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斯太尔发动机润滑系_第1页
第五章 斯太尔发动机润滑系_第2页
第五章 斯太尔发动机润滑系_第3页
第五章 斯太尔发动机润滑系_第4页
第五章 斯太尔发动机润滑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六章 润滑系润滑系 第一节第一节 润滑系作用和润滑方式润滑系作用和润滑方式 一、润滑系的作用一、润滑系的作用 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 二、润滑方式二、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以一定的压力将油输送到摩擦表面间隙中,形成 油膜保证润滑。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 及摇臂轴等均采用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 气缸壁、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杆等均采用飞溅润滑。 定期加注润滑 柴油机辅助系统中的水泵、发电机轴承等,由于 载荷小,而且摩擦损失不大,只需定期加注润滑脂润 滑。 二、润滑原理二、润滑原理 轴与轴承间润滑油膜形成示意图轴与轴承间润滑油膜形成示意图 相对直线运动两机件间的油膜形成相对直线运

2、动两机件间的油膜形成 第二节第二节 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与工作情况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与工作情况 润滑系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 限压阀、油管及油道、机油压力表、机油温度表和量 油尺等机件组成。 一、机油泵一、机油泵 功用 把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连续不断地送至柴 油机各机件的摩擦面,并保证机油在润滑油路中的循 环流动。 构造 机油泵目前多采用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型式。 这两种机油泵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在供油量相 同的情况下,外形尺寸小、重量轻、且工作可靠、维 修方便、供油平稳等特点。 1. .齿轮式机油泵 WD615WD615型柴油机机油泵为齿轮式双级机油泵,一组型柴油机机油泵为齿

3、轮式双级机油泵,一组 机油泵用来保证润滑系循环油路的机油供给,另一组机油泵用来保证润滑系循环油路的机油供给,另一组 机油泵把后集油槽内的机油泵到前集油槽,以保证主机油泵把后集油槽内的机油泵到前集油槽,以保证主 泵工作。主、泵工作。主、 副泵组成一体,副泵组成一体, 主泵在前,副主泵在前,副 泵在后。它安泵在后。它安 装在曲轴箱的装在曲轴箱的 第一道主轴承第一道主轴承 盖上由曲轴齿盖上由曲轴齿 轮通过中间齿轮通过中间齿 轮驱动。轮驱动。 2.2.转子式机油泵转子式机油泵 EQ6BTEQ6BT型柴油机采用,主要由两个偏心内啮合的转型柴油机采用,主要由两个偏心内啮合的转 子以及壳体组成。内转子用半圆

4、键固装在主动轴上,子以及壳体组成。内转子用半圆键固装在主动轴上, 由曲轴齿轮通过传动齿轮驱动。外转子松套在壳体中,由曲轴齿轮通过传动齿轮驱动。外转子松套在壳体中, 由内转子带动旋转。为保证内、外转子之间,外转子由内转子带动旋转。为保证内、外转子之间,外转子 与油泵壳体之间有正确的相对位置,油泵壳体与盖板与油泵壳体之间有正确的相对位置,油泵壳体与盖板 之间用定位销定位,并用螺钉紧固。为保证内、外转之间用定位销定位,并用螺钉紧固。为保证内、外转 子与壳体间的端面间隙,在盖板与壳体之间装有耐油子与壳体间的端面间隙,在盖板与壳体之间装有耐油 纸调整垫片。纸调整垫片。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较

5、高,泵油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较高,泵油 量较大,且供油均匀,噪声小。当机油泵安装在曲轴量较大,且供油均匀,噪声小。当机油泵安装在曲轴 箱外且位置较高时,用此种机油泵较为合适。箱外且位置较高时,用此种机油泵较为合适。 转子式机油泵 3、工作情况、工作情况 (1 1)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 在机油泵壳体内装有一对主、从动齿轮。 两齿轮与机油泵壳体内壁间的间隙很小。 柴油机工作时,齿轮旋转,进油腔因轮齿脱离啮合柴油机工作时,齿轮旋转,进油腔因轮齿脱离啮合 使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润滑油便被吸人并充满进使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润滑油便被吸人并充满进 油腔。随着齿轮旋

6、转,将齿间所存的润滑油带到出油腔。油腔。随着齿轮旋转,将齿间所存的润滑油带到出油腔。 由于出油腔轮齿进入啮合状态,轮齿间容积减小,油压由于出油腔轮齿进入啮合状态,轮齿间容积减小,油压 升高,润滑油便送进油道。升高,润滑油便送进油道。 机油泵工作时,一部分润机油泵工作时,一部分润 滑油将随齿轮的转动被封闭在滑油将随齿轮的转动被封闭在 啮合齿的齿隙中,产生很高的啮合齿的齿隙中,产生很高的 压力在主、从动轴上。这不仅压力在主、从动轴上。这不仅 增大了功率消耗,更加剧了轴增大了功率消耗,更加剧了轴 与孔间的磨损。为此,在泵盖与孔间的磨损。为此,在泵盖 上对应啮合齿隙处铣一卸压槽上对应啮合齿隙处铣一卸压

7、槽 与出油腔相连,以降低压力。与出油腔相连,以降低压力。 (2)转子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内转子 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其转速比为5: 4。无论转子转到任何角度,内外转子各齿之间 总有接触点,进油道一侧,转子脱开啮合,容 积 增大,机油被吸人空 腔内。 转子继续旋转, 机油被带到出油道一 侧,转子进入啮合, 油腔容积减小,机油 压力升高。 二、机油滤清器二、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根据其过滤能力分为集滤器、 粗滤器、细滤器。 机油集滤器 WD615.67型柴油机集滤器 浮子式集滤器 机油粗滤器机油粗滤器 用以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串联于机 油泵与主油道之间

8、。根据滤芯的不同可以有各种 不同的结构型式。柴油机常用纸质式粗滤器。 机油由进油孔流入, 通过滤芯滤清后,经出油 孔流入主油道。当滤芯被 积污堵塞,其内外压差达 到0.15 0.18MPa时,旁 通阀被顶开,大部分机油 不经滤芯滤清,直接进入 主油道,以保证主油道所 需的机油量。 纸质滤芯的构造:芯筒是滤芯的骨架,用 薄铁皮制成,其上加工出许多圆孔。微孔滤纸 一般都折叠成折扇形和波纹型,以保证在最小 体积内有最 大的过滤面 积,并提高 滤芯高度。 滤芯用塑胶 与上、下端 盖粘合在一 起。 1.EQ6BT1.EQ6BT型柴油机机油滤清器 (1)来自机油泵 (2)流过冷却器 (3)滤清器旁通阀 (

9、4)从冷却器流出 (5)机油到主油道 (6)到机油滤清器 2. . WD615型柴油机油滤清器 采用两只旋装式纸质滤清器,呈水平对置、 并联,这种滤清器不能清洗,只能定期更换。 机油细滤器 细滤器用于清除直径为0.01mm以上的杂质, 与主油道并联, 滤清后的机油 直接回油底壳。 目前多采用离 心式机油细滤 器。 离心式细 滤器由壳体、 盖、转子、限 压阀等组成。 当主油道内油压大于0.25MPa时,细滤器 限压阀被推开,机油经转子轴的中心孔和径向 孔流入转子内,充满转子内腔,在机油压力作 用下,通过滤网、 出油管,从水平喷嘴喷出, 在喷射反作用力作用下转子以高转速旋转,当 主油道油压为0.4

10、MPa时转子转速达 5000r/min 以上。转子内的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杂 质甩向四周,并积存在转子内壁,滤清后的机 油流回机油盘。 离心式机油细滤器的工作原理: 三、机油冷却器三、机油冷却器 EQ6BT型柴油机采用7片板翘式机油冷却器。 各芯片之间、芯片与底片之间的垫片焊在一起。 安装在缸体水套 内,七块散热片 浸泡在缸体水腔 中,高温机油从 进油孔流入机油 冷却器,各散热 片将热量传递给 冷却液,从而降 低机油温度。 WD615系列柴油机机油冷却器采用内藏式。 置于发动机右侧机油冷却器盖内,呈扁平状结 构,在机油冷却器上也装有旁通阀,开启压力 为0.6000.036MPa。 四、限压

11、阀 作用:限制润滑系的机油压力不至过低或过 高,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利于发动机的润滑。 WD615型柴油机机 限压阀安装在主油道上 结构为柱塞弹簧式。 EQ6BT型柴油机限 压阀安装在机油滤清器 座上。 SOFIM型柴油机限压阀 安装在附件箱的后盖上, 结构为柱塞弹簧式。 五、机油压力表、机油温度表及机油尺五、机油压力表、机油温度表及机油尺 机油压力表: 用于指示柴油机工作时主油道的机油压力, 以了解内燃机的润滑情况。机油压力表通常采 用热电感应式。 机油温度表: 用于测量柴油机的机油温度。一般正常的 机油温度为80105。机油温度表常采用热 电感应式。 机油尺: 用来测量油底壳内油面的高低

12、。若油面过 高,激溅到气缸壁上的机油过多,窜入燃烧室 使积炭增多;而油面过低,则机件润滑不良, 加速磨损。 机油尺下端有三条刻线“4/4”、“2/4” 和“0”,或两条刻线“+”和“0”, “4/4” 和“+”表示机油已加足,油面应保持在“2/4” 和“4/4”之间,“0”表示机油已达最低限度。 第三节 润滑油路和曲轴箱通风 一、润滑一、润滑 油路油路 EQ6BT柴油机润滑油路 WD615型发动机机润滑油路 WD615型柴油机润滑途径 二、曲轴箱通风二、曲轴箱通风 功用:防止曲轴箱内气压过高,造成机 油渗漏;把渗入曲轴箱的燃油蒸气引入气缸 内燃烧,节约燃料;防止机油变质和降低曲 轴箱温度。 W

13、D615型柴油机采用强制通风装置,进气管通过 接头与缸体左侧的接头连接,与曲轴箱相通,出气 管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管相连,回流管通过软 管通入油底壳。 第二节第二节 润滑系的故障检查与排除润滑系的故障检查与排除 一、机油压力过低一、机油压力过低 (一)现象 1.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低于规定值。 2.刚启动时机油表指示压力正常,而后迅速 降至“0”左右。 3.低压报警指示灯亮。 (二)原因 1.机油粘度过低,以致达不到规定的压力。此时 应考虑是否机油牌号不对或有无柴油或有水漏入 油底壳。 2.机油表或机油感传器失灵,以致不能准确指示 机油压力。 3.机油不足,未达到规定容量。 4.机油管路堵塞或

14、折断、漏油,使机油无法 进入主油道。 5.机油集滤器滤网被堵塞,造成机油泵泵油 量不足。 6.机油泵磨损严重、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齿 轮与泵盖间隙过大,都会造成机油泵泵油不足, 导致机油压力过低。 7.机油泵限压阀由于长时间磨损,输出的机 油大量从限压阀泄回油底壳。从而使主油道正常 机油压力建立不起来,造成机油压力过低。 8.机油粗滤器滤芯堵塞,同时旁通阀失灵。 9.主油道限压阀调节压力过低,使主油道压 力降低。 10.发动机使用时间较长,曲轴主轴承、连杆 轴承磨损而与轴颈间隙过大,导致机油压力降 低,严重时还会出现异响。 11.机油散热器堵塞 同时旁通阀失灵 也会 引起机油压力过低。 12、发

15、动机过热引起机油温度过高,从而使 机油过稀,容易导致机油压力过低。 二、机油压力过高二、机油压力过高 (一)现象 1.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超过规定的值(机油压 力表和感传器良好)。 2.发动机动力降低。 (二)原因 1.机油粘度过高。 2.机油泵限压阀调整不当或卡死,造成机油泵 出油口油压高于规定值,从而使机油压力升高。 3.机体主油道有堵塞,或通向曲轴轴承的油道 有堵塞。 4.主轴承、连杆轴承的间隙过小机油流通渠道 减少,因而使机油压力增高。 三、机油消耗量过大三、机油消耗量过大 (一)原因 1.发动机曲轴前后油封漏油。 2.增压器压气机端漏油,空气滤清器堵塞严重, 造成工作负荷过大,从空气滤

16、清器到进气管形成 压力降,使增压器压气机端产生渗漏。 3.加机油过量,使曲轴箱内压力偏高,造成渗 漏。 4.空气滤清器阻塞,造成机油耗量过多。 5.机油质量不符合要求。 6.曲轴箱通风装置阻塞使油耗增加。 7.空气压缩机活塞、活塞环和缸壁磨损严重, 机油从排气阀排出。 四、发动机润滑油使用期限过短四、发动机润滑油使用期限过短 (一)现象 机油使用不到12000Km就出现了变脏、变稀、 变色、机械杂质多的现象。 (二)原因 1.发动机冷却不良,温度过高,或者发动机 机油压力低,润滑不足,造成油温过高,加速机 油的氧化变质。 2.发动机气缸漏气严重,大量的燃油漏入油 底壳,使机油变稀。废气窜入曲轴

17、箱也会加速机 油的变质。 3.气缸垫损坏,水堵 (即碗形塞)及喷油器衬 套腐蚀损坏,使冷却液进入油底壳,使机油 变质;燃烧不良,柴油进入油底壳造成机油变质; 转向液压泵故障,液压油流入油底壳造成机油变 质。 4.曲轴箱通风不良,油气分离器管路阻塞, 油气遇水产生酸性物质,造成机油变质。 5.机油滤清器过滤不佳,造成机油中杂质多。 机油变质后切勿继续使用,要查明原因后更换机 油,以防因机油质量导致发动机更大故障发生。 五、油底壳内油面升高五、油底壳内油面升高 (一)现象 在检查油面时,机油油位应在机油尺上、 下刻度之间。有时发现机油液面没下降,反而 增加了,说明油底壳中的机油混入了其它杂质。 (

18、二)原因 混入机油中的杂质不外乎水、柴油、液压油 三种。首先取出一点机油观察颜色变化,若有 水渗入,机油应呈乳白色。在磁性螺塞上应有 水滴;闻其味,是否有柴油气味;查看液压油 是否有所减少,及外部液压系统有无渗漏之处。 1.机油中有水 (1)水堵松脱或损坏而漏水。 (2)气缸垫损坏或缸盖裂纹,水进入气门推 杆孔而顺流到油底壳内。 (3)机体上有砂眼,特别是在缸体上的水套 部位,该部位有主油道,与主轴瓦孔有斜油道相 通,如有砂眼、缩松等铸造缺陷,将有水漏入油 底壳内。 (4)机油散热器破裂或开焊。 其中以第(1)、(4)条最为常见。第(1) 第(4)条往往是一个渐变过程,加冷却水时, 可发现有机

19、油漂浮,并逐渐增多。第(2)、(3) 条较少遇到。检查时重点检查(1)、 (4)。 2.机油中混入柴油 (1)某缸喷油器损坏、针阀卡死、裂纹、喷油 头烧损等,柴油进入气缸成柱状,不能雾化,流入 油底壳,使油面升高。 (2)喷泵内部泄漏柴油。由于燃油不清洁,导 致柱塞副磨损过度,而泄入高压油泵底内,经回油 管进入油底壳而使油面上升。 (3)输油泵活塞密封圈损坏,导致柴油漏入泵 体内,而顺机油回油管泄入油底壳,引起机油面升 高,须修复或更换输油泵。 其中(1)很容易判断,而就不易区别。但 只需更换输油泵,则可轻而易举地区别出来。若油 面不再升高,动力正常,则说明原输油泵有故障, 否则就可断定原喷油泵有故障。 3、漏入液压油 若机油液面升高是漏入了液压转向油,则不 存在上述特征现象,取出机油看无异味和颜色变 化。再就要看液压油罐中的液压转向油是否减少? 是否要经常添加?若是,而转向液压系统又无外 部渗漏机油处,则可断定机油中漏入了液压油。 原因是液压转向油泵轴上的油封损坏,液压油漏 入齿轮室而进入油底壳,使油面上升。办法是: 更换液压转向泵油封或总成。漏入液压转向油的 地方仅此一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