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多,要注意祛湿防病_第1页
夏季雨多,要注意祛湿防病_第2页
夏季雨多,要注意祛湿防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夏季雨多,要注意祛湿防病 编辑同志:眼下踏入雨季,地上和空气中的水分都增加,尤其是南方地区,不是“水城”就是“潮都”。人体和很多疾病都与潮湿相关,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肝炎,急性肠胃炎,以及各种各样的皮肤疾患等。那么,在雨季应该如何除湿,从而更好地防病治病呢?(广东省大埔县虎门中学退休教师黄佩贞) 黄佩贞老师,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我们特邀请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弟子陈胜华医师解答。(本刊编辑) 广州市万寿门诊部知名中医师陈胜华解答: 一年之中春夏湿气最重,“湿气”有寒湿、湿滞和湿热之分。“辨湿”的简单方法是望舌,如寒湿者可见舌质暗淡、舌苔白而滑腻;湿滞者舌苔必定厚白而

2、腻,其中舌质淡红者为水湿困脾,舌质淡胖有齿印者则是脾虚湿滞;湿热病人舌质鲜红或红绛、舌苔黄而腻。须仔细分辨“湿”的类型,才能准确应用祛湿的措施和方法。珠三角地区很多家庭都喜欢煲祛湿汤以除“湿气”,为此向你们推荐几个祛湿汤方:寒湿类型者煲汤必用姜或胡椒,可用白术、扁豆各30克,猪肚尖一只,生姜或胡椒适量,文火慢煎成浓汤后调味饮用。水湿困脾者用赤小豆、薏米各30克,南北杏各10克,瘦猪肉250克煎汤后调味饮服。属脾虚湿滞的人则取白术、云苓、扁豆各30克,猪脾脏1只煎汤调味常饮。湿热类型者可用鸡骨草、士茯苓、生地(或苦瓜干)各30克、瘦猪肉250克、蚝鼓10只煎汤慢饮。 祛湿所用的方法正确与否,直接

3、影响疗效,很多疾病尤其是皮肤病都与“湿”有关,但前来诊治的病人都说已服了很多祛湿中药,也煲了不少祛湿汤饮,可这“湿”就是难清,为什么呢?如果学会了对“湿”进行辨别,就不难掌握祛湿的方法了。佛山市南海区年近古稀的陈先生,患“慢性湿疹”近十年,日夜剧痒,从佛山到广州大小医院诊治,而痒却不止。找到我问诊后,断其是因“脾虚湿困兼血瘀”所致,祛湿中加用健脾活血的方法实行内外兼治,三天后剧痒消失,调理近三周,病已去九成。家住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小曹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患了银屑病已三年,后发展至双小腿感染红肿溃烂伴发臭,我认为是中医“湿热下注”的典型病例,祛湿兼活血治疗一周,红肿消退,半月后其余症状已消失。 健

4、康新知 dna修复蛋白质可防癌症复发 日前,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可帮助预防肿瘤复发。 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klf8出现在多种癌症中,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蛋白质-klf8可以保护肿瘤细胞不被药物杀死,还可以帮助肿瘤细胞再生。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可以一开始就阻止它的危害,就有可能阻止肿瘤复发。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美国有250万-470万的女性有乳腺癌,当中10%-20%的人会复发。这项研究若是成功,有望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彭 婷) 中药泡脚须到膝 中药足浴治疗时,浸泡部位很重要,即水位应达到膝盖。小腿肌肉丰厚,表浅静脉多,血运丰富,且小腿角质层薄,面积大,药物易于吸收。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众多,基本是脚部穴位数的两倍。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