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_第1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_第2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_第3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第二卷“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的一部分 (p121 p131)第二章纯粹理性在决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康德所说的“至上”的概念有两层含义:1、指无上的东西 (supermum) ,它自身是无条件的,可成为其他东西的条件;2 、指完整的东西 (consummatum),它不是某个更大的同类整体的一个部分。德行是配得幸福的资格,是一切谋求幸福的努力的至上条件,是至上的善,但不是人的“欲求能力之对象的全部而完满的善” 。至上的善不等于完整的善,后者还要求幸福。康德认为有德无福乃上帝所不愿。德与福的精确分配,构成一个可能世界的至善。在同一个概念中必然结合的两个规定只有两种可能:二者根据

2、同一性是分析的统一,或者二者根据因果性是综合的统一。所以,德行与幸福的连接有两种可能:(1) 并非两个不同的行为,而是同一的行动,即二者是分析的同一;(2)德行将幸福产生出来,一如原因产生结果,即二者是综合的统一。在德行与幸福的问题上,古希腊有两个对立的学派:(1)主张“幸福是道德的经验前提”的伊壁鸠鲁派 ;(2) 主张“德第1页共3页行是幸福理性根源” 的斯多亚派。然而,它们都是在幸福、德行这两个截然各类的概念中找同一性,并且他们都认为德与福的关系乃分析的同一,只不过伊壁鸠鲁派主张“幸福是整个至善,德行仅仅是谋求幸福的准则形式” ,而斯多亚派主张“德行是整个至善,幸福仅仅是意识到拥有德行属于

3、主体的状态” 。康德认为,德行准则与个人的幸福准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却在同一个主体中相互限制、妨碍,从而提出了一个问题:至善在实践上如何可能 ?康德说,幸福和德性是至善的两个在种类上完全不同的要素,所以它们的结合不是分析关系,二者是综合的一致。这种联结是先天的,在实践上是必然的,并非由经验推出的,即二者关系的判断是先天综合判断。故至善概念的演绎是先验的,通过意志自由产生至善是先天地在道德上必然的。一实践理性二律背反前面提到德行与幸福的联结不能够是分析的,所以它们必须被认为是综合的, 于是有两种情形: 幸福是德行的原因,抑或德行是幸福的原因。第一种情形是不可能的,因为意志的决定根据不是个人幸福原

4、则 ( 这一点在前面的定理二中证明) ,不能为任何德行建立基础。 第二种情形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幸福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个体追求幸福的动力,非取决于道德意向。如此便构成二律背反。第2页共3页二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批判扬弃同消除自然必然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的证明过程一样,对于以上提到的两个命题,第一种情形是绝对虚妄的,而第二种情形是有条件地虚妄的,意向的德行与幸福之间若借助一个“理智的自然创作者” 而间接地联系还是有可能的。康德所说的这种结合在感性世界中是少有的,只有在超感性的知性世界或本体中,这种综合和统一才真正可能。其次,康德用隶属次序来解决二律背反:德性是至善的第一条件,而幸福虽然是构成至善的第二元素,它仅仅是至善的必然结果。由于德性与幸福联结的可能性完全属于超感性的领域,所以康德设计了两步进行: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