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业信息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1页
信息管理专业信息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2页
信息管理专业信息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3页
信息管理专业信息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4页
信息管理专业信息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学习本专业的学士来讲同样拥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与成长空间。但由于该专业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交融性强,涉及范围广并且创办历史较短,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等方面待完善的还很多。同时,新时代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等,信息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学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提出并分析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ABSTRACTThe maj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a good soci

2、al foundation and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its strong intermingling, wide range and short history, there are still many aspects to be improved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is specialty. At the same time, 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have appeared in the new era

3、, and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in different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and analyze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Key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C

4、urriculum Setup;System Construction目 录一、绪论7(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7(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7(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8二、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概述9(一)信息管理专业的概念9(二)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背景9(三)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10(四)课程设置的概念10三、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10(一)调查的目的10(二)调查对象的选取111.武汉大学112.武汉晴川学院113.明尼苏达大学11四、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内容12(一)调查的具体内容:12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22.武汉晴川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23.明

5、尼苏达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3(二)调查结果及其统计14(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比较14五、我国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进对策14(一)现存的问题14(二)改进的对策151.增强课程的衔接性,促进课程学科体系的建设152.拓展课程广度和深度,保证课程衔接性163.完善课程辅助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体系建设164.正视学院客观因素,优化课程内容和效果18六、结论与展望19参考文献20致谢21一、绪论(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其对于学士学习的针对性不强,但却相比于专业学科来讲却涉猎广泛。由于该专业创建历史短,在1998年该专业就已成立,成立

6、前身为情报学,后改为图书管理学,最终成长为今天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所以一些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的革新,如: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再此为信息管理专业给予了新的环境、新的发展目标与新的前进动力。因此,需要对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出新的动态要求。通过对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探讨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寻找规律。信息管理的主体是人,我们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建立在广阔的视野上,在当今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不断探索规律,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科学素质人才。(二)

7、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 整体课程体系构建。陶雷提出以学科特点为主、社会需求为辅的建构思路,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1。肖希明等提出以人机交互为核心,适应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模型2。王金娜以信息、技术、人3个iSchool运动理念为标准,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调研3。2.借鉴iSchool院校课程设置。司莉等对16所LIS学院课程进行整体性考察,围绕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层次、培养能力3方面总结其课程设置特点4。 一些学者通过选择个人典型的LIS大学课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进行个案研究,以提出改进优化国内图书馆和信息课程的建

8、议。 特别是美国各大学提供的主要数据课程与原始专业紧密结合。 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了广泛的校外合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中美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需要加强对MOOC的重视,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入学习。3.本专业的社会就业需求。司莉等、曹晶等通过网站调查对iSchool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就业满意度较好等特点,侧面反映出iSchool课程设置的相对合理性。王素芳等、赵泉、魏小飞等分别从行业组织教育认证标准、职业标准及LIS工作要求出发,发现仍应增加数据管理、媒体管理等新兴主题课程。同时有学者从国内信息管理学专业的社会及

9、主体需求出发,通过对比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职业的市场实际需求。当前本专业进入专业对口岗位的就业形势、调查师生对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和主观态度叫等方式来研究国内信息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5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和深入,除少部分文献外,大部分研究仅依据课程名称、内容或就业数据等客观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作为定性研究中的建构理论,扎根理论是两位社会学者A. Strauss和B. Glaser在1967年提出的自上而下的本质理论。方法。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通常没有理论假设。 他们从原始数据开始,如实际观察,

10、访谈数据,网络案例和文件。 经过科学的逻辑演绎,归纳,比较和分析,经验得到了推广,最终发展成为理论。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基本思路包括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对理论保持敏感、不斯比较、进行理论抽样、灵活运用文献以及理论性评价6。根深蒂固的理论源于实践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捕捉意义和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 将其引入复杂的课程活动人文现象,特别是信息管理,图书情报学和信息科学的应用与实践课程研究,构建基于实证数据的课程理论,有助于克服课程理论和断裂的弊端。 在实践之间,保证课程理论的科学严谨性和相关性,促进学校和学生的课程适应性理论建构7。目前已有学者利用扎根理论

11、进行课程体系研究,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网络课程建设网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的理论研究。二、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概述(一)信息管理专业的概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息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进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时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和挑战而提出来的,该专业是原来有关信息管理的其他5种学科融合形成的新专业8。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专业化管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道德,智力和体育方面全面发展。它具有高尚健全的个性,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拥有慷慨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基础、管理和经

12、济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等操作,能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践分析和研究,可以组织从事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其他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二)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背景在中国,信息管理专业的出现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该专业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了专业知识的现实价值,随着学科的不断完善逐渐的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学科。当时该项学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且使得该项理论得以深入的研究。 在专业教育开始时,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人物是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着名教授戈登戴维斯。 他认为该主题是使用

13、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手工操作,分析和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提供信息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营,管理和决策功能的数据库的。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尤其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重点已从硬件开发向硬件开发转移。软件开发,从软件开发到信息数据管理。目前,国外有两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支: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图书馆信息科学(LIS)。前者拥有国际学术专业组织,即国际信息系统协会(AIS)。它拥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会员,并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CNAIS)。 AIS推出了MIS标准核心课程计划,该计划由

14、MIS学科自己的学术团体创立。它被世界各主要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采用。后者有一个国际学术组织iSchools。国内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是其成员单位。它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研究和实践。(三)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1.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2.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3.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范畴4.主要涵盖学习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数量分析方法、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四)课程设置的概念课程设置是由某所学校选择的各种课程的建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意味着课程结构合理,包括课程的合理进程,课程的顺序合理,课程有

15、序连接。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学生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合理的课程内容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理论的规律。课程内容可以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方法论理论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前沿。三、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一)调查的目的掌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所调查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对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比较得出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从中对比出经验与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得人才,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二)调查对象的选取1.武汉大学在国内,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在整个湖北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坐

16、落于武汉市珞珈山脚下,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办历史最悠久,也是规模最大的。其在教学硬件与软件措施也是在国内数一数二的,良好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师资条件与硬件措施证实了其身为985、211重点学校的实力。其同样拥有着众多的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知名教授,如邱均平老师等。因此,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作为选取的调查对象之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2.武汉晴川学院武汉晴川学院,原叫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仅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一定成果。设有信息管理专业,可以作为选取的比较对象。3.明尼苏达大学在国外,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是十大联盟大学成员之一,可想而知

17、其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之优秀,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在全美前十名,并曾获得公立常青藤的声誉,所以,在国外的众多大学中,将以最有代表性的明尼苏达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尼苏达大学,以Gordon B. Davis 教授(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之父)等老学者为代表创立了信息统计学的相关研究,并且首创了MIS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成立了MIS学科。世界中研究MIS这一学科的老一辈学者已经逐渐的退休,同时年轻一辈在这部分的教导下逐渐的成长为能够肩负学科研究的重任,从两代人的交替阶段分析能够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学者在学术上的交接工作还算是圆满,目前世界上该学科的研究仍旧是以明尼苏达大学为核心。同时世界上很

18、多的高校都对新学科充满了兴趣,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跨国学术研究,开拓了研究的思路,扩大了研究的成果。9四、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内容(一)调查的具体内容: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武汉大学中,有关信息管理的专业已经具有了正式的学士学位证书,隶属于该学院的信息管理学院。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中实验中心的建设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其内设置有专业的图书馆、档案室等实验室,并且具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同电子商务结合的转型试验区域。该学校的实验课和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达到书本60%的比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双重教学的任务,满足了学生必要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

19、要的条件。同时该学校内的师资力量充足,具有80%以上的专业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管理研究。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信息管理学科的时候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为后续的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做好基础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工作,方便后续深入的研究。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信息管理学知识,同时应该自主拓展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计算机编程c语言、统筹学、计算机网络、营销学、英语、信息计量学、Java语言、数据库的原理教学等。双语课程:信息检索、经济学原理特色课程: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信息资

20、源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管理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该学校的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安排同清华大学相同,但是该学校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图情档案方面的学习。这是同别的学校不同的地方,通过这方面的学习能够有效的突出该学科的个性化。2.武汉晴川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该学校的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于2006年正式出现,成为有一项全日制学科。该系是依据武汉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建设的先进教学的教学机构,目前拥有十多人的优秀教师,该系积极开展英语竞赛与四级备考、考研辅导、就业指导、考证考级、学科竞赛等全面素质培养,努力把学

21、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管理学、JAVA、经济学讲义、前端开发设计、数据结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eclipse、PS、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与预测、ERP、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服务与用户等,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实训。该校在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安排公共必修课较多,特别是在学生大一时,公共必修课占主要部分。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逐渐对专业课的涉猎增多,以公共可是为基础,拓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该校为该专业安排了较多的其他专业的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不同的知识。3.明

22、尼苏达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对象是其中的信息与决策科学专业内容,在Carlson管理学院,授予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微/宏观济学、微积分、商务统计、数据源、表述及分析、金融计算概论、新生写作或同等课程、心理学概论、职业技能基础。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人力资源在跨国公司中的管理、管理学基础、会计管理入门等。专业课程:国际化、系统发展规划、信息管理学科中的服务沟通等。商务方针核心课程:商业通信、跨国公司环境理解;并在商业方针、跨国服务等课程中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选修专业。在明尼苏达学校中具有的IDS专业是该学校的重要的一项专业课,通过该专业课程的学

23、习能够获得商学学士学位,该课程是针对商业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比如在该学科教学中需要学习商业通讯、跨国商务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非常实用的商业学管理学科,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商业管理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除了以上两种学科之外,该专业还设有商务分析和建模等学科,这些课程大多和商业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该专业有点过高的强调商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信息技术的管理教学。通过学校的课程安排能够明显的感觉出学校注重商务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学校的专业课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对现代商业的管理和经济建设具有非常明显的有利影响。通过该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分布在社会的银

24、行、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行业中,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人才。10(二)调查结果及其统计通过上文中的研究和论证能够得出,在国内的教学中对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都能够根据学科的内容授予一定的学士学位,但是不管是何种学科教学,最终为社会输送的都是具有综合性信息管理能力的,能够为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助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为社会中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比较通常来说,国内高校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教学都以5部分教学为主,即公共课、必修和选修、专业课及其必修和选修。但是通过国外的信息管理方面的

25、教学中能够发现,很多的学校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并没有定性的课程管理规定。并且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向、研究的领域、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差异较大,国外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可总结为“核心课程、专精课程、实践课程”模式。国内对信息管理方面的教学具有普遍性,就是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很目标都是相同的,并且具有的学位证书也基本相同,都在管理学学位证书的范围。国外对这方面的教学相对的自由,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并且具有的学位证书也不同,比如学校在学生毕业之后授予的学位有管理学学士证书、商学学位证书等,通过不同的证书名称也能够看出国外对学生的培养

26、方向并不相同。五、我国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一)现存的问题1.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够,课程学科体系的建设不完善,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对计算机等新兴热门专业和本专业的课程联系不紧密,并且对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课程设置的重视度不够。2.课程局限于本专业,使得学生对本专业以外的相关学科内容所知甚少,对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存在知识链断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3.课程辅助体系不够完备,学生在课下无法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对课上的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4.忽视了不同学校学院各自的教学设施、教学经验、历史风格、师资力量等因素。(二)改进的对策1.增强课程的衔接性,促进课程学科体系的

27、建设大多数高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构架。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普遍都认为应当开设核心专业课、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研究方法论类课程以及前沿课程。并且各专业核心课程,如图书馆学基础等作为专业特色建立的关键,也应当作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普通高校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核心专业课程数量仍然太少,学习课时不够;而学校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指出作业繁多杂乱。然而对于信息学类课程,学生们对信息检索与信息计量学课程的需求呼声较高,认为信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我们应将信息计量课程改成专业必修,提升这两门课程的效果和深度。作为与信息管理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类课程

28、内容过于浅显,没能将其真正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转化成本专业的优势。需提高计算机类课程的地位,重视计算机类和数据分析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课程设置的比例。一直以来对传统核心课程的持续建设使其在课程逻辑性和衔接紧密性上已经臻于化境,然而新兴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衔接性却表现得差强人意。对于难度较高的计算机类课程来说,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基础到加强的阶梯状课程体系设置,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计算机类课程,真正学习到信息处理相关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具体实践提供必备技能。同时当前信息管理类专业研究领域的拓宽使得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也存在知识链断裂,从而出现“孤岛”状态。例如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或没有学习过经济学的知

29、识就突然要学习信息经济学,而且之后再也没有相关的课程开设,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影响课程内容体系整体效应的发挥。因此在考虑课程设置时要关注课程前面的铺垫课程以及后续的发展课程,保证课程教授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帮助同学对该类型课程形成概括性认知和理念性框架。同时要关注时间上的紧密性,内容相关的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后学期,时间相隔太久往往导致课程效力下降,增加学生及老师的负担。2.拓展课程广度和深度,保证课程衔接性信息管理专业作为交叉性极强的学科,课程涉及了广泛的学科知识,在理论上应该是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事实上在实施过程中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些院校的课程局限于本专业,很大程度上

30、限制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则强制学生学习所有发展方向课程,泛而不精,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反而影响正常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目前来说,大部分高校由于学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均将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小部分院校虽然设置了可以让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但是限制学生每个科目必修的学分,限制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信息管理类专业和新兴学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用专业选修课形式进行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但是在进行设置时和课程学习需要对交叉学科的关联性、深度、广度都所有考虑,通过保证课程的逻辑严密性对课程学习质量进行约束,以防出现泛而不精的情况。对经济实力、师资实

31、力等都比较强的院校来说,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各类交叉课程与本专业的关联密切程度以约束课程的广度。然后可以根据本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开设学科广泛、数量众多的交叉学科专业选修课。同时在规定选修模块整体需要修满的学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有利于深入探索研究。对经济实力、师资力量、设备等各个环节因素都不强的院校来说,则应充分考虑培养方向专业的深度和应用性,按照某一确定的培养方向来系统地开设课程。对于受学校或院系限制的信息管理类专业来说,所开设的平台类公共课程要求与本专业相结合,要求老师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案例,从本专业出发进行讲授,保证公共课程与本专业的紧密连接,否则在专业广度拓展方面仍

32、无法起到理想效果。113.完善课程辅助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课程辅助体系包括线上课程的理论补充和实践教学的实践补充两部分,课程设计者往往会容易忽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慕课平台逐渐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对于引入线上课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尝试为技术类课程及前沿课程引进视频课、慕课等形式的课程教学。由于对考核制度以及实时性与互动性的考虑,绝大部分学生虽然支持线上课程进入当下的课程体系,但是认为线下面授仍应当是教学的主流模式,而将线上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在授课或者平时应当与同学多交流,以平时聊天或者课外参考作业等方式,推荐优秀专业相关线上课程,将线上课程作

33、为课前预习以及课后补习,并在线下开展小组讨论等丰富的课程互动形式或者是在期末考试中加入线上课程知识的考核以促进线上线下知识的融合,提升同学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线上课程亦可以弥补院校课程设置局限、师资不足、因人废课现象等对学生知识面的冲击,拓宽学生自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如部分院校具有较强的自行制作慕课系统的实力,教师可根据学生所上课程进度上传课前预习资料、课程视频、作业材料等,并通过后台控制学生学号查看班级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发挥线上课程的辅助作用。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部分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辅助,包括课程作业、实验、实习、参观、调查、学年1毕业论文(设计)和其他

34、社会实践等。整体来看,目前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仍然处于数量偏少、重视程度不够的状态。12课外作业作为课堂知识补充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论课程的实践补充,对于提升投课质量,深入学生知识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受访者大多表示支持老师布置作业,且目前作业量偏少。一部分实力较强的院校学生则表示作业量大,压力较大,但所有的受访者一致认可课外作业的积极作用,甚至有参与者表示其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基本上来自课外作业、专业实践等而非课堂授课。由此可见,课外作业在补充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及应用能力方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院校应当增加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作业数量,并且合理协调不同课程作业数量,兼顾课外任务的质量。教

35、师应当通过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知识、学以致用,走上积极主动和善于求知的道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至于实践方面,存在参观实践次数少、范园局限或专业实习中教师对实践的指导少、未能深入工作实践等突出问题,导致实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重视对实践的考核评价与总结,使同学们能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有拥有过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正视学院客观因素,优化课程内容和效果学院客观因素是传统教师视角课程设置中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包括物质、人员和客观精神条件,但学生视角下可以清晰地看出学院方面对课程学习内容和效果的突出影响。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是学院客观因

36、素的重要物质方面,主要指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陈旧落后的计算机和差劲的网络设备条件往往使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引领作用大打折扣,同时也使学生无形中缩短了计算机类课的学习时间,消磨了学习热情和探索动力。一些必要学习资源的缺失,如检索课程所需的数据库、先进编目练习系统、无法联系到合适的参观实习单位等,也使得学生难以通过课程辅助体系培养图书馆实务技能及各种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及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两大主体,也是学院客观因素的一部分。由于信息管理类专业相对比较冷门,教师数量相对于学生偏少,存在生均教师资源量过少师生比失衡现象。在专业学生数量过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协调作业布置、实践安排等,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和能

37、力培养。且一些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低,使教师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教授效果的努力完全失效,如某院校的老师试图引进翻转课堂教学,但是学生的自觉完成度极低,导致计划流产。另外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也会严重影响课程的衔接性。根据访谈反映,当两门课程内容存在相互交叉或者互为基础时,经常出现两人先后大篇幅讲授重合内容或者是两者均以为对方讲过而遗漏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断层及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学院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虽然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传统的文献转变为信息资源,但是在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眼里,这仍然是一门比较传统的学科。这样的认知与部分高校守旧主义的观念盛行所导致

38、的课程设置和教授内容十年如一日是分不开的。部分院校教师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味固守过时教案,仍然采取照本宣科、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学院客观因素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难以改变,因此需要在整体和宏观层面加以把控,并通过适当变通来达到理想的课程建设效果。对于无力改变的物质因素,尽量通过线上课程、实地教学等课程辅助体系加以解决。整体上,院校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课程评估、管理与发展机制,要及时根据时代潮流和学生反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在招生和人事层面对师生数量和质量加以控制。六、结论与展望本次研究以国内外教学中对信息管理学科的教学情况为研究样本,通过

39、对比分析法得出了国内在这方面教学中的缺陷,例如在课程设置之间的衔接性、开拓性等。根据信息管理教学的特性得出了在今后教学中应该优化的内容:1、;应该注重学科的基础教学,完善学科教学的完整框架,实现综合性教学的目标;2、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3、要把握好信管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大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应当注重信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参考文献1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

40、杂志, 2010, 29(2):180-184.2肖希明,唐义.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 40(3):4-12.3王金娜,康丽峰,王喜明.基于iSchool 教育理念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图书馆界,2016(6):10-15.4司莉,王思敏.美国iSchool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 32(1):102-109.5黄椰曼.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大学生需求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8(2):62-3.6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

41、8-63. 7周海银.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7(12):3-5.8胡敏.信息管理专业建立大数据实验平台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6.9黄伟,汪应洛,杨善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与世界一流海外管理信息系统学者的交流与访谈J信息系统学报2018(15):99-1810吴青,与余小兵,耿焱,梁雪.中美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6-1.11张凌,季颖.美国与我国管理专业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J.情报工作,2015(10):86-9112Benamati J. H. ,Ozd

42、emir Z. D. ,Smith H. J. Aligning Undergraduate IS Curricula with Industry Need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 (3):152 156.附录A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同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变化,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 1998 年教育部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和挑战而新设立的一个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该专业已经在社会

43、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学科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仍不明显,课程体系也不尽合理,这些都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开展此项调查,请您给予支持和配合。该调查的信息仅供武汉晴川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进行研究使用,我们将为贵单位严格保密。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武汉晴川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 2019年2月 一、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_(盖章)所在地址:_ 单位网址:_ Email:_贵单位的性质为(单选):_A. 政府部门 B. 高校 C. 科研单位 D. 国有企业 E. 集体企业

44、F. 联营企业 G. 股份合作企业 I. 私营企业 J. 港澳台投资企业 K. 外商投资企业 L. 其他_单位规模:_ 人(以下为企业填写)企业业务领域:_ A. 商业 B. 制造业 C. 金融业 D. 网络/通信 E. 电信 F. 交通运输 G. 房地产业 H. 咨询业 I. 其它_ 资 产: 万元人民币 营业额: 万元人民币 二、单位信息化基本情况 1、当前贵单位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_ A. 基础管理阶段(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如:财务会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等) B. ERP 阶段(集成的业务处理系统) C. 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2、您认为信息化对您所在的单位改变最大的方面是:_

45、 A. 工作效率 B. 信息来源 C. 营销模式 D. 客户服务 E. 其他 _ 3、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 A. 基本没有支持;B. 初级水平: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 C. 中级水平: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D. 高级水平: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管理决策智能化 4、贵单位是否设置了信息管理部门: A 无 B 有专职部门(5 人以下) C 有专职部门(510 人) D 10 人以上 5、是否设有 CIO(首席信息官)_? 若有,CIO 的职务级别相当于: A 副总以上 B 财务总监 C 总工程师 D 部门负责人 E 其它 若无,主管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所属部门和职务:_ 6、您认为您所在的单位信息化面临的障碍是:_ _ (请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A 缺少合格的信息技术人员 B 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过快,很容易过时 C 网络、信息安全不能保障 D 领导不支持 E 资金需求过大 F 其它 _ 7、您所在单位是否想进一步深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A 不想 B 没有考虑过 C 初步想过 D 已经形成方案 三、对信息管理专业的认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