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期末复习_第1页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_第2页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_第3页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_第4页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 水的循环:外因:太阳辐射,重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1)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2)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 水的组

2、成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1.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上下表面压力差)。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排g v排【注意

3、】:(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4.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F浮G 上浮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F浮=G 漂浮 此时V排 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当液 内部大气压强。(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

4、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是很大的。2.大气压强的大小:A、 标准大气压P (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B、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C、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D、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1

5、)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C、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5.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A、 高山反应 B、拔

6、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6. 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7.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第4节 风和降水1. 风是怎样形成的?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东风)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

7、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3. 风与人类的关系: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4.空气的湿度: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

8、能性就越大。(6)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5.降水(1)降水的形成条件: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凝结(降水)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2)降水的过程:水汽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增多增大,形成雨滴.(3)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4)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第5节 天气预报1.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9、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2.怎样看天气预报(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少云” 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 以下(2)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3.天气图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1)等压线:天气图上气压相等地方的连线3、天气图(2)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天气

10、晴好 B、低压系统:阴雨天气C、冷、暖锋面系统: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暖锋: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2)天气与气候:A、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B、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高的地区气温低,纬度低的地区气温高。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

11、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2)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降水多.内陆气温的变化大,降水少。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比热)不同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B、山地的迎

12、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迎风坡降水较多的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坡拾升,气温降低,背风坡因空气干燥,气温高,所以降雨较少。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台湾火烧寮,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2、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B、 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C、 风向: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

13、多雨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3.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气候变化四个时期:温暖时期,寒冷交错时期,寒冷时期,气候波动时期。近现代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总是表现波动变化的特点。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A、 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B、 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2) 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人为原因】:能源的大量耗费;破坏

14、森林(3)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1. 东部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3)季风气候的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5) 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A、 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15、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2.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问: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变成刺?答:为了适用干旱气候,粗的茎利于储存、吸收水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问:沙漠中的

16、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答: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办法。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危害】: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危害:A、大风;B、暴雨;C、风暴潮,【有利】: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然原因:持续性降水、台风【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

17、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 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产生条件:单侧光照射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4) 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

18、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2)含量: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 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第3节 神经调节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刺激的反应

19、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2.反应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4.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3.功能:接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三、信息的处理:1.神经系统构成:2.脑的结构和功能脑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20、3. 大脑表面的沟、回、裂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5.脊髓: 1)位置: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2)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脊髓灰质中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皮层控制。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3)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注意】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

21、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3.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低级反射,是先天性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4.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级反射 ,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第4节 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动物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的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一、先天性行为(本能)1.概念:是动物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它们受遗传的控制。2.特点:1)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和脊髓;2)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3)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二、后

22、天学习行为:1.概念: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2.特点:1)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2)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如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3) 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可消退的。应强化非条件刺激(食物)。4) 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3.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1)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具体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如望梅止渴。幼儿见到穿白衣的护士而哭闹。2)人的学习行为:不仅能对具体刺激,也能对抽象的刺激,如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如谈梅止渴。第5节 体温的控制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

23、,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1)在 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肌肉与皮肤 。 寒冷时, 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 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3.散热(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 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

24、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散热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较有限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 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热多,而 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2) 、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的。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

25、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第四章 电路探秘第1节 电荷与电流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2.通路: 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电池电池组灯泡电铃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V电压表V电流表VA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B、元件不

26、要画在拐角处;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2) 并联电路-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6.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注意】无论是绝缘体、导体在摩擦过后都会带电。7.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8.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了解摩擦起电带的何种电荷,橡胶棒和丝绸带负电

27、,毛皮和玻璃棒带正电.9.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0.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第2节 电流的测量1.电流:(1)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3)电流的符号 I (4)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A)。 1A103mA,1mA103A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1)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A、 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

28、A,每小格表示0.02A。B、 当使用03A量程时, 每大格表示1A, 每小格表示0.1A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橡胶、玻璃、

29、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 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如金属被腐蚀,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3.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锗,硅.应用于电子技术和无线电工程上4.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导体内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一般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因此它们几乎不能导电。5. 电阻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B、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C、电阻用字母R表示。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6.如果不考虑

30、温度的影响,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大。7.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就会出现超导现象。8. 同样条件下,银、铜、铝的电阻很小,又较便宜,一般用来做导线;电木和橡胶的电阻很大,可用来做绝缘体。第4节 变阻器1.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台灯、电话和扩音设备等都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从而起到调节灯泡的明暗,控制音量的作用。2.滑动变阻器:(1)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2)使用方法:要与控制电路串联 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一定)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