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1页
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2页
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所以,阅读教学就担负了语感培养的重要责任。 语文阅读教学以教材中优秀作品的语言去强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它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过程,语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积累、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积累的语料,作为感性的语言模块进行整体储存,它可以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形成坚实的语感基础,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有

2、效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根本。为了有效地积累语料、培养语感,我们必须强调朗读。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古训。以私塾为代表的传统语文教育是一种经验型教育,这种教育虽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我们无法否认,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下,曾经诞生过多少文学巨匠,积淀了多少厚重的文化,造就了多少人文繁荣时代。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经验,确有它一定的可取之处,有些可以说是被今天语文教育所忽视的宝贵经验,如在重朗读、重积累便是其中之一。古人讲的是诵读,现在提倡朗读,实际上,反复朗读、自然成诵,这是没有较大分别的。王崧舟老师这样理解诵读:“读”者,繁写为“读”,左边从

3、“言”,右边从“渎”,“渎职”的“渎”,“渎职(渎职)”即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职,在“读”中,即指反复;“诵”者,繁写为“诵”,左边亦从“言”,右边从“涌”,即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快有慢;是以“诵读”即反复的有变化的有节奏的读。可以看出,古人的诵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感情朗读。他们通过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没有过细过繁的语文基础知识,没有过多过杂的理性分析,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读、写、背,靠的是熟读背诵,质疑精思。这样的诵读有助于从作品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与情感,在体验品味、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之际达到积累语料、培养语感的目的。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课文中准确表现作

4、者情感思想、表述事物特征的精妙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出没”于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之中,认真体会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使其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把文质兼美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就构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听话说话训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由此可见,听也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不要忽视听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学生听的训练,尤其是对普通话的标准语言说话,都应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学生加强听的训练。比

5、如阅读教学中的标准朗读、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语言机会,都是学生听话练习的语言场,我们都可以借此组织让学生多听、会听。学生在对普通话语音材料反复听的实践中,会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的话语规律以模块的形式内化,转换为自己的内在“图式”,久而久之,语感也就形成了。同时,听话训练中还可以不断接受时事形势、科技、文艺方面的最新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听话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行说话的训练,不但进行口语说话训练,还进行书面语的说话训练,比如转述、复述练习,演讲训练等,学生在这样有针对性的标准说话语言的不断说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感知、走我对比、自我修正,逐步发展自己的语言感知,最终形成语感。写

6、作习作是最高形式的说,是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说,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中的语感培养同样重要,当然,没有哪一个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关键是写作训练中的得法与不得法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是喜欢在写作技巧上做文章,殊不知,表达能力却与语感有密切联系,语感素质达到一定水准就能使作者一写就顺。 值得指出的是,语感的培养,只是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他离不开语文学习的其他多方面的配合运用,这些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循环牵引,最终才能达到我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第一,重视语感的培养,不可忽视、轻视语文基础

7、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和语感的理性升华。因为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是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作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言语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所包含的语言、词汇、句式、篇章知识既丰富全面又规范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的,一定的技能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经过反复迁移运用,由熟练的技能技巧逐渐在大脑中内化,在大脑中积淀为相应的心理特征能力。因此,语感作为一种言语能力,是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系统学习和训

8、练而提高、加强的。同时也必须必须指出,训练要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讲究训练的科学性,训练的内容要精要有用,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步养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总之,通过有意识的语感训练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言语活动的技能训练,能促使学生的言语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低效发展为高效,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语感水平。 第二,语感来源于言语,来源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语感只有回到生活中才算是如鱼得水,有了用武之地。叶圣陶说过:“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所以说语感是建立在言语主体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9、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它永远无法由教师直接讲出来,语感的获得是个人的,主要靠的是个体的言语活动,靠习得。古语有“夏虫不可语冰”,英国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主体感受言语对象是以自身的经历为起点的,深层的语感源于深层的生活阅历。如果生活经验贫乏,只在语言文字的表面形式上兜圈子,就不可能有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因而,叶圣陶先生指出培养语感应注重生活体验,他说:“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总之,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10、的,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培养语感不可或缺的内容。以阅读文学作品为例,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精神气质,作者的个性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都根植于作品的语言之中。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总是对那些与他的生活经历、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有直接关系和影响的语言特别敏感。正是在相似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情感才与作者的情感找到了相通之处,从而产生了共鸣。这一过程即是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形成丰富语感的过程。生活是最真实的语境,如果学生没有在社会言语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与体验,就无法获得生活实感,也很难理解别人说话或写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诱发敏锐的语感。又如,在指导写作时,可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用文字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来。再者,在训练语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