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绪论1.1 工程概况秦汉大道改扩建工程B-C段综合设计,总设计长度为5km(k0+000-k5+000)。秦汉大道是泾渭新区核心区南接西安主城区、北连关中北环线的一条南北大动脉。路段周围多为田野和村庄。1.2 地质概况1.2.1 自然地理秦汉大道西起西安经开区草滩生态园,东至临潼西泉街道临潼新区,秦汉大道位于西安北三环和渭河之间,全长40余公里。1.2.2 气候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1.2.3 水文地质西安市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堆积有非常厚的新生代陆相疏松地层,为地下水的形
2、成和贮存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工程用水及生活用水一般可就近取用沿线河流水井无污染的水源1.2.4 工程地质西安市北部的渭河平原以及骊山,地质均属华北地台中的渭河断陷。在远古地质年代,与整个秦岭均属浅海环境,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至今仍为这区域的基底岩相。1.2.5 地震评价依据国家颁布的最新地震区划图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该设计路段未处于地震峰值为0.20处,因此无需做防震设计。2 总体设计2.1 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2.1.1 主要技术指标确1.确定设计速度、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1)设计速度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该公路为市政一级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车速为8
3、0km/h。2) 最小半径的确定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表2-1-1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0007004002001006530极限值6504002501256030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规定了圆曲线半径一般值和最小值。根据所选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分别取400m,250m.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表2-1-2所示: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
4、0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段最小长度(m)最小值100857060403020 由于本公路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 km/h,因此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不小于70m。2.一级公路基本技术指标行车速度车道数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中间带宽度车道宽度80km/h427.5m24.5m2m3.75m3.行车视距3 路线设计3.1 路线方案设计选择的原则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是道路设计中最基本问题,它不但影响公路施工难度,而且还影响公路周边村庄的经济。(1)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是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技术指标。(2)选线应
5、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和,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或经济林园等。(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3.2 路线方案评价3.2.1 技术评价路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路线的增长系数按下式计算:=LP100% (3-1)式中 :路线增长系数L路线实际长度P路线起终点间的距离初步比选时,有时可只计算路线方案各主要控制点间直线距离之和。而不计算路线实际长度,这时计算出的系数叫做路线技术延长系数,其值一般在1.051.2之间,视地形条件而异。=ii=1nn (3-2)式中:转角平均度数。h=x22R=51.6226000=0.
6、1145任一转角的度数。n转角的个数。3.3 路线方案比选3.3.1 地形总体概况秦汉大道改建工程,本工程路段没有较大的坡度,并且周围都是平原,起终点的高差不大,整体设计借鉴于原来路段的走向。本路段周围均为村庄、农田在施工时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减少噪音、环境污染。3.3.2 路线初步比选 路线初选比图 3-1-1比较上图3-1-1所示的两条路线选比。方案一:全线总长约5020m,转点3个,沿线基本沿原有公路地面线走向进行设计,很好的顾及顾及了城镇、田园、村庄等建筑物,避免了拆迁等问题。初步计算出该路线的路线增长系数 =1.045方案二:全线总长约5860m,转点4个,沿线只顾及了城镇,没有顾及到
7、经济区、村庄等建筑物,线形没有做到短捷顺直,刻意扭转了线形走向。初步计算出该路线的路线增长系数 =1.233相比之下,方案一比方案二较优,故选择方案一。3.4 设计方案 图3-1-2(1)起终点位置的确定。本路线属于秦汉大道改建工程,线路起终点基本确定。(2)地形地貌的影响。本路线所处地貌单元主要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堆积有非常厚的新生代陆相疏松地层,为地下水的形成和贮存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所以施工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就近水源。(3)通过改扩建可以提高该路段的可达性以及行车的舒适性缺点: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车辆通行,不利于周围村民的出行。4 平面线形设计4.1.1 本路段线形设计情况(1)直线的
8、最大长度,城镇及其附近或者景点有变化可以大于20V(V设计速度,km/h) 此路段处在城市周边设计速度为80km/h,故最大直线长度为1600m 。(2)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相邻曲线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的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到后一曲线的起点之间的长度。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JTG D20201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宜小于6V。即此路段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短长度为480m。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2V为宜。即此路段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为160m。4.1.2 圆曲线(1)圆曲线最小
9、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此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 查现行规范,得出其横向力系数=0.05,最大超高横坡度=0.06。圆曲线最小半径270m,一般值为400m。(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地物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因此,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4.1.3 缓和曲线为了车辆在缓和曲线上平稳地完成曲率的过渡与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缓和曲线的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圆曲线按规定需设置超高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不小于超高过渡段长度。一般情况下,设计
10、时速8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大于70m。4.2 平面要素计算4.2.1 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JD0(X0,Y0),第i个交点坐标为,JDi(Xi,Yi) , i=1 , 2 , 3 , , n1)平曲线计算公式4.2.2路线平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内 移 值:缓和曲线角:切 线 长:平曲线长:外 距:校 核:注:T-切线长;R-圆曲线半径;L-平曲线长度;E-外矩;J-切曲差;曲线转向角942)主点桩里程计算公式如下ZH=JD-T ZH-第一个缓和曲线起点HY=ZH+Ls HY-第一个缓和曲线终点HZ=HY+(L-Ls) HZ-第二个缓和曲线终点YH=HZ-
11、Ls YH-第二个缓和曲线起点 QZ-圆曲线中点 3.计算JD1、JD2、JD3:表3-3 交点数据表点 号交 点 坐 标交点桩号转 角 值半径缓和曲线长度N (X)E (Y)JD03807291.853327280.868K0+000JD13807031.165328266.335K1+019.364150533.8(Z)1000100JD23807039.018329898.993K2+650.40621611.7(Y)300050JD33806997.280331097.604K3+849.72631742.8(Z)220060JD43807023.867332268.407K5+020
12、.793JD1半径为1000m,缓和曲线为100m,桩号为K1+019.364。(1)平曲线要素计算注:T-切线长;R-圆曲线半径;L-平曲线长度;E-外矩;J-切曲差;曲线转向角(2) 计算曲线五个主点里程桩号JD1点附近各特殊桩号计算JD1K1+019.364-T-182.527ZHK0+836.837+Ls+100HYK0+936.837L-LS+263.417HZK1+200.255-LS-100YHK1+100.255+(L/2-LS)-81.7085QZK1+018.546+J/2+0.818JD1K1+019.364JD2半径为3000m,缓和曲线为50m,桩号为K2+650.4
13、06。(1)平曲线要素计算(3) 计算曲线五个主点里程桩号JD2点附近各特殊桩号计算JD2K2+650.406-T-84.435ZHK2+565.971+Ls+50HYK2+615.971L-LS+118.8526HZK2+734.8236-LS-50YHK2+684.8236+(L/2-LS)-34.4263QZK2+650.3973+J/2+0.0085JD1K2+650.406JD3半径为2200m,缓和曲线为60m,桩号为K3+849.726。(1)平曲线要素计算(4) 计算曲线五个主点里程桩号JD3点附近各特殊桩号计算JD3K3+849.726-T-93.283ZHK3+756.44
14、3+Ls+60HYK3+816.443L-LS+126.5278HZK3+942.9708-LS-60YHK3+882.9708+(L/2-LS)-33.2639QZK3+849.7069+J/2+0.0191JD1K3+849.726交 点 号交 点 坐 标交点桩号转 角 值曲 线 要 素 值 (m)曲 线 主 点 桩 号直线长度及方向备 注N (X)E (Y)半 径缓和曲缓和曲切 线曲 线外 距校正值第一缓和曲线第一缓和曲线终曲线中点第二缓和曲线起第二缓和曲线直线段交点间计算方位角线长度线参数长 度长 度起 点点或圆曲线起点点或圆曲线终点终 点长 (m)距(m)JD03807291.853
15、327280.868K0+000836.83740511019.3641251044901.7JD13807031.166328266.3351K1+019.364150533.8(Z)1000100316.228182.527363.4175579.157008811.636K0+836.837K0+936.837K1+018.546K1+100.255K1+200.2551365.7160881632.677503894327.9JD23807039.018329898.9937K2+650.40621611.7(Y)300050387.29884.435168.85258210.6234
16、05870.017K2+565.971K2+615.971K2+650.397K2+684.824K2+734.8241021.6194711199.337289915939.7JD33806997.28331097.6045K3+849.72631742.8(Z)220060363.31893.283186.52780770.978141610.038K3+756.443K3+816.443K3+849.707K3+882.971K3+942.9711077.8216181171.104741884156.8JD43807023.868332268.4074K5+020.7935 纵断面设计
17、5.1 概述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得到的断面即为路线纵断面。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坡线的坡度即路线纵向坡度,简称纵坡,用符号i表示,其值按下式计算:i=H2-H1L100 (5-1) 式中: i纵坡,按路线前进方向,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H1,H2按线路前进方向为序的坡线两端电的高程,m; L坡线两端点间的水平距离,称坡线长度,简称坡长。5.2 纵坡及坡长设计5.2.1 该路段纵坡设计注意事项为使纵坡设计技术上满足要求,经济上合理,纵坡设计应满足的一般要求:(1) 该路段多为直线没有过多起伏,纵坡设计可提高行驶安全。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利地行
18、驶,纵线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规范中的极限纵坡值,留有一点的余地。(2) 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他工程数量,以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1.1.1最大纵坡最大纵坡在设计过程成中会受到汽车动力的特性、自然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因素所影响。此段一级公路设速为80km/h,查标准知最大纵坡为5。1.1.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是指挖方路段以及一些横向排水不良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在长路堑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防止积水渗入路基影响其稳定性,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1.1.3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堤连续上
19、坡或下坡路段纵线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地行驶地限制性指标。1.1.4最短坡长限制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的增重与减重的变化频率,导致乘客感觉不舒服,车速越高越感突出。最短坡长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s的行程为宜,此段一级公路设速为80km/h,查标准知公路最短坡长为200m。5.3竖曲线计算(1)竖曲线诸要素的计算公式为下列=i1-i2L=R式中:R-竖曲线半径(m)L-竖曲线曲线长(m)T-竖曲线的切线长(m)i1-前段坡线坡度i2-后段坡线坡度E
20、-竖曲线的外距(m)-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以小数记,当0时为凹型竖曲线;0时为凸型竖曲线。(2)设计标高计算竖曲线起点高程=变坡点高程Ti (4-5)切线高程=竖曲线起点高程xi (4-6)设计高程=切线高程h (4-7) h=x22R (4-8)式中:R竖曲线半径T竖曲线切线长 i 中线纵坡度,上坡取正,下坡取负x竖曲线上任一点至竖曲线起点的水平距离h竖距序 号桩 号竖 曲 线纵 坡()标 高(m)凸曲线半径R(m)凹曲线半径R(m)+-0K0+000382.61740.6201K0+490385.65547419.75390907-0.482K1+020383.106430594.5590
21、31630.43K1+930386.746410854.4324-0.384K2+650384.010412569.76460.475K3+380387.44144332.1696-0.416K3+850385.514425452.18060.3097K4+550387.67745000-0.5728K4+860385.903412723.9891.3119K5+020.793388.01093255表 5-1竖曲线计算数据表边坡点1进行计算,桩号为K0+490,高程为386.6554,竖曲线半径为7419.8m,i1=0.62,i2=-0.481。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i1-i2=0
22、.62-0.481=1.101L=R=7419.80.01101=81.692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0+490-40.849=K0+449.156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0+490+40.849=K0+530.844竖曲线起点高程=386.6554-40.8490.062=384.123竖曲线终点高程=386.6554+40.8490.062=389.188X= K0+530.844-K0+449.156=81.728h=x22R=81.728227419.8=0.450切线高程= K0+449.156+81.6920.0062=449.662设计高程=44
23、9.662+0.45=450.112边坡点2进行计算,桩号为K1+020,高程为383.1064,竖曲线半径为30594.559m,i1=-0.481,i2=0.4。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i1-i2=-0.481-0.4=-0.881 L=R=30594.5590.00881=269.538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020-134.76=K0+885.240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020+134.76=K1+154.760竖曲线起点高程=383.1064-134.760.048=376.637竖曲线终点高程=383.1064+134.760.04
24、8=389.575X= K1+154.760-K0+885.240=269.52h=x22R=269.522230594.559=1.187切线高程= K0+885.240+269.520.00481=886.536设计高程=886.536+1.187=887.723边坡点3进行计算,桩号为K1+930,高程为386.7464,竖曲线半径为10854m,i1=0.4,i2=-0.38。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4-(-0.38)=0.78 L=R=108450.0078=84.664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930-42.332=K1+887.668
25、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930+42.332=K1+972.332竖曲线起点高程=386.7464-42.3320.040=385.053竖曲线终点高程=386.7464+42.3320.040=388.4397X= K1+972.332- K1+887.668=84.664h=x22R=84.6642210854=0.33切线高程= K1+887.668+84.6640.004=1888.001设计高程=1888.001+0.33=1888.331边坡点4进行计算,桩号为K2+650,高程为384.0104,竖曲线半径为12569.764m,i1=-0.38,i2=0.47。变
26、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38-(0.47)=-0.85 L=R=12569.7640.0085=106.842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2+650-53.421=K2+596.579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2+650+53.421=K2+703.421竖曲线起点高程=384.0104-53.4210.038=381.98竖曲线终点高程=384.0104+53.4210.038=386.04X=K2+703.421-K2+596.579=106.842h=x22R=106.8422212569.764=0.454切线高程= K2+596.579
27、+106.8420.0038=2596.985设计高程=2596.985+0.454=2597.439边坡点5进行计算,桩号为K3+380,高程为387.441,竖曲线半径为4332.169m,i1=0.47,i2=-0.41。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47-0.41)=0.88 L=R=4332.1690.0088=38.123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3+380-19.061=K3+360.939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3+380+19.061=K3+399.061竖曲线起点高程=387.441-19.0610.047=386.545竖曲线
28、终点高程=387.441+19.0610.047=388.336X= K3+399.061- K3+360.939=38.122h=x22R=38.122224332.139=0.168切线高程= K3+360.939+38.1220.0047=3361.118设计高程=3361.118+0.168=3361.286边坡点6进行计算,桩号为K3+850,高程为385.5144,竖曲线半径为25452.180m,i1=-0.41,i2=0.309。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41-0.309)=-0.719 L=R=25452.180.00719=183.001设计高程计算 竖
29、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3+850-91.5=K3+758.499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3+850+91.5=K3+941.501竖曲线起点高程=385.5144-91.50.041=381.7629竖曲线终点高程=385.5144+91.50.041=389.2659X= K3+941.501- K3+758.499=183.002h=x22R=183.0022225452.180=0.658切线高程= K3+758.499+183.0020.0041=3759.249设计高程=3759.249+0.658=3759.907边坡点7进行计算,桩号为K4+550,高程为38
30、7.6774,竖曲线半径为5000m,i1=0.309,i2=-0.572。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309-0.572)=0.881 L=R=50000.00881=44.05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4+550-22.03=K4+527.969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4+550+22.03=K4+572.031竖曲线起点高程=387.6774-22.030.0309=386.997竖曲线终点高程=387.6774+22.030.0309=388.358X= K4+572.031- K4+527.969=44.062h=x22R=44.062
31、225000=0.194切线高程= K4+527.969+44.0620.00309=4528.105设计高程=4528.105+0.194=4528.299边坡点8进行计算,桩号为K4+860,高程为385.9034,竖曲线半径为12723.989m,i1=-0.572,i2=1.311。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如下:=i1-i2=-0.572-1.311)=-1.883 L=R=12723.9890.01883=239.593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4+860-119.796=K4+740.206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4+860+119.796=K4+979
32、.794竖曲线起点高程=385.9034-119.7960.0572=379.051竖曲线终点高程=385.9034+119.7960.0572=392.756X= K4+979.794- K4+740.206=239.588h=x22R=239.5882212723.989=2.256切线高程= K4+740.206+239.5880.00572=4741.576设计高程=4741.576+0.194=4741.77表 5-2竖曲线主要桩号与高程表序 号桩 号竖 曲 线纵坡起点高程终点高程切线高程设计高程标 高凸曲线半径R凹曲线半径R切线长T外距E起点桩号终点桩号+-0K0+000382.6
33、1740.621K0+490385.65547419.75340.8430.1124163K0+449.156K0+530.844-0.4812K1+020383.106430594.559134.7600.296790K0+885.240K1+154.7600.43K1+930386.746410854.432442.3320.082547K1+887.668K1+972.332-0.384K2+650384.010412569.764653.4210.1135206K2+596.579K2+703.4210.475K3+380387.44144332.169619.0610.0419354
34、K3+360.938K3+399.062-0.416K3+850385.514425452.180691.5010.1644723K3+758.499K3+941.5010.3097K4+550387.6774500022.0310.048538K4+527.969K4+572.031-0.5728K4+860385.903412723.989119.7940.563923K4+740.206K4+979.7941.319K5+020.793388.010932556 横断面设计6.1 横断面设计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
35、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6.2 各项技术指标由横断面设计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24.5m,其中路面跨度为24.5m,中间带宽度为2m,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6.2.1 行车道宽度车道是指专为纵向排列、安全顺适地通行车辆为目的而设置的公路带状部分。所谓车道宽度是为了交通上的安全和行车上的顺适,根据汽车大小、车速高低而确定的各种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所需的宽度。根据
36、标准规定,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车道宽度,车道宽度为3.75m。本公路为双向四车道,根据规范表6.2.1可知,行车道宽度采用27.5m。6.2.2 路肩宽度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路肩通常包括路缘带、硬路肩、土路肩三部分组成。根据规范表6.4.1可知:本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取3.00m,土路肩宽度取0.75m。高速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0.50m。所以本公路左右路肩总长为(3.00+0.75)m2=3.75m2。6.2.3 中间带一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较高且车道数多,不设中间带难以保证行车安全,也难以达到该等级道路的应有功能。标准规定,高速
37、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6.2.4 公路路基宽度由横断面设计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24.5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15m,硬路肩宽度3m,中间带宽度为2m,路面横坡为2%。6.2.5 道路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其倾斜的大小以百分率表示。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路拱坡度所产生的水平分力增加了行车的不平稳,同时也给乘客不舒适的感觉,而且当车辆在有水或潮湿的路面上制动时还会增加侧向滑移的危险。为此,对路拱大小的采用以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按规范表6.5
38、.2规定的数值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取1%2%。高速公路由于其路面较宽,迅速排除路面降水尤为重要,所以一般采用较大值,本路段取2%。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2%。直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与行车道坡度相同。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当硬路肩宽度不小于2.25m时(本公路为2.5m),应设置向外倾斜的横坡。根据规范表6.4.6-1可知,当行车道超高横坡值为2%5%时,曲线外侧路肩坡度为-2%。6.3 曲线超高6.3.1 曲线超高作用及大小曲线上的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里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的横坡坡度按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
39、路面类型等情况确定。按规范表7.5.1规定,本公路最大超高值为10%。本路段包含了两个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1000m,根据规范表7.5.3可知,设计速度为80km/h,R=1000m时超高取4%。6.3.2 超高缓和段为了行车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顺畅,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超高缓和段,超高的过度则是在超高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的,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按下式计算:Lc=iP (6-1)式中: Lc超高缓和段长,m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宽度,m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因为在确定缓和曲
40、线长度时已考虑了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同时考虑到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一般横坡度由2%过度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7 平纵线性拟合7.1 平纵拟合的意义和原则在道路选线定线后,虽然是按照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分别进行设计的,但是单独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不能使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达到最佳。即使从这三个角度按照规范出发设计,但如果平纵曲线组合不好,依然得不到驾驶员所理想的驾驶舒适性。因此平纵线性组合相当必要。在设计过程中得遵守一些原则:(1) 在线性组合设计中避免急弯道与陡坡相结合的不利因素(2) 在确立平面、纵断面的独立因素时,得考
41、虑各自均衡、连续。(3) 路线线性应该自然地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野的舒适性。(4) 避免视距范围小,使得驾驶者对前方路段状况不明确。该路段多为平面直线与凸型竖曲线组合,但这种组合视距差。只能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来综合。7.2 土石方的计算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开挖和回填,针对不同的断面,不同的开挖方式,就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对于半挖半填状态的路基横断面,更多的采用横向调配土石方。而纵向调配土石方适用于,中线上路基某挖方有多余的瓦房,需要沿中线调配到中线上路及摸出填方路段。而土石方调配方式使用最多的还是计算表调配法,简单直观、精度高。(1) 对土方数量的计算与复核,计算经济运距,对各桩端的
42、填挖情况(2) 根据欠方、纵向调配方的情况,具体拟定方案(3) 校核横向校核、纵向校核挖方=本段利用方+挖余方填方=本段利用方+填缺方总体校核填方=纵向调配方+横向调配方+借方填方+弃方=挖方+借方桩 号横 断 面距离(m)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3)填 方 数 量 (m3)面 积 总数量 土(m2)挖方填方%数量%数量%数量总数量土石12356789101112192021K0+0000.72 66.95 K0+0200.72 52.04 20.00 14 203 609 203 1190 1190 K0+0400.72 38.89 20.00 14 203 609 203 909
43、909 K0+0600.72 23.22 20.00 14 203 609 203 621 621 K0+0801.77 5.09 20.00 25 205 6015 205 283 283 K0+10012.27 20.00 140 2028 6084 2028 51 51 K0+12019.26 20.00 315 2063 60189 2063 K0+14025.01 20.00 443 2089 60266 2089 K0+16026.95 20.00 520 20104 60312 20104 K0+18024.99 20.00 519 20104 60312 20104 K0+20
44、022.79 20.00 478 2096 60287 2096 K0+22020.61 20.00 434 2087 60260 2087 K0+24018.31 20.00 389 2078 60233 2078 桩 号横 断 面距离(m)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3)填 方 数 量 (m3)面 积 总数量 土(m2)挖方填方%数量%数量%数量总数量土石12356789101112192021K0+26011.97 20.00 303 2061 60182 2061 K0+2805.07 20.00 170 2034 60102 2034 K0+3000.92 2.68 20.00
45、60 2012 6036 2012 27 27 K0+3200.72 8.44 20.00 16 203 6010 203 111 111 K0+3400.72 14.43 20.00 14 203 609 203 229 229 K0+3600.72 19.61 20.00 14 203 609 203 340 340 K0+3800.72 21.23 20.00 14 203 609 203 408 408 K0+4000.72 22.48 20.00 14 203 609 203 437 437 K0+4200.72 23.94 20.00 14 203 609 203 464 464 K0+4400.72 26.03 20.00 14 203 609 203 500 500 K0+4600.72 28.73 20.00 14 203 609 203 548 548 K0+4800.72 31.47 20.00 14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暑期实习报告范文(15篇)
- 军训感言1500字(35篇)
- 育婴师劳务合同范本
- 新业务员年终总结
- 自主学习心得体会演讲稿(3篇)
-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
- 电工(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法医学-机械性损伤1
- 公司项目部安全培训试题1套
- 公司级员工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高效课堂】美食与地理环境关系
- 分居声明告知书范本
- 【基于杜邦分析的企业财务现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200字】
- 消失的13级台阶
-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营销管理知识点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2021年版
-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 GB/T 17853-2018不锈钢药芯焊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