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主编导读_第1页
《猫的故事》主编导读_第2页
《猫的故事》主编导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猫的故事主编导读k单元主旨本单元叫做生命礼赞,集中体现生命的珍贵,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生 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因而生命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根本。人本来是大自 然(动物)的一部分,只是人在制造了工具,有了语言符号以后,才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变成大自然的对 立面。把大自然、动物和植物作为征服的对象,从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生活资料比较 匮乏,人类生存时时刻刻遭到威胁,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状态。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生存竞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人要生存,就必须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不惜让某些生物绝灭。在某个特殊的 时代,这

2、些都曾经成为共识。对于动物生命的鄙视、漠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的生存,生命的存续,越来越不成问题,而人对于大自然的破坏 却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失去平衡, 人类的反省就有了物质方面的基础。人对于动物的同情和爱惜,就成为风气。动物保护主义由此而生。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是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生命礼赞”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歌颂那些为了救护他人的生命而不幸献身的人们。本单元为此 选入了三篇小说。k课文解读关键词语一家不安执法如山 为她缓颊 从轻发落 予以开释 稍予膺惩 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准备高枕而眠 打了一个寒噤 要用重典

3、一腔怒火 消去天地之大德日生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是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如果我们的分析仅仅到此,还不足以完成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因为这样讲只是说出了许多类似的文 章的共同性,没有涉及梁实秋这篇文章的特殊创意。梁实秋的文章是如何表现对动物生命的珍视呢?其特点是:第一,把这种珍视写成一种过程,亦即从 虐待到愧疚;第二,文章写得很幽默,不是一般的幽默,而是自我调侃的幽默,是强调自我的情感转化。 把重点放在转化之前暴露自我的凶残,其中明显包含着对自我的批判。表面上是自我暴露,实际上隐隐透露出,如此这般的凶残,以虐待家畜为乐,其思想根源乃是人类的 自私。从厨师到自己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不惜以虐待动物为

4、乐。其中写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笔墨尤为 淋漓。文中的自我调侃,达到自我暴露的程度。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暴露自己的凶残的,但是字里行间,无 处不是暴露人类的自私。如果直接说,这是人类的自私,比较困难,人类所涉及的面太广了。而用自我调 侃的办法,把自己写得非常可笑,非常自私,既比较容易,又比较感性。此类文章有很明显的叙事线索,但是,直接从叙事线索去分析,把一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话拿来大讲 特讲,起初如何,后来如何,结果如何,可能比较表面,陷于现象的罗列。要真正分析出深度来,最好还 是从关键词分析入手。分析什么样的关键词?主要是表现作者对猫的态度的词语。作者对猫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层次 很多。文章的丰

5、富性、感情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全在这里。文章下笔从容不迫,很见功力。如果是一个没有 功底的人,可能就在这种过程中变得简单和粗糙了。我们来看描写梁实秋心理的关键词,如何表现他的内在情感的曲折:起初是感到“搅得一家不安”;接着是“有些不耐烦”;再是“按捺不住”;看到被吊死的猫,“为她缓颊”;在猫的尾巴系上罐头的恶作剧,“准备高枕而眠”;听到屋顶上的罐头声,“打了一个寒噤”;下决心,再捉到“要用重典”;发现猫窝里的四头小猫,“一腔怒火消去”;对猫的母爱的赞美,“天地之大德日生;为惊扰了猫、使之离去而忏悔。引导学生把这情感变化的过程整理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或者叫做审美陶冶。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也是

6、一样。最大的难度,不是没有最后的题旨,而是如何把题旨慢慢引导展示出来, 整个过程、层次要井然有序。层次推进转换还要自然,这就叫做娓娓动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 每一个转折都要平均使用力量。其中最为关键的,也就是最为动人的,作者得意之笔,在读者记忆中印象 最深的,也就是这样的部分。也许多少年后,什么都忘记了,惟独这个部分记忆犹新,在写作时,就会冒 出来,推动想象、品味词语的选择。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那最精彩的地方,作深入的分析,让学 生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在本文中,至少有两处这种描写:一、看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按:指猫被吊着)

7、直为她缓颊。 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空罐头,开启 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 蜜月。跑得愈快,罐头的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 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这里,当然有些文言字词需要讲一讲,但是不要停留在词义的解释上。第一,这没有什么难度;其次, 光是把这些词语的意义按字典上的意义讲明白了,也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欣赏到梁实秋语言的妙处。因为在 文本语境中的语义和字典里的语义,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是作者之匠心所在,艺术之成就所在。 一

8、般学生从直觉上光凭语感就可以领悟其中的精彩,但是,能够说出道理来的很少。此即所谓可意会不可 言传。如果仅仅按字典意义去讲,可能把本来生动的语言,讲得枯燥无味。引文中加着重号的,都是十分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而且还有一些法律用语。通常情况下,把这么 庄重的语言用在一只猫身上,是不伦不类的,但在这里,却又明显地有契合之处。如“执法如山,不稍宽 假”、“缓颊”、“从轻发落予以开释”、“稍予膺惩”等等,一方面这些法律词语中有庄严的意味,显 示出厨师煞有介事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所惩罚的又是法律词语完全不适用的对象。用词在似正似歪之 间,趣味在亦庄亦谐之内,语义的错位构成谐趣,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于厨师姿态

9、的调侃。这些词语中暗示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强调的是自己对于猫的同情,不让她吊死,是真诚的,因而用 了庄重的语言;但是,另一方面,又对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作细致的描述,罐头的声响让读者产生残忍之 感,然而作者既没有指出厨师的残忍,也没有直接表示不安。然而,读者仍然感到此举可笑,而且残酷。 表面看可笑的是猫,尾巴上狼狈地拉着罐头,一一作者为了强调这种狼狈,还加上了一个比喻“像是新婚 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在一般的叙述和描写中,是不伦不类的,但是,从构成幽默 趣味来说,却是十分贴切的。这里不但有对猫的调侃,而且还有对厨师的调侃。作者自己多多少少也流露 出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读者无疑从

10、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自我调侃。幸灾乐祸,这是人类的心理特点之 一。对于残忍的事,因为并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把身外的灾难当成内心的快乐。就为了猫给人带来一点 不便,号称文明人的知识分子居然容忍这样的事在眼前发生。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然而又不是一般的严厉的批判,而是一种快乐的批判,是在会心而笑的过程中完成的批判。这是幽默的特 殊功能:即使是对你的批判,也能让你笑着、舒舒服服地接受。这样的幽默是一种文明的熏陶。二、结尾只是看出了上述方面,可能还是不完全的。文章中最有特点的地方,还在最后二段。作者发现:“书 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

11、我一跳,原来是那只 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这时作者觉悟了: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优待,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 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 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这一段本来是卒章显志,文章完全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没有满足,接下去的一笔才是神来之笔: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了书房,不知运到哪里去了在觉悟以后,本来可以想法弥补的,却因猫的离去而留下了遗憾。这是感情的又一波澜。在文章是结 束,可是在感情上却是余波未尽。这是一种不结束的结尾,令人掩卷沉思。这里的文字非常平实,没有多 少形容却蕴藏着比一般的感叹更有力量的渲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笔写得很平淡,不像前面那样好语如珠。但是对于全文来说,其价值至少有两个 方面:第一,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人对于动物的侵害,已经成习惯,即使觉悟了以后,往往永远无法 弥补已然的过失;第二,全文的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