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完整版)_第1页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完整版)_第2页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完整版)_第3页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完整版)_第4页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 势。因此,对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非常重要。一、评价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标准对收入分配公平性进行准确分析的关键在于找到一套 合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可以立足于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来 寻找标准, 且这一标准应涵盖分配领域的起点、 过程和结果。(一)分配起点的公平。分配起点的公平向前推一步就是 生产条件的公平。马克思非常重视生产条件公平,指出在公 有制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是从形式上公平过渡到事实上公 平的必要前提。 约

2、翰?罗尔斯在正义论 中提出社会经济领 域的正义原则 (公平原则 ) :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 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分配起点的公平就是要求分配的 条件和分配的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力 及拥有的其他生产要素通过付出或投人而获得相应收入的 平等机会,且机会最终获得应是完全凭借个人的能力、努力 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同一规则下平等竞争而来,而不是凭借某种外力(二)分配过程的公平。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前提下,“生产者的权利是与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 ,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实现了劳动和收入的对 等,体现了公平。分配过程的公平就是要求整个分配过程中 执行的

3、标准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且所有人都一致。显然 过程公平有三个具体标准:一是参与分配 (初次分配 )的只能 是劳动或各种要素而非其他;二是权利和义务对等,要想获 得报酬必须投入劳动或要素且等量投入等量报酬;三是分配 机制只能凭借平等的经济力量而非其他力量。(三)分配结果的公平。是指在分配机会均等的条件下, 依据公平的分配规则分配结果的适度。包括以下两个具体标 准:(1)分配结果必须在起点和过程都公平前提下的适度。(2)分配结果必须适度,而适度又是以下不影响效率的发挥为标 准。所谓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 从分配角度看,强调劳动和要素的等量投入获得等量报酬, 不会影响人们投入

4、劳动和要素的积极性。二、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和城乡内部不同群体间(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 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但总的趋势是 不断扩大。1978 年城乡居民收人比为 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 为 1),1985 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 1.8:1, 1994 年达到顶峰,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97 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人比为2.47:1,高于 1985 年(1.8:1)。这说明,这期间

5、虽然有波动,但收入差距总趋势在 加大。 1997 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2001 年突破 历史最高点达到 2.91:1,2002 年继续扩大到 3.11:1,2003 年 扩大到 3.23:1,2004 年略有下降为 3.21:1。同时也应看到, 2004 年粮价超常上涨对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贡献超过了60。如果扣除这一不可比因素的影响,该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实 际可比增长率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加大的格局未变。(二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2004 年,东、中和西部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11 523 元、 7829 元和 7895元,东 部是中部和西

6、部的 1.47倍和 1.46 倍,与 2003年的 1.44倍和 1.05 倍相比,东部与中部和西部的差距扩大。城镇居民人均 收入超过 13000 元的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居后的省份 全部为西部地区。 2004 年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 高,为 4565 元;其次为中部地区,为 2566 元;西部地区最低,为 2283元,东部为中、西部的 1.77倍和 2 倍(三)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看, 1978 年收入最高 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年平均工资 为 850 元,收入最低的行业是服务业,职工年均工资为 392 元,两者绝对差距为 458 元,相对差距为 2.

7、17:1 。到 2004 年, 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年 均工资 34988 元,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职 工年均工资为 7611 元,两者绝对差为 27377 元,相对差距 达 4.59:1 。从各行业职工收入看, “十五”期间电力、煤气、 供水、铁路、通讯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均较高, 高于“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 3 至 5 个百分点,金融和保险 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在 20左右,较“九五”期间提高 7 个百分点。 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 “八 五”末期的 2.2 倍和“九五”末期的 2.6 倍上升到 2004 年的 4.59

8、 倍,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四 )城乡居民内部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95 年到2004 年的 10 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0.28 增大到 0.334。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高到低排队, 2004 年城镇居民家庭中收入最高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 377元,是最低家庭收入 (2 863元)的 89倍,比 2003年 的 8.4 倍进一步扩大。 从 1995 年到 2004 年的 10 年间农村居 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0.3415 增大到 0.3692。按农户人 均收入水平进行 5 等份分组 (每组各占 20),从高低收人组 农户的收入差距看, 2000 年高

9、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比为 6.47:1,2001 年为 6.8:1,2002年为 6.9:1 , 2003 年为 7.3:1, 2004 年为 6.88:1。显然, 2000 年至 2004 年高低收入组农户 收入差距比逐步扩大,虽然 2004 年明显缩小,但 2004 年高 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为 5924 元,比 2003 年扩大 443 元。三、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导致分配非公平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较多,但主要是:(一)分配起点的非公平。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不 公。一是农村居民从事的农业与城镇居民的非农产业在收益 上存在客观差异。 农业是弱质产业, 收益始终处于低端, 2004

10、年我国 19 个行业门类平均劳动报酬中,农业 (农、林、牧、 渔业)为 7 497元,位居 19位,倒数第一。二是城乡居民享 受的待遇差别比较大。三是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 主要有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及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规定,直 接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第二,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不 公平。第三,不同行业的收入分配不公平。 由于居 民所处的城乡、行业、地区不同而导致的分配起点不公平, 实际上是固化或锁定了分配机会,也是生产要素因经济社会 结构制约而导致的起点非公平。不过这种非平衡的经济社会 结构,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中各国都客观存在,是经济和历 史原因造成的,短期内难以消除。(二 )分配过程的

11、非公平。 分配过程的非公平主要体现在: (1)城乡间分配过程的不公平。 一是不具有城市居民身份的广 大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同工不同 酬,劳动与报酬不对等,工资被压低且得不到保障;二是城 市居民从事非农产业相对于农业而言因技术门槛高具有不 同程度垄断地位,一定程度上出现同劳不同酬。 (2) 地区间分 配过程的不公平。一是地区间的垂直分工一定程度上出现市 场交易的不公平。中西部地区分布的主要是农业、能源原材 料采掘加工业、低层次的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东部主要是一 些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附加值高低不同的产品进行交换必 然处于不同的交易地位。二是地区间市场结构的非均衡特别 是地方保

12、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分割,导致按要素分配不能等量 投入获得等量报酬。 (3)行业间分配过程的不公平。不同行业 之间的收益因技术含量、加工度和附加值的高低差异会客观 地存在系统差异,而当某些行业由于经济或行政干预出现垄 断的非平等经济力量时会进一步加剧。 (4)不同人群间的分配 过程不公平。(三)分配结果的非公平。从分配结果看,只要超过“效 率差距”,都是分配结果的非公平。比如,现阶段的平均主义主要出现在公有制单位内部,虽然表现分配结果的差距不 是很大,但多劳不可能完全多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工作 的积极性。再比如,低收入人群的收人份额逐年下降,而高 收入群体的收入额逐年上升,这种收入呈“倒金字塔型

13、”显 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四、现阶段我国消除收入分配非公平的途径我国现阶段分配的非公平已成为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经 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一 )消除分配起点的非公平。 (1)加快城镇化步伐,消除 城乡人口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的步伐,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同时,加大对 “三农”的投入。 2005 年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超过 3000 亿元人民 币,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今后,要加大以工 补农的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2) 加快落后地区的开 发,改善落后地区的发展条件。除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

14、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 5 年来,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00 年至 2004 年,西部地区国民 生产总值分别增长 8.5、 8.8、 10.0、 11.3和 12, 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对弱势产业进行调整。要在强化 弱势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进行资源要素的调整,使资源得到 优化配置。 (4)对高收入人群加强收入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监 管,同时考虑实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征收。(二 )消除分配过程的非公平。 (1)强化对农民工的劳动就 业管理和保障,社会保险要覆盖农民工,加大对农民工的就 业培训,规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如, 2006 年各地出台最 低工资标准,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8,安徽也由 380 元调至 460 元。 (2)统筹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优化中西 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快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 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竞争 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大垄断部门的改革 力度,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降低垄断利润。(三 )消除分配结果的非公平。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