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程概况:拟建*创新基地(二期)项目位于丽水路2279号,项目占地面积约3551.47 m2,规划建设22层试验楼,高度99.6m,设二层地下室。本基坑呈四边形,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基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9.850m,基坑开挖底设计标高为10.38(绝对标高)。本基坑开挖深度为9.12m9.42m,基坑周长约282.3m,开挖面积4991.83m2。综合考虑场地地层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后续施工材料堆场及临设布置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基坑安全等级及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要求,本次设计拟采用如下支护方式:上部拟采用放坡+锚杆支护形式。下部拟采用支护桩+
2、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桩间采用旋喷桩作止水帷幕。二、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2.(二期)测绘技术报告;3.(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4.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0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6.二期监理规划及监理大纲;7. 方案设计专家评审意见;8.相关的验收规范;9.设计图纸及文件;10.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三、工程相关条件1.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
3、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3K1),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图如图2-2,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以灰褐、褐红色为主,稍湿,稍密为主,局部松散状,主要由黏性土、砂土或花岗岩残积土填筑而成,个别钻孔见少量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回填时间大于12年。该层场地各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层厚3.506.50m,平均厚度4.98m。层顶高程19.4819.94m;层底埋深3.506.50m,层底高程12.9816.37m。对该层进行重型动力触
4、探试验18.80m,杆长校正后锤击数1.015.0击,平均值5.9击,标准值5.5击。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1黏土:浅黄色、灰白色等,稍湿湿,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手捻具滑腻感,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不均匀夹少量粗、砾砂,部分钻孔与砾砂以互层的形式或已透镜体的形式在砾砂层中揭露。该层仅钻孔ZK18、ZK25、ZK28、ZK56缺失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厚度0.405.30m,平均层厚2.12m,层顶埋深3.508.50m,层顶高程11.2416.37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5次,实测锤击数7.014.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6.211.1击,平均值8.8击,标准值8
5、.1击。2有机质粘土:黑色、灰褐色,软塑可塑,饱和,可见朽木等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约69%。该层仅部分钻孔有揭露,孔号分别为:ZK5、ZK11、ZK12、ZK13、ZK14、ZK16、ZK17、ZK18、ZK20、ZK21、ZK22、ZK25、ZK27、ZK29、ZK31、ZK32、ZK33、ZK35、ZK38、ZK39、ZK40、ZK43、ZK54、ZK55、ZK56、ZK57。揭露层厚1.001.70m,平均层厚1.06m。层顶埋深4.108.20m,层顶高程11.6715.79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次,实测锤击数1.03.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0.82.6击,平均值1.5击,标准值1
6、.1击。3 砾砂:浅黄、灰白、灰褐色等,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岩芯呈散粒状,级配不良,分选性好,主要成分为石英,局部混粘性土,底部偶见少量卵石,颗粒自上而下由细渐变粗。该层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007.60m,平均层厚3.81m。层顶埋深5.0010.60m,层顶高程9.1414.89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9次,实测锤击数14.028.0击,平均值20.0击。3、第四系残积土层(Qel)1砾质黏性土:褐红间灰白色等,湿,可塑硬塑,由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含25%45%石英砾,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为粘土,岩芯泡水极易软化,该层各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层厚3.1010.
7、70m,平均层厚6.79m。层顶埋深9.9014.30m,层顶高程5.469.79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1次,实测锤击数16.039.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11.6029.60击,平均值20.2击,标准值18.6击。4、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3K1)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粗砾结构,块状构造,勘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带,局部发育孤石(风化球),分述如下: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褐红间灰白色,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钾长石手捏具砂感,泡水易软化,合金易钻进容易。该层属极软
8、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各钻孔均有揭露,分布厚度1.309.90m。平均厚度约5.80m,层顶埋深15.3021.70m,层顶高程-1.914.56m。此层为残积层与强风化层的过渡层,无明显的分层界面,野外以标准贯入试验作为分层依据,其锤击数一般为4070击。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实测锤击数42.069.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29.448.3击,平均值35.7击,标准值33.7击。2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灰黄色等,原岩结构较清晰,钾长石手捏具砾砂感,手捏易散,岩芯呈砾砂状,岩芯泡水易软化崩解,个别钻孔底部夹少量风化岩块,合金可钻进。该层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
9、级为级。场地各钻孔均有揭露,分布厚度2.1029.70m,平均厚度约7.23m,层顶埋深18.8029.50m,层顶高程-9.561.06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9次,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49.760.2击,平均值53.9击,标准值52.7击。3中风化花岗岩:锈褐、浅肉红色等,裂隙极发育,裂面铁染呈褐红色。岩芯呈碎块状,少数短柱状,锤击易碎,声哑,合金钻进较困难。RQD=030%,属较软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场地部分钻孔钻至该层,个别钻孔分布厚度较大。揭露厚度1.720.30m,平均厚度约1.72m,层顶埋深31.3054.00m,层顶标高-34.28-11.61m。4
10、微风化花岗岩:灰、青灰、肉红色等,裂隙稍发育,岩石矿物新鲜、坚硬,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需金刚石钻进。RQD=6095%,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场地各钻孔均钻至该层,揭露厚度6.009.15m,层顶埋深20.9056.80m,层顶标高-37.08-1.21m,层底埋深29.5062.83m,层底标高-43.11-9.81m。 孤石(风化球):青灰、肉红色,裂隙发育,岩石矿物新鲜,岩质坚硬,岩芯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从本次钻探揭露情况统计,主要分布在强风化层中,揭露钻孔埋深、厚度及风化状态详见统计表2-1。2.水文条件1、地表水拟建场地位于大
11、沙河北侧约254m,距离西北侧的西丽水库直线距离约850m,场地红线范围内无地表水流通过,但东南侧紧邻人工湖,距离红线约4.5m,湖水水面高程约18.80m,大气降雨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流入场地四周设置的雨水、污水管道,一部分通过蒸发的方式排泄。2、地下水本次勘察期间多次遇强降雨,水位普遍较高,水量丰富,实测57个钻孔的稳定水位埋深介于1.804.40m,高程介于16.0418.00m,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受冲洪积砂层侧向径流及降水入渗补给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同湖水的水力联系密切,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及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场地多年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可按13m考虑。3、地层渗透性与地下
12、水补给排泄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周围地形地貌分析,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基岩存在少量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残积层及全风化层中,其中人工填土层具弱中透水性,冲洪积黏土、有机质黏土层均为微透水性,共同组成相对隔水层,砂层具有强透水性,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周围地下水(湖水)的侧向补给,以蒸发和向地处渗流的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中、微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中,基岩裂隙水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其含水量及透水性呈弱中等,具有微承压性。该含水层主要接受上层潜水的下渗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勘察期间从钻孔观测各含水层水头大致相等。4、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按
13、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场地地下水按类环境,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按类环境考虑,结合上表综合判定:1)、按环境类型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2)、按地层渗透性判定: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地下稳定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按pH值)具有微腐蚀性。3.环境条件现场地已经整平至设计室外标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开挖范围内有暗埋
14、管线、暗渠等障碍物,已迁移。基坑设计不考虑地下管线影响四、专业工程的特点本基坑工程深度为9.12m-9.42m,基坑周长282.3米,面积约4991.83m,属于深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锚杆支护主要是充当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会联合其他支护结构形式使用。具体而言就是锚杆的一端锚入土(岩)体中,而另一端则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相连,其起到稳定功能的途径是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结合深部土层对杆体表面的摩擦作用来实现的。由于锚杆、锚索具有适应性强的鲜明特点,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基坑深度的限制,所以可以灵活使用,能够和多种其他支护综合使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建筑基坑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
15、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一般的建筑工程中,土锚锚入地层的深度在1020米之间,最深可以达到30m以上,有效锚固段必须大于4米,而钻孔直径则控制在90130毫米之间,如果工程有特殊的需求就必须要扩孔。通常情况下,拉杆会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不同型号和根数的高强度钢丝、钢铰线或粗钢筋组成。特别适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也适用于邻近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而不允许有较大变形的基坑支护工程。五、监理工作流程锚杆工作流程 预应力锚索工作流程钻机就位成孔施工锚索安装锚索加工清 孔注浆及二次注浆腰梁及锚支座施装锚具张拉及锁锚头处理六、监理工作要点锚杆、预应力锚索施工应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后
16、,才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1)要求承包人应将详细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钻孔。(2)根据各工点工程立面图,要求承包人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3)检查承包人的钻机就位及脚手架搭设情况。(4)要求承包人采用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5)要求承包人对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6)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7)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应要求承包人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8)钻孔结束后,现场监理必须进行检
17、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9)锚索体安装前,要进行检查,应确保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处应要求承包人剔出。(10)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前要检查施工配合比。七、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一)锚杆施工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钻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定出孔位,作出标记。2.锚杆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工作:1) 锚杆原材料型号、规格、品种以及锚杆各部件的质量和质量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 锚杆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孔位允许偏差100mm,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干净。3.原材料及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锚杆杆体使用前应平直、除锈
18、、除油。2) 钢筋表面不应有污物、铁锈或其它有害物质,并严格按尺寸下料。3) 杆体制作时,应按设计规定安放套管隔离架、波形管、承载体、注浆管和排气管。4) 宜采用中细沙,粒径不大于2.5mm。使用前应过筛。5) 水灰比为0.5-0.6,强度不低于20MPa.6) 钻孔孔口必须设有平整、牢固的承压垫座。4.锚杆施工质量控制1) 锚杆的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3%。2) 锚杆孔距的允许偏差为150mm。3) 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长度0.30.5m。5.过程控制措施1) 水泥浆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试块、杂物混入。2) 注浆管应随杆体一起插入锚
19、孔内,距空底50-100mm。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长度的95%。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移动。3) 注浆时做到二次注浆、三次注浆,致使锚孔内注浆密实能够产生足够的握裹力和摩擦力,这是锚杆施工的关键。(二)预应力锚索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锚索钢绞线采用强度为1860MPa的低松弛高强钢绞线,预应力锚索下料长度允许误差为50mm,进孔前除去油污、除锈并进行防腐处理,具体防腐要求如下: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需进行除锈,水泥固结体中错筋的保护层不少于30mm。2、预应力锚索采用锚杆钻机双套管跟管钻进成孔工艺,内套管紧跟外套管钻进,循环泥浆从内外套管间空隙循环钻进,避免循环泥浆对孔壁的破坏。3、
20、锚索成孔直径不小于150mm,倾角2030,孔位允许偏差为水平方向100mm,垂直方向50mm,预应力锚索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4、锚索在孔外留不少于1.0m张拉段,钻孔深度应大于锚索设计长度0.5m。终孔后应认真清孔。5、锚索注浆液采用水泥净浆,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水灰比0.450.50,加适量早强剂,设计强度不小于M30。6、锚索注浆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工艺:第一次注浆在套管内自孔底向外注浆,边注浆边拔套管,至孔口冒浓浆后完成;第二次注浆为高压注浆,利用预留注浆管,待第一次注浆体初凝之后,进行压力注浆,初始注浆压力应大于2.5MPa,注浆量按水泥用量控制,应不少于50kg/
21、m。7、二次注浆预留注浆管采用尼龙管,耐压应大于5.0MPa,在锚固段范围,按0.5米间距钻对孔,孔径5mm,埋置之前用胶布包裹。8、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每根锚索均应按设计拉力的1.1倍进行预张拉,锚索设计轴向拉力值及锁定值详见图纸。张拉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9.预应力锚索自由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插入孔内前自由端的保护不应受到破坏。10.预应力张拉前,应取20%的设计张拉荷载,对其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钢丝或钢绞线完全平直。11.预应力锚索的实验和检测预应力锚索的基本试验1) 基本试验锚索数量不得少于3根。2) 基本试验所用锚索结构、施工工艺及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与实际工程所采用的相同。3) 基本试验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索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4) 基本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荷载载法。预应力锚索验收试验应遵守规范有关规定1) 验收试验锚索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2) 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最大试验荷载不能大于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8倍。(三) 喷射混凝土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质量控制措施1)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100mm。2) 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P.O 4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宜取1:4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甲合同转让协议书模板
- 花草租赁解除合同协议书
- 船员培训专项协议书模板
- 网页设计团队外包协议书
- 风力发电安装转让协议书
- 签了购房协议不给签合同
- 电梯加楼梯施工合同协议
- 职工餐厅承包合同协议书
- 门店分红股东协议书范本
- 腺肌病的护理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安徽高危人员管理办法
- 牙外伤护理配合课件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高考物理真题
- 党课课件含讲稿: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查房
- 安措费使用计划报审表(施工报-监理审-业主批)
- 智慧市政系统解决方案
- 医疗期规定(表格化)
- GMC核算模型 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