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四大书院,书墨飘香诱千古_第1页
寻踪四大书院,书墨飘香诱千古_第2页
寻踪四大书院,书墨飘香诱千古_第3页
寻踪四大书院,书墨飘香诱千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寻踪四大书院,书墨飘香诱千古江西书院几废几兴,却依旧矗立在时空激流中,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 河中闪耀着 夺目的光芒。读书时看王勃在 滕王阁序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暗自思付只有江西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现在想来,这对江 西来说,可 不仅是溢美之词。千百年来,江西人才辈岀,陶 渊明、王安石、朱奁、 朱熹、文天祥等等,如颗颗耀眼之星 散布在赣地名山大川600多年前的明朝,江西人还曾连续两次包揽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今天,当我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跨越千年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 野的一座座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

2、院、豫章书院,深 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江西的书院堪 称赣文化的库房,是江西古代文明 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造 就江西人才济济的关键所在。白鹿洞书院,穿透千年的呦呦鹿鸣 江西四大书院中,最值得浓墨重 彩的当属有“天下第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它不仅位列江西四大书院之首,还是中国古 代四大书院之一。在庐山,清新自然的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股书香味 道,这香味来自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这是个不能被中国文化人忘记的名字,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在时间的长河中,目送着萧条与繁荣,寂寞与辉煌的轮回。时光倒流一千多年,有位叫李渤的少年带弟弟来到这里隐居潜读。李渤饲养了一只白鹿,需购物品时,他就写张纸条,连同银 两放在小

3、竹筐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会将主人需要的东西带回来,久之,人们管李渤叫“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岀任江州刺史,在此修建了白鹿洞书院。说到白鹿洞书院,总也绕不过一个人,他就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先生。他到江西为官时,派人访查白鹿洞旧址,拨巨款 重建书院,后又亲自担任洞主,为学生讲学,还制定了后来成为元、 明、清朝代实施教育的共同准则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为白鹿洞书 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书院前溪水中仍有朱熹亲笔题的“枕流”二字,溪水从大石上流过,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市井之 喧,有泉石之胜”的意境。站在书院门口,凝神体会,会发现白鹿洞神韵其间,宛如有神奇字符绕人飞舞,令人心宁神淡,心潮却是

4、起伏跌宕,心驰神 往。千百年间,在五老峰下的密林深处,曾经有多少 满腹经纶的学者踱 步幽径冥思苦想;多少踌躇满志的学子踞坐石凳废寝忘食?在书院漫步闲庭或端坐石椅,呼吸氤氤之山气,静听 中庭之落叶,手触斑驳之旧迹,心随潺潺之清溪,思接千年或放空脑 海皆可尽享一时之妙也。白鹭洲书院,青山绿水世外之园今天,难寻一块给予灵魂宁静与安 详的净土。而赣江水心的这个书院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洲上芳草如茵,树木葱 茏,洲外双水夹流,站在高处鸟瞰,在水之湄的小洲,如同颗翡翠镶嵌在山光水色之中。难怪大诗人李白在此诵吟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南宋年间,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

5、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白鹭洲由此出现“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的胜景。1253年,文天祥就读白鹭洲书院;次年他被理宗皇帝亲自命为状 元。同榜吉州进士九名,占全国录取进士九分之一,时名震朝野。理宗皇帝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作为对书院的嘉奖, 从此白鹭洲书院扬名天下。若干年后,文天祥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后英勇洲书院,是 一个可以让灵魂清肃的地方,文天祥英灵永存,这座庭院亦生生不 息。”就义。白鹭洲山水同悲。游历过此处的人如此感叹:白鹭鹅湖书院,顿渐同归的碰撞之地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 山,因山上有一湖叫鹅湖而得名。书院背山面皈,青峰环抱,田野农舍处处透着淳

6、 朴、自然、 闲逸。行走其间,一幅“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 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 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山乡美图霎时跃入眼帘。鹅湖书院,因为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一场辩论一一 “鹅湖之会”而名闻天下,“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 讲之先河,在中国书院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祠纪 念,名“四贤祠” O明代景泰年间,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 R宀”IvG o与鹅湖书院渊源很深的还有宋代的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和陈亮的第二次“鹅湖会”,让鹅湖书院扬名历史。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诗人墨客前来寻踪探胜。辛弃疾是济南人,但长期工作、生活在铅山,最后也归葬于此。豫章书院,散落的书院文化 豫章书院,始建于南宋时期,相传是南 昌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因罗氏郡王豫章,故 以堂号命名 之。不过现在,提起南昌的豫章书院可能只有一声长叹了。书院的古建筑已经全部不存在了,只有十八中学校门旁还残 存一块石牌,提醒着人们这曾是江西的第一大书院。幸好豫 章书院还分 散在全国其他各地,要体味豫章书院文化,可去广州豫章书院、贵州豫 章书院等,散居各地的豫章书院,形成极具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