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模式_第1页
民事诉讼模式_第2页
民事诉讼模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民事诉讼模式 。 民事诉讼模式 第一节民事诉讼模式概述 一、模式和诉讼模式的涵义 一模式的涵义 模式、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模式,虽在很多著述中常见这些词语,但却很少有学者对其予以科学界定。 英国学者戴维 . 郝尔德在论述民主时使用了模式一词,但是用来专指某种理论架构的,并指出,这一架构旨在呈现和解释某种民主形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基本结构。戴维还将模式置于其他社会关系中,认为公共生活或整套制度的某一方面只有在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中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所以,模式也就是有关政治领域及其确立的经济和社会等诸方面,根本条件的概念和通那么所组成的冗杂的 网状结构 。从戴

2、维先生的论述看,他对模式一词的使用,是集中呈现民主所包含的渊源、背景、特征,并在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互相比较中,分清民主模式与其他制度模式的区分。 模式一词亦有用于法的分类的。例如,有的法学家在对法律进行分类时,将世界的法分为:专业型的法、政治型的法和传统型的法;也有的法学家将法分为:普遍型的法、管理型的法和自治型的法。这种用类型或模式来探寻法的特征和作用,通过法律这一特别社会现象的一般化和抽象化,显现出其基本的属性和特征,使我们看到了使用模式或类型的词语,都能够表述我们想要区分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属性特征。有的法学家还常将形式、结构与模式视为同一意义。我 -可编辑修改- 。 们在讨论各国立法时,也常

3、说:英美法系国家模式、大陆法系国家模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模式。因此,学者们对模式一词就作了不同的界定。有的说模式是指某一系统结构状态或过程状态经过简化、抽象所形成的样式。有的说,模式是对某类事物或行为特征的概括或抽象,即模式通过揭示该事物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说明或说明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差异。 二诉讼模式的涵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审判制度改革中很多诉讼法学学者对诉讼模式进行了讨论。从诸多论述看,学者们对民事诉讼模式和刑事诉讼模式的讨论,多是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为基础所进行的探讨。我们认为对诉讼模式的讨论亦应同其他问题的讨论一样,放眼世界,从多角度加以审视。 第一, 诉讼模式

4、是一种话语表述。我们认为,当人们要抽象和概括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用以区分于其他事物时,可供选择使用的词语是许多的。由于人们切入的角度不同,导致了在使用词语作概念表述时的不同。其实,任何词语的使用及表述,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概括某一事物的特征。我们在使用诉讼模式一词时,是针对特定的诉讼而言的,有助于了解诉讼模式的意义。 第二,诉讼模式是建立在对诉讼结构或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某种诉讼模式的建立,始终要以某种诉讼构造来呈现它的具体内容。即是说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在诉讼程序构造中得以存在。诉讼模式所反映的诉讼程序本身的特征,表达在诉讼构造这一现象中。正因为如此,模式与结构的概念可以混合使用,亦

5、正反映二者的互相照应。 第三,诉讼模式反映了诉讼程序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不同的诉讼模式的建立和进展的背后,都存在着制约它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因素乃至民族的 -可编辑修改- 。 风俗等等。因此,当我们要抽象出某种诉讼程序的特征,并以模式来加以概括时,应当留意到与模式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价值和目标等的影响。我们还应留意,不同诉讼模式反映的诉讼程序追求的目标虽各具特色,但又具有同质性。因此,不应以一种模式来否认另一种模式的价值取向,而应当尽量在多种价值目标的共存中,切实推动模式的实践,实现它们的应有价值。 第四,多种诉讼模式并存,且又互相借鉴。世界各国的状况不同,不行能只存在一种诉讼模式。即使是

6、在同一国家,在不同的时代对诉讼程序的设置,法律关系主体各方在诉讼中的地位,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亦有所不同。因此,在世界存在多种诉讼模式的状况下,人们遵循不断进展、不断前进的规律,总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但绝不行能形成为一种世界统一的单一诉讼模式。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 诉讼在我国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模式是什么?学者们在著述中有不同的论述。张卫平教授在论及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时指出: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是对特定或某一类民事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揭示。同时指出:对特定民事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揭示不能离开法院和当事人这一基本法律关系的解剖。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是一种 动态的模式

7、。民事诉讼的模式,不能只仅仅反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否那么,就很难作为民事诉讼全体的模式来定位。陈瑞华博士那么认为:从诉讼法律关系的角度分析包括审判程序在内的诉讼程序,往往难以对一种程序的本质特征加以全面、合理的抽象和把握。 到底何谓民事诉讼模式,难以说清。我们认为把握民事诉讼模式,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可编辑修改- 。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形式和内容之关系。从形式上分析,表现为法院进行审判和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的方式。它多以期日,期间,法院的裁定、指令,当事人的请求、申诉,当事人之间的对论、交互询问、对证据的质证等程序事项中表现出来。从内容上分析,模式实质上表现的是在以当事人及法院为中心的全部诉

8、讼参加人中间,对程序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安排和适用,具体说就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来调整和安排权利义务,以到达平和的互动,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 二民事诉讼模式与现实社会生活反映和理想目标之关系。民事诉讼模式,一方面与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社会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不行避开地受到这个现实社会各种制度和因素的制约。例如,文化传统和民众对诉讼的参加心理和程度,乃至与国家法律体系整体的照应关系等等静态的民事诉讼模式的内容。这些长期文化积累中镇静于民事诉讼制度的细胞之中的,应当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民事诉讼模式的另一方面,还应当表现为一种对民事诉讼制度理想的追求。在概括民事诉讼特征时,应考虑到这种话语表述

9、出来的对内容的概括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所以,蕴含有民众期望和要求,国家的理想和理智的民事诉讼的价值和目标,在民事诉讼模式中应当有适当的折射和反光。因此,民事诉讼模式,应是现实社会生活反映和理想目标追求的结合。 三民事诉讼模式与反映社会现实和制度追求的理论之关系。民事诉讼在现成的法律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中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应是诉讼法学者必需关注的。我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寄予于一个理论架构,并用以促成中国民事诉讼机制完成转型。我们认为以模式概括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实质只不过是对民事诉讼中诸多现象的一种阐释。英国学者戴维曾说过:对事物所作的任何一种特别的阐述都不能被视为对某一现象的正确或终结的理解,每

10、一种现象都可以从新 -可编辑修改- 。 的角度给以新的解释。所以,对事物的阐释永久面对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民事诉讼理论的论证过程中应更多地注重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平衡中寻求合适的支点,实为讨论中国民事诉讼所必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模式应是指概括并支持民事诉讼原那么、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这一概念包含有以下内容: 一是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原那么、制度和程序结构的概括和抽象。这是对民事诉讼模式涉及范围的限定。民事诉讼模式可以促使人们对民事诉讼原那么、制度及程序内部结构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因此,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民事诉讼的结构成因、结构样式以及结

11、构功能等问题,是对民事诉讼原那么、制度及程序结构所作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二是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概括和抽象。在这里,民事诉讼模式应当反映民事诉讼现实,通过对民事诉讼的各种要素及关系特征的信息反馈,使彼此更为协调。 三是民事诉讼模式依旧表现为一种形式。因为模式是载体,围绕模式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要素及关系才是其内容。作为一种理论构架,民事诉讼模式应当最大限度地集中反映民事诉讼原那么、制度及程序的主要特征。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中,关于诉讼程序的进行存在有多种模式。我们虽不能简洁地认定何国的民事诉讼属于何模式,但仍有必要对其加以考察和分析。 第二节民事诉

12、讼模式的类型 -可编辑修改- 。 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各学者所持根据不同,视角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有的学者在概括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的特征时,针对某些国家的诉讼特征,提出了英美法系模式,欧洲大陆法系模式,苏俄东欧法系模式、中国法系模式等等。也有的学者从另一视角将其概括为当事主义、职权主义、处分主义、言词辩论主义、对抗主义、审问主义等等各种主义模式。从各学者的论述看,多数认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民事诉讼模式,但不同国家对模式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 一、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模式 英美法系国家除英国、美国外,还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亚非一些采纳英语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立法与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也有所不同。多数学者认为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属当事人主义模式。 当事人主义模式,是当今英美法系国家赖以解决民事纠纷中的重要民事诉讼原那么。它是指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确实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该原那么要求当事人:提起诉讼,确定争点,提出证据等等都由当事人自己确定。在当事人主义模式下,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