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_第1页
地裂缝------_第2页
地裂缝------_第3页
地裂缝------_第4页
地裂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地质灾害地裂缝 定义 分布 类型 成因 灾害特点 防治措施 内容提要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 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 形成裂缝的地质现象 地裂缝定义 地裂缝图片 中国地震裂缝分布与分区图 华北地区地裂缝分布图(据王景明, 1992年) 我国是地裂缝分布最广的 国家之一,仅对河北、山 西、山东、江苏、陕西、 河南、安徽七省的不完全 统计,已有200多个县(市) 发现地裂缝,共有700多 处。出现地裂缝的城市有 西安、大同、壮族、邯郸、 保定、石家庄、天津、淄 博等,其中以西安最为典 型和严重 地裂缝分布 构造地裂缝 滑塌地裂缝 沉陷地裂缝(地下水开采) 土性地裂缝 地裂缝分类

2、 地裂缝成因(内动力作用) 构造地裂缝 区域微破裂 开启活动 断裂活动 区域微破裂开 启型地裂缝 构造蠕变地 裂缝 地震地裂缝 地裂缝成因(外动力作用) 滑塌地 裂缝 沉陷地 裂缝 自 然或 次 生 重 力作 用 地裂缝成因(外动力作用) 土性地裂缝 冻土地裂缝 黄土地裂缝 干旱地裂缝 膨 胀 土地 裂 缝 盐丘地裂缝 直接性 三维破坏性 三维空间有限性和不均衡性 渐变性 群发性和区域性 随机性和周期性 地裂缝灾害的主要特点 横跨地裂缝的建筑物,无论新旧、材料 强度大小,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类型如 何,都无一幸免地遭到破坏。地下管道 只要是直埋式经过地裂缝带,在地裂缝 活动初期,不管是什么材料,

3、断面尺寸 大小,很快均遭到拉断或剪断。 直接性 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三维破坏特 征,以垂直差异沉降和水平拉张破坏为 主,兼有走向上的扭动。它是建筑物不 可抗拒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仅采用 一般结构加固措施,都无法抗拒地裂缝 的破坏作用。 三维破坏性 地裂缝的破坏作用主要限于地裂缝带范围,它对 远离地裂缝带的建筑物不具辐射作用,在地裂缝 带内的灾害效应具有三维空间效应。 横向上,主裂缝破坏最为严重,向两侧逐渐减弱, 上盘灾害重于下盘。 垂直方向上,地裂缝灾害效应自地表向下宽度递 减,所以,在地面建筑、地表工程和地下工程遭 受的破坏变形中,地表房屋破坏宽度最大,路面 及基础次之,人防工程破坏宽

4、度最小 三维空间有限性和不均衡性 地裂缝成灾过程的渐变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单条地裂缝带上,地裂缝由隐伏期,到初始破 裂期,遵循萌生期生长期扩展期的发育过程,不 断向两端扩展,因此建筑物的破坏也不是整条裂缝带 上同时破坏,最先发育地裂缝的地段开始破坏,逐渐 向两端发展,隐伏段经过一个时期也最终开始破坏。 其二,对于一座建筑物的破坏也是逐渐加重的,最初 的破坏表现为主地裂缝的沉降和张裂,且仅限于建筑 物的基础和下部,之后向上部发展,最终形成贯穿于 整个建筑物的裂缝或斜列式的破坏带。 其三,各条地裂缝并非同时发展,而是有先有后。 渐变性 受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以及降雨、地震、 地形、地壳应力活

5、动等条件制约,地裂 缝灾害具有群发性和区域性。例如20世 纪50年代大华北区地裂缝活动密集区与 强震活动区的交替变位,体现了地裂缝 灾害的群发性和区域性特点。 群发性和区域性 地质灾害活动是在多种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它既 受地球动力活动控制,又受地壳物质性质、结构 和地壳表面形态等因素影响;既受自然条件控制, 又受人类活动影响。因此,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 地点、度等往往具有不确性,也就是说地质灾害 活动是复杂的随机事件。 此外,受地质作用周期性规律的影响,地质灾害 又常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地裂缝活动具有明显的 周期性和波动性,例如华北区地裂缝近 30 年存 在 4 5 年一次的周期性活动( 根据王景明教授 的研究成果)。 随机性和周期性 采用建筑物防灾减灾对策(绕避)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减少地下水开采) 地裂缝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预测(规划) 防治措施 1武强,陈佩佩,张宇,董东林,王龙. 我国城市地裂缝灾害 问题与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02:72- 74+81. 2王景明,王春梅,刘科. 地裂缝及其灾害研究的新进展 J. 地球科学进展,2001,03:303-313. 3丰继林. 地裂缝灾害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 与防治学报,1994,S1:130-135+160. 4齐新国,赵文廷. 地裂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