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7 夜归鹿门歌(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7 夜归鹿门歌(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7 夜归鹿门歌(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夜归鹿门歌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

2、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答案】cd【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3、。二、【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解析】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

4、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本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

5、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名师点睛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价值上的评

6、价判断,综合性较强.从近几年高考考查情况来看,此类题主要呈现以下考查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大都为主观题,有的直接就该考点进行考查,有的结合其他考点(如表达技巧、炼字等)进行考查.2从考查角度上看,主要有:(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作品的主旨;(2)分析概括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从高考命题实际来看,高考题多涉及前两个方面的内容。 3从设题类型上看,高考中此考点设题往往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一、阅

7、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里,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绝不许他那样做。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今天是伊皋,明天是巢由,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矛盾。当巢由时向往着伊皋,当了伊皋,又不能忘怀巢由,这是行为

8、与感情间的矛盾。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做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地制造矛盾,因而那时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别多。自然,反过来说,矛盾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段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一项矛盾问题。但这似乎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因为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爱孟夫子,风流

9、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减少了.苏轼曾经批评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话诚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所承认的,是说尽了孟浩然,但也要看“才”字如何解释.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情当然比学重要得多.说一个人的诗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于说他的诗的质不够高。孟浩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论前者,质和量当然

10、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作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读到“求之不

11、可得,沿月棹歌还”,我们得到“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谁能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累”。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原载大国民报,有删节)【注】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

12、喻指良相贤臣。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1简述第三段的论述层次。【答案】首先指出读书人的心灵一直处在儒道思想矛盾中,接着论述这种矛盾对唐代诗人的人格和诗作的影响,最后论述孟浩然对待为官和归隐的态度.2作者是否赞同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为什么?【答案】不完全赞同。虽然作者承认孟浩然诗歌很有韵味,但是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质量高的诗不多,在量上也不多。但是作者认为这不是真的孟浩然。作者指出真的孟浩然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依据原文内容,“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

13、”可知作者对苏轼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从质量来说高的不多,数量也不算多。但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有独特之处,读“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孟浩然的诗的境界超出了诗歌本身.达到了“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境界。3结合文章,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答案】庄子的意思是我要处在成材和不成材之间才能逃避祸害,但这样免不了累。孟浩然的诗处在是诗非诗之间,孟浩然虽在归隐却又心想魏阙,因而不得不承认那点“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公元755年安史

14、乱前和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

15、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

16、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缠绵婉转之情。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虽然那时写边塞的作品还很缺少爱情成分。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绝非

17、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节选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1下列对“盛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诗指的是从唐玄宗即位到唐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的诗歌,这个时期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b“盛唐气象”主要指的就是或高蹈的退守或热情的进取或因时变化而两者兼之的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c盛唐诗歌中所反映的不只是隐士和侠少这两类人的生活,盛唐诗人描写的题材是广泛的,还有繁丽的社会风光等。d安史之乱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安史之乱后诗人

18、们的创作充满现实气息,浪漫气息散尽。【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安史乱前和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并没有具体指出乱后的面貌,且“浪漫气息散尽”过于绝对化。2下列关于盛唐边塞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他们和王维都擅长七言古体诗.b盛唐边塞诗中塑造了许多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c盛唐边塞诗集中反映了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可追溯到建安作家群的边塞诗,二者都源于鲍照、刘琨.d盛唐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感情极其悲凉慷慨、缠绵婉转,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形象。【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诗能成为唐诗这座诗歌高峰的顶点,是诗歌理论超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