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_第1页
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_第2页
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_第3页
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_第4页
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宜方言的近指代词“己”浅谈 【摘 要】本文通过描写信宜方言中的“己”的近指用法,也从古代文献当中寻找“己”的用法,为“己”作为现代方言中的指示代词作出假设。 【关键词】信宜话;己;代词 一、前言 信宜县地处粤西山区,信宜话属于粤方言系统的一种次方言。与粤方言代表语广州话相比,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必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因交通阻隔、社会人文的关系,造成了信宜话独具的地方特色。 二、信宜话中的“己” 罗康宁先生在信宜方言志中我们指出:个只k?蘅33tsek55这个、己kei35这儿、个己k?蘅33kei35这里,这会儿等等。在信宜话里,表示“这”的有“个”和“己”,但表示“这儿”或者“这里”的

2、只有“己”这一个用法,而“个”是可以用来修饰量词的。 先考察“己”本身的用法,汉语大字典释“己”为:(一)广韵居理切,上止见。之部。天干第六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代词。表示第一人称。自己,本身。纪别,识别。后作“纪”。同“其”,语气词。 古代文献中“己”的用例有。 仪礼士昏礼:“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没,己躬命之。”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资治通鉴:“己之心不能治而以考人之迹。” 国语晋语:“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于己也何瘳?” 说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忘身殉国,非为己利。” 嘉佑集:“若未众人政出于他人而惧其害己。” 上述例

3、子中,“己”都表“自己、自身、自己的”意思。符合汉语大字典中的第二个义项。再来看“己”作为天干的用例。 春秋左传:“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公羊传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 尔雅释天:“大岁在甲曰阏逢,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 前汉纪卷十:“五年春,正月己巳,朔日有蚀文。” 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己卯,至岳州,夷陵县吏来接,泊城外。” 以上用例是“己”在天干义项中的运用。 由此可知:“己”大部分用例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的“己”作为“自己、自身、自己的”人称代词,另一部分的“己”是作用以纪年月日的天干来记事。那为何“己”可用来做指示代词了呢? 三、关于

4、“己”的各种观点 在与“己”相关的几个义项中,可看出“己”本来就带有指示的性质,能够表自己、本身。说文:“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许慎对“己”的理解是对人自身的描写,隐含对己身的指代。说文解字系传对“己”的解释:“万物与阴阳之气藏则归土曲田包含,像人腹圜曲也,人腹中夹也。”而许多字典辞书都沿用了尔雅中“己”的解释:“己,居喜切。己身也。太岁在己曰屠维。”说明“己”表本身的意思得到了大众认可,所以会出现在文人和国家经常作为规范的字书当中。“己”本意指自己,后来会不会因词义范围的扩大,而顺带指自己周围的事物呢?这个意思会不会在信宜方言中加以使用,从而超越了第一人称的局限,而向

5、近指代词发展呢?我们不否认有这个可能,毕竟在信宜方言当中确有用“己”近指的用法。熙先生语法讲义认为,“这儿”、“那儿”是处所词,因为它们都有替代作用,所以又都是代词。因而,信宜话里表“这里”的“己”也有代词的用法,并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 汉语方言大词典释“己”为:他。赣语。湖南耒阳t?揶i41我冒看见/不肯来。这。粤语。广东信宜kei35个星期。几,多么。粤语。广东广州。木鱼书刘辰采药:“远见水连天一色,瀑布横飞自由。”给。冀鲁官话。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这是什么贱物儿,他个!”是。吴语。浙江金华。 因此,“己”不仅在信宜话中做代词用,在湖南方言中可以,只是一个指示代词,另一个为人称代词。

6、“己”在各地方言中诞生出各种用法,这点毋庸置疑。 信宜话的“己”可表示近指,指自己附近的地方,可以手指地,可指自己身处的这一边的同一个方向,类似广州话的“呢度”,与普通话中的“这里”相当。但不能指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这就是信宜话中近指代词的独特之处。一般当地人都会说“在己”、“在己边”、“己个月”、“己嘘”等等,“己”在方言中充当宾语的角色。在古代汉语中,“己”除了可以作宾语之外,还可以作主语或定语,但不可以作状语。马建忠马氏文通中注释:“己”字则主焉,宾焉,偏焉,亦常而已。如:孟公下:“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作主语)左昭:“己所能见夫人者有如河。”(作主语)孟尝君列传中的“人人各自以为孟

7、尝君亲己”(作宾语);疾之。”孟子滕文公:“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曰。”(作定语)而信宜话的“己”也继承了古汉语的这种用法,不可作状语,但可作主语、定语、宾语。如: “己”做主语: 己就是某某屋企。(这就是某某的家。) 己茅乜问题了。(这里没什么问题了。) “己”做定语: 己个星期好得闲。(这个星期很有空。) 己家噶鱼好好食。(这家的鱼很好吃。) “己”作宾语: 某某屋企就在己。(某某的家就在这里。) 噶件事就在己解决。(这件事就在这里解决。) 因为信宜话的“己”本就代表了“这”或“这个”的意思,是指示代词,本就是体词性的,不可以作状语。如作状语,就不符合当地方言习惯,说出的话就不成话

8、。如, *我己知啊? *我己走啊? 为什么“己”会有指示代词一类的用法呢?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指出,“己”是来自中古的“之”i?藜韵字。即是说“己”是来源于“之”字,“之”本就是指示代词的作用,而“己”的这种指代本身的用法不仅是从中古就开始有(可参考秦汉时期的文献)。古代汉语有一种词类转变现象,就是指示代词的转化。段德森先生的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中明确提出古汉语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其他代词和非代词。其中说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人称代词。“之”、“其”原本都是指示代词,后来转化做人称代词。并且指示代词本身也有转化。由此可推想,人称代词也可以有转化为指示代词的倾向。“己”属于“之”韵,“之”原本是指示代

9、词,而承继“之”发展的“己”自然也可以有从人称代词发展出指示代词的条件,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的。 四、结语 造成“方言异语”的现象有很多可能性,一方面是其自身功能本质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它在上下文中所处的语法位置。词由一个意义引申为另一个意义,往往因为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事物存在着相似的特征或一定的联系。“己”的己身代词的用法可能在不知哪个时代开始就有了兼类词的作用,最后这种用法被使用各种方言的人民延续下来,而这种近指代词的用法不仅见存于信宜话中,它的其他用法也继续存留在其他方言里,有待未来的有识之士深层挖掘。 【参考文献】 1罗康宁.信宜方言志m.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四部丛刊z.上海商务印书馆,1992.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