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_第1页
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_第2页
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_第3页
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_第4页
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德树人学校德育论文 1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 德知是认知层面的德育,学校德育传授的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的,各科课程的教学与学校德育紧密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学习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德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掌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德育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首先应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准确规范各年级德育目标,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

2、德育课程体系。其次,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教育的最新理念而做出调整,始终要关注社会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倡导的德育价值观进课程。德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使德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潜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领域太局限。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德的认知更深刻。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学科教育”针对“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学

3、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展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社会最新的德育价值理念也应进入智体美劳各科的教材中,进入各科的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使这些道德知识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还应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但他们未必对这些道德知识有内在的认同感,或者未必会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这就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

4、德识。 2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 德识是认识层面的德育,从德知到德识,这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特别是情感性认同,才能有意义。立德树人,先要立师德。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注重师德建设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培养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育出有德识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贵为人师,应以德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心换心,学生也会形成尊师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是在教书,关键是要怎样育

5、人。如果脱离了饱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而生动的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育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的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来增强学生的德识。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德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识。以身作则是师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为师”之道,提倡以身作则,其曰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以“以身立教”贯彻一生,终成“万世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实践,而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因为,教育树人,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发挥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人格

7、去造就学生美好的人格。在平时生活中,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另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增强学生德识,更好地树人育才。学生的德知通过德识的内化和情感认同过程,形成德行。个体的德行,可能由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通过德识指导自己的德行,产生自觉的行为;也可能由于组织、社会的外在因素,外界的规范诱导自己

8、的德行,产生被诱导的行为。不管是来自于哪种因素的影响,个体表现出了一定的德行。因此,展开道德实践很重要。 3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实际开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学生德行的养成、发展、成熟,是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互动中逐渐建构的。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德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丰富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养成德行。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围绕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

9、德情操而展开的。使学生能真实、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这种活动是一种交互性的过程。教师围绕一定的德育目标而组织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从课程中获得的德知,形成德识,再通过实践就有了一定的德行,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德行习惯。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德行。学校德育应放开视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是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在课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弘扬人间正气、树立时代新风为出发点,通过开

10、展关爱自然、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品德的和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文明有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活动中通过做事情,逐渐学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德知,内化的德识,外化为持续的德行。学生从德行到德性,是对德的更高升华。德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强迫,也没有内在因素的强迫。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的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的道德素质。而德性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

11、学生自主构建。 4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 学校德育要增强学生的德性,使学生达到最高的道德素质,就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增强学生的德性。学校德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吸取民族精神养料,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德性。中华文明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的道德价值。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精粹,对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学生学会做善人,学会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的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修己处事之道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引导学生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观念的感召下去体验,反思自己的差距,将这些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自觉自愿地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的德性。学校德育应在推进文化创新的成果中吸取时代精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文化的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