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技术_第1页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_第2页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_第3页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_第4页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近几年,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 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 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 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 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 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 结果秸秆分解缓慢, 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 50 公斤或尿素 20 公斤,然后耕翻。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 厘

2、米,不利于耕翻, 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三、 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秸秆还田后, 使土壤变得过松, 大孔隙过多, 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 保证稳产、 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补施氮、磷、钾肥料。2、提高土壤墒情。3、提高播种质量。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4 、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 大小孔隙比例合理

3、, 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利于发芽扎根, 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5、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发展持续农业、 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 是节本增效、 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 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 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1. 技术要求。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510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 1 米左右

4、;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9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根茬清除率大于。每亩增施尿素6 千克左右,结合深松耕作。2. 要解决好四个问题。1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2 秸秆粉碎的质量。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 5 厘米,勿超12 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3调整碳氮比。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白碳:氮为 20 : 125 : 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 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 把农作物所需

5、要的速效氮素夺走, 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 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 公斤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4 深耕重耙。一般耕深20 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 连年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提高很快, 作物生育、 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由于连年有大量秸秆残株进入土壤中, 为加速秸秆有

6、机物腐解及其同土壤水肥相融, 以及防止秸秆残株在土壤中出现隔墒等不利影响, 因此, 要求秸秆粉碎程度要高, 一般切割长度在 10 厘米以下,对粗茎的玉米秆还要求达到破茎粉碎的程度。如果处在高寒地区的低洼冷凉土壤上, 由于有机物分解速度较慢, 年分解率不高, 故可以根据轮作情况安排间断还田为好。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七注意近几年, 玉米秸秆还田做为持续性生产措施, 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 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击减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碳氮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 65

7、 85: 1 ,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 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征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二、 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 其长度大于10 厘米, 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四、补施氮、磷、钾肥料秸秆还田后,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从而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 秸秆分解加快, 又可为小麦中后

8、期生产提供各种养分。 小麦对磷的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 所以补磷可满足幼苗对磷的需要, 同时为果实发育提高千粒重打下基础。钾的作用利于糖的合成运输,促进作物代谢。目前, 高产土壤普遍存在着缺磷、少氮、钾不足的现象,按比例补施氮、磷、钾肥料,可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产量。其用量为每667 米 2 施碳铵 15 公斤, 过磷酸钙 25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五、 粉细深翻 秸秆分碎长度宜小于 10 厘米, 若采用普通型搂腿小麦播种机, 播种时易壅土, 影响播种质量, 应采用与之配套的旋转式 (转盘式) 播种机, 以提高播种质量。六、适时镇压浇水 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

9、,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七、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 磷、 钾诸元素。 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不仅大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而且改善土壤的团植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玉米秸秆还田的作业流程为:玉米秸秆

10、切碎机粉碎-施底肥和农药-旋耕灭茬-深耕掩埋f耙地平整f浇塌埔水的耕作农艺规范(对于复式作业还田机,可如下流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作业f施底肥和农药f深耕掩埋f耙地平整浇塌埔水)。据试验: 玉米秸秆切碎机还田比不还田地块, 小麦平均增产 29 公斤亩, 玉米平均增产 38公斤亩, 二种作物因增产而增值42 2 元亩。 由于此项技术的推广,加快了玉米地腾茬进度、抢农时、保证小麦适时播种、节省了种子;减少了化肥投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减少了秸秆到处堆放或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节约农村大量劳动用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1. 摘穗在不影

11、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 应及早摘穗或收获, 玉米要连苞叶一起摘下。 尽可能要用直接收获方式, 因为割倒摘穗后秸秆在田间闲置一段时间再粉碎, 秸秆已变黄变干, 粉碎效果差,也不易腐烂。2. 秸秆粉碎摘穗和收获完后, 及时进行粉碎作业, 作业时调整好拖拉机的作业速度和留茬高度, 谨防漏切和刀片打土。3. 施肥因秸秆腐烂过程中要吸收土壤中的氮,所以应增施氮肥,以调节碳氮比( 25 : 1 ) ,即每亩施2040kg速效氮肥或1015kg尿素,以加快秸秆腐烂。补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未还田的耕地里要高。4旋耕或耙茬部分地区不使用高柱犁, 为保证耕翻质量,耕地前用旋耕机

12、或重耙整地,使秸秆、 肥料与土壤混合,并分布在。10cm的土层中。5及时深耕和压盖用大型拖拉机配高柱犁、合墒器、镇压器、耪等,一次完成耕翻、镇压、耪等作业,或用小型拖拉机深耕但耕深不得小于23cm=通过这项作业可消除因秸秆而架空土壤,起到碎土保墒作用,以利下茬作物的生长。6播种由于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作物纤维增加, 为保证作业质量, 最好采用圆盘开沟式播种机, 其优点是靠圆盘刃滚切土壤和残留在土壤浅层的秸秆, 使土壤进一步压实, 减少麦粒架空和麦苗根部漏风状况。秸秆还田可提高地力, 增产增收。 但并非还田越多越好, 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 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 不能

13、影响下茬耕作质量, 为此密植玉米可采取隔行取秆或截短秸秆的办法。常规播种(1) 秸秆粉碎: 玉米成熟后趁秸秆青绿及早人工摘穗, 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秸秆。粉碎的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合格率应大于90%,留茬高度小于10cmi(2) 补氮: 秸秆还田地块要适当增加底氮肥施用量, 在正常施底氮的情况下增加公斤尿素或 15 公斤碳铵,这部分氮肥兑适量水喷洒在粉碎后的秸秆上,然后翻耕入土,将玉米秸秆碳氮比由 80: 1 补到 25: 1 ,促进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腐熟。(3) 灭茬:用圆盘耙或旋耕机作业一遍,在切碎根茬的同时将碎秸秆、化肥、与表土层充分混合。(4) 深耕整地:用深耕犁耕地,耕深达到

14、 20 厘米以上,要求碎秸秆翻埋在1012厘米土层以下,最后要精细整地,使用耢耙,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5) 旋耕整地:用旋耕机旋耕两遍,耕深应在15 厘米以上。圆盘耙、驱动滚齿耙完成镇压等耕整地作业。(6) 播种小麦: 要求采用圆盘式开沟播种机, 避免锄铲开沟器钩挂根茬或秸秆造成壅土,影响小麦播种质量,播种深度4 厘米左右。(7) 苗带镇压: 是解决麦田跑风、 漏风影响出苗的重要措施, 播后对苗带进行镇压或人工压擦,也可使用带有镇压器的播种机镇压。二、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耕翻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现免耕或少耕。 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少耕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