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物药物(杂质杂质)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 研究培训汇报研究培训汇报 1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一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与标准制定方面(重点)化学药物杂质研究与标准制定方面(重点) 二二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与分析方法验证方面中药质量标准制定与分析方法验证方面 三三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药物安全性评价与GLPGLP管理方面管理方面 四四 国内外质量标准发展方面国内外质量标准发展方面 五五 辅料质量标准方面辅料质量标准方面 六六 质谱技术应用方面质谱技术应用方面 2 一、化学药物杂质研究与标准制定一、化学药物杂质研究与标准制定 v三个相关的指导原则 (广州药检所 杨仲元) v
2、杂质控制与测定方法(中检所化药 张启明) v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李眉) v抗生素杂质控制(中检所抗生素 胡昌勤) 3 二、中药质量标准二、中药质量标准 1、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若干思路 中检所中药室 林瑞超 强调中药质量控制理念 2、中药质量标准制定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典委 王旭 鉴别 溶残 含量测定 限度(转移率) 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一部药典附录) 加样回收方法 范围 4 三、安全性评价三、安全性评价 1、药品质量标准与安全性评价 天津药检所 唐元泰 各种杂质对人体的危害 质量标准中控制的限度 2、新药申报安全性研究方面资料的要求 中检所 王秀文 GLP试验的范围 毒理研
3、究 关于推进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 未在国内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 未在国内上市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制剂 中药注射剂的新药 2007.1.1起必须在经过GLP认证的试验室进行 5 四、国内外质量标准发展四、国内外质量标准发展 v药典委 王平 理念性 科学发展观 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2010年药典制定 统一标准时 就高不就低 淘汰落后的标准与工艺 积极采用国外药品标准的先进方法 探索以企业为主体承担药品标准修订工作的机制 6 五、辅料质量标准五、辅料质量标准 中检所辅料室中检所辅料室 孙会敏孙会敏 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原则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原则 起草标准的研究思路起草标
4、准的研究思路 辅料中的杂质控制辅料中的杂质控制 六、质谱技术应用六、质谱技术应用 美国美国ABAB公司公司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质谱的工作原理质谱的工作原理 LC-MSLC-MS在药品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发现和分析中在药品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发现和分析中 应用应用 配套软件系统的认证配套软件系统的认证 7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一、杂质的定义与分类 二、国内外杂质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 三、杂质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四、杂质控制标准(限度)制定原则 五、分析方法验证 六、稳定性试验研究 8 一、定义与分类 ICH: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结构与该药物不一致的任何成分 中国药典: 附录(
5、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 凡例 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系指在按既定工艺进 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 9 1、无机杂质 2、有机杂质(特定杂质 、非特定杂质 ) 3、 挥发性杂质(残留溶剂 、其他挥发性杂质) 特定杂质:指在标准中分别规定了明确的限度,并单独 进行控制的杂质。 包括结构已知的和结构未知的 对于结构未知的杂质,在标准中一般用代号(如#杂质 A),并用相对保留时间(如相对保留时间0.8)来加以 区分。 分类 10 非特定杂质 指在标准中未单独列出,而仅用一个通用的 限度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杂质。 11 二、国内外杂质研究的相关技术要
6、求 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 199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方组成) Q3A 新原料药的杂质研究指导原则 Q3B 新制剂的杂质研究指导原则 Q3C 残留溶剂的研究指导原则 12 原料药杂质限度 最大日剂 量 报告限度鉴定限度质控限度 2g0.05%0.1%或1mg (取最小值) 0.15%或1mg (取最小值) 2g0.03%0.05%0.05% 13 报告限 度 最大日剂 量 1g1g 限度0.10%0.05% 鉴定限 度 最大日剂 量 1mg1mg- 10mg 10mg-2g2g 限度1.0%或 5ug 0.5%或 20ug 0.2%或 2mg 0.10% 质控限 度 最大
7、日剂 量 10mg10mg- 100mg 100mg-2g2g 限度1.0%或 50ug 0.5%或 200ug 0.2%或 3mg 0.15% 14 三个限度的含义 v报告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 告中报告,并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 v鉴定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 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v质控限度: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 如制订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依据。 15 ICH规定 在原料药质量标准中任一非特定杂质的 限度不得过鉴定限度; 在制剂中可仅控制降解杂质,在制剂质 量标准中任一非特定杂质的限度不得过 鉴定限度。 16 17 1、满足以下一点或几点要求则可认
8、为是某杂质得 到了合理控制: -当实测水平和拟接受的杂质标准没有超过FDA 已批准同类药品的杂质水平; -当杂质本身就是原料药的主要代谢产物; -当实测水平和拟接受的杂质标准得到科学文献 的充分论证; -当实测水平和拟接受的杂质标准未超过体内遗 传毒性研究的杂质水平。 FDA 仿制药申请:原料药杂质控制指导原则 18 2、药物制剂质量标准 杂质可接受限定不应高于质控水平(若USP对某杂 质有规定限度,则不能超过药典限度)。 降解杂质实测水平超过药典限度,需证实其合理性。 若某特定降解杂质的可接受限度未纳入USP,应与 已批准制剂进行对比确认,保持该杂质可接受限度 与上市制剂实测水平一致。 在其
9、他一些情况下(如已有资料证明该杂质毒性较 大),降解杂质可接受限度需要低于控制限度。 非特定杂质可接受限度可参考ICH Q3B中控制限度。 19 制定原料药的杂质标准 名称来源试样检 测 有效末期 RLD实测 拟定标准合理性证实 杂质A降解产物 (水解) 0.20%1.1%0.5%代谢产物 杂质B工艺杂质0.10%0.01%0.15%ICH质控限度 杂质C工艺杂质0.09%0.07%0.15%ICH质控限度 杂质D工艺杂质0.11%0.02%0.15%ICH质控限度 杂质E降解产物 (氧化) 0.30%1.0%1.0%基于RLD调节 杂质F (RRT2.55) 工艺杂质0.30%0.50%0.
10、5%基于RLD调节 任一未知杂质0.07%0.05%0.10%ICH鉴定限度 总杂质1.4%3.5%2.0%低于RLD实测值 20 制订仿制剂的杂质标准 名称来源原料药实 测值 USP标准拟定标准合理性证实 杂质1工艺杂质0.05%未载明0.15%ICH质控限度 杂质2工艺降解 (光) 0.05%0.25%0.25%USP标准 杂质3工艺降解 (氧化) 0.10%0.25%0.25%USP标准 任一未知 杂质 0.05%0.1%0.10%ICH鉴定限度 总杂质0.30%0.75%0.75%USP标准 21 国内 化药杂质研究指导原则 1、新原料药和新制剂 - 应按ICH 的Q3A和Q3B进行研
11、究, 对于表观含量在0.1%及以上的杂质, 以及表观含量在0.1%以下的具有强烈 生物作用的杂质或毒性杂质,应予以 定性或确证其结构,对于稳定性试验 中出现的降解产物,也应按此规定进 行研究。 22 -质量标准中的杂质检查项目应包括 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检出的,并在批 量生产中出现的杂质和降解产物,并 包括相应的限度。除降解产物和毒性 杂质外,在原料中已控制的杂质,在 制剂中可不再控制。无机杂质,根据 生产工艺情况确定检查项目,对于毒 性的无机杂质,应在标准中规定检查 项。 23 2 2、仿制产品、仿制产品 在仿制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中,如发现其杂质 模式与其原始开发药品的不同,或与已有法 定质量标
12、准规定不同,应按上述方法进行研 究,申报新的质量标准或对原质量标准进行 修订,并报有关药监部门审批。 24 几个关注点 1、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多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检 查项目,作为共存物质,必要时,在质量标准中 规定其比例,以保证生产用的原料药与申报注册 时的一致性。但当共存物质为毒性杂质时,该物 质就不再认为是共存物质。 25 2、单一对映体药物,其可能共存的其他 对映体,应作为杂质检查。消旋体药物, 当已有其单一对映体药物的法定质量标 准时,应在该消旋体药物的质量标准中 设旋光度检查项。 26 3、新药研究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或仿 制药研制中发现的新杂质和新降解产物, 应进行分离纯化制备,
13、以供进行安全性 和质量研究。对于确实无法获得的杂质 和降解产物,应在申报资料和质量标准 起草说明中写明理由。 27 4、在创新药的研究过程中,已通过一系列的 药理毒理研究及临床研究来证实该药品的安全 性,而研究所用的样品本身会包含一定种类和 数量的杂质,如果在这些研究中并未明显反映 出与杂质有关的毒副作用,即使有些杂质的含 量超出了附件1、附件2的质控限度,仍可认为 该杂质的含量已通过了安全性的验证。 28 5、在此前提下,如果该杂质的含量同时也 在正常的制备工艺所允许的限度范围内, 那么根据试验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所确定 的限度可认为是合理的。但由于动物与 人体反应的差异以及临床病例数的限制,
14、其申请上市时的安全性数据仍很有限, 故新产品在上市后应监测不良反应,并 对新增加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如 与杂质相关,应降低杂质含量,制订合 理的限度。 29 6、如某杂质也是该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 主要代谢产物,则对该杂质可不考虑其安 全性,但仍需制订合理的限度。 30 三、杂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三、杂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基本方法 无机杂质研究: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阳离子);离子色谱(阴离子)。 挥发性杂质:HS-GC(溶残),GC-MS(其 他挥发性杂质) 有机杂质:HPLC、HPTLC、HPCE、LC-MS 31 溶剂残留的研究与控制 一类:5种,禁止使用 二类:27种
15、,限制使用,氯仿60PPM、甲醇3000PPM 三类:27种,GMP要求限制使用,乙醇、乙醚等,限量 0.5% 四类:10种,无足够毒理数据,异丙醚、石油醚等 32 v杂质分析指导原则规定:残留溶剂,应根据生 产工艺所用的溶剂及其残留情况,确定检查项 目。对残留的毒性溶剂,应规定其检查项目。 v申报要求:在原料药的申报中,若无溶残研究, 一律退审;在制剂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溶剂,也 应按规定进行溶残研究。 v目前存在情况:申报单位隐瞒生产工艺所用溶 剂,中检所在复核标准时发现色谱图中有其他 杂峰,则按照残留溶剂测定法规定,同时采用 极性柱与非极性柱进行定性鉴定,必要时采用 GC-MS确证,然后在进
16、行定量测定。 v建议:申报单位也采用此方法进行溶残研究。 33 有机杂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v杂质谱分析(概念) :包括药物中所有杂质 的种类、含量、来源及结构等信息。 v药学研究过程:预测、分离、鉴定、分析方 法的建立、数据积累、制订限度。 v安全性研究:采用杂质纯品进行毒理学研究; 或对毒理学和临床用样品中杂质毒性的评估, 为最终产品中杂质限度的确定提供安全性依 据。 34 v斑马鱼毒性快速评价平台 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对杂质的胚胎毒性、 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进行评价 优点:仅需微量(ug级)的纯品可用于试 验 无需知道杂质结构 实验周期短(3、4天1个周期) 35 特定的降解反应产生杂质
17、制备HPLC分离杂质 斑马鱼平台进行毒性评价 杂质的结构分析 显微注射 微量杂质到 斑马鱼胚胎 观察胚胎的 发育过程 选择特定的靶 基因通过分子 生物学方法 观察其变化 结合形态 观察对毒 性结果进 行判断 36 预测: 1、分析起始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 2、分析合成过程中副反应引入的杂质 3、分析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 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分析潜在的降解产物,考察药品在酸、 碱、高温、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下的降解产物。 37 38 39 制剂中杂质来源的分析 v原料药引入的杂质 v降解产物(制剂杂质研究的重点) 制剂制备过程产生的杂质 贮藏期间的降解产物 原料药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的杂质 复方
18、制剂各组分相互作用产生的杂质 40 41 42 分离与鉴定 v色谱分离技术 TLC、GC、HPLC、UPLC v鉴定结构 LC-MS技术 根据杂质来源、产生条件,结合母核的质谱裂解规律推断杂 质的可能结构。 1、鉴定未知同系物: 紫外光谱图得到有关母核结构的信息 一级质谱得到分子量 二级质谱得到碎片峰信息,推断出有关取代基的情况 利用色谱保留行为来验证推测结果是否正确 43 2、鉴定未知降解杂质结构 对于反应机理已知的降解杂质: 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加速实验 一级质谱得到分子量信息 二级质谱得到碎片峰信息,进一步推测降 解 产物的结构 利用UV特征和色谱保留行为来验证推测结 果是否正确 44 3、
19、确定未知杂质 推测杂质的可能结构 反合成推测的可能杂质 LC/MS通过质谱裂解规律和色谱保留时间确定 所推测杂质结构的准确性 45 杂质分析方法的研究 v色谱方法(HPLC、TLC、GC) 分析方法各有局限,注意不同原理分析方法间的相互 补充和验证 采用HPLC,应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是否有杂质吸附到色谱柱上未被洗脱? 是否有杂质在色谱柱上未被保留,随流动相一起出来? 是否所检测到的色谱峰存在共出峰? 是否所有峰能被检测器检测到? 46 v此外,还应考虑溶液是否稳定、方法本身是 否引起药物降解? 47 杂质的定量方法-HPLC法 v峰面积归一法-简便、快捷、重现 v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
20、照法-解决杂质量与主成分量 不在同一线性范围内 v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解决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值 不一致 v杂质对照法-定位、定量准确 48 杂质限度的确定 v创新药物杂质限度确定的思路 安全性评价-综合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结果 -含有一定杂质量样品的安全性试验和临床试验 -杂质单体直接进行安全性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 生产可行性评价-考虑工艺的正常波动 -分别计算各批样品中该杂质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平均值 +3*SD 产品稳定性评价-考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9 创新药杂质研究的阶段性 v申报临床阶段 应对已有批次产品的杂质进 行比较全面的检测,根据安全性研究用样品的 杂质含量情况来证明
21、临床研究用药品是安全的。 申报生产阶段 临床研究结束后,应将放大生 产的样品与临床研究样品中的杂质进行详细比 较;如因生产规模放大而产生了新的杂质,或 已有杂质含量超过原有的限度时,应根据ICH 规定的限度来判断该杂质的含量是否合理,如 不合理,应参照决策树来考虑下一步研究。 50 仿制药物杂质限度确定的思路 v确定依据 -指导原则要求(报告限度、鉴定限度、质控限度) -拟仿品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是否完善) -拟仿品实测结果(杂质种类、杂质含量) -试制样品研究结果(杂质种类、杂质含量) - 相关文献资料 51 v1、直接采用拟仿品质量标准中限度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控制方法规范、 完善 -
22、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检测方法适用于试制 样品 -试制样品杂质水平不超过拟仿品(杂质 种类、杂质含量) 52 v2、以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方法及限度为基 础,放宽对个别单一杂质的控制(慎重)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控制方法规范、完善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检测方法适用于试制样品 -试制样品杂质谱与拟仿品一致,个别已知杂质 通过改进工艺,含量已降至较低水平,但仍超 过拟仿品标准中限度,在有充分的安全性支持 的情况下(比如该杂质为人体内主要代谢物质) 53 v3、以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方法及限度为基 础,增加对单一杂质的控制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控制方法规范、完善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检测方法适用于试制样品 -试制
23、样品已知杂质水平不超过拟仿品 -有超过鉴定限度的新杂质,经过改进工艺后仍 超过鉴定限度,但已确证其结构,有安全性支 持的情况下 根据样品实际的杂质水平、安全性可支持的杂 质水平综合考虑确定杂质限度。 54 v4、根据指导原则、对比研究结果确定限 度 适合以下情况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控制方法不完善 -拟仿品质量标准中无有关物质检查项 -试制样品杂质谱或杂质含量与拟仿品有较大差异(高 于拟仿品实测值2倍) 根据指导原则中限度控制要求、样品实际的杂质水平、 安全性资料可支持的杂质水平综合考虑,确定各已知 杂质、未知杂质(非特定杂质)、总杂质限度 与新药的杂质限度确定原则一致 55 其他类的新药杂
24、质研究限度确定的思路 v改变给药途径的产品,其杂质限度的确 定参照创新药物的要求。 v改剂型不改变给药途径,如果能获得上 市的对照样品,可参照仿制药的研究思 路,在详细的质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杂质的限度。如果不能获得对照样 品,应按照创新药物的要求确定杂质限 度,或通过详细的安全性试验来证明已 有的杂质限度是安全的 56 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 v杂质的预测 主药的稳定性 将不稳定主药的降解产物 和主药带进的毒性杂质或含量较高的杂质 (已知杂质)作为重点,在无法兼顾其他杂 质时,首先保证此类杂质监控。 主药之间、主药与辅料之间的相容性 主 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作为重点 57 v研究的思路 1
25、、复方制剂中的已知杂质,应采用杂质对照品法进 行检查 2、复方制剂中各杂质结构相近时,在确保方法专属 性的前提下,可采用一种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研究 3、各杂质结构差异较大,可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 研究 4、各主药稳定性相差较大时,可针对不稳定主药的 杂质进行研究 5、各主药含量相差较大,但稳定性均较好,可针对 量大的主药进行研究 58 v6、各主药稳定均较差,或者各主药量相近、 稳定性也相近时,建议均进行相应杂质的研 究 v7、对组分较(多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应详细分析各组分的稳定性情况,有针对性 地进行杂质研究。重点要关注方法的专属性 v8、对多层片但不同片层含不同成分的,如能 (切开
26、、分拣)用物理方法简单分离,可参 照单方制剂来进行杂质研究。但应证明主药 之间无迁移现象。 59 v杂质归属 相关文献分析各主药独自的已知杂质 HPLC-MS进行定性归属 根据杂质的分子 离子峰、特征基团的特征峰、特征元素产生 的特征峰 杂质定量 对已知杂质最好用杂质对照品 对未知杂质建议采用含量较小(或响应较 弱)的主成分来进行对照 对于各主成分含量相近、响应因子也相近 时可采用峰面积的平均值来计算 60 质量标准中杂质对照品的使用 v1、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需要 v2、该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响应因子差异 过大(超出0.5-2.0)时,特别是响应因 子较小的杂质,怕低估其杂质含量。 v3、该杂质
27、的毒性较大,需要专门严格控 制 v4、杂质定位需要 61 质量标准中杂质的命名 v1、通用名称 该杂质也是一个药物,且已有药品通用名称 v2、化学名称 没有药品通用名称,且化学名称比较简单 3、“#杂质A、#杂质B”的命名形式 化学名称比较长,使用不方便易出现差错 62 需要注意的几点: 1、使用简称要谨慎 2、当只有一个已知杂质时,仍要用#杂质A,给 将来增加杂质时命名留空间。 3、质量标准中,第一次出现,按照“#(活性 组分)杂质A对照品”给出全称,再次提到可 简称“杂质A” 4、 “#(活性组分)杂质A对照品”不应写成 “盐酸#杂质A对照品” 5、在B品种中采用的化学对照品在A品种已出现
28、 过,应使用A品种中已出现的对照品全称,同 时在括号中给出该杂质在B品种中的命名。 63 分析方法的验证 v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 导原则 v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引用ICH有关物质检 测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杂质检测方法的验证项目: 定量测定 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 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 限度检测 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 重点在于专属性和灵敏度的验证 64 v专属性 杂质可得-最难分离物质的分离试验、粗 品中间体分离试验、辅料与杂质及主成 分的分离试验 杂质不可得-强制降解试验、与另一成熟 方法比对峰纯度(二极管阵列、质谱, 改变流动相比例) 方法不够专属时,应多个方法予以
29、补充 65 破坏性试验 v酸降解,一般用0.1M-1M盐酸或硫酸 v碱降解,一般用0.1M-1M的氢氧化钠溶液 v氧化降解,用合适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必要时可以加热 v高温试验,通常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 60。 v光照试验,可采用4500LX 注意:对于原料药要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 考虑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降解 66 灵敏度:试样中能被检测(或定量)的最低量 v通常用检测限及定量限表征 直观评价、信噪比、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获得 注意:定量限应多次进样,考察RSD小于一定数量, 定量限应在规定限度之下,最好为其1/10以下, 最好给出试样中的最低量,而不仅是进样量。 67 v
30、精密度 多次取样检测结果 v中间精密度 可以2人,用两个数据与平 均值的偏差来评价 v准确度 已知杂质,用加样回收率来评价 v线性 若杂质检测与含量测定方法相同, 线性范围可应为杂质限度的-20%至含量 限度(上限)的+20%间 68 耐用性: v在验证方法耐用性时色谱柱可选择相同 类型的色谱柱 根据色谱柱制备工艺分类 A型 金属残留量较大 B型 硅胶纯度较高 E型 内嵌极性基团或极性基团封尾 (在05版药典操作规程中,将国内市场供 应的色谱柱的类型已标出) 69 稳定性研究分类 分类时间条件备注 影响因素 (考察极端条件下药 品固有的稳定性,了 解其降解途径可能 的降解产物;为处方 筛选、贮藏条件、包 装提供依据;估测加 速长期试验温度湿 度) 0、5、10天 高温60 402 原料及口服固体制剂去包 装、 液体制剂及粉针带包装 光照 4500500Lx 高湿90755 加速试验 (为包装及运输贮藏 提供依据,粗略评估 有效期) 0、1、2、3、6月402 755 402202半透性 容器包装 302 655 40不合格或乳剂、混悬 剂、软膏、乳膏、糊剂、 凝胶剂、栓剂、眼膏、气 雾剂、泡腾片 252 6010 温度敏感 长期试验 (确定包装材料、贮 藏条件有效期) 0、3、6、9、12、 18、2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保洁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盐城市滨海县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农村房屋共建合同范例
- 2024年梧州市龙圩区招录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公司之间供货合同范本
- 动产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普洱市墨江县教体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紧缺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绵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做代理合同范本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精编练习题(一课一练+单元+期中+期末)
-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六版课后答案全
- 最新《桥梁工程》梁式桥和板式桥设计课件
- 化工厂员工电气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专升本00226知识产权法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 供销联社审计:问题发现与整改情况报告
- DB37-T 1854-2020 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高清版)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
- GA 814-2009 警用约束带标准
- 钉钉考勤休假规定
-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法应用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