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程颐说: “学者先要会疑。 ”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 “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主动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 增加了依赖性, 提不出问题, 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要么是面面俱到(无选择,无重点) ,要么是提书上现存的思考题。这就导致学生不想问,不会问,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从文章题目中提出问题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
2、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 2)就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出问题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真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 具有较强的集中性, 在阅读中能起到导向作用。 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 总是选择某些部分作精细阅读。 围绕主旨提出问题, 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上。 学生通过这些段落的阅读,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3)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提出问题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的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段、篇的提问如何进行呢?我认为: 尽管文无定法, 但还是有规律
3、可循的。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等。 明确了这些知识,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 学生就会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要了解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揣摩说明的语言等。就此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是如何说明的?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语言的特点是怎样的?其他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同样如此来质疑提问。(
4、 4)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提出问题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 我们在教学中, 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提问, 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境界,以浅化难点,平化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5)找寻关键词句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阅读时要把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联系起来,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如果对部分语句、 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就会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因此, 对语句隐含义的质疑释疑, 无疑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5、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找寻文章的关键词句提问。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呢?一般来说, 关键的词语指: 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表现人物品质的; 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的好的词语。 关键的句子指: 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 含义深刻蕴含哲理的句子; 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 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 明确了这些, 关键的词句也就找到了。 那么, 教师也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质疑提问了,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语句隐含义的理解, 一不能离开特
6、定的语境, 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6)指导学生从文章矛盾处提问如果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就会发现有些文章在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现象。 这些矛盾现象其实大多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往往体现着作者巧妙的构思。因此,善于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深入探究,无疑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方法。 这种矛盾有时产生在作者客观的叙述过程中, (举一个初中三年级语文课的例子) :如孔乙己最后一段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其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两者并用产生了弦外之音。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觉矛盾的地方进行质
7、疑释疑, 破译弦外之音。 学生研读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由此展开对孔乙己死因的探究,再进而过渡到对全文主题的探究, 所以这个看似矛盾的叙述是指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提问的落脚点。( 7)从比较中质疑提问毛主席说: “有比较才有辨别。 ”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 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文章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 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 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
8、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 要培养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的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 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 “抓住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
9、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 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比如: (我去听课)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小虾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环节: “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快速读第 3 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 (生: 中心句) 那哪些句
10、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 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 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 在这堂课中, 我觉得整节课不但抓住了词语, 而且还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 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 达到感悟的效果。 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 抓住 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 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
11、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 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 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 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 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 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 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2、。 再举一 个例子: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这位老师就是紧紧围绕关键 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 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 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 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 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 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草。”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
13、读懂 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 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 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 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对 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抻益的。比如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 一词下文有“头 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 了。学 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 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三、是抓住过渡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旬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 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旬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 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 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 着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科技企业如何应对伦理问题挑战
- 2025年湖北省荆门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衡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钉钉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 5草船借箭 课件
- 锌离子电池原理和应用教学教案
- 2023广东省深圳市各区中考数学模拟题-压轴题
- JBT 1472-2023 泵用机械密封 (正式版)
- 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和明码标价法律法规价格欺诈知识
- 2016-2023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计算机专业大类专业技能试卷及答案解析
- 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