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_第1页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_第2页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_第3页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_第4页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用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一、基本说明、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年级:高一年级。、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节的作用和地位: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这也是前沿技术在日常应用中的体现。本节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了解其工个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本节主要内容:本节基于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的认识,教材首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主要涉及模式识别类和自然语言理解类两个方面的研究领域,然

2、后介绍了这两个研究的相关知识,分析并介绍了手写板输入汉字的简单原理、与网络机器人对话的基本原理、机器翻译的工作流程等内容,让学生探讨信息智能处理的一些应用价值。教材采用“情境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应用展望“的线索组织内容。、教材处理:本节有多种处理方法:1)将教材处理成一课时或两节连堂完成,这时按教材顺序安排教学流程即可,但必须很好分组,让每个组完成不同任务,否则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2)将教材处理成二课时完成,这时又至少有两种处理教材的方法,一是第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体验,第二节课讲原理、应用等;二是按主要研究领域来分割教材。这里采用按研究领域来分割教材,模式识别类和自然语言理解类两个方面的研究

3、领域各一课时,在第二课时中对两者进行综合小结。这样既可以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又使知识保持完整性。(下面请允许我就去年参加株洲市新课程竞赛课中我所上的一节课进行说明。选用本课时进行上课的原因:对网速没有要求)(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部分模式识别类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2、简单了解模式识别类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3、能在应用和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过程中,认识到模式识别类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价值,形成对信息前沿技术探索的强烈要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体验模式识别类信息智能工具的应用。让学生在操作体验智能信

4、息工具的实际效果时,感受到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简单了解模式识别类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兴趣。(三)学生分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种处理信息解块问题的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但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可能少数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如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手机手写输入等),但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是计算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它与我们常用的其他工具软件有什么不同,这正是本节学习任务之一,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四)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用智能工具软件处理信息,需要学生了解其工作过程以及基本作用,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教

5、学方法:()任务驱动下的分组实践探究。()对比探究法。()分享交流法。()案例分析法。首先组织学生分组选择手写输入软件、扫描仪及软件进行实践探究,从中体验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的软件的基本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享交流、带问题阅读及对比实践等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认识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软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价值。、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案例探究自学引导、归纳提炼课堂小结课堂拓展。其中案例探究按如下流程组织教学:案例导入实践探究分析原理了解应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以一段精彩的视频(机器人踢足球)入手,吸引学生注意,进而引入课题,导入新课,展示本节任务需求。视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选择手写输入

6、软件、扫描仪等智能工具完成教材活动、活动,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组探究结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类工具软件的工作方式,同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信息智能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所有活动讨论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提炼,引导学生认识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工作方式及其应用价值。、学生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学生操作的任务和目标:()利用手写输入软件输入汉字,体验其工作过程,同时思考如何使识别率提高,什么场合最需要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将有哪些应用

7、。()利用扫描仪扫描二段文字,并用软件进行识别,体验其工作过程,感受识别效率。教师指导重点:工具及其软件的使用,并提醒学生注意体验和思考。教学资源:对学生基本技术要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使用记事本、word2000等。硬件:局域网(可连接到因特网)、扫描仪。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00或记事本、软件、手写输入软件(逍遥笔4.0、慧视小灵通)、网络多媒体教室。素材:教师给出的部分素材。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情境导入3播放“机器人踢足球”视频,引入课题,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案例探究2

8、5视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如下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分组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感受其智能效果。让学生在操作中形成自己以所用智能工具的认识,从中发现一些结果。活动一:用手写输入软件在记事本或word中输入若干文字。1、出示案例:开学初,本校一位没有学过电脑而且普通话又不标准的人员突然被调整到充卡工作岗位,而此份工作中需要录入学生姓名,请大家帮忙想一个办法,让她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录入汉字。2、组织学生分析、探究、讨论。3、学生分组探究时进行巡回指导,分组讨论时注意引导,提出一些事例(如这种方法已有的一些应用,你是如何记住一个人的面貌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其应用,归纳

9、手写输入汉字的工作原理。4、在必要的情况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过程中,进一步用慧视小灵通软件演示输入汉字,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手写输入的体会与学习兴趣。1、分析案例。2、分组探究。3、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识别率,这种输入法有什么好处?4、讨论分析它的工作原理。5、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其应用前景怎样?6、与以前用过的文字录入软件(如智能abc)比较,有否区别?案例引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同时对其应用形成前期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另外,按出示案例、探究、分析、讨论,进而揭示原理,回归应用,主要遵循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即实践理论应用)。至于活动二则不再组织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其原理了,

10、以留学生一定的课外思考。活动三的设计是为了组织学生进一步认识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而设定。活动二:用扫描仪及ocr软件扫描并识别二页文字。1、出示案例:这天,小张的上司突然要求他将一份文件(有近50页)输入计算机,半天后交给他,以便根据单位情况进行修改。小张能按时完成任务吗?怎么办?2、组织学生讨论并探究。1、想主意。2、探究并思考其适应场合。(原理留给学生下课探讨)。活动三:语音识别教师利用语音控制软件演示让一图像变大变小及打开新浪网或网易,并组织学生简要分析其原理。观察、体会自学引导归纳提炼14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86页第第四、五自然段和左侧提示以及87页4.2。3的方式结

11、合以上案例分析的结果及观看“掌纹门禁”视频等帮助学生简要了解模式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前景。1、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2、模式识别技术及其研究范畴和一般工作过程。3、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组织学生对未来生活前景进行设想)阅读教材86页第四、五自然段和左侧提示以及87页4.2。3。在老师的帮助下就如下几方面进行自学和探讨:1、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2、了解模式识别智能工具的简单原理。3、通过阅读、设想等认识模式识别类智能工具的应用价值及其不足,产生对信息前沿技术探索的强烈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理解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

12、原理,认识智能工具的应用价值,产生探索的欲望。课堂小结3一、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本节从操作中体验了用模式识别类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过程,并了解其工作原理。2、人工智能的两大研究领域:模式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3、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主要包括声音语言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声音信息和地震信分析、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4、模式识别的一般过程包括:样本采集、信息的数字化、预处理、数据特征的提取、与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类识别等。5、模式识别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未来,模式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更完善,更广泛

13、的应用。二、就本节同学们分组探究及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拓展交流时间允许的话,组织学生就教材87页交流部分展开讨论交流。交流、探讨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利用因特网,搜索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人工智能除了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两大研究领域外,其它研究领域的情况。关键环节提炼:1、学生探究活动中,应就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指导,并引导探索过程中注意思考,从中体会其工作过程。2、自学提炼环节中应注意引导启发,以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主要知识,并产生学生人工智能的兴趣。教学反思:(略)1、教学过程中语言应更精炼,表述应更准确,以便使学生尽快了解老师的意图,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2、对未来生活的描绘过程中可以引入录相资料,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3、可以引入适量的练习题以巩固本节知识(如今年山东的基本能力测试题中就有几道很好的题目)。14、15、16题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教学用书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8-132、145-154。3、广东基础教育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