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_第1页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_第2页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_第3页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_第4页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练习是检查数学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跳出“题海”,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精心设计数学习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设计;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19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做练习。因此,练习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果好坏。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关注的比较多的是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2、、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创新以及教学课件制作是否精巧。而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往往很少。我们走进数学教师的办公室,普遍看到的是现成的教辅或者是统一征订的试卷,很少有数学教师亲自精选或编写习题。其实,练习是检查数学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习题,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优化习题设计,能更好地彰显数学魅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数学殿堂。可以说,习题是打开数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习题设计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易错题,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往往

3、受定势思维和解题习惯的影响,对于习题中条件的变化,他们还是会照搬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能做到随题应变。因此,教师应通过易错题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总结错识的原因,从而让他们发现在解题时思维上的误区和方法上的不足。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习题。 一淘宝商家进了一批手机充电宝,准备在“双11”促销,该充电宝的进价为40元。经市场预测,如果销售价标为50元,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 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该商家若准备在这一天获利1600元,则应该进货多少,定价为多少? 说明:该题与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1页a1题相似。不同的是,教材中习题最后求出的两个根都是正数

4、,且都符合题意。而解本题:设定价为(50+x)元,则每销售一个获利(50+x-40)元,共销售(180-10x)个。根据题意得(50+x-40)(180-10x)=1600,解得方程的两个根x1=-2,x2=10,其实也符合题意。但是学生往往会把x1=-2舍去,以为涨价不能为负数。这是受“人数”、“长度”等量不能为负数的定势思维的影响。因此,设计该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消除定势思维的影响,使之清楚地了解进价、定价、涨价各种量之间的关系。避免解一元二次方程在两根的取舍上出现错误。设计该题,既考虑到课题的主要内容,又考虑到学生的薄弱点。 二、精心选择针对性习题,激活学生解题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

5、的过程,不同时期的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避免出现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操作的作业,那样就会让学生深陷题海的深渊。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习题,学生通过知识的同类比较,异同比较,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又能激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案例2:一次函数复习 例如:在学习了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后,把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如下: (1) 请你根据以上方框中的内容在下面数字序号后写出相应的结论: ; ; ; 。 (2)如果点c的坐标为(1,3),那么不等式kx+bk1x+b1 的解集是 。 说明:在一次函数复习中,大部分学生对一次函数

6、概念、图象位置、增减性都很清楚,真正困难在于:在图象和表达式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用不等式、方程、函数表示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因此,设计这样的一组习题,展开对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知识梳理,有的放矢,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精心设计梯度题组,纠正学生模糊认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在认知上出现一些偏差,并且他们自己也不会察觉。要澄清这些潜意识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就要采用一些适当的问题和方法,让学生加以辨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明晰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优化解题思维。 第一,并列式题组: 习题设

7、计要立足于数学核心知识。因为紧扣核心知识点设计题组,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而随着这些题组慢慢解开,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一步一步被攻克。 案例3:在复习特殊四边形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组题: 判断下列各题是对是错。对的说明理由,错误的举出反例。 1.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2. 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 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4.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5. 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 6.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 7. 两个角相等的梯形一定是等腰梯形。( ) 说明:这一组问题都设有“陷阱”,学生假如没有认真分析,就会出现错误。因此,通过这7个命题的分析,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增强了思辨能力。很多学生被第2、3、5、7题所蒙蔽。仅仅知道它是错误的,却不能举出反例,表现出思维的肤浅。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对习题进行充分讨论与交流,进行反例的构建,得出如下结论:第2题、第3题、第5题的反例分别为:图1、图2、图3,第7题的反例为“直角梯形”。 第二,递进式题组: 数学习题设计的原则之一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需要有层次性。这样一步步将问题难度加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从而揭开题目的规律,发展学生

9、的解题思维。 案例4:为了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下列一组递进式题组: (1)如果等腰abc的一个底角为70,那么它的顶角a度数是多少? (2)如果等腰abc的顶角a为70,那么它的底角b、c度数是多少? (3)如果等腰abc的一个内角为70,那么它的其余的内角度数各是多少? (4)如果等腰abc的一个内角为110,那么它的其余的内角度数各是多少? (5)如果等腰abc的一个内角为n,那么它的其余的内角度数各是多少? 说明:该题组中的(1)、(2)题立足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一基本性质,第(3)题则需要考虑这个70内角的位置,第(4)题需要强调的是,当内角为钝角时,它的

10、位置只能是顶角。否则,就不符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性质了。第(5)题则是用字母代替数,需要综合考虑上述的各个因素,难度又有所增加。通过这样的习题,加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理解和直接应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而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增加题目的开放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 案例5: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开放性习题: (1)

11、如图4,d、e两点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当满足什么条件时,ade与abc相似(写出一个即可)? (2)如图5,锐角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直线de交另一边于点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3)如果将问题2中的“锐角abc”改为“rtabc”,(如图6),其他条件不变,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这种开放性的习题,由于答案不是唯一,学生就有了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五、精心设计变式题,开拓学生

12、解题思路 当前,很多学业考试的题目是由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改编。这类原题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强调对“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适当对教材中的探究、例题、练习进行类比、加工、改造,设置不同的情境或变换条件,让习题尽量多地回归教材,既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更能培养学生驾驭教材知识的能力。 原题1:如图9,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aebf,求证:ae=bf。 原题2:如图10,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ef、gh都过点o,efgh,ae=cf。 (1)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整个图作旋转变换,问至少旋转多少度,所得的像和原图

13、形重合? (2)根据第(1)题的结果,判断图中有哪些全等的四边形。 (3)若cf=2,cg=6,求图中每个四边形的面积。 在设计习题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变式: 变式1: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ae、bf交于点o,aof=90,求证:be=cf。 变式2:如图12,在正方形abcd中,点e、h、f、g分别在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求gh的长。 变式3:已知点e、h、f、g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直接写出下列两题的答案: (1)如图13,矩形abc

14、d由2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 (2)如图14,矩形abcd由n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上接第120页) 说明:变式1与原题1基本一样,只是把结论改变了一下。变式2是在变式1的基础上,把两条线段进行平移,而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保持不变。学生弄清楚变式1的思路,该题就能迎刃而解。变式3又在变式2的基础上,把1个正方形变成2个全等的正方形和n个正方形让学生分析两条线段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精心选择一些例题、习题或数学题材,进行恰当的拓展或改编,引导学生深入数学的本质来理解知识,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实践证明,选用与设计的习题,既要考虑涵盖教材的内容,注重各知识点的考查,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考虑作业的难度与层次。设计的题型精一点,学生就会学得活一点。习题设计得新一点,学生就会做得有趣一点。由此观之,精心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