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_第1页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_第2页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_第3页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_第4页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10.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研究证据表明,颅内动脉狭窄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约占46.6%。导致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夹层、血管炎、烟雾病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等。单纯利用传统的CTA、MRA等针对血管的成像手段,无法准确判断血管壁本身的情况及其病理学特征的相关信息。此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强化特征均与易损性相关,而这些特征亦无法通过管腔成像获得。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血管壁病变其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治疗前明确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具有重

2、要临床意义。此外,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具有更高的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评估颅内斑块的易损性有助于预测未来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MR血管壁成像最初仅被应用于颈动脉斑块的评估。该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评价动脉管壁的形态和信号特征,是诊断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管壁病变的最佳无创性方法。一、成像技术推荐方案(一)成像硬件需求1.MR磁场强度【推荐意见】:目前,在临床环境中,首先推荐在3.0T场强MR成像平台上进行颅内动脉血管壁成像;1.5TMR成像设备由于受到成像SNR的限制,仅推荐进行2D血管壁成像;7.0TMR仅推荐研究使用。2.接收线圈【推荐意见】:在颅内动脉血管壁成像过程中,为获得更高的图像SNR,推荐使

3、用在拥有的线圈中头部配布单元最多的线圈,如32通道头线圈。一般不建议使用头部配布单元少于8通道的线圈。如果要对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动脉血管壁同时成像,则推荐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尤其配布有颈动脉专用单元的头颈联合线圈。(二)成像核心参数1.成像维度【推荐意见】:对于不能明确有无颅内血管病变的症状性患者,或者计划全面评估颅内动脉血管壁病变情况,推荐进行3D血管壁成像;对于已知存在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也可对病变局部进行2D血管壁成像。2.空间分辨率【推荐意见】:在进行颅内动脉2D血管壁成像时,推荐采用平面内分辨率为0.4mm×0.4mm;在进行颅内动脉3D血管壁成像时,推荐采用各向同性分辨率0

4、.5mm×0.5mm×0.5mm。3.成像序列【推荐意见】:针对2D颅内血管壁成像序列,直接选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作为主成像序列即可得到具有黑血效应的图像。若血流、脑脊液抑制效果不够理想,可考虑增添DIR预脉冲。针对3D颅内血管壁成像序列,推荐使用变角度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若有进一步抑制血流和脑脊液信号的需求,针对较薄层面的3D成像,可选用DIR作为预脉冲;针对较厚层面的3D成像,可选用MSDE或DANTE作为预脉冲。由于目前商用MR成像解决方案中并未提供DANTE技术,因此DANTE技术进行血管壁成像仅限于研究使用。【推荐意见】:针对2D颅内血管壁成像,推荐使用FSE/

5、TSE序列作为主采集序列。针对3D颅内血管壁成像,首先推荐VFA-FSE/TSE序列作为主采集序列。应用3DSNAP序列可同时获得亮血和黑血颅内动脉MR图像,适用于血栓和IPH的诊断,可作为FSE/TSE和VFA-FSE/TSE的补充,但目前仅限于研究使用。【推荐意见】:在鉴别颅内动脉血管壁病变的性质和评估斑块易损性方面,选择成像方案的基本原则是用最短的成像时间获得足够的图像信息。目前推荐的成像方案包括TOFMRA、平扫和CE-T1WI。其中黑血序列推荐的成像参数见表1。(三)扫描定位方法二、图像质量控制和可重复性(一)图像质量评估(二)可重复性三、影像判读分析(一)颅内动脉血管壁病变影像特征

6、及其定义【推荐意见】:上述管壁特征对于颅内动脉血管壁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进行影像判读时,推荐对上述影像特征进行全面评估。(二)颅内静脉病变影像特征及其定义(三)图像后处理和分析软件【推荐意见】:目前关于颅内MR血管壁图像的判读分析软件尚未在国内普及应用。如果没有软件工具的辅助,建议仅进行定性分析。(四)临床报告书写规范四、颅内MR血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一)动脉血管壁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动脉粥样硬化典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MR血管壁图像上呈偏心性管壁增厚,可发生于任何血管床。在中国人群,以大脑中动脉最常受累。2.夹层对于动脉夹层疾病,经典的MR影像征象包括内膜片、双腔征、

7、壁间血肿、囊状扩张、圆锥形狭窄和闭塞(图1922)。对于颅内不同血管床发生的动脉夹层其影像征象可略有差异。3.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MR血管壁成像的特征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血管节段的向心性管壁增厚、弥漫性强化和负性重构。4.烟雾病烟雾病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端的血管壁增厚和管腔重度狭窄甚至闭塞,导致Willis环周围多发小血管形成。5.RCVSRCVS的MR血管壁成像特征为一侧或双侧颅内动脉的多节段弥漫性管壁增厚,伴或不伴轻度强化,3个月随访病变区血管可完全恢复正常。(二)静脉血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与静脉窦狭窄、先天发育不良相鉴别局部静脉窦狭窄或单侧、双侧静脉窦先天发育不良在

8、MR静脉成像图像上会造成局部信号缺失,但在MR血管壁图像上,能够清晰看到狭窄、纤细的静脉窦,腔内无相应的血栓影。2.与静脉窦内慢血流相鉴别在常规MR的T1WI图像上,会出现和静脉窦血栓类似的表现,即窦腔内信号增高。而MR血管壁图像由于管腔内慢血流信号已被充分抑制,可进行有效鉴别。3.与皮层脑回样异常改变相鉴别多种原因所致的(如血管炎、脑炎等)近皮层脑回样改变与皮层静脉性梗死的脑回样改变类似,常规影像检查不易明确原因,而MR血管壁成像可以看到皮层静脉的改变,从而明确病因。4.与低颅压性硬脑膜强化相鉴别低颅压也会造成硬脑膜的强化,但基本是整个硬脑膜全部强化,而静脉窦血栓所致的脑膜强化一般以静脉窦血栓部位及邻近脑膜强化为主,且在相应窦腔内可以看到血栓影。(三)颅内动脉斑块MR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影像特征主要包括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及其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总管壁厚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四)颅内静脉MR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性应用MR血管壁成像获得的影像特征,能够预测严重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