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 化学实验必修二第一章1 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6)(1)实验步骤: 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 察现象。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2)实验现象:钾钠与氧气反应在热坩埚中能迅速燃烧并产生紫色火焰。在加热的条件下,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黄色火焰与水反应浮在水面,融化成小球,四处游动,不时发出轻微爆炸,很快消失。浮在水面,融化成小球,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不能发生爆炸反应。(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
2、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89)(1)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加入氯水后,NaBr溶液呈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橙红色。加入氯水后,KI溶液呈黄褐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紫红色。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加入溴水后,溶液呈黄褐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油层呈紫红色。2KI+Br2=2KBr+I2(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
3、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3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P1516)(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加热之前,镁条的表面上慢慢地形成了少量的无色气泡,气泡无明显的逸出现象;溶液未变红。加热之后,镁条的表面上较快地形成无色气泡并逸出,溶液变为红色。(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 mL1 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2)实验注意的问题: 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都要进
4、行处理。 镁片和铝片的大小、厚度和表面积基本相同,所用的盐酸的浓度相同。 盐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实验现象的差别不明显。(3)实验现象:镁片和铝片都产生无色气泡,并且镁片比铝片产生气泡快。(4)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镁比铝更易与盐酸反应。镁比铝活泼。第二章1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3334)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6 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有气泡产生;试管壁热;温度计的液柱明显地升高。2Al+6H+=2Al3+3H2,Al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将约20 gBa(O
5、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闻到了刺激性气味。烧杯壁很凉,玻璃片与烧杯粘结在一起了,反应后混合物呈糊状。反应产生NH3和H2O;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 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
6、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混合物的温度比NaOH溶液、HCl溶液的温度高H+OH=H2O,NaOH与H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时放热反应。第三章1甲烷与氯气反应(P61)(1)实验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2)实验现象:用黑纸包裹的试管内黄绿色气体无明显变化,未用黑纸包裹的试管内黄绿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生成了一些无色、油状的液体,同时试管内有少量白雾。(3)实验结论: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学
7、反应。2用石蜡油制乙烯(P67)(1)实验步骤: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a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b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c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2)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褪色;气体燃烧,产生明亮并伴有黑烟的火焰。(3)实验结论: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剂作用)和强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中含有烯烃。3对苯的化学性质预测(P69)(1)实验
8、步骤: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b向试管中加入少 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a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b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3)实验结论:苯不能与这两个物质发生反应,同时证明苯中不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4苯与液溴反应(P70)(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的问题: a苯只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与溴水反应,溴水能被苯萃取。 b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是Fe粉,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c生成的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大于水。 d苯与溴只发生一元取代反应。 e用苯和溴制成的溴苯往往因溶解一定量的溴而显褐色,用
9、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复洗涤并分液, 可将溴苯纯化。5苯的硝化反应(P70)(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的问题:a温度控制在5060,需要水浴加热。b浓硫酸起到催化作用。c硝基苯无色,难溶于水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苦杏仁味,硝基苯有毒,洗去皮肤上的 硝基苯的安全试剂是乙醇。d产物一般为淡黄色,原因是硝基苯中混杂着硝酸(硝酸呈淡黄色因其中混有NO2)。利用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复洗涤并分液,可将硝基苯纯化。6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P73)(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如下图):在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口塞,用小试管
10、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再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对比其现象。图: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3)钠与水和乙醇反应对比金属钠的变化气体燃烧现象检验气体水钠粒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减小,最后完全消失产生淡蓝色火焰均为无色气体生成,做爆鸣实验时,有爆鸣声乙醇钠沉于乙醇底部,不熔化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钠球最后完全消失(4)实验说明: a密度:水钠乙醇 b反应剧烈程度: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 c该反应为置换反
11、应。 d乙醇与活泼金属(K、Ca、Mg等)也发生类似反应,置换出氢气。 e实验室中,常用无水乙醇销毁散落的钠的小颗粒,不能用水。7乙醇的氧化反应(P74)(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 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 的气味。(3)实验现象:在每次实验中,铜丝都有“红黑红”的颜色变化。经过几次实验后,液体 里产生了刺激性气味。(4)实验结论:乙醇在加热和Cu、Ag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醛。8乙酸的酯化反应(P75)(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在
12、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图:乙酸乙酯的酯化(3)实验现象: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液面上生成了一层无色、油状、有香味的液体。(4)实验结论:在有浓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5)实验说明: a浓硫酸溶于乙醇,像溶于水一样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将乙醇、浓硫酸在试管混合时,一 定要后加浓硫酸,防止液体迸溅,引发事故。 b药品加入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c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液体中,以防止倒吸。 d由于试管中有易燃的乙醇和
13、强腐蚀的浓硫酸,所以加热试管一定要注意:加热前要确定试 管外壁是干燥的;先用小火加热,按照先预热后正式加热的顺序,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e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速率小,向右进行的程度小。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催化剂,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二是做吸水剂,通过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 向移动,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转化率。 f饱和碳酸钠溶液在收集乙酸乙酯的作用有三种:一是通过碳酸钠与乙酸的反应除去乙酸乙 酯中的乙酸;二是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三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提高乙酸乙酯的收 集率。9葡萄糖还原性(P79)(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 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
14、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 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试管内生成红色沉淀。(3)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4)注意事项: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是新制的,其中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5)强化内容:常见的糖中,葡萄糖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蔗糖、淀粉和纤维素都没有还原性。 实验室中,常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为试剂鉴别葡萄糖。利用此原理判断是否 患有糖尿病。10淀粉与碘反应(P79)(1)实验步骤: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土豆和面包变蓝。(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4)应用:利用碘酒或碘水检验淀粉,也可用淀粉检验碘。11蛋白质的颜色反应(P
15、79)(1)实验步骤: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鸡皮变黄。(3)实验结论: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4)应用:利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检验部分蛋白质。另外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也可 应用这样的原理检验蛋白质。12蔗糖水解(P7980)(1)实验步骤:取1 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 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沉淀。(3)实验原理: 。(4)实验结论: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产生了还原新制的氢
16、氧化铜的物质。(5)注意事项:酸性条件水解之后,必须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 再加热才能达到实验目的。(6)实验总结: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不能水解,二糖和多糖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7)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原理: 。第四章1铝热反应(P89)(1)实验原理:铝元素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将一些金属从他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2)实验注意:aFe2O3和Al粉要选择干燥的,并且Al粉最好是刚打开瓶未被氧化的,否则难以进行。bFe2O3和Al粉的质量比要控制在3:1,且二者要混合均匀,以保证反应完全。c承接反应物的蒸发皿内要垫少量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生成的熔融固体颗 粒溅出伤人。d内层漏斗(用滤纸做的)一定要水润湿,防止滤纸着火。e实验装置不要距人群太近,防止人员受伤。(3)实验现象:反应剧烈,漏斗上方产生大量的白烟;从漏斗底部流出了火红的热滴,它在沙中 很快变成了黑色的固体。(4)铝热剂:金属氧化物和铝粉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混合物都叫做铝热剂。(5)引燃剂:氯酸钾粉末和插在氯酸钾中央的镁条(用砂纸打磨的)。2检验海带中含碘元素的实验设计(P91)(1)实验方法: a取3 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性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洞察分析
- 疫情期间的健康防护-洞察分析
- 内容创新推动下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 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
- 2025购销合同解除协议书
- 办公用品展会的市场反馈评估及展望
- 办公室用房用途变更的法律风险控制
- 2024年婚礼仪式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工业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2019-2025年中国电器包装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微电子器件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人员考试真题题库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 跟着音乐游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送货单(三联针式打印)
- pdca循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教案
- 浅谈如何做好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
- 论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女性形象
- 卧式双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展思维、立素养、乐评价——我的教学主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