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_第1页
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_第2页
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_第3页
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_第4页
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地域文化看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 摘 要:海门,一座出江入海的门户,一片在江声海乐的激情碰撞中诞生的沙洲,一个悠久、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海门山歌源于劳动,源于生活,而且艺术地再现生活,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海门山歌曾经如珍珠般散落在田间,幸得一些艺术家、教育家前辈重拾珍宝。海门山歌在表达上自然直观形象,其歌词创作直接使用当地语言,含义朴实,意趣盎然,曲调婉转清纯。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海门山歌的起源发展开始,以海门地域文化为切入点,从海门山歌的语言特色、音乐特征等方面分析海门的地域文化对于海门山歌艺术特色的影响。关键词:地域文化 海门山歌 艺术特色Analysis Of Haime

2、n Folk Songs Ar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Regional Culture Abstract: 窗体顶端Abstract: the city of Haimen, a door into the sea, a sandbank born between the sound of river and music of sea, a place that is long beautiful and fascinating. Haimen folk songs started from labor and life, and artistic reprodu

3、ction of life. It is the history of working people in the collective wisdom. Haimen folk songs which like pearls scattered in the field, fortunately found by some artists and educators. Haimen folk songs express natural and intuitive image in its extensive use of square speech, fun insanity of cours

4、e, pure sweet melody, mildly swee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 of Haimen folk songs began to Haimen regional cul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Haimen folk language features, music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Haimen Haimen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n folk art charac

5、teristics.窗体底端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 Haimen folksongs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 录引言3一、海门山歌的起源与历史发展3(一)海门山歌的起源3(二)海门山歌的发展4二、海门山歌的语言表现特色5(一)海门方言对山歌语言的影响5(二)生产劳动、生活环境对唱词内容的影响6三、海门山歌的音乐表现特征6(一)海门山歌的和谐声韵6(二)海门山歌的优美旋律7(三)海门山歌的灵活节奏8(四)海门山歌的题材体裁8结束语8参考文献9致谢9引 言民歌是我们劳动人民将生活实践诉诸于歌曲的艺术形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它的演

6、唱内容源于生活,朴实无华是民歌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中国地域广阔,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民歌传承,各自相差甚大,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人文状况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时带来了当地人们对歌曲理解上的差异。因此,研究民歌产生和发展逃不掉地域差异的研究。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陆、鱼米水乡及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的内容广泛,情感质朴、节奏自由,在中国流传甚广,蕴藏丰富。江苏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在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交汇,因地处长江入海门户,故名海门。海门建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经过千百年历史沿革,世代的海门人民口口相传,逐渐将海门山歌创作成型,海门山

7、歌也被赞为“江海平原一枝花1”。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江云诗:“江云粼粼天上波,海云连日驾风过。布机排屋夕朝响,稻田车水长短歌”形象地描述了江海平原男耕女织、山歌传送的场景2。建国后,全国进行了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海门山歌得以在战争的创伤后快速复原,海门山歌在整理的过程中,在保留优秀的成果的基础上,一批优秀的山歌手和山歌剧也登上了历史大幕。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析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地域性与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形成的关联。一、海门山歌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一)海门山歌的起源海门的地名由来已久,后周时期(958年)就已建县3。海门县早先的居民大都来自中原地区,他们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于此,并最终

8、在此定居。海门早起的定居者大多操着江南方言,体系虽然统一,但是细小差别却是多样。他们各自吟唱带着方言的山歌,经过世世代代定居者的传承发展,这些山歌融入早起海门山歌中,独立脱胎出了如今的海门山歌的雏形。海门山歌再明代是就以被发现,可以在文献嘉靖海门县志中找到4。由此大致推定,海门山歌至少在明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范围的传唱。海门山歌发展到清代中期,移居到海门的难民或百姓人数大量增加,他们大都来自吴语地区,经沙地地区的老百姓的传唱,海门山歌得到了丰富,也在这个时候,海门山歌基本成形。(二)海门山歌的发展海门山歌由于得不到系统的整理和传播,一直只在民间口头相传,极易由于生活的变革而流失文化的瑰宝,其正式

9、的发展开始于“五四运动”以后。海门学者中做的比较出色的就是海门文化教育界的前辈,德高望重的管剑阁先生。管剑阁先生于20世界30年代编印出版了江口情歌一书。这是最早的系统性记载5。建国后,党和政府挖掘整理海门山歌,涌现了一批高水准的山歌手和山歌剧,叙事山歌摇船郎为其中的代表。1962,海门市文联等部门发表了“民歌”,“海门山歌剧”音乐的选择和其他文件,进一步推进海门山歌的发展。1984年到1986年,在海门当地先后成立了海门山歌研究会,举办首届海门山歌会唱,演唱海门山歌小阿姐看中摇船郎随宋卫香进京演出6。1993 年,应文化部之邀,反映土地题材的现代戏青龙角在北京儿童剧场亮相。文化部和国家土地管

10、理局的领导观看演出,该剧颇受欢迎,并得到好评。2002 年12 月13 日,山歌剧团在首都推出了新戏献给妈妈的歌,该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送来了新风。2007 年,海门山歌成为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过了一半,海门山歌迎来了最灿烂的时光,它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海门山歌的语言表现特色海门山歌分两大类。一类是即兴山歌。即兴山歌的特点是歌词为四、六、八句,句子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多为随口编唱,即兴发挥而出。其内容素材来自海门人民的日常生活,比如日常耕作和年轻男女的婚嫁;另一类是叙事山歌。歌词不再是几句,而是长达数十句甚至更多。叙事山歌中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丰满,情感丰

11、富7。海门山歌在歌词的表达上自然直观形象,有时歌词前两句就点明歌曲的主题或即抒胸臆。海门山歌语言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方言语,这是山歌的共有特点,但是这也是山歌的独有特色之处。海门山歌在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保存和丰富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演化出了多样的文化形式,以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观念,抒发了对真善美的赞颂以及敢爱敢恨、分明有度的道德论断,是文化的瑰宝,传统艺术的纽带。(一)海门方言对山歌语言的影响海门山歌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特别是一些海门人常挂在嘴边的口语的运用使海门山歌的唱词显得更加通俗易懂、朴素自然、幽默风趣且情意盎然。例如:我唱山歌万万千中“一把芝麻撒上天,我唱山歌万万千,

12、潮没海坍丢脱一个山歌囤,另头角扯要唱两三年。7”方言主要在语音上唱词的影响,词汇和语法等。海门方言不仅使海门山歌保持着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并且还能表现出一些特定的情绪,比如能表现俏皮、开心的心情,也能表现出哀伤、悲伤的心情。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言,“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海门方言就属于南方吴语区的方言体系。海门方言分为两类:一类是沙地话,因海门原为长江入海口的岛屿,较少与外面的社会接触和交流,沙地话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在吴语中是比较古老的一种语言。相比其他郊区和莲塘方言和嘉定方言,松江方言,上海方言和口音,差异在沙地上海方言更。第二类是通东话,俗称江北话,又俗称老土话。属于吴语太

13、湖片上的毗陵小片,有七八个声调分类,遵循平、上、去、入的系统。同样没有卷舌音,舌前音、舌后音不分8。(二)生产劳动、生活环境对唱词内容的影响海门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因此海门的山歌比较流行的有田歌、渔歌、渔民号子等等。唱词中多出现鱼米色彩的词语。随着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歌唱生活美好的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海门山歌的唱词中。有些民歌的唱词反映了海门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不怕辛苦,在劳动中的勤劳、乐观的精神,具有海门农耕劳动特色。如成仙不如去种田、汗水嗒嗒稻田里流等。再如桑树扁担两头翘,老板吃蜜我喝卤、人心聚在四化上等,这些反映了劳动者对于地主阶级剥削的不满和批判。近十几年的海门山歌唱词内容多为表现劳动

14、和生活的场景。如:声声山歌颂家乡、家乡的山歌、山歌一支出心窝、山歌之乡等9。三、海门山歌的音乐表现特征(一)海门山歌的和谐声韵 海门山歌的句式大多是对称的,每一句都是七个字,两句话是一对。海门山歌句法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言语改变歌词本身,这是一个特殊的海门山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10。海门方言习惯直接反应在了海门的山歌创作中,形成了叠字的特点,用叠字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颜色等动态地模拟出来, 给人有如身临其境般的感觉。总之,海门山歌在音律搭配、句式结构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变化方式,在变幻中却不失和谐美韵。(二)海门山歌的优美旋律海门山歌曲调委婉动人的气氛,宽阔,起伏的旋律,美丽的。如锈品城情歌,

15、演唱方式是男一句女一句的对唱形式。这首歌的开头出现了切分节奏,重复,节奏与旋律温暖,朗朗上口。海门山歌的曲调是上、下句结构,曲调和歌词相互配合,突出各自的优势,海门山歌的歌词也是上下两句式,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各种山歌形式。海门山歌多是劳动人民随意抒发情感而来,所以它的曲式结构会屈从于歌词的需要,曲调上比较自由。海门山歌的歌词来源于生活,因为历来表达上的习惯,开头一般从四句开始,根据对海门山歌的整理,短的山歌有四、五、六、七句,几十句的长山歌也有,但比较少见。山歌的调式多为五声调式,其中以D 羽调的山歌为数量多。海门山歌的小调以G 宫调为常见,也多有G 宫系调的羽调式,徵调式。如井边路头晾衣裳,整

16、个曲调为d 羽调,而歌曲在一开头用g 徴调,给人一种俏情、风趣的形象11。(三)海门山歌的灵活节奏海门山歌的节奏与音调的音乐,节奏灵活,往往比前面的和松散的,这个过程是紧张的,这句话的背后往往是松散的节奏紧凑的前面。海门山歌的拍子多有变化,这是山歌一贯的特点。在轻重缓急中变化节拍,使歌词和曲调融为一体。海门山歌的曲调富有变化,除了固定的节拍外,还有散板式的曲调,高腔演唱出来,节奏自由舒缓。海门山歌在创作中多用装饰音来润腔,装饰音的选择除搭配创作者的习惯之外,更加要适应歌曲的需要,倚音、滑音、波音是最常用的装饰音,比如倚音,有前后倚音之分,为了乐曲的灵活性,倚音会被用作滑音来使用,舒缓的山歌会用

17、慢滑的方式多些,但这也是为了配合节奏的灵活多变。(四)海门山歌的题材体裁海门山歌的创作思路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它的题材多样,不拘泥形式,只注重对生活情感的抒发。比如,山歌好唱口难开就以对歌的形式出现,对歌的题材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创作过程或者在流传过程中自然演化而来。海门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劳作中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就出现了如萤火虫,夜夜红此类的童谣山歌;另外,在海门山歌的创作题材中,自然少不了对但是封建地主的愤恨之情,老板吃蜜我吃卤就表达了海门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现实。当然,对于青年男女的爱情,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都能在海门山歌中找到。海门山歌的体裁主要有小调、号子、叙事山歌、田歌、渔歌

18、、童谣、盘歌等12。以叙事山歌为例:歌词在十句以上,不乏百句歌词的出现。歌词以系列的民间人物活动为主,叙事情节相互独立,深受当地农民,特别是大龄姑娘和中老年妇女的喜爱。红娘子是海门叙事山歌中的一首代表之作,红娘子是对女主角的一种美称,并非专指一人,其中红娘子,本姓王叙述了已婚的红娘,精心绣制肚兜,送给独身的情人,却不幸得知情人病危。“哭声亲夫叫声天,你外私情死了着勿得你当孝堂,我三尺白布挂胸膛,白头绳要望当中把里藏,大红裤子白合裆”此曲表达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以及对于家庭包办婚姻以及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难得流露出真情。结束语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抒发生活情感的工具。海门山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这跟山歌的最本质特征息息相关,因为山歌本就是劳动者随意抒发情感的工具,歌词本就来自生活的细微之处。唱给儿童听就会动听可人,唱给其他劳动者就会赞扬鼓舞,唱给自己的生活听就会有喜有悲,有哭有笑。总之,海门山歌不拘泥不做作,它表现的内容是创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创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如今,一个地方的民歌不仅仅是只有地域文化一个影响因素。它会吸收和融合周边地区的文化。所以海门山歌同时具有苏南民歌和苏北民歌的色彩。加上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的现代山歌应运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