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 业 设 计 题 目:青海省xxxxxxx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 英文题目:xxxxxxx in qinghai province timberwolves ditch area ultrabasic rocks of copper, nickel ore pre-screening design 学生姓名: xxxxxxxx 申请学位门类: 工学学位 学 号: xxxxxxxxx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系 别: 资源勘查工程系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教授 二 o一 三 年 五 月 六 日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摘要摘 要本预查设计是针对青海省xxxx
2、xx超基性岩铜镍矿进行的。主要在收集前人工作的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本次野外踏勘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完成的。野外踏勘发现铜矿化点一处,由于该类型的铜镍矿一般产于岩体底部。为精确验证矿化的可靠性按照勘探规范对该地区布设了1:5000高精度磁法、1:2000高精度磁法、1:5000激电中梯测量及1:5000大地音频测量。通过物探圈定2处异常区。为精确验证异常区与矿化的关系,针对该异常区布设了4个钻孔加以验证。同时为控制南段铜矿化的走向,对此布设了11个探槽。关键词:超基性岩铜镍矿; 铜矿化; 异常区; 钻孔; 探槽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abstractabstractthe design i
3、s for a pre-investigation wulan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timberwolves ditch ultrabasic nickel-copper mine performed. previous work mainly in collecting geological data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geophysical data analysis completed. field reconnaissance discovered cop
4、per mineralization point one, because this type of copper-nickel ore generally produced in the rock bottom. to accurately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region in accordance with specifications laid the exploration of high-precision magnetic 1:5000, 1:2000 precision magnetic met
5、hod, intermediate gradient 1:5000 1:5000 geodetic surveying and audio measurements. by geophysical anomalies delineated two areas. to accurately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normal area and mineralization for the anomaly zone emplaced four holes to be verified. while copper for the control
6、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strike, which laid the 11 trenches.key words:ultrabasic rocks copper-nickel mine; copper mineralization; anomaly; drilling; trenches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目 录第1章 绪言11.1 目标任务11.1.1 工作目的11.1.2 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11.2 预查区交通位置及工作范围41.3 预查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4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51.4.1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51.4.2 以往地
7、质工作评述5第2章 区域地质62.1 地质特征62.1.1 地层62.1.2 构造62.1.3 岩浆岩72.2 区域矿产特征92.2.1 沙柳河铬铁矿9第3章 预查区地质特征113.1 地层113.2 构造113.3 岩浆岩123.4 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化学特征133.5 预查区物探异常特征133.5.1 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133.5.2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143.5.3 csamt剖面异常特征173.6 矿化特征193.7 成矿条件分析20第4章 工作部署214.1 工作部署依据214.2 具体实施方案214.2.1 探槽214.2.2 钻探224.3 工作进度安排23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
8、要求245.1 探槽工程245.2 钻探工程245.2.1 钻探工程质量要求245.2.2 钻孔定位255.2.3 钻孔施工要求255.2.4 钻孔地质编录要求265.2.5 钻孔质量验收26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5.3 样品采集、测试265.3.1 样品采集及质量要求265.3.2 各类样品的测试及质量要求275.4 资料整理工作275.4.1 原始地质资料整理275.4.2 资料综合整理275.4.3 报告编写28第6章 设计工作量及经费预算296.1 2013年计划工作量296.2 经费预算296.2.1预算编制依据296.2.2 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296.2.3 预算
9、表29第7章 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327.1 组织管理327.1.1 生产管理327.1.2 安全管理327.1.3 人员配置及设备配置337.1.4 具体分工337.2 技术措施337.2.1 采用的技术标准337.2.2 质量保证措施337.2.3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4第8章 预期提交成果35结论36致谢37参考文献38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绪言 第1章 绪言1.1 目标任务1.1.1 工作目的 (1)认真分析研究前人地质、磁法、槽、钻探资料;借鉴柴北缘基性超基性岩体铜镍硫化物找矿进展和经验,对预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铜镍硫化物含矿性做出预测。为选区提供依据。 (2)有效结合地质与
10、物探成果,在圈定磁、电综合异常的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地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进行综合解释推断,为钻探工程的布设提供依据。 (3)结合前人地表和钻孔中圈定的铜镍硫化物矿(化)体,对重点区段进行深钻验证。以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铜镍硫化物矿体,达到预查区找矿取得突破的目的。 (4)提交铜镍矿普查基地一处。1.1.2 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1)探槽 1458m (2)钻探 2200m2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绪言 图1-1 交通位置图图1-2 青海省xxxxxxx地区区域地质矿产图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绪言 1.2 预查区交通位置及工作范围 预查区位于青海省xxxxxxx附近,隶属xxx
11、县管辖。预查区面积80km2,交通方便,由青藏公路中段北行约xxxkm至工区(图1-1)。1.3 预查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预查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区内山系主要呈北西北西西向,最高海拔3988m,一般37003800m,相对高差100300m左右。区内无常年流水,均属季节性河流。该区为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以干燥、寒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为其特征。年平均气温为3,最高气温25-30,冬季最冷达-30。居民极少,以蒙、藏族为主,其次是汉族。多从事农牧业,以牧业为主。区内无固定居民点,生产生活物资可由xxxx县供给。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1.4.1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2、(1)19651968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十二分队完成了j4633都兰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2)19711974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第八地质队以钻探、坑探为主在灰狼沟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铬矿普查勘探工作,进入了该区铬矿普查找矿的全盛期。但是,由于铬矿成矿条件复杂,构造破坏多变,仍没有大的突破和新的发现。 (3)1972年,青海省地质局物探队开展了灰狼沟地区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xxxx等几个较大的超基性岩体和xxxx铁矿体。同时在灰狼沟超基性岩体上开展了1/1000高精度磁法测量0.7km2,初步了解了岩体中的磁异常特征。
13、(4)19741977年,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基性超基性岩的岩体地质、岩矿特征与找矿方向的研究”,后来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任务有所改变,以林坤、尹家衡等六人组成铬矿专题小组,经四年时间,于1978年6月提交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超基性岩及以铬铁矿为主的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的研究报告。历年来,预查区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钻探5487.27m、硐探94.7m、槽探9471.07m3、1/1万地质测量11.1km2、1/2000地质测量2.05km2、1/5万高磁400km2、1/1000高磁0.7km2、化学样64件、光谱样1153件。 (5)2011年78月,青海省核工
14、业地质局与长安大学联合对xxxx大柴旦一带的采石场、xxx、尕秀雅平、南林陀乌里、红柳沟、沙柳河东、绿梁山、黑山沟等地区的17个岩体(4个闪长岩体、2个辉长岩体、9个超基性岩体和2个纯橄岩体)进行了野外踏勘检查,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其中所调查的4个闪长岩体全部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岩体;2个辉长岩体都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岩体;9个超基性岩体中有一个是镁质橄榄岩体,其余都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2个纯橄岩体都是以橄榄岩为主的层状杂岩体。所检查的17个岩体中,灰狼沟超基性岩体为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岩体向北陡倾,岩性主要为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纯橄榄岩、含辉石橄榄岩和辉长岩,呈堆
15、晶结构,层状和纹层状构造。岩体总体蚀变强,主要有蛇纹石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钠黝帘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并且在超基性岩中发现了褐铁矿化和细脉状黄铜矿化,为本次工作提供了依据。1.4.2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如下: (1)前人在柴北缘超基性岩带开展的矿产勘查工作主要是以寻找铬铁矿和石棉矿为目标,对岩浆岩型的铜镍硫化物矿找矿工作开展较少。 (2)上世纪70年代开展普查工作时发现xxx超基性岩体普遍有镍的反应。根据1971-1972年灰狼沟普查时在地化剖面、槽、钻探工程中采集岩石光谱样品1358件,经分析镍含量0.2%以上者有287件样品。钻孔和
16、槽探大部分化学样品未对镍元素进行分析,有镍元素分析的仅为少部分,钻孔zk1、zk4、zk20中镍矿(化)体厚度1.06.37m,品位0.20.32%。 (3)以往工作中在xxxx地区所施工的钻孔均未穿透岩体底板,而铜镍矿体一般均赋存在岩体底部。 (4)2011年青海省xxxx地质局和xxxx大学对该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踏勘检查时,在xxxx超基性岩体中发现了较好的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矿化线索。根据前人资料,灰狼沟西段的岩体中也发现有铜矿化点,但当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5)近两三年来,在柴北缘的牛鼻子梁、柴南缘的夏日哈木等地区取得了较好的镍铜矿找矿进展。如在预查区能发现岩浆岩型镍铜矿,对
17、开拓整个柴周缘镍铜矿的找矿前景意义重大。综上所述,预查区以往工作程度较高,但主要针对铬铁矿的寻找。对寻找铜镍硫化物矿投入的工作和研究较少。因此在借鉴柴北缘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已发现铜镍硫化物矿和xxxx岩体已发现铜镍矿化体线索的基础上,对灰狼沟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铜镍矿寻找和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较大,值得进行进一步探索验证。39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区域地质 第2章 区域地质本区地处东昆仑褶皱带之北缘,属于昆仑褶皱系所属二级构造单元。主要由奥陶志留纪变质岩系和印支期、华力西晚期、加里东晚期岩浆岩组成(图1-2)。2.1 地质特征2.1.1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相对简单,由老到新依次有:奥
18、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泥盆纪牦牛山组、石炭纪城墙沟组、古近新近纪砂岩、第四纪沉积物。现分述如下: (1)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主要出露于阿尔茨托山沙柳河东山一带,灰狼沟、红柳沟、卧龙沟地区也有零星出露。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为一套片岩、大理岩、片麻岩及千枚岩夹变中基性火山碎屑岩系,超基性岩均分布其中。下部为一套以片岩、片麻岩为主夹大理岩和石英岩薄层的中浅变质岩系,部分混合岩化,厚度大于2500m;上部为厚度大于1383m的灰绿色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千枚岩组成的绿色岩系,与下伏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岩群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变质岩层,主构造线均呈北西西向。主体在区内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沙柳河复式倒转
19、背斜。由于遭受后期侵入岩破坏、断裂切割而残缺不全,唯阿尔茨托山沙柳河东山一带保留较多。 (2)泥盆纪牦牛山组(d3m):主要出露于阿尔托山南坡、沙柳河东山、吉给申沟南山、哇洪山南、北坡及灰狼沟地带。区内为一套以变砾岩、变长石砂岩、千枚岩、凝灰质砾岩为主夹安山岩及板岩的绿色粗粒碎屑岩,属陆相磨拉石建造。在沉积相上,属大山麓相。与下伏地层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3)石炭纪城墙沟组(c1cq):只有在哇洪山南坡、卧龙沟西山等地有零星出露。区内出露的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细砾岩、页岩与灰岩互层,显示了陆相环境迅速埋藏的条件下的沉积。 (4)古近纪-新近纪(r):出露于吉给申沟上游一带。为一套山麓相
20、湖泊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下部为厚巨厚层砾岩夹石膏层,上部为砂岩、砾岩及泥岩等。上部为黄白色长石粗砂岩、浅红色中粒钙质石英砾岩、棕黄色粉砂岩、泥岩、含砾石砂岩及含砾泥岩等。 (5)第四纪(q):由于本区处于柴达木盆地周缘,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成因类型亦多,主要为砂、砾及黄土堆积。2.1.2 构造预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宗务隆山兴海坳拉槽构造带。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在成因上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其形成可以分为基地构造和覆盖构造两层。它们在构造线的方向上具明显的继承性,也有着显著的新生性。基地构造为:泥盆纪及其以前地层的褶皱轴都近东西向,其上所发育的断裂为北西西相剪切断裂及一组近南北向的横断裂。覆盖构造
21、:泥盆纪以后地层所组成的褶皱及其上发育的断裂,在方向上有所改变,但也有所继承性。褶皱轴线、断裂线以北西向为主,个别呈北东东向。 (1)褶皱构造:滩间山群所组成的褶皱残留较多的为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倒转背斜,它是一个巨大的复式褶皱,轴向北西西向,线性明显,挤压紧密,普遍倒转,属高级褶皱发育的典型地槽褶皱。但由于岩浆岩侵入活动的破坏及纵横交错的断层使整个皱褶已破碎不堪。背斜仅在阿尔茨托山东段保存较好。灰狼沟岩体处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的北翼。泥盆纪褶皱保存较完整的为阿尔茨托山南坡向斜、沙柳河东向斜、吉给申沟南山向斜和背斜及哇洪山南坡向斜等。它们的构造形态、构造线方向及其他主要特征上基本一致。向
22、斜构造以不协调形式迭置在滩间山群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倒转背斜之上。与下伏地层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在构造形态和性质上与下伏构造有着极明显的差异。石炭纪地层在区内出露极少,无法恢复其原有的皱褶形态。 (2)断裂构造:区内较为发育的一组断裂为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其规模大,延伸远,与区域性主构造线一致。该断裂包括数量众多的近于平行的走向断层。这组断裂与大的复式倒转背斜在构造布局上有着明显的成因联系。应是皱褶形成晚期产生的一组具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而与其对称的另一组共轭断裂不发育。断裂走向一般为7080,除个别断层外,断层面皆向北倾,倾角陡缓不一。在背斜的倒转翼(南翼)一
23、般以逆断层为主,而在正常的北翼以正断层为主。从区域上看,灰狼沟、南林陀鸟里、沙柳河等超基性岩体,均受该组断裂控制。2.1.3 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性由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都有。侵入岩以中酸性酸性为主,基性超基性为次。浅成岩或脉岩除与岩浆岩有成因上的联系外,还受断裂带控制;比较发育的有中基性、中酸性及酸性脉岩。岩浆活动有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四个岩浆旋回。下古生界有中基性火山喷发,多为火山碎屑岩,组成滩间山群,到志留纪末。伴随加里东地槽褶皱廻返,有小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预查区位于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的乌兰沙柳河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
24、代缝合带(柴北缘缝合带)。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北界为苏干湖鱼卡大柴旦托素湖一线,南以柴达木盆地为界,包括鄂博梁、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茶卡南山,长约670km,宽约20-30km。据青海省地矿局许元林等人(1986)统计,柴北缘(不包括赛什腾山以西的鄂博梁地区)共有超基性岩体280个,总面积62.4km2;基性岩体约22个,面积为226k其中赛什腾山绿梁山地区、乌兰沙柳河地区为两个集中分布区(图2-1)。图2-1 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图 (1)加里东晚期侵入岩:加里东晚期的侵入岩主要有角闪辉长岩(33b)、超基性岩()类(纯橄岩(11)、含辉纯橄
25、岩(12)、斜辉辉橄岩(21)、角闪闪长岩(33b)和片麻状花岗岩(33c)。主要分布在灰狼沟、沙柳河、柳梢沟、红柳沟、南林陀鸟里等地区。岩体延伸方向几乎近东西,受区内北西北西西向主构造线的控制。就次一级构造单元看,沙柳河岩体群处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的轴部,而柳梢沟、红柳沟、灰狼沟岩体群及南林陀鸟里等岩体,均处于背斜的北翼。岩体侵入于奥陶志留纪的滩间山群。侵入顺序依次为灰绿色变角闪闪长岩(33b)基性超基性岩()灰白色片麻状花岗岩(33c)。而辉长岩属超基性岩浆同源结晶分异产物。 (2)华力西期侵入岩:本期侵入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呈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为闪长岩(43a)、花岗闪长岩(43b)和花
26、岗岩(43c)。闪长岩(43a):呈岩株状侵入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出露规模较小。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等粒状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0-60%)、角闪石(30-35%)、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部分岩石中含有钛铁矿、次生白钛石。花岗闪长岩(43b):呈岩株状产出,分布范围较广。灰白色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似斑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5-65%)、钾长石(1-4%)、微斜长石(3-25%)、石英(25-35%)、黑云母(3-10%),角闪石少量。副矿物有白钛石、金红石、褐帘石。花岗岩(43c):主要分布于尕秀雅平、吉给申沟一带。呈岩株状和岩基状产出。灰白色花岗和肉红色花岗
27、岩两种,岩石呈不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钾长石(30-40%)、斜长石(25-30%)、石英(30-35%)、黑云母(1-5%)、角闪石(0-2%)。 (3)印支期侵入岩: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51d),岩体规模较大,一般呈岩基状产出。有似斑状花岗岩(51c)和花岗岩(51d)两种,以肉红色为主,次为灰白色。在哇红山北见有肉红色花岗岩(51d)侵入于似斑状花岗岩(51c)中,基质为细-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基质成分与斑晶相似。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5-45%)、斜长石(20%)、石英(25-35%)、黑云母(4-8%),副矿物为锆石、榍石
28、、磷灰石、褐帘石、磁铁矿等。 (4)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52),规模小,分布零散。 (5)岩脉:脉岩种类繁多,但多未见直接穿插关系。有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q)、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i)岩脉等。2.2 区域矿产特征本区成矿带区划属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加里东、印支期铅、锌、金、钨、锡(铜、钴、稀土)成矿带。区域上矿床(点)较多,主要有:南戈泉西磁铁矿、卧龙沟西山磁铁矿、柯柯赛沟口北山西磁铁矿、柯柯赛沟口北山东磁铁矿,成因类型均为矽卡岩型。沙柳河铬铁矿(分1、2、3个矿点),成因类型属晚期岩浆岩型。哈莉哈德山锰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和接触交代型。乌龙滩东山铜矿(分1、2
29、个矿点),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卧龙沟沟脑铅锌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型。预查区西南部有灰狼沟(夏日达娃)铁矿。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2.2.1 沙柳河铬铁矿 (1)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构成复式倒转背斜,次一级皱褶发育,断裂亦发育,超基性岩体沿断裂分布。 地层:分三个矿区。一矿区:由老到新为含石榴石或电气石的白云石英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及钙质石英云母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片岩或辉石角闪岩。二矿区:由老到新为白云石英片岩夹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片麻岩和角闪石英片岩;含电气石石榴石的白云石英片麻岩夹大理岩和角闪片岩。三矿区:由老
30、到新为白云石英片岩夹条带状大理岩;含电气石化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片麻岩夹薄层石英岩或石英片岩;含石榴石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构造:分三个矿区叙述。一矿区:位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次一级详细北翼。断裂发育,多为北西西向。二矿区:位于次一级已被破坏的背斜上。断裂发育,多呈北西西走向。三矿区:位于次一级背斜上。断裂呈近南北向和北西西向两组。侵入岩:以加里东晚期基性超基性岩为主,酸性岩不发育。有变角闪闪长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 (2)矿床:矿体特征:矿体多产于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和橄榄岩岩体顶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全矿区共发现矿体和矿化体41
31、个,多为小扁豆体、窝状及细脉状。最大矿体长12.5m,宽0.352.2m;一般长23m,宽0.220.7m根据已开采规模看,最大开采场为270m2,深达17m。矿体走向北西70,倾向南东,倾角1775,与岩体走向基本一致。矿石:致密块状、浸染状和瘤状。金属矿物为尖晶石铬铁矿、碳酸铬镁矿和磁铁矿。非金属矿有石棉、蛭石和方解石。围岩蚀变: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等。 (3)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晚期岩浆型铬铁矿矿体。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区域地质 图2-2 青海省xxxxxx预查地质、工程布置图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设计 预查区地质特征 第3章 预查区地质特征 如图2-2。3.1 地层预查
32、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泥盆纪牦牛山组(d3m)和第四纪(q)。 (1)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出露于预查区南部及中部,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石榴二云母石英片岩、白云母钾长片麻岩、绿泥石千枚岩为主,夹少量大理岩等,超基性岩均分布其中。斜长角闪片岩:深灰绿色,纤柱状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普通角闪石、绿泥石(39-40%)、斜长石(30%左右)、石英(25%)及次要矿物绿帘石等组成。石榴二云母石英片岩:深灰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10-36%)、白云母(15-35%)、石英(27-50%)、石榴石(5-18%)及少量斜长石
33、。副生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绿泥石千枚岩:灰绿色,变余粉砂状、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由泥质粉砂岩变质而来。矿物成分由绿泥石(50%)、石英(45%)、少量斜长石、次闪石等矿物组成。白云母钾长片麻岩:浅灰微带肉红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由微斜长石、条纹长石(50-52%)、斜长石(3-10%)、石英(33-38%)、白云母(5%)。次要矿物为少量黑云母、微量磷灰石等。大理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偶含白云质。局部具条带状构造。 (2)泥盆纪牦牛山组(d3m):出露于预查区中南部,面积较小,周围为第四系所覆盖。其岩性为:砾岩
34、、千枚岩等。砾岩:灰色,厚层状,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花岗岩、火山岩等。磨圆度较好,分选差,粒径最大大于10cm。泥质、砂质胶结。局部砾石具定向排列。千枚岩:灰绿色,薄板状-纤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绿泥石等,偶见长石、石英等粉砂状颗粒。岩石轻微变质,尚具绿泥石化现象。 (3)第四纪(q): 预查区东南部大面积分布第四系,约占预查区面积的35%。主要为风成砂、冲洪积物。3.2 构造 (1)褶皱:灰狼沟向斜构造,轴向呈北西向。轴部由泥盆纪牦牛山组组成,两翼由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组成。 (2)断裂构造:预查区内主要有f1、f2两条断层。f1为北西西向高角度(70-80)正断层,倾向向北
35、。出露长4.5km,东端被第四系覆盖,西端被南北向平移断层错断。断层发育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带内及两侧岩脉发育,见有大量的角闪闪长岩岩脉。f2为南北走向左行平移断层,出露长2km,北端被第四系覆盖。断层发育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f2断层南段与f1正断层相交地段岩性为角闪闪长岩。3.3 岩浆岩 (1)中酸性侵入岩:预查区北部出露有加里东晚期灰绿色角闪辉长岩,呈岩株状产出。中西部出露有华力西晚期灰白色细-中粒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南端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出露有华力西晚期灰绿色变角闪闪长岩,呈脉状产出。超基性岩体附近岩浆岩种类繁多,从基性到酸性,从岩基到岩脉,但晚于超基性岩,主要出露
36、岩性为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现只对岩体附近两种岩性做简单叙述。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出露于岩体北西部之大山脊,呈大片岩基,北西向延伸,主要造岩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细中粒花岗结构,其中异离体较多,异离体中黑色矿物相对集中,其长轴方向和岩体延伸大体一致。二长花岗岩:灰白-浅肉红色,中粒等粒结构。见于岩体北,和岩体直接接触,并有呈岩枝及脉状穿入岩体。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暗色矿物。岩脉:种类较多,但多未见直接穿插关系。所见有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石岩、角闪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脉、煌斑岩脉等。 (2)超基性侵入岩:灰狼沟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
37、群中,岩体长轴方向近于东西,和围岩片理基本一致(最大交角不超过27)。岩体受断裂构造和层间薄弱带控制。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具有不同的蚀变特征:外接触带主要是烘烤、同化、混染,局部地段具强烈的绿泥石化;内接触带主要表现为退色、硅化和片理化发育等。 岩体规模、形态及产状:灰狼沟地区已发现超基性岩体多处,其规模较大的一处超基性岩体地表出露长4.6km,宽0.38-0.64km,岩体呈104284方向展布。物探磁法反映东段和西段岩体为同一岩体,中间被第四系覆盖,岩体最宽为1.1km,平面为一长条状,中部膨大,两端封闭;从纵剖面上看向南东倾伏。出露面积近2km2。岩体和围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产状4362,
38、片岩片理之走向和岩体延长方向交角627,在靠近接触带附件,岩体呈枝或脉伸及围岩内接触面呈犬牙交错,极不完整。 岩体岩相、岩性及分异程度:灰狼沟超基性岩体按其产出特征分为三个岩相:纯橄岩相、辉橄岩相、橄榄岩相,在纯橄岩相中又可分为纯橄岩和含辉纯橄岩两个亚相。岩性主要有纯橄岩、含辉纯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及辉长岩等。总体蚀变较强,主要有蛇纹石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钠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根据各岩相、岩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成是在构造环境很不稳定的条件下侵入、分异成岩的,岩体分异比较好,但分异不完善。根据岩体分异特征看,西段超基性岩体的东端岩相分异情况相对整个岩体
39、两端,岩相分异明显具有一定规律,由南至北韵律层岩相依次为:纯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含辉石纯橄榄岩亚相-橄榄岩相-含辉石纯橄榄岩亚相-纯橄榄岩相。纯橄岩相:分布于岩体北部,呈带状连续出露,占岩体总面积的13.4%。肉眼观察可分为黄绿色和深灰绿色两种。黄绿色纯橄岩:为本区之主要含矿岩性,表面为黄绿色和草黄绿色两种,具明显均匀细小的网环结构,多数网格为纤维蛇纹石占据,网眼为叶蛇纹石充填,少数网眼为胶蛇纹石或橄榄石残晶。网环大小近于相等,在网环表面散布着象尘埃状的质点。深灰黑色纯橄岩:镜下观察与黄绿色纯橄岩区别不大,仅深色,网环结构不明显而已。肉眼观察则具明显的区别,主要是颜色深、结构均匀,几乎全是
40、胶蛇纹石,具清晰的贝壳状断口,辉橄岩相:出露面积最广,见于岩体南带,呈大片出露,比较稳定,占岩体总面积45.2%。岩体特征为灰绿-深灰绿色,块状,地表由于风化作用,比较破碎,网环或网格结构不太发育,有时形成杂乱无章的纤维变晶结构。蚀变作用较强,结果形成主要为叶蛇纹石,而胶蛇纹石较少。橄榄岩相:出露较少,见于岩体偏东部及北部,占岩体总面积的4.6%。呈零星分布,多为小扁豆体,出露最大一个为350136m。风化面为灰绿色,新鲜面为深灰绿色。结构上有个显著特点为“大麻子”,这是由于辉石于其中成大的晶体所致,含量约30%-50%,局部有更高者。尖晶石多为半自形,圆粒状,分布不均,粒度一般为0.1892
41、0.242mm,从自形程度看,比纯橄岩中高一些。含辉纯橄岩亚相:出露于北部纯橄岩带之南。呈成片、成块出露,占岩体总面积的33.8%。风化面为灰色,具“球状”风化特征,风化壳厚2-3cm。新鲜面为灰黑色,镜下观察仍具网环结构,但其均匀程度较纯橄岩差,这种现象反映了有辉石的存在,但辉石的假象保留非常不完整,残晶含量约3-5%。 岩体剥蚀程度:岩体剥蚀程度较浅,直观上岩体南12km的沟谷中超基性岩的坡积物成分显著减少;另外在岩体中部及其它几处靠近围岩处保留有较多的片岩及大理岩残留顶盖,即说明岩体剥蚀程度不深。 岩体流动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了线性构造,同时表现为铬尖晶石的定向拉长。流线构造在北部
42、边缘的黄绿色纯橄榄中最发育。在23勘探线附近为140方向(倾伏),和附近cr5矿体的倾伏方向一致,倾伏角在30-60间变化;自0勘探线向东,流线变成向东倾伏,形成近东西向的层流。说明西段超基性岩体的岩浆总的流向是自东向西。3.4 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化学特征根据1972年在纯橄岩、辉橄岩和橄榄岩三种岩石类型所采集的十四件岩石全分析样统计,纯橄岩和辉橄岩的m/f值在8.7513.54之间,平均值为10.9,sio2含量在36.75%42.96%之间,属镁质超基性岩。而橄榄岩的m/f值在3.936.1之间,平均值为4.98,sio2含量超过50%,属铁质超基性岩,与以上两种岩相在酸度上有明显差异。
43、根据1971-1972年在该区开展普查工作时1358件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统计,在19种元素中除镍及个别的钴较高外,其它均接近其分析灵敏度。本区普遍有镍的反应,光谱分析(地表和钻孔均有样品)在0.2%以上者有287件样品,其中有4个大于0.3%(表3-1)。其余全在0.20.25%之间。表3-1 镍元素高品位光谱样一览表工程编号样品编号样品位置(孔深)mni品位(%)zk16gy5252500.5zk5gy1345283.30.4tc54gy2032-0.35tc61gy2082-0.33.5 预查区物探异常特征3.5.1 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1】 (1)磁物性特征:为了解本测区岩矿石磁物性特征
44、,开展磁法工作的同时,对区内出露的各类岩矿石标本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磁物性测定,共采集和测定磁物性标本303块。从所测磁参数资料可以看出:片岩性接触交代铜矿石磁性最强,岩体相对围岩属强磁性,致密块状铜镍矿石相对岩体又为中等磁性;超基性岩体各岩性之间磁性差异不大,同一岩性之间的磁性变化较大,磁性不均现象明显,岩矿石的磁性与岩矿石蚀变程度关系密切。因此磁法测量不能区分超基性岩体的岩性和矿体,主要区分出超基性岩和围岩,发现隐伏岩体。(2)1/5000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通过高精度磁测工作在超基性岩体中圈定3处地磁异常,共圈定t磁异常一处c1。异常整体上与地表出露超基性岩体对应,异常走向104284与岩体
45、走向一致,异常形态较规则,呈带状,南正北负。磁异常长度4.00km,宽0.75km。由磁异常判断,东、西两段岩体为一个岩体,中间被第四系覆盖。根据异常强度和形态又将c1异常分为c1-1、c1-2、c1-3、三个异常,分述如下:c1-1异常,异常位于岩体西段,走向近东西向,呈带状,异常长3.5km,宽约0.65-0.75km。南正北负,形态规则。异常强度大,t极大值6000nt,负异常极小值-1400nt。异常内出露矿(化)体有:超基性岩体南接触带出露一条铜矿体(m3)、含辉纯橄榄岩中出露的铜镍矿点(m2),超基性岩体北接触带出露一条铜矿体(m1)。异常高值区出现在岩体西端,原因可能是该处岩体厚
46、度较大或岩体和岩体底部存在的铜镍矿叠加所引起。c1-2异常,异常位于岩体东端,异常走向近东西向,呈条带状,异常长1.3km,宽0.2-0.55km,形态规则。异常为正的条带状,梯度较缓。异常强度大,t极大值4000nt,极小值500nt。异常与地表出露的超基性岩脉位置对应,该异常可能是超基性岩侵入于斜长角闪片岩中的穿插脉体引起。c1-3异常,异常呈条带状出现在岩体南部,异常走向近东西向,长2.1km,宽80m左右。异常为正的条带状,异常形态较规则,梯度较缓。异常强度大,正异常t极大值5000nt,极小值约1500nt。异常部位有极少量的岩体出露,绝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初步推断异常由隐伏超基性岩
47、体引起。3.5.2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1)电物性特征:为了解本测区岩矿石电物性特征,开展电法物探工作的同时,对区内出露的各类岩矿石标本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电物性测定,共采集和测定电物性标本327块。测区各岩性之间电性差异明显,块状铜镍矿石表现为低阻高级化特征;斜长角闪片岩性铜矿石表现为低阻低极化特征;其余岩性大都表现为中等极化特征(30-60)。岩矿石中块状铜镍矿石充电率最高,平均值为98.9;其次为角岩和蚀变辉长岩,充电率平均值分别为60.8、58.1;另外斜长角闪岩、闪长岩、纯橄榄岩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充电率,平均值为50左右;其余岩石充电率普遍低于45。各类岩性之间的电阻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橄榄
48、岩电阻率值最高,其平均值为1134m;透闪石和大理岩次之,电阻率平均值分别为644m、505m;含辉纯橄榄岩、纯橄榄岩、花岗闪长岩电阻率平均值为414m、390m、537m;块状铜矿石、斜长角闪片岩性铜矿石电阻率最小。因此,区内岩性之间的电性差异明显(如图3-1),尤其是块状铜镍矿石的低阻高级化特征为开展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提供了物理前提,达到了应用电法工作在超基性岩体底部寻找铜镍矿的目的。 (2)激电中梯成果:1/5000激电中梯剖面圈定激电异常j1、j2两处(如图3-2),激电异常j1异常形态呈带状,以极化率4.5%圈定异常长1.15km,宽50-150m,异常位于岩体西端的中部和岩体北接触带
49、的岩体部位。最高值9.8%,为低阻高激化异常,异常东端跟前人zk1钻孔发现铜镍矿位置对应。地表在异常周围出露有铜镍矿点m2和铜矿体m1。因此激电异常j1是否为矿致异常,需要钻探工程验证。激电异常j2异常形态呈带状,以极化率4.5%圈定异常长700m,宽20-120m,异常位于岩体南接触带的岩体中。最高值8%,为低阻高激化异常,异常西端跟地表出露的金铜矿体m3位置对应。其余异常地段片岩中发现多处孔雀石化矿化线索,由此推断激电异常j2为矿致异常,需钻探工程验证。图3-1 电阻率等值线图j2j1j1图3-2 极化率等值线图3.5.3 csamt剖面异常特征 (1)cp2可控源剖面异常csamt解释推
50、断图3-3为cp2可控源二维反演拟断面图。从cp2 csamt二维反演图可以看出,断面上出现三个低阻异常。图3-3cp2剖面csamt二维反演电阻率拟断面图第一个低阻异常在1.53.5号点下方标高从36863745m之间,异常范围较小,受剖面长度限制,异常形态显示不完整,有向剖面南侧延伸的明显趋势。低阻特征明显,在1.53.5号点之间下方出现一个低阻异常中心,中心值为3.98m。处在c1-1号磁异常的中心部位,正磁异常强,变化范围为34003900nt。激电中梯极化率值为2%左右,对应电阻率为43m。第二个低阻异常在8.5号点下方标高从37503800m之间,异常范围小,异常形态规整,呈一组“
51、同心圆”状。低阻特征明显,在8.5号点之间下方出现一个低阻异常中心,中心值为6.3m。处在c1-1号磁异常的中心北部,正磁异常强,磁异常达2800nt。激电中梯极化率极值为9.8%,对应电阻率为178.6m。地表为第四系覆盖。从磁异常来看,正磁异常很强,而地表为第四系覆盖,要考虑有隐伏岩体,这一点从激电中梯极化率曲线有较清楚的反映,具体表现在6.512.5号点之间。磁法、激电极化率异常、低电阻特征、可控源异常三者对应良好,都反映了成矿的有利特征,推测此低阻异常是成矿的较有利区。第三个低阻异常在12.5号点下方标高从38203865m之间,异常范围小,异常形态规整,呈一组“同心圆”状。低阻特征明
52、显,在12.5号点之间下方出现一个低阻异常中心,中心值为6.3m。于岩石接触带上,异常是由于接触带含水较多还是其它原因引起,性质不明。 (2)cp10可控源剖面异常csamt解释推断图3-4为cp10剖面可控源二维反演拟断面图。从cp10剖面csamt二维反演可以看出,断面上出现二个低阻异常。图3-4 cp10剖面csamt二维反演电阻率拟断面图 第一个低阻异常在113号点下方标高从35653730m之间,异常范围大,异常形态基本完整,有向剖面南侧延伸的趋势。低阻特征明显,在2、4、6号点下方出现三个低阻异常中心,中心值分别为1.58m、1.58m、2.51m。处在c1-1号磁异常的中间部位,正磁异常强,变化范围为17002400nt。激电中梯极化率值变化范围为1.2%7.9%,对应电阻率变化范围为14.5106.6m,特别是可控源的47号点之间异常段,极化率最小为3.1%,最大为7.9%,电阻率最小为14.5m,最大为70.0m,体现了低阻高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店装修发包合同
- 2025年度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劳动合同到期解除协议书及离职员工离职证明及离职手续办理指南
- 2025年度建筑劳务施工节能减排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分红股收益分配与权益变更协议
- 2025年度数据保密审计与保密合同
- 2025年度公司免责的旅游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创业公司股权激励及转让协议
- 2025年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网络游戏国内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 岗位晋升申请书
- 物业公司客户服务课件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查房
-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
- 大模型在教育科技中的应用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02J401 钢梯【含03年修改】图集
-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教程-教案
- 脑梗合并心衰护理查房
- JGT472-2015 钢纤维混凝土
- 第九届鹏程杯五年级数学竞赛初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