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_第1页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_第2页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_第3页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_第4页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全集证券交易印花税是股民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缴纳的一笔费用,根据一笔股票交易成交金额计征。证券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属行为税类。开征印花税 (1990年7月1日) 背景 股市投机严重 中央政府展开调查诞生背景:1990年5月25日到6月27日的1个月中,深圳5种上市股票价格的增幅为:深发展100%,万科380%,原野2lO%,金田140%,安达380%。于是人民日报编发了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情况汇编,说股票市场使机关人去楼空;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从7月3日起对深圳股市进行联合调查。开征 深圳市双边征收6 同时开征资本利得税1990年6月28日

2、深圳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为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并同时要求对转让股票所产生的收益征收10%-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1990年7月1日开征。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缴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详细点评 此期间印花税为地方税种由于印花税属与地方税种之一,属于凭证税而非行为税,所以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征收与否。面对当时的市场过热气氛,深圳市政府手中可用的只有这一个“合法的”调控工具。中央政府当时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市场影响 股市开始长达9个月下跌 政府出手护盘1990年12月8日起深市就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

3、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七八个亿,市值只剩35个亿。于是,深圳市政府又在1991年9月初动用2亿元资金秘密救市。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编者按:2007年股市大涨,印花税多收了18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以往16年的总合。如果这1800亿都花到普通百姓的身上,这也算是投机经济的功劳。让富余资金炒去吧,多收点印花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股市现在下跌了,税的问题又映入人们议论的眼帘。印花税有什么不合理性,且看陆一先生下面的分解。又及:3月6日发出陆先生的文章之后,27日陆一先生又传来他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文章,现把此文放在前文的前面,请大家一并阅读。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一个

4、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历史的进一步考证上海证券交易所 陆一2008年3月27日flynn6183写完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一文,因为正好是两会开始讨论2008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所以仓促就发表了。之后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历史事证,并进一步发现中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问题在扑朔迷离中尚有更值得探讨的地方,而这些考证的结果至今并非所有研究者和参与争论者都十分清楚,故所以决定再次提笔做一个进一步准确的描述。一、有关印花税的性质我国有关印花税所依据的法律,至今仍只是1988年8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按照1988年12月3

5、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改变“印花税”预算级次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的印花税收入,全部划归地方财政,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此项收入上解地区中央财政不参与分成。”由此可见,印花税原本就是(至今仍是)地方税种。地方政府有权酌情征收和对税款按照地方财政需要进行处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举的13类税目,税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三至千分之一之间(绝大多数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详见附件)。二.有关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 在1990年至1994年,所有的相关文件都将此项税目称为“印花税”;从1995

6、年之后,才开始在相关文件中将此项税目称之为“证券交易印花税”。但当时设立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个税目的最初出发点却绝非仅仅为了财政收入,而更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了调控初创伊始的证券市场上所出现的“过热的投机行为”。1990年5月25日到6月27日的1个月中,深圳5种上市股票价格的增幅为:深发展100%,万科380%,原野2lO%,金田140%,安达380%。于是人民日报编发了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情况汇编,说股票市场使机关人去楼空;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从7月3日起对深圳股市进行联合调查。这就是深圳市政府创造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大背景。当时地方政府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

7、收益。正因为如此,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为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并同时要求对转让股票所产生的收益征收10%-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由于印花税属与地方税种之一,属于凭证税而非行为税,所以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征收与否。面对当时的市场过热气氛,深圳市政府手中可用的只有这一个“合法的”调控工具。因此证券交易印花税实际上是深圳市地方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套用了印花税的书据印花而设立的一个实际上完全不同于印花税的新税目,中央政府当时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 因此,当深圳市于1990年7月1日开始

8、课征印花税之后,1990年12月8日起深市就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七八个亿,市值只剩35个亿。于是,深圳市政府又在1991年9月初动用2亿元资金秘密救市的同时,于1991年10月将印花税率下调到3。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但在其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中央政府和立法机构对和分税制改革相配套的“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证券交易税”因此至今没有正式设立,而(证券交易)印花税却从此依照关于

9、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改成了中央地方共享税,并从此在官方文件中正式由“印花税”改称为“证券交易印花税”。此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但这个套用印花税之名、实为证券交易税的特殊税目却一直延续到今天。三.关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安排的变化过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所进行的博弈安排以及它的发展演变过程。经过认真考据,并未发现一般研究者所说的1993年之后存在过30%归中央政府、70%归地方政府,这种三七开的依据。根据笔者最新的考证,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的安排,因为深圳开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我国税法中有关印花税的法规只有198

10、8年国务院(而非立法机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而其中并无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一税目。按照1988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改变“印花税”预算级次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的印花税收入,全部划归地方财政,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此项收入上解地区中央财政不参与分成。”由此可见,印花税原本就是(至今仍是)地方税种,所以从1991年开始,地方政府套用印花税而设立了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政府只是默认了地方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又因为当时的成交额很小、所产生的税额绝对值也很小,所以中央政府也就同时默认了1991年至

11、1993年底上海和深圳两市地方政府所收的税额滞留地方。直到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之后,证券市场成交量大增、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征收前景大好,中央政府于是开始酝酿调整印花税的分成比例。1993年12月15日颁布、1994年1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将“证券交易税”定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并明确“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证券交易税的设置最终没有实现,有关工商税制的改革也一直延宕搁置,但(证券交易)印花税却从此开始按照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而从1994年起变更执行地方和中央各50%的分配比例,一直到1996年底。并从此以后一

12、直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当作证券交易税在使用,并使它实际成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这种对半分的安排也许是出于尊重地方政府对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的努力和保护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而做出的妥协;也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在此期间地方政府才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1996年12月16日颁布、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证券交易市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国务院决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现行的中央与地方各50%,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但

13、是4个月后,国务院在1997年5月9日突兀地下发了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通知将印花税税率从3调整到5 ,并要求将“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新增加的收入,全部作为中央财政收入。”于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这个精神,下发了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为简化手续,实行合并计算,总额分成。调整税率后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的分享比例,中央88%,地方为12%。” 1998年6月11日,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通知中决定:从1998年6月12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为4。并要求“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后,中央

14、财政与地方财政对该项税收的分享比例不变,仍为中央88%,地方12%。”之后在2000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的通知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现行的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其中,2000年的分享比例,自2000年10月1日起执行。”证券交易印花税历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成比例一览表年份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1990-100%1991-100%1992-100%1993-100%199450%50%199550%50%

15、199650%50%1997.1.1-5.980%20%1997.5.10-12.3188%12%199888%12%199988%12%200091%9%200194%6%200297%3%200397%3%200497%3%200597%3%200697%3%200797%3%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由上所述过程可见,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证券交易)印花税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在市场快速发展并可见巨大利益前

16、景之后,中央政府用一个在税收法律意义上并没有完全付诸实施的行政决定改换了它的性质(1994年的税制改革决定是按照证券交易税的概念定义的,但和这个改革决定相配套的工商税制改革并没有实际执行,证券交易税并未设立);同时又长期不更改它的名称和所依据的法律(至今仍然称为*印花税、理应依照印花税暂行条例执行),并根据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判断而多次变动税率的高低。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中央政府逐渐加重对证券市场的行政统一管理和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市场收益的关注,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逐步改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使之成为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这也就使得证券交易印花税成

17、为一个法律依据有所缺失的特殊税目。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诚哉斯言,不知各位能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看到些什么也许以上这一切,应该成为讨论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背景和基础,并希望由此找到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的前景和出发点。 2008年3月22日(作者单位:上海证券交易所)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税 目范 围税 率纳税义务人说 明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 补偿易货等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2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

18、印刷广告 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5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 械器具设备等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立合同人6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 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7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贴花立合同人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8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

19、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9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投保金额万分之零点三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10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11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 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立据人12营业账簿 生产经营用账册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固定资产原值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万分之五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贴花五元立账簿人13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 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按件贴花五元领受人资料来源:中

20、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 陆一2008年3月6日flynn6183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2008年证券市场热议的话题,当它成为本届人大一次会议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时,有关提高、降低、维持、取消它的讨论在会场内外和媒体上下持续不断。但是,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而引起争议?却在众多讨论中不甚了了,有必要在此仔细追根溯源。1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 印花税在税收定义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的凭证加贴印花而征收的税收。 我国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第11号)就规定

21、了:“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税凭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字1988第225号)中,解释为:“条例第二条所说的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 这说明,印花税是一种凭证税,凭证是一种纸质载体,即法规中所说的“书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举的13类税目,税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三至千分之一之间(绝大多数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 印花税是凭证税,用其代替证券交易环节的行为税,显然并不十分科学。而我国却从一开始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并长期用征收印花税来取代证券交易税。

22、因此就我国目前证券印花税而言,其实质是就交易行为课税,因此,应该将它归为证券交易税的范畴,或逐渐将它改革为证券交易税。2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 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颁布的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和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官方公开的行政规章。深圳开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我国税法中有关印花税的法规只有1988年国务院(而非立法机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23、,而其中并无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一税目。 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从7月1日起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

24、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

25、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延续到今天。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历年变动表调整时间调整幅度1991年10月10日6到3(深圳和上海市分别规定)1992年6月12日3(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1997年5月10日3到51998年6月12日5到41999年6月1日B股4到32001年11月16日4到22005年1月23日2到12007年5月30日1到3调整时间 调整幅度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3莫让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政府创收的财源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为抑制股票

26、过热而设立的,它实际上更像是证券交易税。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呈下降趋势,最终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逐步取消了印花税。一方面,西方国家证券税制经历了由交易(印花)税为主向所得税为主的转变,逐渐建立了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体系,从而通过证券投资所得而不是交易(印花)税来调控证券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刺激市场交易,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交易(印花)税率,直至取消。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市场收益逐渐成为政府业绩的财富效应

27、。 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在1993年之前全部归沪深两市,之后三七开,大头留地方。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的安排,并无正式的文件和法规,中央政府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又因为当时的成交额很小、所产生的税额绝对值也很小,所以中央政府也就同时默认了地方政府所收的税额滞留地方。直到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前后,证券市场成交量大增、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征收前景大好,中央政府才开始和地方政府商议印花税的分成比例。但在一开始仍出于尊重地方政府对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的努力和保护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所以1993年-1996年的分成比例是地方政府 70%、中央政府30

28、%。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地方政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直到1997年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方式出现了根本转变,印花税的分配比例也随之颠倒了过来,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 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 3%。历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及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年

29、份印花税收入(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1991约为21注11992199322.002.30199448.771.68199526.380.811996127.993.501997250.765.931998225.754.621999248.074.282000245.896.412001291.313.402002111.951.022003128.351.082004169.081.17200566.350.622006179.461.052007注22005.007.05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 注11993年之前的证券交易印花税至今没有官方统计,根据作者收集的数据推算。

30、 注2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2005亿元;另据新华网2007年12月29日电,国务院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中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 由上所述可见,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的经济转型过程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并凭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主观判断而随意变动税率的高低。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中央政府逐渐加重对证券市场

31、的行政统一管理和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市场收益的关注,在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逐步改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使之成为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 2007年5月30日子夜,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突然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上调至3,使得当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2005亿元,甚至几乎与前16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总额(逾2300亿元)持平,超过了当年内地上市公司分红总额。 据财政部2008年3月5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亿元,增长逾32%。其中,税收收入45613亿元,在这中间增长最快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2005亿元,是上年的10.

32、2倍;增收1826亿元,是上年的11倍。 这一切,应该是当前讨论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背景和前提 不过,当财政部长谢旭人3月6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避开正面回答而表示:“注意到网上关于印花税的讨论,将认真研究印花税调整的相关政策。” 财政部却已经在前一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安排内(证券交易) 印花税为1945.15亿元,与2007年持平。 2008年的证券市场是熊是牛?交易量是高是低?股票发行量是多是少?投资者是大量入市还是快速逃离?当这一切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直接相关的诸多问题都无人可以准确预计的情况下,财政部却已

33、经理直气壮地列出相当精确地数据、将几乎和2007年总额2005亿元相当的1945亿元印花税收入编制进2008 年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中,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这不是就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政府行政机构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了吗?第一调整印花税 (1991年10月10日)调整 第一次调整印花税 沪深两市从6到3 (1991年10月10日)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市场影响 半年内沪指升幅高达694%印花税政策出台之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指高开0.84%;涨1%;半年后,沪综指从180点飚升至1992

34、年5月的1429点,升幅达694%。点评 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志在调控证券市场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的经济转型过程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并凭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主观判断而随意变动税率的高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市场调控工具还是政府创收财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 陆一2008年3月6日flynn6183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2008年证券市场热议的话题,当它成为本届人大一次会议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时,有关提高、降低、维持、取消它的讨

35、论在会场内外和媒体上下持续不断。但是,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而引起争议?却在众多讨论中不甚了了,有必要在此仔细追根溯源。1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 印花税在税收定义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的凭证加贴印花而征收的税收。 我国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第11号)就规定了:“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税凭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字1988第225号)中,解释为:“条例第二条所说的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 这说明,印花税是一种凭证税,凭证是一种纸质载体,即法规中所说

36、的“书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举的13类税目,税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三至千分之一之间(绝大多数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 印花税是凭证税,用其代替证券交易环节的行为税,显然并不十分科学。而我国却从一开始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并长期用征收印花税来取代证券交易税。因此就我国目前证券印花税而言,其实质是就交易行为课税,因此,应该将它归为证券交易税的范畴,或逐渐将它改革为证券交易税。2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 1990年6月28日深

37、圳市颁布的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和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官方公开的行政规章。深圳开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我国税法中有关印花税的法规只有1988年国务院(而非立法机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而其中并无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一税目。 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

38、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从7月1日起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

39、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延续到今天。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历年变动表调整时间调整幅度1991年10月10日6到3(深圳和上海市分别规定)1992年6月1

40、2日3(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1997年5月10日3到51998年6月12日5到41999年6月1日B股4到32001年11月16日4到22005年1月23日2到12007年5月30日1到3调整时间 调整幅度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3莫让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政府创收的财源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为抑制股票过热而设立的,它实际上更像是证券交易税。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呈下降趋势,最终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逐步取消了印花税。一方面,西方国家证券税制经历了由交易(印花)税为主向所得税为主的转变,逐渐建立了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体系,从而通过证券投资所得而不是交易(

41、印花)税来调控证券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刺激市场交易,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交易(印花)税率,直至取消。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市场收益逐渐成为政府业绩的财富效应。 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在1993年之前全部归沪深两市,之后三七开,大头留地方。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证券印花税分成比例的安排,并无正式的文件和法规,中央政府只是默认了地方政府收取这个税目来医治市场的过热行为;又因为当时的成交额很小、所产生的税额绝对值也很小,所以中

42、央政府也就同时默认了地方政府所收的税额滞留地方。直到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前后,证券市场成交量大增、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征收前景大好,中央政府才开始和地方政府商议印花税的分成比例。但在一开始仍出于尊重地方政府对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的努力和保护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所以1993年-1996年的分成比例是地方政府 70%、中央政府30%。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地方政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直到1997年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方式出现了根本转变,印花税的分配比例也随之颠倒了过来,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

43、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 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 3%。历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及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年份印花税收入(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1991约为21注11992199322.002.30199448.771.68199526.380.811996127.993.501997250.765.931998225.754.621999248.074.28200

44、0245.896.412001291.313.402002111.951.022003128.351.082004169.081.17200566.350.622006179.461.052007注22005.007.05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 注11993年之前的证券交易印花税至今没有官方统计,根据作者收集的数据推算。 注2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2005亿元;另据新华网2007年12月29日电,国务院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中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 由上所述可见,我国的证券交

45、易印花税的实质其实就是证券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的经济转型过程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并凭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主观判断而随意变动税率的高低。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中央政府逐渐加重对证券市场的行政统一管理和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市场收益的关注,在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逐步改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使之成为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 2007年5月30日子夜,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突然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上调至3,使得当年证券交易印花税

46、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2005亿元,甚至几乎与前16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总额(逾2300亿元)持平,超过了当年内地上市公司分红总额。 据财政部2008年3月5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亿元,增长逾32%。其中,税收收入45613亿元,在这中间增长最快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2005亿元,是上年的10.2倍;增收1826亿元,是上年的11倍。 这一切,应该是当前讨论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背景和前提 不过,当财政部长谢旭人3月6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避开正面回答而表示:“注意到网上关于印花税的讨论,将认真研究印花税调整的相关政策。” 财政部却已经在前一日向

47、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安排内(证券交易) 印花税为1945.15亿元,与2007年持平。 2008年的证券市场是熊是牛?交易量是高是低?股票发行量是多是少?投资者是大量入市还是快速逃离?当这一切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直接相关的诸多问题都无人可以准确预计的情况下,财政部却已经理直气壮地列出相当精确地数据、将几乎和2007年总额2005亿元相当的1945亿元印花税收入编制进2008 年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中,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这不是就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政府行政机构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了吗?证券交易印花税历年分成比例一览表 中央政

48、府与地方政府分成比例一览表年份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1990-100%1991-100%1992-100%1993-100%199450%50%199550%50%199650%50%1997.1.1-5.980%20%1997.5.10-12.3188%12%199888%12%199988%12%200091%9%200194%6%200297%3%此后均按照2002年分成。印花税逐渐走向正规 管理权收归中央政府 (1992年6月12日) 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确认印花税率3 (1992年6月12日)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

49、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 市场影响 指数在高位盘整一个月后开始暴跌 明确按3征印花税,当天股指并未剧烈反应,但随后指数在盘整一个月后即掉头向下,一路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跌幅超过70%. 规定 印花税通过法律形式定下来 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

50、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延续到今天。印花税占财政收入比例表 年份印花税(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占比2007年2062494494.05% 2006年180.94 35423 0.51% 2005年66.35 31649 0.32% 2004年 169.08 26397 0.64%2003年128.35 217150.59% 2002年 111.95 18914 0.59%2001年 291.31 16386 1.78%2000年 485.89 13380 3.63%1999年 248.07 11377 2.18%1998年225.75 9853 2.

51、29%1997年 250.768651 2.90%1996年 127.99 7408 1.73%1995年 24.22 6242 0.42%1994年 48.77 5248 0.93%第二次调整印花税: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 (1997年5月10日) 背景 沪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大涨200%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印花税上调 印花税由3提高到5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股指在当天就形成大牛市的顶峰,此后股指便一路向下。市场影响 沪指单周暴跌10.31在

52、印花税上调的第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下跌-10.31,最多下跌到1025.13点,跌幅为-32.12.之后市场一直盘整等到1999年5.19行情才重新走牛。第三次:印花税从5调整到4 (1998年6月12日) 调整 第三次:印花税从5调整到4 (1998年6月12日)1998年6月12日印花税率由05调低至04。这本来是个利好,但从走势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里也形成了头部,此后股指调整近一年。市场影响 股指不升反降 两个月内震荡走低400点股市在1998年一直低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的低迷一直持续到519行情来临。第四次:调整B股印花税(1999年6月1日) 时间 B股交易税率降低为3

53、 1999年6月1日1999年6月1日为了活跃B股市场,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将B股交易税率降低为3,上证B指一个月内从38点拉升至62.5点,涨幅高达50%多。B股至此步入牛市行情中。第五次:印花税调从3低至2 (2001年11月16日) 下调 印花税调从3低至2 (2001年11月16日)财政部决定从2001年11月16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2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点评 如何看名列全球第二高的证券印花税税率下调如若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居高不下,则不利于吸引境外资金,不利于提高我国股市的整体竞争力。专家分析,从加入WTO后我国税制改革的趋势看,降低税率,减少证券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会成为主要的选择。市场影响 沪指在稍事反弹之后 继续下跌之旅受利好政策影响,沪深两市走出强烈反弹行情,大盘剧烈高开,盘中最高涨幅近7%。沪指在展开一百多点的反弹之后,继续下跌之旅。第六次:印花税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