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强化处理及在西部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_章岩_第1页
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强化处理及在西部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_章岩_第2页
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强化处理及在西部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_章岩_第3页
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强化处理及在西部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_章岩_第4页
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强化处理及在西部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_章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1.1既有混凝土耐久性增强研究的现实意义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既有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工作能力的性能,可分为环境、材料、构件、结构四个层次1。既有混凝土的劣化是指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服役期间未能达到预期寿命就出现破坏的现象,劣化结果有钢筋锈蚀、冻融循环侵蚀、硫酸盐侵蚀、碱-集料反应、各种工业腐蚀、冲蚀、磨蚀等。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环境中的Na+、CO32-、S042-、Cl-等各种有害离子可通过界面渗透侵入到既有混凝土内部,并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对既有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最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造成开裂、钢筋锈蚀、表面剥落、混凝土强度下降等一系列病态,给工程

2、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其正常使用期限。耐久性的问题己经成为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也己经从单纯以提高强度为主向以耐久性为代表的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改善转变。既有混凝土因结构因耐久性不足而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在世界各地均有较多的报道。1987年,美国材料咨询委员会(NMAB)在其年度报告中阐述,在美国境内处于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桥有近25.3万座,并且每年增加约3.5万座,1991年由于耐久性问题损坏的桥梁修复费用就高达910亿美元;美国标准局(NBS)的调查显示,1975年,美国因既有混凝土遭受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0亿美元,有高达1260亿美元的维修费用于防

3、腐、抗腐支出2,1985年这一数据则升到了1680亿美元3;在美国洲际公路网中,有9万座处于严重失效状态,仅1969年修复公路桥面板损坏的费用就高达26亿美元,1978年己升至63亿美元,最主要的原因是钢筋锈蚀;目前,在美国既有混凝土工程的整体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而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费用用于维修或重修。在英国,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约有36%需要维护或重建,每年约有200亿英镑的费用用于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加拿大,仅蒙特利尔的一座水电站因既有混凝土耐久性不良进行修补和维护的费用就是15亿加元1;在日本,每年约有400亿日元以上的费用用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工程的维护加固,“新干线”在役期不

4、到10年就出现了混凝土大面积开裂和剥蚀;在德国,仅使用了23年的柏林会议大厦1980年建筑西南角坍塌,正是由于钢筋锈蚀而造成;另外,从欧洲和北美等16个国家的调查发现,由于耐久性问题,既有混凝土桥梁因修复或重建的投入费用,4倍以上于当年建设造价。美国学者Sitter提出了“五倍定律”,即:对新建项目在设计环节每节省1美元钢筋防护费用,就意味着多追加5美元在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的维修费用,而在出现顺筋开裂时将会多追加25美元维修费,在出现严重破坏时将会多追加125美元维修费4“五倍定律”可以形象地说明了既有混凝土耐久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我国的混凝土年产量己经多年超过世界混凝土年产量的50%,混

5、凝土行业实现总产值己超过7000亿元5。长期以来,我国在设计施工上只考虑强度,而忽视了耐久性问题,在桥梁、港口、码头、交通及重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据相关报导6,我国每年既有混凝土工程及其构件因腐蚀及劣化等问题带来的损失己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5%5%左右7,而这一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惊人,所以,在役期的有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既有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己成为混凝土相关行业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土木、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在建筑工程领域,据统计,我国现有既有建筑面积约70亿m2,其中约一半进入老化阶段,急需维修加固约

6、占近五分之一,一般大气环境下有40%的既有混凝土建筑结构己碳化至钢筋表面,而潮湿环境下,这一数据占到90%8;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设部对国内一些地区如:北京、杭州、贵阳、西宁等地的工程进行的结构耐久性综合调查,结果表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既有混凝土工程基本上都己经达到了大修的状态,其中大多数工业建筑在一般情况下使用2530年就需要进行大的维修加固。在水工混凝土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华南地区的18座港湾、码头进行的调查表明,有约占89%的既有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而导致破坏。江苏省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造的48座中小型既有混凝土水工建筑物进行的全面调查显示,有约50%的既有混凝土表面出现了严重

7、的冻融剥蚀9,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建成的连云港煤码头,1990年己出现钢筋锈胀裂缝,位于江苏扬州的万福闸,在役七、八年时测定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竟超过了60mm,出现了严重的钢筋锈蚀现象9,1984年对浙江沿海的22座钢筋混凝土水闸的钢筋腐蚀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构件共计967件,出现剥落、顺筋胀裂、甚至钢筋锈断的占到56%,而其使用期限仅70年时间,1985年安徽省对14座钢筋混凝土水闸的调查结果表明,几乎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钢筋锈蚀破坏8,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对华南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18座码头中发生了严重或较严重的钢筋锈蚀破坏的结构占到80%以上,珠湾和新安江大坝经4年和33年的运行,坝面

8、最大碳化深度分别达到7mm和112mm8;在土木工程领域,铁路部门的调查发现,总延长约2200km的10万余孔混凝土桥中约10%存在各种病害;交通领域,国内某高速公路的调查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成的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使用约8年,碳化深度己达到10Omm以上8。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出现的清水混凝土(Fair faced Concrete/Exposed Concrete)建筑10,如:海南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在自然界暴露的过程中,环境中有害离子侵蚀导致的清水饰面退化和损伤,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吸水和污染等现象11。本文主要利用既有混凝土表面多孔多相的特性,研究通过表面渗透方式来增强既有混

9、凝土表层的防护能力,提高其抵抗有害离子侵蚀和环境影响能力,进而提高既有混凝土耐久性能,通过西部地区环境的模拟分析,实现保护和提高西部地区既有混凝土工程服役期限的目的,从而实现综合的社会效益。1.2.2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性与耐久性的关系随着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相关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渗透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依据3、16、17。1945年,Powers等以混凝土亚微观结构入手,通过分析孔隙中水对孔壁的作用,提出了静水压假说和渗透压假说,并开始了对既有混凝土冻融破坏的试验研究18;P K Mehta等人认为,渗透性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地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影响,是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最主

10、要影响因素9;1994年,Meeha提出了既有混凝土受外界环境作用劣化,是受混凝土渗透性和服务期影响导致渗透性增大的结果;Taylor HFW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耐久性是由混凝土作为屏障有效阻止或降低有害离子迁移进程决定19。造成既有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原因复杂多样,由活性集料导致的碱一集料反应,外部的有害离子Na+、CO32-、S042-或是有害气体CO2、SO3等通过侵蚀性反应导致的钢筋锈蚀、碳化等主要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可称为化学作用,一些裂缝、剥蚀现象是由温度变化、冻融循环、除冰盐等原因所导致表面剥蚀,这些劣化作用可称为物理作用,而冲击、磨损、冲蚀等作用主要通过机械效果而引起20,称为

11、机械作用。影响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三种作用中,除机械作用以及物理作用中的温差属于热量的传递过程外,其他构成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均涉及到水及水载有害物质在既有混凝土孔隙和裂缝中的迁移有关21。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三种,即:集料、浆体和加筋材料,这三种成分任一种损伤都会导致结构的破坏,环境因素对于混凝土主要成分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侵蚀和损伤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1所示22:表1.1侵蚀种类对混凝土主要成分的影响化学侵蚀物理侵蚀侵蚀种类主要影响成分侵蚀种类主要影响成分渗滤和盐霜浆体冻融浆体、集料硫酸盐侵蚀浆体干湿浆体碱-集料反应浆体温变浆体、集料酸类和碱类浆体磨损和磨耗浆体、集料金属的腐蚀加筋材

12、料由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机制来看,几乎所有影响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化学和物理过程都涉及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水及水载有害离子在既有混凝土孔隙和裂缝中的迁移7,23,既有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涉及因素很多,破坏机理也很复杂,但总体而言,在既有混凝土的破坏过程中H2O、C02、02、S042-、Na+和CI-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4,尤其是H2O的载体作用,混凝土的主要损害形式基本都与水载有害物质侵蚀密切相关,水份的存在正是其性能劣化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水份是有害物质的载体,不仅传递土壤和其他环境中CI-、盐类、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且传递溶于其中的大气环境有害气体,如:C02、S03等,另外,从内力变化角

13、度来看,碱一集料反应过程所引起的体积膨胀力和冻融过程中产生的循环张力都无不受到水份的直接影响。水载有害离子造成既有混凝土侵蚀破坏的整个过程可归纳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材料中的组分直接接触侵蚀环境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破坏;另一种是环境中的侵蚀介质或腐蚀产物通过表面渗透到既有混凝土内部,通过发生一系列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从而引起既有混凝土材料的体积变化,进而使之破坏失效,这两种造成既有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形式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相促进,从而形成一轮接一轮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既有混凝土结构损伤乃至破坏。水载有害离子渗入既有混凝土毛细孔隙的过程发生的比较迅速,能够产生溶出性损害、水解性侵蚀及盐类侵蚀等主要

14、化学反应性侵蚀和生物侵蚀,而水载有害离子在既有混凝土内部向其他孔隙中扩散的过程相对要慢得多,它们在水的作用下不断地通过毛细管结构由混凝土构件表面渗透、扩散到内部7,而产生风化、碳化、剥蚀和破裂,造成耐久性问题。美国著名学者Mehta曾经有如下论述:“从长远来看,混凝土的可穿透性或渗水性是唯一与耐久性直接相关的特征”25。大量事实证明,没有水做为侵蚀载体,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很多病害,包括钢筋锈蚀、碱一集料反应和冻融循环、硫酸根离子侵蚀、酸雨侵蚀、碳化等破坏根本就不会发生。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渗透防护处理,可以对在役期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提供可靠的保护,既可以对和环境介质直接接触的既有混凝土表面起到

15、防护作用,又能有效地防止水份和水载有害离子侵入既有混凝土内部,从而阻止或延缓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劣化,延长其在役期限,降低后续维修的费用,对提高既有混凝土耐久性具有积极意义。1.3.2既有混凝土表面渗透防护的研究现状传统防护措施由于采取厚质涂层路线,故普遍存在由于封闭表层孔隙而造成的内部水分无法排出而导致的保温性能、粘接性能、着色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渗透型表面防护材料由于不存在上述缺陷,是既有混凝土防护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具有渗透功能的既有混凝土表面处理材料,使用的产品名称有表面封闭防水剂、渗透防水剂、渗透型密封剂等,主要原料包括低聚合度的硅氧烷、硅烷、煮沸亚麻油、某些环氧树脂以及高分子量甲

16、基丙烯酸酯等,这几类表面强化处理材料一般是在施工之后渗入既有混凝土表面孔隙和微裂缝中,有些能够与水泥水化的碱性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有些能封闭既有混凝土表面孔隙和微裂缝,从而使得混凝土表面得到增强,防水、耐磨等性能得到提高。按照主要有效组分不同可分为无机盐类、有机硅树旨类、硅烷类、硅氧烷类、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等六种33,具体性能见下表1.2所示:表1.2表面封闭型防护材料的分类和性能性能硅酸盐类有机硅树脂硅烷硅氧烷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载体水溶剂溶剂溶剂溶剂无溶剂型分子量低高极低低中高反应速度慢无慢快快快耐碱性差差良好良好极好极好挥发性无无有(高)有(低)有(快)有(低)渗透深

17、度差差良好良好好良好憎水性良好极好极好极好极好极好透气性良好良好极好极好低低由于上述分类方法主要针对以提高表面耐磨性能、防水效果的表面封闭防水剂、渗透防水剂、封闭密封剂比较适用,而本文研究的表面渗透防护处理材料正在向多功能复合方向发展,原材料成分也越来越复杂。这里按照水性防护材料、浸渍膏状防护材料、乳液型防护材料、溶剂型防护材料进行分类。(1)水性渗透防护材料水性防护材料主要有无机盐类和水性有机硅类两种34。无机盐类防护材料。日本京都工业大学中村雅彦应用低粘性、低分子量的材料和具备防霉性的药剂Ag2O对蒸压加气混凝土表面进行的表面改性以提高抗冻性能的研究中证实35,经表面处理,在涂层膜表面结合

18、生成憎水性的硅氧物,使表面劣化大大减轻,抗冻性提高,吸水率降低,半径为0.1m以下的气孔数量大幅度减少,由于气孔表面形成了处理膜,材料的机械强度也相应增加,另外,在LSG中溶解少量的Ag2O也起到了显著的防霉效果。水性有机硅类防护材料。是一种以水为介质,有机挥发物低的环保型防护材料。属于小分子的水溶性聚合物,此类有机硅防护材料短期效果好、价格低,可采用刷涂或喷涂施工,由于这类防护材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较慢,需24h才能固化,在一定时间内仍为水溶性的,受水冲刷后易流失36,可将硅酸盐降解而形成可溶性盐,故而涂了这种水基的强碱型的防护材料有可能会加速侵蚀风化37。这类防护材料的憎水性和烷基

19、碳数的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但是吸水率当烷基中的碳数过大时反而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当烷基的碳数过大时,这类防护材料的渗透能力以及和基材结合能力下降,结果造成了憎水能力的下降。美国的H.J.Franklin在水和醇存在下将有机三氯硅烷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制备了有机硅三醇盐38,最早申请了制备有机硅醇盐的专利,J.R.Elliott等人在剧烈搅拌的冰一水混合物中加入甲基三氯硅烷进行水解,至以粉末形式的聚甲基硅氧烷沉淀、过滤,再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溶解聚甲基硅氧烷粉末,得到稳定的水溶液。(2)浸渍膏状渗透防护材料浸渍膏状防护材料被认为混凝土保护最适合的材料之一39,是一种低粘度的液体或是膏体状浸渍剂,通

20、常由小分子的硅烷或者硅烷与硅氧烷的混合物组成40,在使用过程中,可防止其活性组分从垂直的表面上流失,加大了浸渍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接触时间,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但是存在使用过程中过度挥发的问题。浸渍膏状材料具有与基材反应迅速、渗透能力强、耐酸碱性好、不易被雨水冲洗掉、不会出现“泛碱”和“铁锈斑”的特点41,故应用面广、适应环境能力强。(3)乳液型渗透防护材料乳液型有机硅防护材料兼具硅树脂的耐候性、耐水性、耐污性及有机树脂的快干性、粘接性、耐油性及耐溶剂性。章岩、王起才研究的既有混凝土抗风蚀磨损防护材料,采用复合乳液研究路线,采用能够渗入既有混凝土中的材料,通过与既有混凝土中流离氧化钙反应生成形成

21、微膨胀的晶体结构,填充既有混凝土表层的部分毛细孔隙,与成膜物质在既有混凝土表面构成稳定的致密疏水的网状结构,构成致密防护层,耐磨度达到1.88,与空白样相比耐磨度提高2.23倍42;新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方面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利用丙烯酸酯、甲基硅酸醇盐43,乳化剂采用用量为1.5%2%的复合乳化剂,乳化后的乳液中加入甲基硅酸醇盐,在加热条件下充分搅拌后制成pH为1314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用于混凝土管道内涂,抗渗压力从0.7MPa提高到1.2MPa;蒋柏泉等人制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采用含乙烯基的硅烷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配成的外墙涂料具有优良的仿生拒水自洁性能,涂层

22、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4044;李淑娟等人制得的一种乳胶粒粒径为1060nm的具有核一壳结构的半透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运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其附着力和储存稳定性明显提高,耐酸性、耐碱性、稀释稳定性都得到改善;朱杨荣等制得的室温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是通过将乙酞乙酸基功能性单体引入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A),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体系中,在室温下发生自交联的反应性乳液,然后加入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交联剂,这样制得的硅丙乳胶膜,耐水性、耐老化性、硬度、拉伸强度及耐热性能都得到了提高45;姬海君等制出可直接喷涂于基材表面形成憎水膜层的新型

23、改性有机硅防水剂,主要利用有机硅单体中的羟基与丙烯酸单体中的梭基的缩合反应在有机硅单体中引入双键,通过引入憎水基团共混改性传统的有机硅防水剂,改善了传统的有机硅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较长,容易被冲刷掉的情况,当丙烯酸系单体比例为5%13%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渗透速度、渗透深度、耐洗刷性和较低的吸水率,能够达到“凝珠”效果46;高献英等人合成的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烯基硅烷为原料,涂膜吸水率比普通苯丙乳液相比明显降低,并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47;尹诗衡等人合成了有机硅改性醋丙乳液,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该乳液的耐水性和附着力提高

24、、冻融稳定性与纯醋丙乳液比较都得到了改善48。新型有机氟改性是有机硅改性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氟硅涂料比普通有机硅涂料具有更优异的憎水、憎油、防污性能,郭庆中等人制得有机硅氟防水剂,是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将一种或者几种烷基硅烷偶联剂的混合物与经基氟硅油进行水解反应制成49,该有机硅氟防水剂在不改变硅树脂优良透气性的前提下,氟基的引入还提高了涂层的耐污、耐酸、耐碱、耐溶剂等性能,使被保护材料表面具有更低的表面能,降低了其吸水率,提高了其防水寿命;宋秘钊等人制得的氟硅涂料,以甲苯作溶剂、通氮保护等措施下,使用聚甲基氢硅氧烷与含氟不饱和单体采用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成,通过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只需30h左

25、右即可完成反应,可大大缩短加成反应的时间,该氟硅涂料可用在憎水、憎油、憎污场合50;一种含氟硅环氧树脂制成的低表面能防污涂层由薛伟等人制得,研究表明,含氟硅环氧树脂在树脂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得到吸水率、附着力和硬度等性能最佳的涂膜,接触角可达到10851。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方面,康圆等研制出了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是通过氨基硅氧烷对水性环氧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进行开环改性52,通过有机硅改性可以提高同基材的附着力,同时提高耐腐蚀性、耐化学药品的性能,涂膜还具备耐磨性好、收缩小、硬度高的优点。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方面,毛晶晶等53利用有机硅表面能低、耐低温性优、耐老化性强、耐水介质

26、侵蚀性好的优点,采用丙酮法改性水性聚氨(WPU),可以得到耐水性好、耐油污性强和耐高低温性优的防护材料。(4)溶剂型渗透防护材料溶剂型防护材料由于渗透性好、使用方便的特点,孙顺杰对德国Wacker公司的相关有机硅材料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溶剂型产品的疏水效果优于其他水性和膏状产品54资料显示,利用呈中性的甲基硅树脂,使用时加入醇类做为稀释剂,施涂于基材表面,在溶剂挥发后会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不溶的三维网状憎水膜38,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甲基烷氧基(或氯)硅烷的预聚物交联而成,由于甲基是其主要的憎水基因,碳数的多少对防水效果影响很大,太小水合反应激烈、易缩合、易挥发且屏蔽不够,因此烷基的碳数应保持在合理的

27、范围类7,Brown使用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以碳数8为最佳,通过醇类及惰性烃类作溶剂进行既有混凝土表面防护,取得了良好地效果55;美国的DowCorning公司研制的具有良好渗透性及成膜性能的溶剂型防水涂料,能够克服普通有机硅防水剂因渗透力太强,在基材表面的沉积少造成的表面涂层厚度不足,大大增强了防水效果,提高了耐久性能,主要选用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并添加少量以甲基硅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异丙醇为溶剂,四异丙基钦酸酷做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后制成7,该公司开发的无溶剂防水剂,由硅氧烷低聚物、硅烷、硅醇组成,憎水性极强,涂覆在中性和碱性基材表面5分钟即可产生强憎水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吸水量;美

28、国菲兰国际集团开拓的H300IB和德国的Wacker公司开拓的BS170,都属于溶液型防水剂,不经过稀释也可使用,具有优异的渗透性及防水性能,最大的优点是粘度低,渗透性好;刘歆洁56等研究的用于玻璃防雾处理的硅丙透明疏水膜,主要利用了有机硅热稳定性、抗紫外线、耐水耐候性以及表面能低、憎水等特性,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通过正丁醇、二甲苯、醋酸丁酷混合溶剂,在装入带有回流冷凝、氮气保护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合成含经基的丙烯酸树脂,并利用烷氧基的水解缩聚特性与其反应,制得硅丙透明疏水膜;针对潮湿环境下塘山遗址土质文物保护的研究中,周环等利用了有机硅类材料,结果表明溶剂型RTV(聚

29、有机硅氧烷+硅酸乙酷)具有较好的加固和防水效果,且加样量越大,强度提高越多,效果优于PS(硅酸钾)、WD-10(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S(低聚甲氧基硅烷)57;高杰58研究出的YJ-505渗透迁移型钢筋阻锈剂,由多种醇胺类小分子有机物与具有阻锈作用的无机组分复合而成,能够渗入混凝土,并在钢筋表面取代C1-产生化学吸附,形成一层相对较厚的保护膜,大幅度降低脱钝钢筋的腐蚀电流,从而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卢红梅制备出甲基硅树脂乙醇溶液,是在酸催化下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水解缩聚制成,固化后可形成坚硬、透明、高度交联的有机硅树脂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59;赵陈超等以汽油为溶剂60,配制出不

30、同浓度的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类防护浸渍剂,进行混凝土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使用有机溶剂的表面防水剂和掺入占总量20%、40%有机溶剂的渗透深度分别为2.2mm、1.6mm和0.8mm,C1-吸收量降低率为90%、81%、78%,掺入有机溶剂后渗透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都显著降低,掺入有机溶剂后均不能满足JTJ275-2000中的相关标准要求。李漠,管小军61研究了表面涂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吸水率试验研究了经有机硅涂覆后的混凝土试件吸水率显著降低,具备良好的抗水渗性能,能够起到保护混凝土的作用。由于常用有机溶剂多有毒性或是易燃,无溶剂或低溶剂化是此类防护材料发展的一个重点7。1.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造成既有混凝土工程劣化和耐久性下降的原因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