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AP软件最新改进解析_第1页
PMSAP软件最新改进解析_第2页
PMSAP软件最新改进解析_第3页
PMSAP软件最新改进解析_第4页
PMSAP软件最新改进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MSA软件最新改进说明/ 2009年9月16号:梁刚度放大作了全面改写,提供了两种基本方式 :1 )砼矩形截 面自动转为T型截面计算内力并配筋;2)直接放大梁刚度,放大系数按照 T型截 面自动计算。T型截面的翼缘宽度依据2010混凝土规范条确定。原来的全 楼梁统一指定同一个刚度放大系数的做法,不再提供。1总信息:转T型梁的开关嗓板向下相对偏穆5 p 5 拒形矗转t型(:自动毗加楼板塑却2.调整信息: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值指定。真实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由程序内部自动 计算,但不超过此处指定的上限值;已经转为 T型梁的原矩形梁,不会再做刚度放3.每根梁实际采用的刚度放大系数,计算完毕后输出在“内力调整

2、”文件中,文件 名为“工程名.adj ”。可以在文本文件卜主要结果文件卜内力调整中打开。支座文件| 満 & JT吊车内力构件自重| |计算书 力 I/ 2009年9月11号:增加考虑pmcad中输入的斜撑顶部集中力,用于体育场馆计 2009年9月10号:增加了 “弹簧-阻尼复合支座”的交互输入和计算分析。 在“补充建模”中新增菜单项“通用支座”,可以在此处补充定义支座信息。对于结构底层的隔震支座、大跨屋顶与下部主体结构的连接支座、连廊与两侧主体 结构的连接支座,均可在此处输入。计算完毕,在后处理软件3dp的分析结果第八项,专门给出了支座计算结 果,包括相对位移、支座受力等。/2009年9月5号

3、:3dp 分析结果中梁弹性挠度计算增加了跨度与挠度的比 值图,并改进了相对挠度图。/ 2009年8月25号:在3dp 设计结果第七项菜单中增加了梁配筋率图/ 2009年8月20号:在3dp配筋简图菜单中增加了构件搜索的功能。用户点开 3dp工具中的构件搜索,输入构件的层号、构件号和类型号,即可用紫红色 显示出该构件。/2009年8月13号:在设计信息中增加了一个边缘构件控制参数:“当边缘构件 的轴压比小于抗规646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当用户点取此 选项时,程序会自动按照抗震规范 条的轴压比条件来判断边缘构件的类型, 将轴压比低于表中限值的边缘构件按构造边缘构件设置。/2009

4、年8月10号:增加“形成节点汇交力系文件”的功能。打开计算开关时,程 序自动将汇交于各节点的杆件进行统计,并输出杆件在各工况下的内力。该文件主 要用于复杂钢结构的节点验算。1设计信息中的开关:2 3dp结果输出主要结果文件中的汇交力系文件菜单条/ 2009年7月28号:完善了山墙开洞计算功能 / 2009年7月21号:增加了梁从属面积的搜索。当梁的从属面积超过临界从属面积 时,梁的活荷内力可进行折减。在活荷信息中增加了“梁活荷折减的临界从属 面积”和“梁的从属面积超过临界从属面积时的活荷折减系数”的用户指定。依据 荷载规范()条,这两个数值的缺省值为 25 m*2和0.9。需要指出,梁的折减并

5、不影响柱和墙,是独立的,折减系数填写 1.0意指不考 虑梁折减。永远不要在pmcad中折减活荷载,而应到pmsap中分别考虑柱、墙、梁 的活荷内力折减。活荷信息中的梁活荷折减参数:2009年7月15号:在总信息-温度荷载参数中增加了“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 系数”的指定,用于考虑砼的徐变应力松弛、微裂缝应力释放等效应,该参数一般 可填为0.3。过去曾建议直接折减温差来达到此目的,但对钢 -砼混合结构不适 用,因为钢构件无明显的徐变应力松弛和微裂缝释放,与砼一起折减不合适。增加“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后,温差按照实际情况输入即可,混合结构也可正确 地计算了。总信息中的参数:温度荷载参数/2009年

6、7月14号:在配筋文本文件中增加了柱受剪承载力的输出 /2009年6月29号:在设计信息中增加斜支撑临界角度的用户输入。当斜撑与 竖轴所夹的锐角小于该临界值时,斜撑的内力调整、长度系数计算和设计均按照柱 考虑。该临界角度的缺省值是20度。2009年6月29号:增加了 “楼层之间考虑风荷载遮挡的距离Dzd的指定。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广义楼层间的水平距离D”:任意两个楼层,在水平面上投影,形成两个平面区域,记作 S1和S2,这两个平面区域均存在各自的最小凸 包多边形,记作B1和B2,又记pi是Bi上的任意点(i=1,2 ),那么:如果S1和 S2相交,则定义其距离:D(SS2)0如果S1和S2不相

7、交,则定义其距离:D(SlS2) MIN (d(pLP2)pi B1 , p2 B2有了上面的概念,PMSA风荷载遮挡计算规则 可叙述如下:D(SS2)Dzd时,不考虑两个楼层间的遮挡;D(S1,S2)Dzd时,考虑两个楼层间的遮挡;根据这个规则,Dzd=0意指强制不考虑所有楼层间的遮挡。对单塔楼结构, Dzd输入任意大于零的正值,程序即自动考虑楼层间遮挡;对多塔结构,通常可取 Dzd=5米,即楼层间水平距离小于5米时,考虑相互遮挡。风荷载信息中的Dzd参数指定:楼层之伍1考虑瞬荷遽挡的距离口次6)I:广文楼辰囘的水平距嵩超过则不聲虑相互 一不超过肌4则考虑相互遽挡;DU-0H指强和兀 若虑所

8、有槎层间的遁博-希单塔楼结构,山瑞入任意大 于零的正值I程序即目勺菴虑機层间建挡;对爭皓结 构;通命可职恥片3米*即啖层间水平距费卜于5米吋J 苦盍相互遽档.)2009年6月28号:在风荷载信息中增加了“风荷载作用于楼层外边界”的功能 选项。当开关打开时,程序自动搜索每个楼层的外边界,在迎风边界和背风边界 上,按照每个边界节点的受风面积分配风荷载。该功能适用于空旷结构风荷载效应 的精细计算。如果此开关不打开,则风荷载在楼面各节点上平均分配。/2009年6月27号:在总信息-剪力墙信息中开放了细分墙内部平面应力膜子 单元类型的选择。从工程的角度看,一般不同类型的单元对结果影响不大,除非为 了研究

9、的目的,一般可不干预。/2009年6月26号:增加了变截面梁与楼板的协调细分。/2009年6月25号:在计算书文件和详细摘要文件中,完善了 总信息 参数返回,增加了相关参数的文字说明,以方便审核之用。/2009年6月23号:在计算调整信息中增加了薄弱层地震效应调整系数的用户 输入,以方便抗震设计中的特殊要求,该参数缺省值与规范一致,为1.15 o/2009年6月8号:去除了对于虚梁和刚性杆的无意义的配筋计算,并在配筋简图 中不再显示它们的无意义的配筋数值,以使配筋简图更为清楚。2009年6月5号:在高级参数中增加了越层斜撑与梁、柱的自动相交打断的功能开关,当开关被打开时,该功能即生效I考虑越展

10、撑与梁柱相交打斷厂交点柱端谡置锁接 L交点支挥端设置磧接考虑题层斜淳与黑荘相交打断厂交点樂请设置融接/2009年6月4号:形成边缘构件时考虑了短肢墙结构中的短肢墙、高位转换结构 中的底部加强区墙的抗震等级自动提高;在配筋简图中,短肢墙用白色显示以区别 于普通墙;3DP的tip中增加了墙抗震等级显示。/2009年6月3号:增加了楼板的竖向力负弯矩调幅系数;修改完善了楼板人防设 计时的材料动力强度放大。/2009年6月2号:增加了楼板的中/大震弹性和中/大震不屈服设计。/2009年5月12号:计算书文件中增加了用户自定义 0.2Q0调整系数的返回,以 便用户校核。/2009年5月6号:修改了 4级

11、抗震框架住的配箍构造,不再按照高规表647外推,而是直接按照最小体积配箍率 0.4%控制(高规647-2条)。/2009年4月28号:楼板配筋设计中增加轴压和偏压计算,使得楼板的设计能够 全面考虑偏拉、偏压、轴拉、轴压以及正截面抗弯状态。这使得楼板单元可以适用 于斜墙和异型墙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设计。2009年 4月16号: 修改了墙和柱的活荷载内力折减方法。程序自动搜索墙或柱 承托的真实楼层数,使得活荷折减系数的取用更为准确。解决了以往在大底盘结构 的裙房、不等高多塔结构的矮塔等情况下出现的折减系数偏小、使得设计偏于不安 全的问题。/2009年 4月15号: 针对边框柱和层间梁关联柱,改进了框架

12、楼层剪力百分比、 倾覆弯矩百分比的统计方法。/2009年 4月13号: 修改了梁端约束规则:如果交于同一节点存在不同标高的多 根梁,则在PMCA中对该节点施加约束时,约束仅对标高最低的梁起作用。/2009年 3月20号: 针对边框柱和层间梁关联柱,改进了楼层刚度、楼层承载力 以及楼层位移角的统计方法。/2009年 3月18号: 修改了楼层剪弯刚度算法,墙元计算采用壳元,严格按照高 规附录 进行计算,使计算结果更为合理。/2009年3月16号:修改0.2Q0剪力调整层数的取值含义,加负号表示取消调整 系数最大值2.0的上限限制,但其绝对值含义仍为“ 0.2Q0剪力调整层数”。/2009年3月16

13、号: 在“参数补充及修改”模块增加了“修改风荷”菜单,结构 通过风洞试验得到的楼层风荷载及扭矩,可以由此方便地输入。/2009 年 3 月 6 号: 增加了梁间水平集中力、水平分布力、集中扭矩和分布扭矩四种荷载(类型号 KIND分别为24,21,64,61,在PMCA中布置)。/2009年2月27号:增加对PMCA楼梯数据进行接收、处理的功能,可以按照斜 梁模型,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楼梯的影响。/2009年1月 12号:完善了梁纵筋的配筋设计,在原来仅考虑正截面抗弯和偏心受 拉的基础上, 增加了梁的偏心受压计算。改进后的软件在进行梁截面设计时,对 每一个内力组合,如果存在轴力,则该组合下梁截面的配筋,由“正截面抗弯”和 “偏心受拉(或偏心受压)”计算的配筋较大值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