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_第1页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_第2页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_第3页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_第4页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概概 述述 线路中心线: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 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 O CD A B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 线路中心线的 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 情况,其标高为路肩高度。 线路空间位置 平纵断面设计:平纵断面设计: v 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v 既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为施工、运营、维 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开支。 v 考虑线路上各类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工程数量、安全稳 定和运营条件,及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总体布置合理。 区间线路平面设计区间线路平面设计 一、平面组成和曲线要素一、平面组成和曲线要素

2、 平面 直线 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曲线要素 偏角 半径R 切线长Ty 曲线长Ly 未加缓和曲线前: 2 tgRTy 180 RLy 缓和曲线: p内移距离 m 切垂距 0 缓和曲线角 二、直线二、直线 HZ1夹直线ZH2 同向曲线、反向曲线 夹直线最小长度限制: 1、线路养护要求 通过曲线,横向推力大,不易保持正确位置。 23节轨,5075m。 直线与曲线相互协调,线路位置合理。 争取较长的直线段。 力求减小交点偏角的度数。 夹直线 2、行车平稳 保证直缓点和缓直点的振动不 叠加,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的振动 不叠加。 Z Z j L Vt L 6 . 3 max 3、修改方法 减小曲线半径R

3、及l0 改移直线位置减少 同向曲线合并 两曲线半径外轨超高设置不同, 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频繁变化, 车辆摇摆,反向曲线更加严重。 23节客车长度 51.076.5m。 三、圆曲线三、圆曲线 (一)R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1、限制行车速度 hQ、hG、hSH R V al 1 6 . 3 2 D h gtgggaxsin 未被平衡的加速度 a=al-ax + 离心加速度 hQ - 向心加速度 hG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体现外轨超高不足,可以 用欠超高hQ表示。 SHQ h h V h 2 8 .11)/( 8 .11 hkmR hh V Qsh 2、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1)增加线路长度 DXx

4、Dr KKTTL)(2 (2)降低粘着系数 (3)轨道需要增强 轨撑、轨枕、曲线外侧道床加宽 (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 3、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 (1)增加轮轨磨耗 (2)维修工作量增大 (3)行车费用增大 限速 阻力功增大 (二)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定 1、计算 高速客运专线(旅客舒适条件) Q hh V R max 2 max min 8 .11 客货混跑线路(轮轨磨耗条件) min 2 8 .11 R V h JF SH n i ii n i iii JF GN VGN V 1 1 2 高速列车通过欠超高不允许超过 min 2 min 2 max 8 .118 .11 R V R V h

5、 JF Q 低速列车通过过超高不允许超过 min 2 min 2 8 .118 .11 R V R V h HJF G )( )(8 .11 22 max min m hh VV R GQ H 2、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 路段的设计速度 货物列车的通过速度 地形条件 平原Rmin,山区Rmin 适应地形 增加工程 线规拟定的最小曲线半径 (三)曲线半径的选用 曲线半径系列 因地制宜由大至小合理选用 结合平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坡道平缓和凹形纵断面坡底 长大坡道和凸形纵断面坡顶、车站 需用足坡度上坡地段 小半径宜集中设置 宜大半径 可小半径 半径不宜过小 四、缓和曲线 (一)作用(一)作用 行车平顺、

6、旅客舒适 R:R 离心力逐渐增加,利于行车平稳 h:0 h 向心力逐渐增加,与离心力增加配合。 轨距:轨距:B B+W 曲线加宽(R350m 不限速不限速 两车距离300350m 30km/h 两车距离3, 级铁路4 竖曲线半径的确定: v 旅客舒适条件 )( 6 . 3 2 2 max m a V R sh sh v 运行安全上浮的离心力不应大于车重的10% v 减小列车通过变坡点的附加纵向力 竖曲线的几何要素竖曲线的几何要素 )( 2000 m iR T SH SH 切线长: 竖曲线长度:)(2mTK SHSH 纵距:)( 2 2 m R x y SH 外矢距: )( 2 2 m R T

7、E SH SH SH 竖曲线设置条件: 、级铁路3, 级铁路4,设竖曲线 竖曲线不与缓和曲线重合 竖曲线不设在无道碴桥面上 竖曲线不与道岔重叠 四、最大坡度折减 原因:原因:用足坡度设计路段遇有阻力 曲线 隧道(400m) 粘降 必须减缓最大坡 度,保证vj (一)曲线地段的最大坡度折减 R iii max () 折减原则:折减原则: 根据地形条件,当 imaxi+iR时不折减。 折减范围为未加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 取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保证折减值,但不要过多,以免损失高度使线路展长。 折减坡段长度应接近并大于Lr,取50m倍数,且200m, 一般要求不大于货车长度。 折减后取小数点后1位,第2

8、位舍去。 折减方法:折减方法: (1)曲线间200m的直线段,可设计为一个坡段 。 i = i max() (2)LyLl,圆曲线可设计为一个坡段 R iR 600 () (3) Ly L l, i R L i 5 .10 () (4)若有连续多个LyLl ,并且加直线200m a、直线段分开,并入两端曲线。 b、曲线合并设计为一个坡段,(折减坡段长度不宜大 于货物列车长度) i R L i 5 .10 () (5)当曲线位于两个坡段上时,按比例分配曲线偏角。 (二)小半径曲线地段的最大坡度折减 iiii R max () g w i F F i j j 0 max 1 () 折减原则:折减原

9、则: 1、内燃机车粘着牵引不考虑。 2、电力牵引R400m 1、折减原因折减原因 2、最大坡度的折减系数s max ii s 3、折减范围 限于隧道长度内,随折减坡段取值。 4、加速缓坡的设计 原因:保证在长大坡道上隧道过洞速度原因:保证在长大坡道上隧道过洞速度 2 )(7 .41 0 2 1 2 2L iSJ SJ L gwf VV L 隧道内空气 附加阻力 最低过洞 速度要求 五、坡段设计对行车费用的影响五、坡段设计对行车费用的影响 若设计坡度值较大 上坡:能源消耗大、行车时间长 下坡:制动闸瓦磨耗严重,行车费用增加。 最大无害坡度:有害坡度 无害坡度: 克服高度: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0、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 一、桥涵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 特大桥 500m 大 桥 100500m 中 桥 20100m 小 桥 20m 涵洞孔径大小一般为0.756.0m 桥梁 设计、施工不便设计、施工不便 换轨、整正曲线不便换轨、整正曲线不便 偏心对墩台受力不利偏心对墩台受力不利 曲线行车摇摆,不利安全曲线行车摇摆,不利安全 (一)桥涵地段的平面设计(一)桥涵地段的平面设计 小桥涵无要求 大中桥 宜设在直线上 明桥面桥 宜设在直线上 超高、轨距 无碴 换轨 平面 设计 明桥面桥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 曲线(桥上)选用 桥头引线不低于桥上线路标准 运营养护

11、 平面 设计 (一)桥涵地段的平面设计(一)桥涵地段的平面设计 (二)桥涵地段的纵断面设计 涵洞及道碴桥面桥无要求 明桥面桥应设在平道上 3 单面坡 人字坡 宜放在直线上 不宜放在反向曲线上 通风好 争取高度 排水 越岭隧道 出碴 三、路基地段的线路纵断面设计 中桥以上桥头引线的路基设计标高 mhZHH lqsh 5 . 0 min 小桥涵路基设计标高 mZHH sh 5 .0 min 长路堑: 2 排水,凸型纵断面设人字坡人字坡 站坪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站坪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一、站坪长度 Lz Lyh LyxLy h 正线数目(股道数量) 车站类别 车站股道布置形式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 两端咽喉区长度 站坪中段长度 二、站坪的线路平面 区段站、中间站:区段站、中间站:宜设在直线上 横列式车站:横列式车站: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 纵列式车站:纵列式车站:每一运行方向的列车到发线有效长范 围内,不应有反向曲线 起动附加阻力 瞭望差 作业复杂 影响安全 尖轨不密贴 曲线道岔专门设计 轨距养护 车站咽喉区:车站咽喉区:正线应设在直线上 三、站坪的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