里有8枚1角的硬币、5枚2角的硬币、4枚5角的硬币、2枚1元的硬币,如果小芳要拿出2元钱去买铅笔,她应当怎么拿?这道题具备开放性,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散思维,题目的意思比较明白,表述比较简单,与生活比较接近。通过进行这类的训练,学生能够明白数学的运算,对运算的实际意义进行理解。 5、通过数学的迁移培养数感 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僵化的,它是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帮

9、助,使学生能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 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可以根据既有的经验,针对未知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对知识进行同化迁移,也就是举一反三。笔者在教导学生学习分数时,首先让学生以1和2数字组成算式,并计算结果。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开放,有助于理解数和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研究“12”的意思时,教师可以列出“63”、“42”的算式。学生借助于算式,进行类比,发现12与42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认知结构不断拓展,领会到学习的快乐。 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加强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素材、结合动手操作、通过合作学习、设置数学情境活动、利用数学迁移的思想,帮助学习培养数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数感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蔡凤琴.加强学生数感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j.宁夏教育,2013(3) 2尹彩花.以生为本 智趣交融例谈小学中高年级数感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