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教程_第1页
弹性力学教程_第2页
弹性力学教程_第3页
弹性力学教程_第4页
弹性力学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塑性条件) 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属于初始屈服。 1、初始屈服函数 简单应力状态:拉伸 剪切 一般应力状态:6个独立应力分量 初始屈服函数 材料各向同性时,用坐标选择无关的量 因为屈服与平均应力无关,所以 二、屈服曲面 1、初始屈服曲面: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初始屈服函数在应力 空间中表示一个曲面,称为初始屈服曲面 由达到初始屈服的各种应力状态点集合而成。 2、屈服轨迹 应力矢量 静水压力影响不影响屈服,只决定于 , 所以SP直线为屈服面上 的点,所以屈服面为一柱面,且平行L直线。 屈服轨迹:屈服曲面与 平面的交线。 3、屈服轨迹的性质 基本假设a、均匀各向同性材料。 b、没有包辛格效应。 c、

2、塑性变形与平均应力无关。 性质:(1)屈服曲线是一条将原点包围在 内部的封闭曲线; (2)材料的初始屈服只有一次。 (3)屈服曲线对称于AA,BB,CC的轴。 上,对称于AA。 (4)屈服曲线对称于 AA,BB,CC的直线。 在屈服曲线上,所以屈服曲线 是一条包含原点,在其内部的封闭外凸曲线,且具有6条对称轴,由12条相 同弧段所组成。 3.2几种常用的屈服条件 一、Tresca屈服条件(最大剪应力条件) 当最大剪应力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材料就开始屈服。 1、主应力已知 2、主应力次序未知 平行于L的正六边形柱面。外接圆半径:2k 如:平面应力状态 令 的平面斜截所得的图形 3、应力不变量表示T

3、resca条件: 4、优缺点 优点:条件是主应力的线性函数,主应力方向已知时,方便。 缺点:忽略了中间应力的影响,且屈服曲线有角点,数学上不方便。 二、Mises屈服条件 认为当形状变形比能达到一定数值是,材料开始屈服。即 2、几何图形如前。 平面应力状态下, 3、优缺点: 优点:考虑了中间应力对屈服的影响,屈服曲线最简,数学处理上 容易,较精确。 缺点:未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对岩石类材料不适用) 三、双应力屈服条件(最大偏应力屈服条件 认为在一点的应力状态中,除了最大主剪切应力13外,其他的主剪切应力也将影响材 料的屈服。(有两个独立) 单两个较大的主剪切应力的绝对值之和达到某一数值时,材

4、开始屈服。 1、几何表示 2、应力偏量不变量表示: 3.3 屈服条件的实验验证 一,薄圆管受拉力和内压的联合作用(Lode,1926年) 已知:平均半径为R,壁厚为h,hR 由材力知: 最大偏应力屈服条件: 二、薄圆管受拉力和扭矩联合作用(TaylorQuinney,1931) 0 2 1 2 0 0 2 1 2 2 z 2 z z 3 r2 2 z 2 z z 1 三、结论 1、Mises屈服条件较Tresca、最大偏应力理论更符合实验。 2、Mises、Tresca屈服条件主要适合于延性金属材料。 3、双剪应力屈服条件也适合于岩石及土体材料。 3.4 后继屈服条件及硬化模型 一、后继屈服条

5、件的概念 1、单向拉伸2、复杂应力状态下 3、后继屈服条件(硬化条件) 后继屈服面又称为硬化面或加载面。 后继屈服条件(硬化条件):确定材料处于后继弹性状态还是塑性状态的准则。 后继屈服函数(硬化函数、加减函数):表示屈服条件的函数关系。 合。服面与初始屈服面不重对于硬化材料:后继屈 重合。继屈服面与初始屈服面对于理想塑性材料:后 二、几种硬化模型 1、单一曲线假设 认为对于塑性变形中保持各向同性的材料,在简单加载的情况下,各应力分量成比例增加, 其硬化特性可由应力强度 和应变强度的确定函数关系来表示: ,且该函数的 形式与应力状态形式无关,而仅与材料特性有关。 2、等向硬化模型 认为后继屈服

6、面在应力空间中的形状和中心位置保持不变,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逐渐等 向的扩大。不计静水压力和包辛格效应 3、随动硬化模型 认为材料在塑性变形的方向上被硬化,而在其相反方向上被同等软化。考虑包辛格 效应。屈服面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是整体平移了。 4、组合硬化模型 认为后继屈服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一起随着塑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化。 第4章塑性本构关系 增量理论(流动理论) levy-Mises理论,Prandtl-Reuss理论 全量理论(形变理论) H.Hencky理论,Naday.依留申 4.1加载与卸载准则 一、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加载与卸载准则 后继屈服条件与初始屈服条件相同 4.2弹性应力-应变

7、关系 改写 或写为: 二.偏量形式的本构关系 其中 (五个独立方程,因为 ) 由 得 所以.本构关系为: 结论 1.体积变形是弹性的。 2.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成比例。 3.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成比例。 三.卸载胡克定律 服从弹性规律(增量形式) 4.3 全量型本构关系 伊柳辛理论(小弹性塑性变形理论) 1假设 体积变形是弹性的 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相似且同轴 存在单质对应关系 2本构关系 简单加载定理 简单加载:加载过程中,材料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的各分量都按同一比 例增加。 t单调递增的正参数 2,简单加载定理 四个条件:变形是微小的。 材料是不可压缩的 外载荷按比例单调增长,若有位移边界,只能

8、为零位移边界。 材料的 曲线具有 形式 满足,则为简单加载。 3适用范围:满足简单加载条件。 三,卸载定理: 卸载时,按弹性规律变化。残余应力残余应变 4.4全量理论的基本方程及边值问题的提法 1.平衡方程: 0,ijijF 2.几何方程)( 2 1 .ijjiij 3.本构方程: )( 2 3 21 ijij kkkk Se E 4.应力边界条件:上在TSijijdTnd 5.位移边界条件: 上在 u 0 Suu j i 6.连续性条件:弹塑性区交界面上 15个未知量,15个方程,可按位移法或应力法求解,比弹性求解还困难。 4.5理想塑性材料的增量型本构关系 Lery-Mises理论: 1,

9、理论假设: 在塑性区总应变等于塑性应变(忽略弹性应变部分) ij p ij p ij e ijdddd 体积变形是弹性的。 kkkkd E d 21 当体积不可压缩时, 0kkd 2 1 0 21 E 0dSddeij ij p d 比例系数,决定于质点的位置和加载水平 2本构关系 ijij ij ij kk ij ij Sdd Sdd d Sdde p p p 忽略弹性应变 0 3,说明: A 应变增量与应力偏量主轴重合,即应变增量与应力的主轴方向重合。 B 应变增量的分量与应力偏量的分量成比例。 4. 的确定: 二.PrandtlReuss理论 考虑弹性变形部分 2. 的确定: 四、实验验

10、证: 杂加载情况。、增量理论仅适用于复 影响。加载情况及加载历程的。增量理论能反映复杂瞬时段的变形积累而得、整个变形过程可由各 、都利用了公式 理论不考虑弹性变形理论考虑弹性变形,而、区别在于 较三、两种增量理论的比 或 本构关系: 4 3 .dd2 ises-eryRerand1 s 2 3 2 1 d 21 d 2 d3 d 2 1 de d 31 . 3 2 dw3 ij ijmij s d ijij kk 2 2 2 ij s d ijij ij kk s d S MLvsstlP dw dS G S E S W S G E d d 成立。 , 和拉伸联合作用。拉伸联合作用,或扭转采用薄壁圆管受内压和 ij p ij pp p d p p dd s .dd 1 dd 21- - - 2 d 31 3 p 2 31 32 4.6 弹塑性强化材料的增量型本构关系 4.7 增量理论的基本方程及边值问题的提法 4.8 塑性势及流动法则 一Drucker公设 2.Drucker公设 二加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