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4篇_第1页
物理说课稿4篇_第2页
物理说课稿4篇_第3页
物理说课稿4篇_第4页
物理说课稿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fter all, we are so good at comforting others, and we lose our sense when it is our turn.(页眉可删)物理说课稿4篇 物理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配置与设计,增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效果反馈。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

2、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三、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四、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用媒体可把抽象变具体形象。五、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

4、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课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六、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引课: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媒体展示)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多媒体展示较新奇的发声现象。深入研究

5、: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学生试完成展示的小实验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媒体展示实例。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媒体动画:真空铃。把抽象变具体形象。5、媒体: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6、媒体:回声现象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题:船测水深七、媒体展示练习、小结。物理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6、: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为下一步学习磁铁的两极和指南针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这部分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回忆曾经玩过和见到过的磁铁,已获得对磁铁的初步认知。一方面,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激发学生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找出被磁

7、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部分是以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书上提供的两个范例,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出实验方法来。比如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针,观察磁铁的各个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还可以分别用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头针,观察磁铁的各个部位能把大头针吸引过来的距离是不是一样,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如果学生都想不到呢?教师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然后

8、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磁铁两极磁性最强”是不是真正认识、理解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2、指导学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

9、磁铁有两个磁极,建立“磁极”的概念并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能力目标: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2、能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扬声器一个,防盗报警门模型一个。观察演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型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分组实验:磁铁、塑料勺、铁汤勺(食堂有)、铁勺、铁钥匙、铜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塞、塑料尺、纸片、棉签等、三、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0、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分六个环节来展开。(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魔术表演,导入新课教师表演喇叭变话筒课堂开始,我先出示一个喇叭,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学生一定会说是喇叭,我说是话筒。学生感到惊讶,同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明明是喇叭怎么会是话筒呢,接下来我就对着喇叭说话,音箱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学生惊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机会向学生道明其原因。其实喇叭和话筒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可当喇叭用也可当话筒用,因为喇叭和话筒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老师指着底部的磁铁,学生恍然大悟说是吸铁石。吸铁石还有一个科学名叫学生齐答:磁铁。老师板书:磁铁(引出课题)强

11、化课题: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学生齐答:磁铁。(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喇叭为道具,把喇叭当话筒用,让学生在物体识别上产生冲突,进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让其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预计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你们看到的磁铁都有什么形状呢?谁来说?预计学生可能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我出示常见的磁铁问:你们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吗?让学生说为了便于我们的实验研究,科学上根据磁铁的形状特点统一取名为:条形

12、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方形磁铁等。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三)、学生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1)、玩磁铁:这个部分内容我是通过玩磁铁这一开放性的活动展开的,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话方式:你们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接着问:想不想再玩磁铁呢?投影出示活动要求:1、看哪一组同学的玩法最多,发现的密秘最多。2、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了许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做实验

13、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体名称后划“”不能吸住物体名称后划“”5分钟后宣布活动结束,指名学生汇报玩磁铁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和实验结果。(2)、了解磁性: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两张卡片。根据前面学生的汇报情况,指名一个小组上来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体名称的纸片分类贴在黑板上。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预计会说:都有铁的成份或者说都是铁做的。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预计学生会说:“能吸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能吸铁”。学以至用:老师今天来得匆忙,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不用双面胶,怎样把这张小卡片贴在

14、黑板上?生:上来用磁铁贴上。借此机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在黑板上了。师: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叫磁性。(板书:磁性。)(这一环节学生玩磁铁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玩出新花样,发现更多现象,产生更多质疑,同时又赋予一定的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了目标。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实验要求,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去感知并认识磁铁的磁性。当中设计了一个上黑板贴卡片的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老师没带双面胶如何把卡片贴黑板上,学生马上会想到用磁铁,并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贴卡过程。这一设计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磁性”的理解程度和应

15、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磁性”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为下一步研究磁极奠定基础。)物理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

16、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内容本人觉得安排二个课时,当然实际操作时不能被课时所左右,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

17、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

18、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法与学法分析:(一)、说学法当今信息时代,

19、实施素质教育,施行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所面临的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应引导好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八年级学生有学好物理的_望,但显得比较吃力,本人结合学生实际,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1、课先预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2、学会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3、结合自己的观点学会提出问题。4、通过动手实验,检验问题。5、通过多练,巩固知识、解决问题。6、交流与合

20、作,共享成果。(二)、说教法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本单元特点,本节课可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1、小组合作:全班可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好的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搭配组合,互帮互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好习任务,提出思考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实验设想、相关等,让学生怀有极大的兴趣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求下一个答案的乐趣,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3、实践探究:由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各自准备的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或事例,教师通过演示或利用网页动画课件设置悬念,用虚拟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判断真假。在后面“

21、大气压强有多大”的学习中,主要由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结合课件讲解分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逐个突破。最后出示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达到巩固深化学习的目的。主要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复习引入问题猜想分析讨论结论验证理解、应用延展扩宽新的问题六、主要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提问:1、如图(多媒体展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受)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各个方向)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二)引入新课: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流动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

22、说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他的猜想。如:(1)把一个小小的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很平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而挂衣钩却不掉下来(2)只有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的饮料不易倒出(3)吸饮料时,饮料罐纸盒会变扁(三)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对我们应该是有压强的。但是,靠讨论出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呢?所以我们还得从科学实验探究中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科学实验探究:请用给出的仪器,设计一二个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的实验,并解释现象:实验1、拉开“皮碗”,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两个皮碗还容易拉开吗?

23、实验2、“覆杯”实验,在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水是否会流出来?实验3、马德堡半球实验它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得出结论:由以上的众多实验证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原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交流与讨论:空气有质量吗?我们在上一章里已经知道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可见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体积很大时,其质

24、量也是相当大的。同学们试计算充满我们这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计算: v=10m6m4m=240m3=m/vm=v =1.29 kg /m3 240 m3 = 309.6 kg得到原因:我们周围的大气既有质量,同时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2、大气压强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我们先看看,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大气压强的?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演

25、示)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p=gh=13.6103kg/m310n/kg0.76m=1.013105pa思考:玻璃管的上方不是真空会怎样?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如何变?玻璃管的粗细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差吗?玻璃管的顶端破裂了水银柱的高度差如何变?水能代替水银做实验吗?若能,水柱有多高?应用:人的头顶面积约为0.022,请计算大气压对头顶的压力为多少?(2)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水银气压计: 优点:精确 缺点:不方便携带金属盒气压计: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

26、不精确3、大气压强的变化:(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2)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4、大气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1)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2)应用:高压锅。5、思考:(1)、本节后,你对马德堡半球实验,有什么新的推论?(2)、抽水机是靠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抽水机能否一次把水从地面抽到高楼大厦的楼顶?(四)、归纳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用多媒体给出)1、体验了大气压强的存在2、讨论了大气压强的特点3、探究了大气压强的测定4、应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五)、布置作业:1、复习课文

27、,预习第四节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课本第159页,作业1、2、3。七、板书设计: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所讲知识的顺序性、条理性,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知识。本人采用如下板书设计: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1、 大气压强:生活现象:纸片托水、可乐罐变形、挂钩吸墙上。验证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产生原因:气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解释现象:钢笔吸墨水、抽水机抽水。2、 大气压强的测量: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注意事项:大气压值:1.013105pa测量工具: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3、 大气压强的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不断减小。标准大气压:1.013105pa或760m

28、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4、 大气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物理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 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3、 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分析: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二、说教法、学法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